古訓:智者搭橋,愚者築牆

2020-12-23 人生五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橋是連接,牆是隔絕。

多搭一座橋,就能多一條路。

多築一堵牆,就會少一條路。

隔絕者自絕於人,接納者才能海納百川。

智者搭橋

陸地和河流衝突,造成了無數的隔絕。

聰明人在其中搭橋,讓自己可以順暢行走。

人和人之間相處,情感利益的糾葛也會導致矛盾重重。

在這些矛盾中層層搭橋,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修行。

王陽明剛到龍場的時候,被當地人襲擊,他們把王陽明一行當成入侵者,百般加害。

王陽明卻沒有怨恨,反而幫助當地人建造房屋、指導他們讀書、耕種。

這些人大概從沒有見過這麼和善的官員,很快和王陽明一行打成一片。

後來王陽明創立心學,開始傳道,他們成為王陽明最忠實的信徒,奔走相告,傳播他的學識仁德。

王陽明的學說在貴州引起轟動,這些人功不可沒。

也正因此,王陽明聲望日隆,才有了重新出山的機會。

佛家喜歡講因果。

但大家看到的往往是善報惡報,而看不到在日常生活中的每個人積攢的福緣。

菩薩畏因,凡人畏果。真正的高人,更看重的是因。

王陽明說:

「滿街都是聖人。」

無論官員學子、販夫走卒,在他眼裡,都是好人。他總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待之以最大的善意。

而一個人的好報,就來自日常生活裡的點滴。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世間成敗,有因有果。

與人為善、待人禮貌,生活必然回饋,好運自然降臨。

愚者築牆

搭橋是結福緣,築牆就是結惡緣。

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所有人相互連接。

牆是衝突,是阻礙。

古人說:

「話不說盡,積口德,事不做絕,留後路。」

說話沒口德,做事沒餘地,就是在築牆。

多個朋友多條路。

一個人如果樹敵多了,路就會越來越難走,慢慢的,也就無路可走了。

冤家宜解不宜結,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

牆,還是算計,是精明,是套路。

用層層算計築起的心牆,阻擋了人和人之間的信任。

算計一次,得利一次,但卻永遠失去了一個朋友,樹起一個敵人。

王陽明說:

「惟天下之至誠,然後能立天下之大本。」

在王陽明看來,人最重要的是個誠字。

只有真誠待人,人生之路,才能寬闊平坦。

傅雷曾說:

「一個人只要真誠,總能打動人,即使人家一時不了解,日後便會了解的。我一生做事,總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還是坦白。」

算計越多,越讓人懷疑,耍手段,還不如光明正大。只要真誠謙恭,人和人之間總不會出大問題。

為別人搭橋,也是為自己鋪路。搭的橋越多,自己的路也就越好走。

愚者築牆,擋住了別人的運氣,也擋住了自己的陽光。

相關焦點

  • 古訓「智者搭橋,愚者築牆」,一句話道破了處世的大智慧
    為人處世其實就是不斷地接納別人的過程,古訓「智者搭橋,愚者築牆」,就道破了處世的大智慧。01智者搭橋《易經》:「與人同者,物必歸焉。」
  • 智者搭橋,愚者築牆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智者搭橋,愚者築牆 2020-10-10 2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智者搭橋,愚者築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智者搭橋,愚者築牆。交一個朋友,就多一座橋;樹一個敵人,就多一堵牆。隔絕者自絕於人,接納者融匯百川。- 智者搭橋 -遇雨撐傘,有橋橋渡。橋是路的延伸和連接,有了橋才能路路通。
  • 悟道2020高考作文:智者互助,愚者互撕
    二、智者互助,彼此成就在歷史長河中,齊桓公、管仲與鮑叔牙三人,無不都是才華與謀略縱橫,視野與心胸齊並的偉大歷史人物,都值得我們後人為之學習。為別人搭橋,其實也是在為自己鋪路。正如古人所言:「利者,義之和也。」真正的智者,懂得相互扶持,彼此成就,相映成輝。
  • 智者不入愛河,愚者自甘墮落,遇你難做智者,甘願淪為愚者啥意思
    「智者不入愛河,愚者自甘墮落,遇你難做智者,甘願淪為愚者」 啥意思?無情未必真豪傑,多情總被無情擾?「智者不入愛河,愚者自甘墮落,遇你難做智者,甘願淪為愚者」就是那種淪陷到一段感情中不能自拔「痛並快樂著」的男女的心聲。就像劉歡在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中《千萬次地問》裡唱到的:千萬裡我追尋著你,可是你卻並不在意,我已經變得不再是我,可是你卻依然是你。
  • 智者不入愛河,愚者為情所困,遇你難做智者,甘願淪為愚者!
    #情感解讀#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是智慧的人,將不會與任何人談戀愛,而如果是愚蠢的人,就與人談戀愛承擔一切的風險與損失,當一個人遇到了自己所喜歡的人,也就是「你」以後,已經無法維持理智,放棄做一個不談感情的智者,而甘願為了所愛之人墮入深淵
  • 智者爭天下,愚者爭對錯!
    這才是智者爭天下!!這才是破解職黑抹黑最好的方式。最愛的快樂淨土,肖戰跳舞很好看03第二種抵制抹黑肖戰的人就是愚者,何為愚者?先講兩個小故事。高僧說:不要和愚者爭論。那人:我完全不同意這就是秘訣。高僧:你是對的……便再也不看他。第二個故事是古代甲乙二人為四七(也可能是三七)是多少爭論不休,誰也說服不了誰,還鬧到公堂之上。縣官問:何事爭吵?甲說:我說四七二十八。乙說:不對,四七二十七!縣官聽後說:乙可以走了,杖責甲二十七大板!乙一聽高高興興地走了,甲氣憤的質問到:難道大人也不知道四七二十八?
  • 「智者畏因,愚者畏果」:命苦之人,喜歡做這些蠢事,希望你不是
    古人說,智者畏因,愚者畏果。這句話的意思是,聰明的人,害怕做壞事;愚蠢的人,則畏懼得到壞的結果。智者之所以為智者,就是因為他們懂得「因果循環」的規律,目光長遠,知道最壞事會影響自己的福報,所以他們從不去做壞事。
  • 王自健不說脫口秀:智者說話是因有話要說,愚者說話是為了說話
    王自健:這東西必竟叫talkshow,它是說,智者說話是因為有話要說,愚者說話是為了說話,我現在沒有那麼多話要說,所以就不想說了。 現在的很多人可能知道李誕、王建國、池子、李雪琴等人,但卻不一定知道王自健。而事實上王自健成全了李誕,他給李誕和王建國鋪好了一條路 ,甚至可說沒有王自健就沒有現在的李誕和笑果文化。
  • 愚者互踩,智者互抬
    愚者互踩互踩是雙輸。你或許聽說過螃蟹思維。釣螃蟹的時候,釣到第一隻螃蟹,我們需要將裝螃蟹的簍子蓋上,以防它跑出來。可是簍子裡的螃蟹多了,我們敞著簍子,也不必擔心了。智者互抬互抬是雙贏。龜兔賽跑的故事,你一定不陌生。在龜兔賽跑的基礎上,經濟學家提出了一個「龜兔雙贏理論」。一開始龜兔賽跑,有輸有贏。
  • 「智者畏因,愚者畏果」:福報大的人,從來不做這三件事
    智者畏因,他們恐懼去做有損福報的事情,因此,努力謹慎地走自己的人生路;愚者畏果,他們將人生的路走的草率、隨意,直到將人生之路走的落魄,他們也不會去反思自己種下了什麼因,而只會責怪自己的運氣不好。智者畏因,所以他們不會去做喪失自己信譽的事情,為了維護自己的信譽,可能他們起步的時候有些艱難,但是,一旦他們的信譽成為了他們的名片,那麼,支持他們的人就會越來越多,而他們的福報自然也就越來越多了。03.
  • 智者不入愛河,愚者自甘墮落
    智者不入愛河,愚者自甘墮落。遇你難做智者,甘願淪為愚者。我不會以愛之名束縛你,你可以做你任何想做的事情,但我只希望在你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可以想起我,並為我拒絕一些人和事。宮崎駿說過:我抓不住這世間的美好,只能裝作萬事順遂的模樣,如果以後見不到那祝你安好。
  • 智者不入愛河,遇你難為智者
    01智者不入愛河 愚者未情所困 !保護自己的最佳方式,就是從不高估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分量,及時止損!但是起初並不是這樣,起初的你,話總是比我多,好像印證了那句話「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得到的都有恃無恐」我想過了,可能我就是這麼一個愚者。成不了你眼中的智者,也成就不了我們的未來。可能之後的我,在遇到每一段感情也不能夠及時止損。心甘情願了,又有什麼損失可言。
  • 王自健:智者有話說,愚者要說話,我是演員我無話可說
    王自健解釋說「畢竟這東西叫Talk Show,它是說,智者說話是因為有話要說,愚者說話是為了說話,我現在沒有那麼多話要說了,就不說了。」說完這句話現場的導師一邊點頭一邊鼓掌,說完了這句話王自健也正式在公眾場合與脫口秀演員的身份告別,說完了這句話我們大眾的娛樂生活中少了一個脫口秀表演者,卻多了一個演員——王自健。
  • 智者慎言,愚者亂說
    孔子曰:智者,慎言,獨行。有個哲學家說過:一個人由舌頭造成的過失,要比他的雙腳所造成的多。這句格言所表達的真理是不至自明的。流利的語言是人類有別於其他動物的一項基本特點,語言是人們用來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意見、辦法的中介工具。
  • 酒桌上,老闆和客戶喝酒突然叫你碰杯,愚者直接碰,智者這樣做
    酒桌上,老闆和客戶喝酒突然叫你碰杯,愚者直接碰,智者這樣做工作免不了應酬,尤其是跟老闆到外面去應酬,酒桌上的小心機你不得不知道。例如說話,例如碰杯。都是有講究,需要做人藝術的。
  • 「築牆計劃」淪為騙局,班農已被捕,川普還要堅持?
    」的指控一一成立,川普的「築牆計劃」淪為騙局。此前有人舉報,班農及其團夥利用「築牆計劃」的名義進行募捐,進行了詐騙和洗錢等違法操作,並從中獲利。此消息一出震驚美國社會,曾經作為川普競選時的一大亮點的「築牆計劃」最終淪為了「詐騙」的道具。
  • 人過中年,若想後半生順遂,悟透這兩句經典古訓,大有好處
    曾經有個智者這樣說過,「想要後半生煩惱少一些,不如多讀讀老祖宗留下來的一些古訓,古人的智慧經驗,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處世智慧,能讓中年迷惑時期的人們少走許多彎路。」正如《格言聯璧》中就有兩句經典古訓,值得細細品讀。人過中年,若想後半生順遂,悟透這兩句經典古訓,大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