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田信忠是怎麼死的?他為什麼不逃跑呢?

2021-02-07 日本戰國歷史

  織田信忠是日本戰國時期著名的武將,在戰亂紛紛的日本戰國時期,其父親織田信長四處攻伐,取得了天下人的地位,而作為織田信長嫡長子的織田信忠名正言順的成為了織田信長的第一順位繼承人。織田信長後來將家督的位置傳給了織田信忠,事實證明織田信忠沒有讓自己的父親失望。通過織田信忠生平可以了解一下這個短命的年輕人。


  織田信忠生平:1557年,織田信忠出生在織田信長的府中,母親是織田信長的側室生駒吉乃,生下來不久就被織田信長的正室濃姬收為養子,因此織田信忠就成為了織田信長的嫡長子。


  1572年,年僅十五歲的織田信忠第一次上了戰場,並且表現不俗,後來曾經參加過長島徵伐、長筱之戰等戰事。在戰場之上立下了很多的戰功,後來因為戰功卓著被父親升官至從三位左近衛權中將,並且得到了父親的茶具賞賜。後來織田信忠得到父親的信任,得到尾張和美濃大部的完全支配權。


  1581年,織田信忠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閱兵式,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力量,這個時候的織田信忠無論從哪一個方面看都具備了接替父親江山的能力與威望。1582年,織田信忠徹底戰勝了武田氏,將武田氏的家督武田勝賴逼入天目山自殺,這個時候的織田信忠已經聞名整個日本。


  1582年,織田信忠入住妙覺寺,這個時候明智光秀謀反,發動了本能寺之變,織田信忠與明智光秀的軍隊作戰失敗自殺,享年只有二十六歲。

  織田信忠怎麼死的?

  織田信忠是日本戰國時期著名的天下人織田信長的嫡長子,是織田信長家督位置的不二人選,作為戰國時期的著名武將加軍隊領導,織田信忠上戰場可謂是家常便飯,在戰場之上出生入死打出了自己的名聲與威望。這樣一個人最可能的死法就是戰死沙場,那麼織田信忠怎麼死的呢?織田信忠是死於一場由明智光秀發動的謀反。


  織田信忠從十四歲的時候就開始了自己跟隨著父親織田信長徵戰沙場的人生歷程,在戰場之上織田信忠表現不俗,逐漸的成長為一名老練的戰場殺手,多次親自到戰場的最前方指揮作戰,也因此獲得了其父親織田信長的器重與信任,可以說是一位得道了多方認可的其父親徵伐事業的標準接班人。年僅二十幾歲的織田信忠就已經是獨擋一面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後來豐臣秀吉攻打毛利氏的高松城,軍情告急,於是豐臣秀吉向織田信長求救。織田信長和織田信忠父子二人那個時候正在安土城接到德川家康與武田家降將穴山梅雪。織田信長於是派明智光秀先返回領國,信長隨後就到。而明智光秀率領大軍發動了謀反。明智光秀發動謀反的時候織田信長正帶領著幾十名近侍住在本能寺,而織田信忠則帶領著1500名武士住在離本能寺不遠的妙覺寺。


  織田信長與明智光秀展開了激戰,最終不敵自殺。而織田信忠本來是能夠逃走的,但是他不捨得丟下自己的父親一個人逃走,於是與明智光秀的軍隊也展開了激戰,最終兵敗自殺。


  織田信忠為什麼不跑?

  織田信忠是日本戰國時期聲名赫赫的大英雄,是當時的天下人織田信長的嫡長子,織田信忠十四歲就開始跟隨著自己的父親徵戰沙場,在其短短二十六年的人生中織田信忠依靠自己的力量已經做到了名揚全日本。但是這樣一個人卻在一場謀反中被叛軍殺死。其實織田信忠本來是可以逃走的,那麼織田信忠為什麼不跑呢?原因有三。


  織田信忠為什麼不跑?原因一:織田信忠是一名真正的武士,是大和民族的英雄。對於大和民族來說,戰死沙場是一種榮耀,但是不戰而逃是一種恥辱。對於大和民族這個崇尚武力,又推崇武士道精神的民族來說,逃跑是對武士道精神的褻瀆。本能寺之變發生的時候作為大和民族精英的織田信忠正是二十幾歲的好年華,這個年齡段的男子正是血氣方剛,不懂得迂迴的年齡,所以在自己的父親發生危險的時候,逃跑被其看做是一種人生的奇恥大辱,寧願戰死也不願意做一個逃兵,於是織田信忠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被叛軍殺害了。

  原因二:織田信忠對敵我力量的對比情況不是很明確,所以還自認為有戰勝的可能性的。所謂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織田信忠一生當中經歷了很多的戰役,在這些戰役中織田信忠絕大多數都是以勝利終結,這樣的經歷讓織田信忠對自己充滿了信心,於是在本能寺之變發生的時候織田信忠認為可以戰勝,所以才放棄了逃走,選擇了留下來戰鬥。

  原因三:織田信忠與織田信長的感情非常的好,織田信忠不願意就那樣拋下自己的父親獨自一人去逃生,所以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自己的父親救出來。

  織田信忠為什麼不跑?鑑於上面三個原因,織田信忠選擇了在本能寺之變中留下來戰鬥,最終不敵而亡,年僅二十六歲,實在是令人痛惜。


相關焦點

  • 「本能寺之變」爆發時,織田信長為什麼先懷疑是兒子造反?
    天正十年(1582年),織田家臣明智光秀偷襲並逼死了下榻在本能寺的主公織田信長,這就是日本歷史上的「本能寺之變」。一代霸主織田信長倒在在日本即將統一的前夕,對後來的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有意思的是,當明智光秀發起突襲時,織田信長問道:「是秋田城介(織田信忠)有異心嗎?」,而沒有懷疑明智光秀謀反。那麼在「本能寺之變」爆發的時候,織田信長為什麼先懷疑是兒子織田信忠造反呢?織田信忠是織田信長的長子,也是織田信長重點培養的繼承人,在統一日本的過程中積攢了很多資本。
  • 織田信長的12子8女下落如何?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怎麼對待他們?
    織田信長織田信長身死本能寺,之後織田家族逐漸沒落,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相繼崛起。那麼,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是如何對待織田信長的子嗣的呢?或者說織田信長的子女後來都怎樣了呢?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怎麼對待他們?織田信長信長共有12子8女,12個兒子分別是織田信正(母為原田直子)、織田信忠(母為生駒吉乃,養母濃姬)、織田信雄(母為生駒吉乃)、織田信孝(母為阪氏)、織田秀勝、織田勝長、織田信秀、織田信高(母為阿鍋之方)、織田信吉(
  • 日本古代史,第六天魔王之死,本能寺之變!
    被襲擊的當天,織田信長的長子也是他的繼承人-織田信忠剛好也在京都,他住在本能寺不遠的另外一個寺廟-妙覺寺,6月21日的凌晨,本來應該去支援豐臣秀吉的明智光秀,突然帶領了13000人突襲了織田家,其中3000人進攻織田信長,一萬人進攻織田信忠。
  • 巨變突起:敵在本能寺,織田信長身死
    引言:織田信長在奪取了美濃國的稻葉山城後,建立了一座新城,改名為岐阜城。岐者,岐山也,希望自己可以達成像周文王鳳鳴岐山、統一天下那樣的目標;阜,是高大的意思。隨後他開啟了以岐阜城為根據地,統一全日本的徵程。
  • 織田信長逐步成為日本霸主,他真的做好成為天下人的準備嗎
    摘要:織田信長逐步成為日本霸主,他真的做好成為天下人的準備嗎1575年,標誌著織田信長開始正式向日本霸者的身份邁進的事件發生,信長將織田家督之位交給了繼承人織田信忠,同時將尾張、美濃交給他進行管轄。尾張是織田家的發跡之地,美濃意味著織田信長正式加入角逐日本。
  • 後織田時代:信長死後織田家衰敗始末
    悲慘的織田信孝天正十年(1582年),織田信長命喪本能寺,雖然叛賊明智光秀立即被織田家諸將討伐,但是因為織田家的家督織田信忠也在本能寺之變中自盡
  • 本能寺之變中,織田信長身邊有一個黑人武士
    織田信長之所以接受和歡迎基督教,是因為他看中了代表當時西方科技水平的火器,主要是火槍,日本人稱鐵炮。織田信長敏銳的感到,這種武器將大大助力他統一天下的事業。織田信長皈依基督教成為切支丹大名後,給他的部隊裝備了大量鐵炮。仗著騎兵和鐵炮的威力,織田家的軍隊打敗最強對手武田信玄,橫掃日本,幾乎統一了日本。作為一個切支丹大名,織田信長與教會往來密切,與耶穌會傳教士也多有交往。葡萄牙傳教士羅德裡格斯由於精通中日兩國文字,成了那個年代中國、日本、葡萄牙交往關係中的重要人物,他有個中國名字--陸若漢。
  • 織田信長對麾下如何?織田株式會社不好待,業績不達標就完了
    摘要:織田信長對麾下如何?織田株式會社不好待,業績不達標就完了日本戰國時代的風雲兒織田信長,對於手下而言,並不是一位仁慈的主君。對於有能力的人,他並不在乎你的出生,例如出身低賤的豐臣秀吉,以及來歷不明據說是忍者的瀧川一益。
  • 京都本能寺與織田信長
    進入本能寺的大門就能看到一座六百餘年的院子,簡單,不大,中間一顆百年老樹還掛著些未被風扯掉的葉子,底下坐著午休的老人們,院子一旁的正殿很大,但拜訪的人不多,放著香錢爐的大門口零星站了兩三個人,在虔誠祈禱著什麼。橫在正殿和本能寺大門中間的是一個寶物展覽院,我也沒有太大的興趣,就在門口待好友出來。
  • 武田信玄要是不死,他能壓制住織田信長,甚至殲滅他嗎?
    我認為如果武田信玄不死的話,他不一定能消滅織田信長,但是他可以壓制住織田信長。要說明這個問題,我認為就要說一下公元1572年信玄上洛的事情了。1572年信玄上洛事件,是織田信長有生以來最大的一場危機,在這場危機當中,織田信長非常有戰敗的可能。就當時的形勢來說,織田信長處在了「信長包圍網」當中,雖然信長是一頭老虎,但周邊有很多條狼在死死地咬著他。
  • 「天下人」織田信長的最後三日
    然而,明智光秀為什麼在這個時間點突然反叛呢?民間一直以來都有各種傳言,真相似乎隨著明智光秀的迅速敗亡,而遭到了掩埋。要說小說的戲劇性——在於作者對戲劇衝突、高潮故事的妥當安排;那麼歷史的戲劇性,就在於蝴蝶效應,與萬萬沒想到……本文就和大家簡單地討論討論本能寺之變的發生與謎團。
  • 本能寺之變,明智光秀手底下的人為什麼敢和織田信長動刀子?
    明智光秀首先,明智光秀手底下的將領和士兵並不知道這次行動是去殺信長的。明智光秀帶部隊出徵之前是接到織田信長的命令的,是調往中國方向支援豐臣秀吉對毛利家的戰役,先在京都進行閱兵。所以明智光秀調動部隊的理由完全正當。
  • 「天下人」織田信長的最後三日 | 青年維也納
    然而,明智光秀為什麼在這個時間點突然反叛呢?民間一直以來都有各種傳言,真相似乎隨著明智光秀的迅速敗亡,而遭到了掩埋。要說小說的戲劇性——在於作者對戲劇衝突、高潮故事的妥當安排;那麼歷史的戲劇性,就在於蝴蝶效應,與萬萬沒想到……本文就和大家簡單地討論討論本能寺之變的發生與謎團。
  • 活躍在日本的黑人奴隸,是織田信長信任的武士,一度任命他為城主
    織田信長就是其中一個。日本的戰國時期,國內四分五裂,各個諸侯國間相互混戰。織田信長就是眾多的諸侯之一。在當時的日本非常的排外。他們只相信與自己國內的人士。為外來人基本採用打壓的方式。而織田長信卻選賢任能,他打破以往排外的心理,大肆啟用有能力的人。這使得他成為了戰國四大最強大的大名,使得動蕩百年的日本逐步的走向統一。
  • 繼承織田信長的遺產——賤嶽之戰
    織田四天王,除了已經死了的叛徒明智光秀之外,還有三個,其中,關東軍團的統領瀧川一益,因為在神流川合戰之中敗給了北條家,導致自己爭霸天下的本錢丟了個精光,剩下的,有實力的,便只有柴田勝家與丹羽長秀了。當然,明面上這些人是不敢說自己能夠繼承織田信長的遺產的,畢竟織田信長還有兩個成年的兒子存在。這兩個兒子就是織田信孝與織田信雄。
  • 你知道本能寺之變中,織田信長臨死前最後的遺言是什麼嗎?
    這句可算得是信長遺言的「是非に及ばず」,究竟應如何理解其意呢?首先從其句意字面解釋來說,「是非に及ばず」或者後來有人所寫的「是非もなし」,兩句的意思其實可說是一樣的,意思是指「別無他法」或者「迫不得已」、「這不是論是與非的問題」。其衍生出來的意思,就是「惟有行動,已無他法」,也有說法指是「無奈至極」、「無可奈何」的意思。套入本能寺之變,信長想表達的究竟又是什麼呢?
  • 本能寺之變後,織田信長的領地如何分配,誰才是受益者?
    摘要:本能寺之變後,織田信長的領地如何分配,誰才是受益者?本能寺之變後,織田信長死於明智光秀之手,隨著豐臣秀吉迅速返回並替主君復仇,明智光秀同樣身死。接下來就是織田家內部的分配,織田信長留下的領地如何分配,其中還包括重新回歸織田家的叛將明智光秀遺留下來的領地,這些領地合計達560萬石。
  • 【人物誌】織田家天王—瀧川一益
    織田信長麾下最得力武將之一,與柴田勝家、丹羽長秀、明智光秀並稱「織田四天王」。並且織田信長對他的評價是「進也瀧川,退也瀧川。」可見瀧川一益在信長的眼裡是全能的存在。瀧川一益的出身也很低,本身也不是織田家的嫡系,但是他卻憑藉自己的能力,在信長手下獲得了最大的信任。在戰術指揮上緊跟信長的腳步,十分擅長鐵炮的運用。1568年,隨信長攻入北伊勢,其後負責北伊勢的治安。
  • 本能寺之變後,織田信長的兒子及兄弟們都有什麼遭遇?
    摘要:本能寺之變後,織田信長的兒子及兄弟們都有什麼遭遇?本能寺之變對於日本的影響極為深遠,即將成為天下人的織田信長提前退場,讓日本的走向轉了一個方向。信長眼睛一閉,什麼事都和他沒有任何關係,但他的兒子和兄弟們仍然需要在亂世中生存,那麼信長的兒子和兄弟們又有什麼遭遇呢?
  • 本能寺之變時,織田信長身邊為何沒有大軍隨行,人都到哪去了?
    摘要:本能寺之變時,織田信長身邊為何沒有大軍隨行,人都到哪去了?本能寺之變時,織田信長身邊只有百人衛隊,面對明智光秀的大軍,儘管憑藉地利防守,但在優勢兵力下,防禦力量很快崩潰,最終織田信長死於本能寺之中,還讓自己的繼承人織田信忠同樣死於此次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