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沉寂了大半年,汽車圈終於迎來屬於自己的閃耀時刻。8月3日,恆馳6款車在上海、廣州同時亮相,囊括了A到D級各級別車型,以及轎車、轎跑、SUV、MPV等全系列乘用車型,引發全球轟動。
要知道,在此之前,恆大造車是「要技術沒技術,要經驗沒經驗」。這種「一窮二白」的背景下,恆大如何做到今天的「六車齊發」呢?
「快」——以技術換時間
細細回顧恆大的造車路,從去年11月恆大造車邏輯首度公開到如今的「六車齊發」,時間間隔也不過一年八個月。而汽車研發則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一款汽車的研發時間通常是在3-5年。恆大迅速研發了六款汽車,這個速度在業界簡直堪稱「不可思議」。
併購與合作,是恆大成功與時間賽跑的關鍵所在。
「恆大在造車上一無所有,要實現核心技術世界領先,只能通過買買買。買不過來的技術,我們就要合作」。許家印曾如此表態。
自造車之初,恆大就把目光對準了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造車技術,恆大通過一系列的國際併購與企業合作,在電池、動力合成、3.0底盤架構、先進整車製造等新能源汽車各領域的關鍵環節擁有了自己的世界頂級核心技術。
單看底盤架構,世界最頂級且唯一一個可以收購的擁有智慧財產權的底盤架構就是FEV和BENTELER研發的3.0底盤架構,恆大迅速將其收入囊中,並在此基礎上同步研發十四款車型,由此不僅降低研發成本,也極大縮短產品研發周期。
「準」——以合作換品質
建造汽車是個大工程,有了核心技術還不行,產品品質跟不上,一切皆成為空談。
為了打造世界一流的恆馳,2019年這一年裡,在23個國家,47個城市都可以看到許家印團隊的足跡。在這場全球奔波中,許家印搭建了恆大造車的「夢之隊」:既有MAGNA、EDAG、FEV、AVL等全球多家汽車工程技術龍頭;也有Andres Warming、Michael Robinson等15位全球頂尖造型設計大師, 還有博世、大陸、採埃孚等世界前110家汽車零部件龍頭企業。
通過在造型設計、技術研發以及供應鏈體系與國際龍頭強強聯手,打造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世界一流品質,用頂級品質讓世界看到「恆大質量」。
「狠」——嚴控造車成本
在外界看來,恆大3-5年產銷百萬的宏大計劃,多少讓人覺得「狂妄」。但這背後,也隱藏著恆大對於汽車成本控制的深刻思考。
龐大的產銷量可以大幅度降低恆大的管理和銷售費用,同時這種大規模生產還可以實現零配件採購價格的降低,進而大幅度減少車輛生產的成本費用。
另外恆大的生產基地均是按照工業4.0標準打造,先進的製造工藝在確保汽車的生產效率和產品合格率的同時還能大幅提高產品品質,將生產成本達到最優。
恆大汽車六車齊發的恢弘姿態似乎正在告訴大眾,「三到五年成為全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的目標不止是說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