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時常會問,《紅樓夢》這部書到底在寫什麼?竟讓那麼多的人如痴似狂?作者說「滿紙荒唐言」,難道真的是文人的囈語嗎?
我從中學開始讀紅樓夢,至今已經四十有餘,讀的遍數不多,大概每十年讀一回,從最初的囫圇吞棗到後來的精讀,讓我深感《紅樓夢》這部書博大精深,魅力無窮。
我發現每讀一遍,都會對這部書有一個全新的認識,而且這個認識還是一個漸入佳境的過程。
一20歲之前,我覺得這僅是一本風月小說而已。
那時候吸引我的是才子佳人的故事片段,寶黛釵的三角戀愛關係,複雜的婆媳關係等,老紅樓的心態就和看瓊瑤的《窗外》《菟絲花》等一般無異。而看的過程也是挑挑揀揀,看書的內容也是挑挑揀揀,書中晦澀難的諸如判詞詩歌歌賦楹聯統統無視。
二21—30歲,我覺得這是一本政治小說。
大概是受了上學有政治課一些影響,考慮問題總是從階級關係來尋求答案,那個階段我一直覺得《紅樓夢》是一本政治小說。當時看書的重點是在研究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之間殘酷的剝削和壓迫,以及封建制度即將走向崩潰的前夜圖景。
三31—40歲,我把它當成了明清歷史來讀。
寶玉是不是朱允的化身?或者是雍正?還是其他人?黛玉是否影射貴妃之死?每天讀著類似的解讀文章,的確是對那段歷史,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歷史加深了了解!
四40歲以後,我視之為一部佛經來讀。
整部書中,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男人們追腥逐臭,搜刮錢財,害人性命,只是為了升官發財,結果到頭來都是一場空。
即便厭惡仕途經濟,視功名利祿如戶蠹的賈寶玉,最後也只是落得個「到頭來都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遁入空門!
人人都是悲劇!
昭示: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前世今生,輪迴之苦。唯有放下執念,才能立地成佛。
總結: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讀書分為三個境界,一層比一層深入。我讀《紅樓夢》說境界算不上,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現在基本讀出了上述四層意思。不知道到了五十知天命的年齡,屆時我又從哪個角度來看《紅樓夢》,這個但我現在也不知道。
但我知道,《紅樓夢》只要堅持讀下去,總會有更深的一層思想在那裡等著我!
三人行,必有我師。希望師友關注我,大家一起交友互動,彼此學習,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