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人類已知空間的總稱,也是所有物質和時空的總和,人類的全部文化和全部記憶,都在這片時空中,在宇宙之外存在什麼,或許是人類永遠無法解釋的難題。在無窮的宇宙中,存在無法計數的天體。當這些行星在宇宙中的分布也存在一定的規律。
通常情況下,以恆星為引力源的恆星星系,是宇宙中最常見的天體系統,我們可以簡單把天體系統分類為行星和衛星組成的「地月系」,行星和恆星組成的「太陽系」,以及被大型引力源(通常是黑洞)吸引的無數恆星系統組成的「銀河系」,由無數銀河系這樣大型星系組成的「總星系」,總星系遠遠不是盡頭,還存在更加宏觀的「超星系團」以及「宇宙長城」,這些巨型宇宙結構,通常要用數億光年來計算。
簡單總結,我們就可以發現「引力」在宇宙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指出,引力並不是一種傳統意義上的力,而是質量對時空的影響,也就是「時空彎曲」,一個物體存在於宇宙空間中,對空間的影響就是以引力的形式體現出來的。
較小的天體在被較大天體吸引,逐漸向著引力場中心運動時,也會產生一定的慣性,兩種力相互抵消,一個簡單的天體系統就形成了,地球和月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對於行星和恆星的形成,還存在不少的問題等待科學家解決。而在恆星死亡後,會根據不同的質量產生變化,質量較高的恆星就會變成黑洞或者中子星。
在廣義相對論中,其實還預言了一種天體的存在,和黑洞完全相反的「白洞」,如果說黑洞吸收所有的物質和能量,是宇宙中死亡的化身,那麼白洞的存在就是宇宙中生命的化身,這種天體只會不斷的釋放物質,任何外在的力和能量都無法進入白洞的內部,可以說它的性質和黑洞正好相反。
1916年,計算出了愛因斯坦的場方程,得到了一個神奇的答案,這個答案證明如果一個形狀為對稱球形的星體,真實半徑小於一定數值後,就會發生神奇的現象,這個數值被稱為「史瓦西半徑」,一旦達到要求後,在這個星體的周圍會產生一個「視界」,任何物質進入這個界面後,就無法逃脫。如今人類已經利用各自方法,證明了黑洞的存在。
而白洞,也應該和黑洞一樣擁有一個「視界」,只不過這個視界和黑洞相反,會阻擋任何物質和能力的進入,並且白洞在不斷地從內部噴射物質和能量。白洞和黑洞一樣,擁有很高的質量,因此會產生強大的引力,不斷吸引物質來到白洞的視界周圍,組合成一層物質層。
白洞被科學家用來解釋一些宇宙中尚不明確的高能天體和類星體,有科學家認為一些類星體就是以白洞為核心,不斷擴大,一部分物質來自白洞的內部,一部分是被強大引力吸引的宇宙塵埃以及被引力撕碎的天體。
十分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原本的顏色我們並不清楚,因為黑洞的引力讓光線都無法逃脫,我們在觀察時什麼都看不到,自然就是「黑色」的。而白洞的視界和黑洞相反,接近白洞的光線會被反射開,才會呈現出刺目的白色。而真正上黑洞和白洞的顏色是人類無法想像的。
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白洞的形成和黑洞有關,又或者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初因為物質不均勻產生的超密物質,在宇宙中等待了100億年才爆發。類似的觀點還有「原生黑洞」,這樣在宇宙大爆炸之初就產生的高能天體可以解釋為什麼宇宙的歷史只有138億年,卻形成了大量難以想像的巨引源。
人類面對宇宙還太多的未知,畢竟地球在宇宙的天體中並不特殊,除了存在生命之外,地球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巖石行星,並且因為地球的環境穩定,宇宙大部分環境對於人類來說都是無法生存的。
白洞目前沒有被證實確實存在,但是白洞卻可以解釋為什麼宇宙中有大量的射線,在宇宙空間中幾乎無時無刻都在傳遞著大量的輻射,這些輻射從何而來?一直都是讓人疑惑的謎團。
但是白洞的出現可以解釋這些問題,因為白洞在不斷你的噴神物質和能量,這些物質在被白洞從視界噴出後,會和被白洞引力吸引形成的物質層發生碰撞,釋放出大量的射線和輻射,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宇宙中總是充斥著大量的輻射。
如果以白洞為內核形成了類星體,那麼白洞在在不斷噴射物質的過程中,必然會導致質量的不斷流失,畢竟能量守恆,白洞不可能憑空製造出物質,那麼白洞中無窮無盡的物質從何而來?
「時空蟲洞」也是理論物理中的模型,在黑洞這樣的高能天體中,因為強大的引力讓時空高度彎曲,產生了可以跨越空間的蟲洞。因此有觀點認為,在白洞的內部,可能存在一個蟲洞,和其他平行宇宙的黑洞相互連結。
黑洞不斷吸收物質,而這些物質被白洞噴灑而出。雖然現在人類對白洞的了解很少,甚至不確定白洞是否存在,但是在未來,人類肯定可以找到更多和白洞有關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