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綜合傳播量超2.1億!
經歷極不平凡的鼠年,迎來充滿希望的牛年,牛年春節,每個人的心中,都有感動、有期待、有激情。還有許多市民,通過留京過年的方式,支持疫情防控,讓牛年的開始多一些祥和、安寧、美滿。
「我在海澱過大年」系列活動,是城市和牛年的一次熱情擁抱,是市民、網友和「牛」的一次心靈碰撞,是海澱和未來的一次美好相守。
「我在海澱過大年」,猶如一個五彩繽紛的萬花筒,網絡春晚的歡樂爆棚、年夜飯的家鄉味道、冰雪運動的激情四射、科技成果的震撼炫酷、城市街頭的火樹銀花,盡在其中,牛氣沖天。
海澱首屆網絡春晚上,國家京劇院、中央歌劇院、北京交響樂團、北方崑曲劇院帶來了「拿手好戲」,藝術家們跟網友聊戲曲和過年。看大戲,過癮!
舞獅、非遺皮影戲表演、民族樂器演奏、寫「福」字等傳統過年習俗輪番上陣,滿滿的年味。
李小雙、郭丹丹、龐清、撒貝寧、剛強、馮鞏、騰格爾、林妙可、尤浩然、常遠等奧運冠軍、世界冠軍、央視新聞主播、相聲表演藝術家、歌手、影視明星等,熱情地送祝福。海澱區對口幫扶幹部,帶回脫貧致富的好消息。市民許下牛年的心願,定下小目標。
中關村科學城企業北鬥星通,通過3萬多公裡高空的北鬥衛星,「祝海澱融媒網友新春快樂,海澱越來越好!」海澱高科技企業遠度互聯科技有限公司,用500架無人機,送來了一場光影盛宴。年味十足的「燈光秀」,以震撼的「大片」,傳遞新春佳節的祝福。文化和科技融合,在海澱開花結果、枝繁葉茂。
在海澱融媒的鏡頭裡,來自山東德州的超市發食堂大廚宮建濤,現場做他的家鄉菜德州扒雞;西部馬華有著16年拉麵經驗的馬存福師傅,教網友做拉麵;非遺匠人為網友傳授捏麵人的手法及技巧。
北京西山滑雪場,透過畫面,網友感受到了冰雪運動的激情。北京冬奧會前的這個春節,冰雪運動人氣火爆。支持冬奧會,每個人都想在冰雪上露一手。
海澱是文化大區,「我在海澱過大年」,文化大餐讓過年別有一番風味。
過年,回家團圓、雲上團圓都是團圓的方式。「我在海澱過大年」,為團圓送祝福,也集納了來自四面八方的祝福。
為服務和保障市民歡樂過年,海澱各部門各街鎮都堅守崗位。「我在海澱過大年」形成了全區的大合唱。
從臘月二十八到大年初一,連續四場直播活動中,「濃濃家鄉意 滿滿海澱情」「我在海澱過大年」首站活動,由海澱區委組織部、海澱區融媒體中心主辦;海澱首屆網絡春晚,由海澱區融媒體中心、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海澱區委網信辦主辦,國家京劇院、中央歌劇院、北京交響樂團、北方崑曲劇院、中關村科學城城市大腦股份有限公司協辦;「家鄉的味道」專場,由海澱區融媒體中心、北京超市發連鎖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相約海澱 冬奧有我」專場,由海澱區融媒體中心主辦、北京西山滑雪場協辦。多部門接力,為過年發力。4場直播累計觀看量超過2800萬!
海澱區各街鎮、各委辦局,各行各業向市民和網友拜年。牛年的合家福,滿滿的牛勁牛力。
#我在海澱過大年#話題,全區各系統各單位紛紛加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駐區單位官方微博,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北京交通廣播、千龍網等媒體大號積極互動,姑蘇晚報、三峽商報等外省市媒體參與轉發。
京彩好評、中華網官微、 頭條新聞、鳳凰網、花椒直播、愛奇藝資訊、時間視頻、騰訊新聞客戶端、網易新聞客戶端、搜狐視頻、優酷、梨視頻、北青網、秒拍資訊、一點資訊同步轉發海澱首屆網絡春晚直播。
人民日報、CGTN(中國國際電視臺)法語頻道、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中國新聞網、大公網、北京日報、北京電視臺、北京青年報、千龍網等百餘家媒體,報導和轉發「我在海澱過大年」活動。
一次次攜手,一次次報導,一次次點讚,猶如一個個歡快的音符,匯成「我在海澱過大年」的雄渾樂章。
有一種過年叫堅守崗位。過年,城市有條不紊地運轉,正是有一群堅守者,不用揚鞭自奮蹄。「我在海澱過大年」,定格了他們的身影,勤勞、奉獻、奮進、力量的「牛」的氣息,撲面而來。
臘月二十八,集中觀察點,醫護人員、管理人員、留觀人員,收到了海澱為他們精心準備的「福牛禮包」。新年賀卡、福字窗花、中國結、圓明園馬首小夜燈文創產品,裝扮這個春節。
海澱區疑似密接轉運專班曹旭鋒的愛人,海澱區集中觀察點應急保障專班張子壯的父親,來到海澱網絡春晚現場,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向堅守崗位不能回家過年的親人送上了關切與祝福。「老公,我愛你!」「爸爸,我愛你!」是這個春節,親人間最美的表白。
春節期間,海澱區新冠疫苗接種工作不打烊,部分醫療機構接種門診和街道臨時接種點有序開放。
許多外賣員、快遞員選擇留在北京,假日期間繼續奔波在街頭,服務市民生活。還有許多醫護人員、公安民警、社區工作者、消防員、應急保障人員……堅守崗位,默默奉獻。
「身處異鄉,也能感受家的溫暖」「海澱的新春系列活動真棒!」「棒棒噠!向我們的英雄致敬」……網友的話,是對這些忠於職守者最好的感謝。
北京是國際交往中心、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海澱區是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國際科技交流頻繁,海澱數十所高校擁有來自全球各地的留學生。「我在海澱過大年」,不僅是海澱的盛事,也吸引全球關注。
疫情籠罩下的全球,中國的牛年春節傳遞了希望和力量。「我在海澱過大年」通過海澱人的日常生活、精神風貌、優秀傳統文化等,和世界分享牛年的生機勃勃。
「我在海澱過大年」首站活動,以中英文雙語視頻直播方式,向因新冠肺炎疫情在京過年的,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送上新春的慰問和祝福。濃濃家鄉意,滿滿海澱情!
CGTN(中國國際電視臺)法語頻道,對海澱首屆網絡春晚進行了長達一個多小時的直播,記者採訪了國家京劇院、中央歌劇院、北京交響樂團、北方崑曲劇院藝術家,展示了舞獅、皮影戲等中國傳統節目,與歌手、主持人談創作體會。對外講好中國故事,海澱首屆網絡春晚中,眾多的傳統、現代、國際、科技元素,讓世界從海澱看到中國的魅力。
海澱首屆網絡春晚特地邀請了在海澱工作的國際友人,講述他們2020年的經歷,以及過年包餃子的快樂。
牛年,願海澱的牛氣沖天能惠及更多的地方,讓歲月靜好在全球蔓延。
隨著海澱首屆網絡春晚上線,#我在海澱過大年#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首;同時登上快手熱榜;四場系列直播觸達2810萬人次。海澱融媒傳播矩陣全面爆發!
海澱報、海澱臺、海澱網、「掌上海澱」移動客戶端等自有平臺,人民號、央視頻、新華社現場雲、北京號、北京時間號、微博、今日頭條、抖音、快手、百度等平臺帳號,共同發出海澱好聲音,形成最美和聲。
疫情常態化防控下的牛年春節,人們主動減少了聚集,更加關注網上過大年活動。服務廣大市民和網友過年,海澱融媒傳播矩陣發揮著橋梁和紐帶作用,吸引網友前來打卡。
這個春節,海澱融媒用行動致敬牛的勤勞,也體會了收穫的喜悅。網友的打卡,使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夢想,在春天的海澱萌發
力量,在牛年的海澱集聚
希望,在美麗的海澱生長
牛年春節
「我在海澱過大年」
是過年方式的傳統、科技、國際演繹
是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的精彩登場
是牛氣沖天的預演
是家國情懷的真摯表達
一年之計在於春
牛年的春節
為春天播種夢想拉開了序幕
祝福每一個不平凡的你
擁有很牛的夢想、很牛的收穫
今天是牛年開工日
也是夢想起航的日子
出發,乘風破浪、揚帆遠航吧!
倪恆虎 / 文
張紫瑜 / 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