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幅整理不改中線上漲走勢 堅定持有成長股
周二,A股弱勢震蕩,上證指數止步四連漲,圍繞3400點整理。板塊個股分化較為嚴重,題材股輪動較快,行業板塊漲少跌多,稀土永磁板塊逆市走強。個股跌多漲少,漲幅超9%個股不足50隻,整體賺錢效應較差。兩市成交額8300億元;北向資金小幅淨賣出1.37億元。
板塊個股分化較為嚴重
周二,A股三大指數集體小幅收跌,滬指險守3400點整數關口。板塊個股分化較為嚴重,行業板塊方面,新能源汽車概念活躍,充電樁概念同步走強。有色金屬先抑後揚,工業大麻午後升溫,稀土永磁午後崛起,鋼鐵前低後高,軍工股再度發力,石油行業尾盤異動。酒類股重挫,「買醉」行情告一段落。
個股方面,金浦鈦業、宏創控股等高標虧錢效應明顯,不過,洋河股份、中國鋁業等板塊龍頭以及低價低市值的鄭州煤電、攀鋼釩鈦等受資金青睞。整體看,個股高低位切換,市場情緒開始轉弱。盤面上,傳統汽車、病毒防治、染料、醫美、啤酒、保險、券商等板塊跌幅靠前。
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報收3402.82點,下跌0.34%;深成指報收13902.54點,下跌0.38%;科創50指數收報1412.75點,下跌0.38%。創業板指報收2674.80點,下跌0.43%;滬深300指數收報4974.29點,下跌0.61%。北向資金呈現小幅淨賣出。其中滬股通淨賣出9.24億元,深股通淨買入7.87億元。
周期股上漲剛剛開始
11月市場展開連續反彈,滬強深弱格局明顯,滬指上升走勢表現強勢,目前滬指距離7月高點近在咫尺。投資機構容維證券表示:「雖然股指周二略有調整,但預期市場將繼續保持中期上漲走勢。」
新時代證券策略分析師樊繼拓認為,周期股這波上漲才剛剛開始。他認為:「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可能會持續兩年,至少和2016-2017年類似,如果考慮到疫情期間全球央行貨幣的過度投放,級別可能會更高。從2008年底-2011年初和2016-2017年周期股行情的特點可以看出,周期股第一波行情最值得參與,可能會持續到2021年中。之後可能會有貨幣緊縮帶來的調整,2021年下半年周期股可能會有第二波上漲,是否值得參與取決於中間調整的幅度,而且不一定能產生相對收益。」
他進一步表示:「最看好有色和化工,一方面是經驗上上一輪價格漲幅最大的商品,一般下一輪彈性會比較弱;另一方面,這一輪需求周期中,基建和房地產往上空間較小,而全球消費和製造業投資往上空間較大,有色和化工的需求相對更受益。指數層面,周期股上漲將會帶動A股進入新的一輪指數行情,時間上可能會持續到2021年二季度。」
明年擇股更注重成長
本周,上證指數成功突破3400點整數關口,打開上升的空間。前海開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楊德龍認為:「A股市場跨年度行情已經啟動,上證指數有望突破前期反彈的高點。從全球市場來看,A股市場處於估值的窪地,滬深300的市盈率目前還不到14倍,這和歷史平均18倍相比仍然是偏低的,和歷史高點的估值相比還不到高點的一半,應該說滬深300整體的估值並不高。可能一些消費白馬股由於之前漲幅比較大,估值上較高,但由於他們的品牌價值以及長期的業績增長能力,使得這些企業還仍然受到資金的關注,長期投資價值依然很高。低估值板塊則是具備反彈的動力,這些低估值板塊一啟動,市場就有望實現突破行情,目前市場還是在慢牛長牛格局之中。」
他進一步表示:「臨近年底,業績優良的藍籌股無疑是2021年資金配置的重點。一些喜歡低估值的投資者可能會配置低估值板塊,博弈反彈機會,喜歡長期業績增長和品牌價值的投資者將選擇消費股來進行配置,這都將會推高市場的重心實現突破。上證指數也有望在年底創出年內的新高。我國的工業化基本接近尾聲,周期股的上漲更多是補漲性質。建議大家一定要堅持價值投資理念,做好公司的股東,迎接A股市場的黃金十年。消費和新能源是目前確定性最強的方向,另外,一些科技龍頭股在經過長達四個月的調整之後,也具備反彈的機會。整體來看,年底之前A股市場依然存在較強的賺錢效應,建議大家對後市保持信心和耐心。」
對此,南京私募人士劉春泉也表示一定的認同:「新能源板塊衝高回落,大概率周三會出現短線退潮,順周期板塊周二出現分化。資金輪動至軍工及半導體板塊,持續性還有待觀察,市場就是這些熱點輪番的節奏,這幾個都是主線。做A股投資,最重要的是中觀行業研究,而不是微觀上市公司研究。哪個賽道好、景氣度最高、業績增速最高的大類資產板塊,往往就是第二年的主線品種。去年的晶片如此,今年的新能源車也是如此。明年也一定會走出一個全新的、好賽道、高景氣度、高業績增速的大類資產板塊。最近熱炒的新能源車與順周期,基本可以確定明年一季度見大頂。明年的組合將是基本面向上而政策面向下,絕大多數行業,都賺不到估值擴張的錢,只能賺業績成長的錢,部分行業甚至可能被雙殺,只會是極少數,賽道好、景氣向上、業績增速高、股價相對低位、PB估值低位的大類資產板塊,明年才存在雙擊的大機會。」
(文章來源:大眾證券報)
(責任編輯:DF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