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不利!2020年似乎有點太「針對」印度了。
先是新冠疫情「意料之中」地席捲了印度全國,讓印度躺在「坑底」動彈不得;然後美國大選、RCEP事件,又甩了莫迪兩個大嘴巴子。
現在,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爆發猛烈交火之後,印度邊境的武裝分子蠢蠢欲動了。
當地時間11月19號,在印控克什米爾納格塔地區,一隊武裝分子潛藏在卡車裡,和印度安全部隊發生交火。
據悉,此次交火,導致4名武裝分子被打死,2名印度警察受傷。卡車裡還繳獲了大量武器,如11支AK-47步槍、3支手槍和29枚手榴彈。
如此多的裝備,不難懷疑,這夥武裝分子正在策劃一次大規模襲擊。
現在,越來越多的現象表明,印度可能將進入一個「多事之秋」。2020年剩下的幾個月,莫迪或許並不好過。
新冠疫情持續加劇
其實說實話,今年疫情幫助大家認識到很多東西,比如到底哪個國家,才是真正重視「民生安全」與「人權」的。
以前,美國把「自由民主」吹得天花亂墜,可現在,他們連美國人的生命安全都沒法保證。
美國有超過1000多萬人確診,25萬人死亡。估計印度心想,我和美國「哥倆好」啊,疫情這件事,我得來陪美國做個伴兒。所以,印度官方數據統計,現在有超過800多萬人確診。
實際上是800萬人嗎?莫迪可能自己都不清楚。畢竟印度那麼多貧民窟,也不是人人都能檢測,實際情況到底是什麼樣,還真沒人能知道。
反正,印度只要把數字「控制」在不超過美國就行了。只要不超過美國,印度人就能沾沾自喜地說:「好傢夥,咱不是倒數第一!」
但是你只「控制」了數字,卻控制不住疫情帶來的實際影響。印度經濟現在持續負增長,莫迪這幾個月是操碎了心。
在美國大選之前,莫迪還指望川普能幫幫他。莫迪曾經當著媒體的面,向白宮喊話,希望美國人去印度投資建廠。可結果卻是,川普完全沒有搭理他。
現在,川普可能要當不上總統了,莫迪回憶起以前和他手拉手演講的畫面,不知道會不會覺得惋惜。
而且馬上進入冬天,印度的霧霾也很嚴重。空氣品質下降會讓病毒傳播更迅速,不僅是新冠肺炎,還有其他呼吸道疾病,都會在以後的日子席捲而來。
美國大選引起地區局勢動蕩
除了疫情之外,印度的邊境問題也很緊張。在克什米爾地區,印度於13號跟巴基斯坦大打出手,雙方死傷至少有40人,包括平民。
11月13號,其實距離拜登宣布勝選沒多久。
拜登上臺以後,大概率會延續歐巴馬時期的印太戰略,而且因為拜登的副手哈裡斯,是印度裔美國人,所以印度媒體一直在宣傳,說印度會成「最大贏家」。
可以想像,印度軍民的信心十分高漲,這時候找巴基斯坦「練練手」,也就不足為奇了。
況且,克什米爾地區本來就是南亞最大的火藥桶,印巴兩國時不時就要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然後互相給對方來一炮。
最近,也就是當地時間17號,莫迪給拜登打了一通電話。兩人通完電話之後,印度媒體就報導說,下一屆美國政府會支持印度,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雖然拜登那邊並沒有消息這麼說,但印度人就是喜歡「妄想」。現在還把消息放了出來,那巴基斯坦肯定更不樂意。
當時都一起從英國人那邊獨立的,現在還經常在克什米爾打打殺殺,你印度憑啥就能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所以接下來,說不定印度邊境又要不太平。
多重壓力誘發印度國內混亂
這就回到了最開始我們說的事件:印度國內的武裝分子和警察部隊發生交火。
這種事情在印度一點都不罕見,最近半年發生的頻率還特別高。究其原因,恐怕和以上兩點脫不了關係。
一方面,疫情增大了經濟和社會壓力,對莫迪政府不滿意的人會越來越多。另一方面,由於邊境局勢緊張,武裝分子也容易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所以說白了,各種困局都是環環相扣的。今天發生在印度的「災難」,可能就跟莫迪不久之前做的某個決定有關係。莫迪以為拉攏到拜登就能高枕無憂,可實際上,美國不見得會真心把印度當朋友。
到頭來,各種難題,還得印度自己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