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真的超過中國電影20年了嗎?

2021-03-04 電影是什麼

躲過了三節車廂的喪屍,卻躲不過一節車廂的人心。——《釜山行》

本文首發於讀解電影公眾號(whatcinema)。 

最近討論比較多的韓國電影當屬於那部《釜山行》喪屍片了,說實在的我對這種類型片一向不喜歡,不管是好萊塢的視覺特效做的多好,我總覺得看的心理不適應,更不用說韓國人做的喪屍片了。


《釜山行》電影劇照

但是大家都在討論這部片子如何如何好,幾個影評大V也是激情澎湃的推薦,有的甚至說韓國電影超過中國電影10年20年這樣的話。我能理解大家對國產電影近幾年爛片如潮的心情,於是發現稍微過得去的韓國電影就開始產生報復的心理,把韓國電影捧上天。

學電影史的同學都知道,在亞洲的電影體系中除了學習日本民族電影史以外很少有人去研究韓國電影的。不可否認,近幾年韓國電影進步的很快,從單純的模仿好萊塢技術到將好萊塢本土化,做的很成功。再加上韓國電影審查相對中國大陸要寬鬆很多,好電影也層出不窮。


張藝謀電影《活著》

但你要是說韓國電影已經超越了中日,成為了亞洲第一。這我是不敢苟同的。歐洲三大電影節和奧斯卡金像獎基本上代表了當前電影最高的藝術水準,我認為用它們的獲獎記錄來評判某國電影的藝術水準是較為準確的。


陳凱歌電影《霸王別姬》

而電影的商業水準見仁見智,對於中日韓三個亞洲國家,我認為以影片北美票房的高低來作為影片商業化水平的評判標準是最為恰當的。

首先我們只需統計歐洲三大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五個最重要獎項:最佳影片、評審團(評委會)大獎、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

●●● 

中國


●●● 

日本


●●● 

韓國


可以明顯的看出,三大電影節中日獲獎數量要遠遠甩開韓國。當然韓國電影的粉絲會說韓國電影最近發展的很迅速,中日加上遠古的獲獎記錄不公平。

那我們只統計十年之內的獲獎記錄,中國獲得11個獎項,日本獲得三個獎項,韓國也獲得三個獎項,看起來韓國電影的獲獎數量看起來好像也不是很多啊。

接下來我們再統計一下三大電影節三國影片的入圍數量。

首先是柏林電影節


最後是威尼斯電影節。


可以看到坎城電影節的入圍數量為

中國:39部 

日本:60部

韓國:12

柏林電影節的入圍數量為

中國:50

日本:53部

韓國:20

威尼斯電影節的入圍數量為

中國:40

日本:57部

韓國:10

也是中日要遠遠高於韓國。

然而在奧斯卡獲獎記錄上中日也是要遠遠領先韓國。比如拍攝《臥虎藏龍》的李安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也許你認為不算)。還有剛剛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成龍。


奧斯卡終身成就獎成龍

最後,我們再來看一看代表商業片水準的北美票房。


作為文化輸出的重要商品,電影在海外的票房表現是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北美票房前50中,中國有9部,包括臥虎藏龍1.5億美元和英雄5000萬美元這兩個大殺器,日本只有一部,韓國沒有影片上榜。

而王家衛的《一代宗師》在北美上映,影片在北美囊獲660萬美元的票房,這也是近7年來,華語電影在海外發行規模最大,商業票房最為理想的一次。


從北美觀眾的表現來看,中國電影的商業水平一騎絕塵,日本領先於韓國。

綜合以上三點,我認為韓國電影遠不如中日。實際上有一點我非常奇怪,論商業化國際化程度目前亞洲最強是印度,論藝術性中國電影最近幾年在歐洲三大電影節上拿到手軟,日本的動畫電影也是可圈可點。


韓國的獲獎記錄甚至遠遠比不上伊朗,究竟是因為什麼讓這麼多人吹?我覺得相當一部分吹捧韓國電影的人,在電影欣賞的品味上恐怕是有些奇怪的,一方面他們認為中國主流觀眾欣賞水平底下,另一方面他們又無法認可世界最高水平的電影人的觀影口味。


伊朗電影大師阿巴斯

我希望觀眾觀影水平提高,多看看歐洲或者其他國家的電影,少看好萊塢電影。這不僅僅開拓你的眼界,更讓你有獨立判斷真正的好電影。

再回過頭來看看這部《釜山行》其實有很多邏輯說不通,細節上很多硬傷,除了結尾處煽情外,真不值得打5星。

韓國電影這幾年也拍出很多優秀的電影,比如今年樸贊鬱的《小姐》獲得第69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羅宏鎮執導的《哭聲》也獲得很高的評價,還有《殺人回憶》、《辯護人》、《熔爐》等很多優秀影片。

韓國在電影技術方面是非常優秀的,而且韓國電影近十年取得這麼大的成績離不開他們慢慢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以及電影審查制度的開放。中國電影目前太急功近利,曾經作出過突出貢獻的電影人逐漸老去,下一次的輝煌需要新一代的青年電影人繼續努力。

以上表格來源網絡

- END -

相關焦點

  • 韓國電影終於開始抄中國了?
    大家好,這裡是叭叭電影堂,我是叭叭今天來說一部韓國翻拍中國的電影。我剛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還愣了一下,中國電影的春天來了?大家也知道這幾年我們沒少翻拍外國電影,拍的那個效果真的是。。。。。於是就有了《新娘大作戰》、《命中注定》、《重返20歲》當然也不能說一部好看的都沒有,我們同樣有優秀的翻拍作品《十二公民》但是,總翻拍外國的電影也不是那麼個事情,我們自己國家有沒有電影被國外翻拍呢?
  • 韓國電影創造了奧斯卡歷史,那中國電影呢?
    該片不僅打破了韓國電影在奧斯卡金像獎上的零記錄,也成為奧斯卡成立92年以來,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的非英語電影,也是唯一一部包攬最佳導演 、最佳影片 、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影片四大重量級獎項的影片。事實上,在韓國國內,《寄生蟲》並不是2019年最受矚目的電影。根據豆瓣網友的整理,2019年, 韓國電影票房排行榜首是年初上映的《極限職業》,該片以超過1600萬觀影人次的成績,成為韓國歷代電影票房冠軍;排名第二、三、四的分別是《復仇者聯盟4》《冰雪奇緣2》和《阿拉丁》;《寄生蟲》以1009.1萬觀影人次的成績位列第五。
  • 韓國電影《Diva》:36歲申敏兒出道已經20年,近況依然美麗動人!
    36歲申敏兒出道已經20年,近況依然美麗動人!韓國演員申敏兒對最近以女性為中心的電影,忠武路變得越來越多的這一變化表示:「這真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流露出喜悅之情。另外,申敏兒對於電影《欲望跳臺》即將上映的心情表示:「非常了不起,雖然這是一個題材非常難、非常陌生的項目,但是我非常感謝製作組能夠做到這一點。」「很多人都在等待兩位女性主要出演的電影,因為他們非常高興地對我說了出來,所以我真的覺得有很多人期待的這部電影,我覺得應該是吧!」
  • 為什麼中國電影喜歡「檔期」上映?而韓國電影不談「檔期」
    大年初一上映電影1月20號徐錚卻改了檔期提早上映。有兩個原因:一、提高票房,二、提早滿足早放假的熱情觀眾。看似第二個原因比較牽強。韓國大年初一上映的電影2.電影的上映及針對不同「檔期」的電影市場營銷策略,是一個國家電影市場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標誌。
  • 開掛的韓國電影,20年來最好的作品都在這裡
    在韓影剛過完百歲生日之際,它無疑是一份最好的禮物,繼續激勵韓國電影業向前奔跑。那這近20年中能代表韓國電影的12部作品又都是哪些呢?和小編一起來回顧下韓影的崛起之路吧!《歡迎來到東莫村》2005《歡迎來到東莫村》是由樸光賢執導,申河均、鄭在泳、姜慧貞主演的一部韓國電影。講述的是1950年韓戰之際,五名分別來自朝鮮和韓國的軍人以及一名美國空軍士兵流落到一個未受戰火波及的村子—東莫村,並在那裡相識,交往,而後共同作戰的故事。
  • 背後是韓國電影吊打中國電影的餘溫
    他們在國際a類電影節獲獎很多,同時對於中國的電影語言,整個亞洲電影都有很大的影響。中國電影兩岸三地導演合在一起。韓國電影大導演,這個數量上自然是遠遠遜色的。這是中國電影在歐洲三大電影節獲獎的情況。韓國電影歐洲三大的獲獎記錄,基本也就這樣了。實際上,在歐洲三大電影節獲獎的亞洲電影,無論是數量、份量還是影響力。亞洲電影基本是日本第一,中國第二,韓國排第三的位置。
  • 韓國電影的崛起,真的是靠1999年的《生死諜變》一部片麼?
    對比的結果,是中國因為《英雄》而進入了大片時代,韓國的《武士》則折戟沉沙。開啟韓國電影新時代的是《生死諜變》,古裝動作片在韓國沒有形成風潮。很多讀者,覺得我沒有把話說透,提出了很多問題。因此,這篇文章針對《生死諜變》前後的情況,做一個補充。韓國電影,在進入2020年之後,在國際上全面開花。
  • 韓國電影因何在中國有眾多粉絲?
    韓國電影因何在中國有眾多粉絲?這要從韓國電影的歷史說起。韓國電影的歷史從1926年日本殖民時期開始,但韓國電影的真正崛起,緣於1997年風靡全球的好萊塢電影《鐵達尼號》。那一年,《鐵達尼號》票房3.6億,佔同年全球總票房的三分之一,比韓國現代汽車一年的銷售額還多。
  • 大膽的韓國電影,又來了
    韓國電影在題材上的大膽(受限不大),早已不是新鮮事了。而且,幾乎每年韓國都有此類電影上映。如2017年的《鐵雨》,虛構了朝鮮一號遇襲昏迷,並被帶到韓國之事。不管怎樣,這樣的爭議,一直到20多年後,依然未能定論。2004年,韓國「民主化運動關聯者名譽恢復與補償審議委員會」在討論金載圭的時候,由於民意分歧過大,是否為金載圭正名一事依然不了了之。
  • 從忠武路看韓國電影20年流變
    站在奧斯卡領獎臺上,該片編劇之一韓進元說:「要與忠武路電影人共同分享這份榮譽」。忠武路對於韓國電影有何意義?韓國影視業20年的騰飛又有何奧秘?忠武路:韓國電影的「搖籃」忠武路位於首爾市中心,毗鄰明洞,這裡有首爾「好萊塢」之稱,也被視為韓國電影的「搖籃」。
  • 進擊的韓國電影——18年你需要「補課」觀看的韓國電影!
    韓國電影作為亞洲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從2001年一部《我的野蠻女友》在中國掀起了「野蠻」狂潮之後。韓國電影正式挺進中國市場。給中國觀眾帶來了很多高水準的電影作品,深受我國觀眾的喜愛。成功佔得一席之地,大有「趕歐超美」的趨勢!如果你劇荒,請千萬不要錯過這幾部韓國電影!
  • 一部摧毀華語電影的韓國電影,看過後,中國觀眾感到絕望
    《寄生蟲》榮獲4項奧斯卡大獎更可怕的是,這種落後不是近幾年才有的,我們的華語電影其實已經被韓國電影超越很多年了。至少2004年的時候我們就已經落後了。2004年我們大陸票房最高的電影是《天下無賊》和《十面埋伏》,一個喜劇片和一個準爛片。幸虧那年香港還有一個沒老的星爺,靠一部《功夫》給華語電影挽回了顏面。可2004年韓國上映了什麼電影?
  • 2018年韓國電影產業總結
    發布時間:2019-02-26  來源: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  瀏覽次數:615031 2018年的韓國電影產業不僅一如既往地直線上升,這一年更是發生了很多有意義的變化。今年韓國電影界正式瞄準了全球電影市場,新投資公司紛紛登場,各影視公司百花齊放。
  • 韓國「廢柴」警察開炸雞店的故事,這部電影口碑超過了《釜山行》
    韓國電影繼續發威,不斷拍出叫好叫座之作,現在這部警匪喜劇就在韓國本土十分賣座,票房超過前兩年的《釜山行》和《與神同行》,成為韓國電影歷來最賣座亞軍,僅次於2014 年古裝海戰片《鳴梁海戰》,更是韓國最受歡迎的喜劇片。
  • 李阿寶:掰碎了中國和韓國電影比一比,究竟差了多少?
    那就是,中國電影市場的前景比韓國電影樂觀得多,這是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 韓國人口總數約為5000萬。根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的統計,2012年韓國觀影人次超過1億。同年我國觀影人數約為5億。要知道,我國人口大約有14億。可以說,韓國電影市場已經沒有多大的潛力。你不能指望一個韓國人天天都去看電影不是?而中國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 2018年韓國最高評分的十部電影 其中一部電影就佔據了兩個席位
    韓國電影佳作層出不窮,比如《漢江怪物》、《鐵線蟲入侵》、《釜山行》、《致命感冒》等災難片,無論是特技效果,還是場面宏大以及演員的表演,都是可圈可點,值得國內電影來學習和借鑑。今天來盤點一下2018豆瓣評分最高的十部韓國電影。
  • 韓國電影真的是為了批判政府嗎?不,他們只是為了迎合某種需求
    韓國電影真正的卓越之處,其實並不是我們主觀認為的那些東西嗎?其實並不是什麼大尺度,也不是什麼敢於批判政府,大部分韓國電影人,其實跟我們的電影人一樣,都在試圖迎合某種東西。比如韓國「黑政府」電影的開山作品之一,奉俊昊的《漢江怪物》----男主阿鬥的女兒被怪物叼走(怪物在殺人之餘還會散播瘟疫),男主向政府求助。
  • 韓國最大尺度電影前十名2019 韓國r級限制電影2019 韓國電影分級制度
    一起來看看韓國電影分級制度最新版本吧!     韓國電影分級制度2019     韓國電影,簡稱韓影,韓流文化代表之一,20世紀70年代,韓國電影逐漸走向興旺,但當地電影院仍以放映外國影片為主。 韓國電影《生死諜變》拉開了韓國電影振興的序幕,把韓國老百姓對好萊塢電影的喜好重新調整成了對韓國本國電影的關注。
  • 韓國有著改變國家的電影,為何單單放過了韓國體育
    「他們有著改變國家的電影,我們有著改變電影的國家。」這句中國觀眾對韓國電影《熔爐》的一句觀感評價,近年來像《熔爐》這樣的韓國電影並不在少數。這些能以電影為槍,為國民抗爭的電影,國人確實只有羨慕的份。韓國的電影樂於「黑韓國」,政治,經濟,各類社會事件,幾乎都能找到「醜聞」視角的電影。但他們似乎唯獨放過了一個領域——韓國體育。幾年前有一部投資巨大,製作精良的韓國電影,在本土口碑燃爆,而廣大中國網友看了之後,卻只能以呵呵來形容。這部電影就是《神機箭》,用一句話概括這部電影就是,100個韓國人全殲了明朝10萬大軍。
  • 中國電影走出「科幻元年」,韓國電影也第一次指向「星辰大海」
    《流浪地球》上映的2019年,被稱為中國電影的「科幻元年」,影片超高的票房收益,讓業內和觀眾都對中國科幻片的前景充滿期待。沒想到同年上映的《上海堡壘》,卻給觀眾當頭棒喝,至少讓我們看清楚一點,中國科幻電影要想趕超好萊塢,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