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開門紅」大戰正酣 監管:不要碰底線 違規必嚴懲

2020-12-22 中國財富網官方

由保險巨頭率先發起的2021年「開門紅」愈演愈烈,但淡化「開門紅」、倡導穩健經營的保險監管導向始終未變。

上海證券報記者昨日獲悉,近日,銀保監會人身險部向各人身險公司和各銀保監局發布《關於加強規範管理促進人身保險公司年度業務平穩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直指「開門紅」過程中的諸多違規行為。「監管此舉是在亮明態度,警示各公司不要觸碰底線和紅線,凡是違規行為,都將嚴懲!」一位接近監管的人士說。

《通知》強調,各人身保險公司應堅持「保險姓保」的發展理念,摒棄片面追求規模和業績、以高費用換取短期業務發展的經營思路,回歸風險保障本源,科學制定發展戰略,合理規劃全年發展任務,平衡業務發展節奏,有效防控經營風險,促進人身保險市場平穩健康高質量發展。

《通知》明確,各人身保險公司要強化內控制度有效性,嚴格規範銷售行為,確保各業務環節依法合規,業務財務數據真實完整。應當遵循適當性原則,將合適的產品銷售給適當的客戶。對於保險產品進行組合銷售的,應根據消費者需求和經濟承受能力合理規劃,明確告知並確保消費者能夠單獨購買任一主險產品。

對於違法違規行為以及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監管也在《通知》中亮明了態度,擬從六方面加大查處力度。

一是承保過程中異化保險產品功能,將不同保險產品功能錯配,進行捆綁銷售。違背客戶意願向客戶銷售與其實際需求不符、嚴重超出客戶保費支付能力的保險產品。

二是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及銷售從業人員擅自印製、使用、發布保險產品宣傳材料。通過簡訊、微信、朋友圈等製造傳播虛假信息進行銷售誤導。通過歪曲監管政策、炒作產品停售等方式進行產品促銷。

三是對投保人隱瞞與保險合同有關的重要情況,預收保費後不如實告知保險責任開始時間及退保損失。以銀行理財產品、銀行存款等其他金融產品的名義宣傳銷售保險產品。

四是違反新型產品信息披露相關要求,在宣傳、銷售新型產品時,僅按照高、中檔水平演示保單帳戶利益。對保險產品或產品組合進行不當宣傳,誇大保險責任或保險產品收益,不如實告知保險產品收益的不確定性。

五是給予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保險合同約定之外的利益。通過虛列費用等方式套取資金向銀郵代理機構等中介渠道帳外暗中支付手續費。

六是以捏造、散布虛假事實等方式詆毀同業商譽,對同業人員進行「惡意挖角」等。

自《通知》下發之日起,各人身保險公司應當對相關情況開展自查,主動發現問題並認真進行整改,各人身保險公司總公司、各省級分公司應於2020年11月10日之前將下年度業務發展計劃分別向銀保監會人身險部、屬地銀保監局報告,並於2021年3月31日前報告自查整改情況。

原文轉自:上海證券報

相關焦點

  • 保險業「開門紅」大戰正酣,衝動投保前要三思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景 虹    在保險行業中一直流傳著「開門紅才能全年紅」的俗語。在疫情衝擊下,2021年「開門紅」比以往來得更早一些。「開門紅」適合當教育金或養老金    面對層出不窮的「開門紅」產品,值不值得買是不少人關心的話題。太平人壽青島分公司的保險顧問胡春萍表示,這要看個人對保險的需求,以及對資金靈活性的要求。    她舉例說,如果你現在想存一筆錢用於將來小孩上學或者自己的養老等,那麼肯定是可以買「開門紅」保險產品的。
  • 監管再劃「紅線」為「開門紅」立規 促使保險業向保障本質回歸
    但在看似迅猛發展的保險業背後,卻浮現出諸多隱憂:保險公司在承保過程中,異化保險產品功能,將不同保險產品功能錯配進行捆綁銷售;以銀行理財產品、銀行存款等其他金融產品的名義宣傳銷售保險產品,通過歪曲監管政策、炒作產品停售等方式進行產品促銷……這些行為,嚴重侵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
  • 保險業備戰「開門紅」
    近日,隨著中國人壽、太保壽險、平安人壽幾家大型險企相繼開啟新產品預售活動,一年一度的保險業「開門紅」正式啟動。進入四季度,正是保險業備戰「開門紅」關鍵階段。「特別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市場低迷、業績承壓的大背景下,業內對於2021年『開門紅』更加期待。」有市場分析指出。
  • 開門紅新玩法,保險業純保障型節日出現
    對於保險業,尤其是壽險業,一年一度的重要節點——「開門紅」又來到。提前布局、啟動開門紅,已成為近年來保險業的常態。毫不例外,2021年的開門紅也早已拉開帷幕。從歷史數據來看,開門紅衝刺的一季度,一般將為保險公司貢獻全年近半的保費收入,「開門紅,紅一年」,重要性不言而喻。2021年開門紅備戰中,頭部保險公司也早已紛紛拋出主打產品計劃。
  • 保險巨頭率先發起的2021年「開門紅」愈演愈烈
    由保險巨頭率先發起的2021年「開門紅」愈演愈烈,但淡化「開門紅」、倡導穩健經營的保險監管導向始終未變。上海證券報記者昨日獲悉,近日,銀保監會人身險部向各人身險公司和各銀保監局發布《關於加強規範管理促進人身保險公司年度業務平穩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直指「開門紅」過程中的諸多違規行為。
  • 2018,壽險業迎來別樣「開門紅」
    但隨著2017年「134號文」、「136號文」的陸續出臺,嚴監管或將使得「開門紅」保費在整年保費收入中的佔比出現下降。實際上,自2017年10月以來,市場就針對2018年「開門紅」保費增速下滑和保費銷售路徑的變化做了一定的研判,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開門紅」保費增速的回歸將成為保險業的新常態。  不可否認,險企借「開門紅」做大業務的同時,其中也不免夾雜著銷售誤導行為。
  • 保險圈「開門紅」大戰正酣 「年金+萬能險」收益真香嗎
    本文轉自【中國證券報】;2020年最後一個月,保險圈年度「開門紅」大戲已全面鋪開。「受疫情影響,2020年『開門紅』基本是低調收場。2021年的『開門紅』,勢必要卯足了勁衝一波業績。」保險業人士指出。從各大險企主打的開門紅產品來看,「年金+萬能」組合形式最為普遍。
  • 又見十年保險業「禁入令」 多地銀保監局重拳出擊從業者失信行為
    近日,一張少見的頂格處罰罰單,引起了業內對保險從業人員失信行為監管的關注。10月14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自5月中旬銀保監會提出建立從業人員「銷售能力分級體系」等多項要求以來,包括江蘇、內蒙古等多地銀保監局發布通知,探索保險從業人員職業失信行為懲戒規定,對保險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重拳出擊,建立保險從業者信用管理體系。
  • 眾安保險王敏:《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為保險業加快數位化和線...
    中證網訊(記者 黃一靈)12月14日,中國銀保監會正式下發《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根據網際網路保險業務本質和發展規律,釐清網際網路保險業務本質,規定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經營要求,強化持牌經營原則,壓實保險機構主體責任,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提升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和社會民生水平。
  • 排雷「開門紅」六亂象 銀保監會喊話人身險公司:均衡發展
    在黯淡了一個冬和一個春後,多家人身險公司提前扣動了2021年「開門紅」大戰的「發令槍」扳機,紛紛拿出「當紅辣子雞」產品搶佔市場。更加激進的產品、更加激勵的制度給不少營銷員打了「雞血」。為了擴張規模、提振「士氣」,參與「開門紅」的險企利用一些短期手段刺激營銷員,給予更高的佣金或其他獎品。然而,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部分營銷亂象有抬頭之勢:給予了合同約定外利益、誇大乃至虛假宣傳,甚至宣傳負面輿論詆毀同業的現象迭出。《通知》明確,監管部門將加大市場行為監管力度,重點查處六大違法違規及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
  • 中國人壽詹忠:不要誇大「開門紅」的利弊作用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12月8日,中國人壽副總裁詹忠在中國人壽2020年開放日上表示,不要誇大人身險公司「開門紅」的正面和負能效應,應該理性看待。正因如此, 人身險公司對2021年「開門紅」的態度頗為積極。天風非銀團隊認為,太保壽險、中國人壽已於10月開啟「開門紅」預收;平安人壽10月轉向「開門紅」預收宣導和客戶儲備,並於11月初啟動「開門紅」預收;新華保險10-11月的業務重點仍在於收官。
  • 潮汕幫布局金融版塊 違規行為將被嚴加監管
    「絕不能把保險辦成 富豪俱樂部 ,更不容許保險被金融大鱷所借道和藏身,一旦挑戰監管底線,堅決將其驅逐出保險行業。」 2月22日,對於把保險公司視為融資平臺和「提款機」的投機作亂資本,中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挑明了底線。
  • 違規野外用火 涼山多人被嚴懲
    微信號:scrbpx 聯繫我們:0834-3866868■川觀新聞記者 何勤華森林草原防滅火,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在涼山州已發布禁火令、防火令的情況下,近期,仍然有人違規野外用火,相關部門對其進行了依法嚴懲。
  • 多險企違規營銷被罰直播、朋友圈賣保險遭監管
    近日,監管發布重磅文件,直播、朋友圈等新媒體端賣保險迎來強監管。12月14日,銀保監會發布《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下稱「《辦法》」),並從2021年2月1日起執行。《辦法》強化了持牌經營原則,對網際網路保險營銷進行嚴格規範。
  • 獨家|監管定調:2020年保險業如何服務「三農」
    2020年保險業如何更好地服務「三農」?上海證券報獨家獲悉,近日監管部門就此定調:加強對標政策要求,明確「三農」保險服務重點領域;加強保險創新賦能,優化「三農」保險產品服務模式;深入推進保險業扶貧工作;加強監管政策引領,營造「三農」保險發展良好環境;加強風險防控力度,加強基層保險監管等。
  • 保險業數位化轉型將加速
    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闡明了「十四五」時期我國保險業發展的新階段、新格局以及監管的出發點。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高質量發展將成為我國保險業的內在要求,高水平對外開放將成為我國保險業的鮮明特徵,保險將逐步成為生產生活的必需品,保險業的數位化轉型將加速推進。
  • 企業守住底線才能發展壯大
    藍山科技近日成為首家因精選層申報信披違規遭調查的公司,證監會強調依據「建制度、不幹預、零容忍」的要求,紮實推進深化新三板改革工作,持續完善各項基礎制度,提高包容性和精準性,同時嚴厲打擊財務造假、信息披露違規以及中介機構嚴重失職等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防止「帶病闖關」,淨化市場生態
  • 「嚴監管」仍是銀行業關鍵詞全年13張千萬級罰單涉及這些違規高發區
    (詳細報導:「原油寶」事件處罰結果出爐:中行領5050萬元罰單,全球市場部總經理等4人被警告並罰款 )涉房、公司治理成違規高發區在銀行的違法違規行為中,涉及的業務包括存貸業務、同業業務、理財業務、涉房業務、公司治理等多方面。
  • 開門紅受重創!保險業調整考核穩軍心 深挖線上紅利玩抖音「展業」
    一季度是保險公司大戰開門紅的日子,但是年初這場疫情,讓全國人民就地「趴下」,社交活動受阻,保險公司的新單驟降。面對這場挑戰,保險行業復工後多管齊下展開「自救」。一方面,主動調整考核指標,穩定「軍心」;另一方面,積極借用疫情帶來居民風險意識提高的機會,開發線上保險紅利。
  • 金融科技如何監管?銀保監會:鼓勵創新 堅守底線
    來源:人民網據銀保監會網站消息,銀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在回應近期熱點問題時表示,對於金融科技發展,銀保監會一貫堅持既鼓勵創新又堅守風險底線的態度,把握好創新與監管的動態平衡。上述負責人表示,首先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金融創新必須有利於服務實體經濟、有利於便利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有利於防範風險、有利於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群眾的本質要求,使金融科技成為助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力量。其次是嚴格落實監管。所有金融活動必須依法全面納入監管,持牌經營,堅決制止違規監管套利。可以有一定的過渡期,但總的方向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