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媒公布了新世紀以來NBA常規賽賽季平均出場時間40+以上的球員。01-10賽季,全聯盟有33名球員場均出手時間達到了40分鐘以上,這些球員當中不乏艾弗森、科比、詹姆斯等超級巨星。而到了11-20賽季,出場時間40+的人數驟減到了2人,只有華萊士和艾利斯的出場時間達到了40分鐘以上,這是為何呢?
我們首先來看NBA歷史常規賽總出場時間排名的名單,可以看到排名前十的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超級巨星。值得注意的是,職業生涯場均出場時間排名前二的都是巔峰期在00年之前的天勾賈巴爾和郵差馬龍。一方面,馬龍和賈巴爾從新秀賽季開始就是球隊的主力球員,並且在整個職業生涯當中都保持著優秀的出勤率。但二人的場均出場時間依然高達36.8分鐘以上,在如今的聯盟當中,這已經是相當恐怖的出場時間。更加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賈巴爾前七個賽季場均出場時間均在40分鐘以上,巔峰賽季的出場時間甚至高達44.2分鐘。
總體來看,早些年間的NBA比賽當中,頂尖球星的出場時間要遠遠高於現今。本賽季MVP的最有力爭奪者——字母哥本賽季場均上場時間僅為30.9分鐘。這甚至低於許多球隊當中的普通首發。在場均上場時間排名當中,現役球員當中更是只有勒布朗-詹姆斯上榜,名單中的大部分球員都是上世紀80年代之前的遠古球星。但論體能怪物還要看我們的張大帥。張伯倫生涯常規賽場均出戰45.5分鐘,季後賽場均出戰47分鐘,單賽季出場48.5分鐘,這個級別的出場時間在NBA歷史也是絕無僅有。
聯盟中球員的出場時間為何減少呢?這其實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遠古時期甚至是新世紀前的nba比賽當中的比賽質量並不如當今聯盟。大家如果仔細觀察70、80年代的NBA比賽就可以發現,當時的NBA比賽當中的技戰術水平遠不如現在。
球隊的進攻多為球星單打或是簡單的擋拆戰術。新世紀前的球隊當中沒有一支球隊的戰術能夠接近巔峰時期的馬刺、勇士還有現在擁有史蒂文斯的凱爾特人。在無球端,攻防兩人都不需要大量的跑動與對抗,這就大大降低了球員的消耗,球星的上場時間也就大大的增加。
第二,如今的NBA回合數越來越多,對球星的消耗也就越來越多。最顯然的就是巨型中鋒的減少,小球時代不允許博班一類的超級中鋒佔據大量的出場時間,他們也不可能有體力支持他們的出場時間打到35分鐘或以上。
相反,阿德巴約這種既靈活又有組織能力的內線越來越受球隊青睞。外線球員中,也都是通過戰術來傳導球,這也大大地增加了球員的消耗。當然,前兩年的西部決賽當中就是各種的一打一,結果就是導致了庫裡、杜蘭特、保羅、湯普森、伊戈達拉在近兩個賽季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傷病困擾,杜蘭特甚至拼斷跟腱。
總而言之,當今聯盟的打法與比賽強度已經不允許球員大包大攬,所以球員的出場時間才大幅度降低,負荷管理的方案也越來越被球星青睞。
(羅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