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二維碼☟關注
【擴展閱讀】點擊標題,可看全文
在我國航天領域有「航天四老」說法,他們分別是任新民、屠守鍔、黃緯祿和梁守槃;其中,任新民是最後一個離世,2017年2月12日任新民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
任新民,祖籍湖北省穀城縣盛康鎮任家灣,1915年12月5日出生於安徽省寧國縣。他1937年考入重慶兵工學校大學部造兵系;畢業後,任兵工署重慶21廠技術員、重慶兵工學校大學部助教和講師等。1945年赴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院留學,先後獲機械工程碩士和工程力學博士學位;1948年9月,被美國布法羅大學機械工程系聘任為講師。
他1949年8月回國,任華東軍區軍事科學研究室研究員。據任新民撰文回憶,「我和航天結緣於一封電報。1952年,我在華東軍區軍事科學室擔任研究員,突然有一天,一封電報通知我去北京。在那裡,陳賡將軍接見了我,希望我參與協助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成立的工作,當時我從美國回國不到3年。」
航天四老(左起)黃瑋祿、任新民、屠守鍔、梁守槃
任新民
1956年,歸國不久的錢學森開始組建中國飛彈的專門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邀請任新民一起創建中國的航天事業,任新民欣然答應。從此,任新民開啟了自己與中國航天事業共生、共榮、共奮進的「航天人生」,也與錢學森結下了一生「亦師亦友」的深厚情誼。
此後,61載的「航天人生」,任新民創造了中國航天史的多個紀錄:他曾領導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發射,並先後擔任試驗衛星通信、實用衛星通信、風雲一號氣象衛星、發射外國衛星等6項大型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被航天界尊稱為「老老總」、「總總師」。
其中,尤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發射意義重大。當時任新民作為長徵一號運載火箭的技術負責人,從總體方案到各分系統,他都深入現場親自對各種技術問題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校核、審查和落實,終於在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用長徵一號發射了中國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從而使中國掌握了研製多級運載火箭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技術,揭開了中國航天活動的序幕。
1935年,任新民在南京中央大學讀書時與同學合影(右二)
任新民和妻子虞霜琴
任新民放衛星
當年的「五一」勞動節,毛主席和周總理在天安門城樓接見了錢學森、任新民、戚發軔等參加第一顆衛星工程研製的代表。當時,任新民躲在人群後面,被周總理發現了,說到:「任新民同志,請到前邊來,不要老往後邊躲,你的座位在我這邊。」總理還向主席介紹說,「他就是我們放衛星的人」。這讓主席為之讚嘆:「了不起啊,了不起!」
2008年,93歲高齡的任新民接受採訪、談起了上述接見時,說:「接見是在晚上進行的,西哈努克親王在場。當時,我們科研人員組了一個團。接見時,我恰好就在後面……航天事業是集體的事業,個人的作用很小很小,只有集體協作才會有所成就。」
面對記者時,任新民愛說的一句話是:「其實我沒什麼好寫的,我一輩子只幹了這麼一件事。」當記者詢及任老中國航天「總總師」的美譽時,他淡淡地說:「只是大家一時的玩笑而已,都已經過去了。現在是年輕人的天下。」
版權聲明:歡迎轉載、轉發|投稿信箱:xiaonian@xiaonian.com|商務合作:13361023835*本文涉及原始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第一時間妥當解決。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素衣輕語原創長篇小說《等你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