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新民】他是技術總負責,領導發射了我國「東方紅一號」首顆地球衛星

2021-02-22 愛家務

識別二維碼關注

【擴展閱讀】點擊標題,可看全文

在我國航天領域有「航天四老」說法,他們分別是任新民、屠守鍔、黃緯祿和梁守槃;其中,任新民是最後一個離世,2017年2月12日任新民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

任新民,祖籍湖北省穀城縣盛康鎮任家灣,1915年12月5日出生於安徽省寧國縣。他1937年考入重慶兵工學校大學部造兵系;畢業後,任兵工署重慶21廠技術員、重慶兵工學校大學部助教和講師等。1945年赴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院留學,先後獲機械工程碩士和工程力學博士學位;1948年9月,被美國布法羅大學機械工程系聘任為講師。

他1949年8月回國,任華東軍區軍事科學研究室研究員。據任新民撰文回憶,「我和航天結緣於一封電報。1952年,我在華東軍區軍事科學室擔任研究員,突然有一天,一封電報通知我去北京。在那裡,陳賡將軍接見了我,希望我參與協助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成立的工作,當時我從美國回國不到3年。」

航天四老(左起)黃瑋祿、任新民、屠守鍔、梁守槃

任新民

1956年,歸國不久的錢學森開始組建中國飛彈的專門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邀請任新民一起創建中國的航天事業,任新民欣然答應。從此,任新民開啟了自己與中國航天事業共生、共榮、共奮進的「航天人生」,也與錢學森結下了一生「亦師亦友」的深厚情誼。

此後,61載的「航天人生」,任新民創造了中國航天史的多個紀錄:他曾領導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發射,並先後擔任試驗衛星通信、實用衛星通信、風雲一號氣象衛星、發射外國衛星等6項大型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被航天界尊稱為「老老總」、「總總師」。

其中,尤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發射意義重大。當時任新民作為長徵一號運載火箭的技術負責人,從總體方案到各分系統,他都深入現場親自對各種技術問題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校核、審查和落實,終於在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用長徵一號發射了中國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從而使中國掌握了研製多級運載火箭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技術,揭開了中國航天活動的序幕。

1935年,任新民在南京中央大學讀書時與同學合影(右二)

任新民和妻子虞霜琴

任新民放衛星

當年的「五一」勞動節,毛主席和周總理在天安門城樓接見了錢學森、任新民、戚發軔等參加第一顆衛星工程研製的代表。當時,任新民躲在人群後面,被周總理發現了,說到:「任新民同志,請到前邊來,不要老往後邊躲,你的座位在我這邊。」總理還向主席介紹說,「他就是我們放衛星的人」。這讓主席為之讚嘆:「了不起啊,了不起!」


2008年,93歲高齡的任新民接受採訪、談起了上述接見時,說:「接見是在晚上進行的,西哈努克親王在場。當時,我們科研人員組了一個團。接見時,我恰好就在後面……航天事業是集體的事業,個人的作用很小很小,只有集體協作才會有所成就。」

面對記者時,任新民愛說的一句話是:「其實我沒什麼好寫的,我一輩子只幹了這麼一件事。」當記者詢及任老中國航天「總總師」的美譽時,他淡淡地說:「只是大家一時的玩笑而已,都已經過去了。現在是年輕人的天下。」

版權聲明:歡迎轉載、轉發|投稿信箱:xiaonian@xiaonian.com|商務合作:13361023835*本文涉及原始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第一時間妥當解決。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素衣輕語原創長篇小說《等你開始》

相關焦點

  • 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50年,這些老照片首次集中展示
    今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新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50周年!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從戈壁大漠騰空而起,我國成為第五個把衛星送上天的國家!停放在總裝車間的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種航天運載火箭長徵一號。長徵一號火箭從1965年開始研製,1970年4月24日成功將東方紅一號送入橢圓軌道,中國成為繼前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第五個成功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1970年初,科研人員正在廠房內測試東方紅一號衛星。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是我國航天事業的第一個裡程碑。
  • 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追記
    4月24日是「中國航天日」,也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紀念日。50年前的今天,即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東方紅》樂曲響徹寰宇。「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極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和地位。
  • 璀璨的繁星中,有一顆星星名叫「東方紅一號」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個人造地球衛星由蘇聯發射成功。1965年9月,中國運載火箭的技術取得了一定進展,中國科學院組建了由趙九章任院長、代號叫「651」的衛星設計院,並把中國第1顆衛星命名為「東方紅一號」。1965年11月,確定東方紅一號衛星屬於科學探測性質,發射時間定在1970年,成功的標誌,即第1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總體要求是:「上得去,抓得住,聽得到,看得見」。
  • 50年了,「東方紅」一號還在飛
    「東方紅」一號首次採用都卜勒跟蹤技術及應答機雙保險來了解衛星的飛行軌跡;「聽得著」,就是衛星能正常播放「東方紅」這一具有我國特色的歌曲至太空;「看得見」,就是如何能讓普通老百姓肉眼可觀測到衛星?時任七機部某研究院衛星總體組成員沈祖煒用了近一年的時間研究而成:在末級火箭上安裝觀測裙。
  • 廈門大學海絲一號衛星成功發射
    廈門大學依託福建,聯合國內優勢單位,發起的首顆衛星以「海絲一號」命名,既符合國家戰略,又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淵源。  同時,「海絲」諧音英文「HI, SEA」,具有「你好,海洋」之意。「海絲一號」將以我國東南沿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為主要觀測對象。  國內高校首顆近海與海岸帶遙感衛星
  • 在軌飛行50年 「東方紅一號」點燃中國人造衛星的星星之火
    中新社北京4月24日電 題:在軌飛行50年 「東方紅一號」點燃中國人造衛星的星星之火  作者 郭超凱  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點燃了中國人造地球衛星的星星之火。時至今日,東方紅一號衛星仍在軌飛行。
  • 我國「一箭雙星」再次發射成功 衛星命名為「懷柔一號」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這是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的首個科學衛星發射任務,該衛星也被命名為「懷柔一號」。
  • 中國航天日丨「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 用筆和算盤「算」出的...
    今天(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紀念日。在航天科技集團召開的專題座談會上,孫家棟、戚發軔、劉寶鏞等老一輩航天人講述了長徵一號火箭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背後的故事。
  • 偉大領袖一句話,東方紅一號飛上天,中國牢牢「抓住了」衛星
    但提起中國人造衛星,我們還是得先說一說這東方紅一號:它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行研製和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是中國航天史上的奠基性事件,其歷史意義有多重大,相信大家都能迅速理解!在1957年的時候,蘇聯發射了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我國的偉大領袖在1958年作出重要指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並在1970年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 剛剛,「海絲一號」衛星搭載長徵八號,發射升空!
    廈門大學依託福建,聯合國內優勢單位,發起的首顆衛星以「海絲一號」命名,既符合國家戰略,又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淵源。 同時,「海絲」諧音英文「HI, SEA」,具有「你好,海洋」之意,「海絲一號」將以我國東南沿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為主要觀測對象。
  • 海洋一號D星成功發射!將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6月11日2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一號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記者從國家航天局、自然資源部獲悉,昨天2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
  • 中國一箭雙星再次發射成功 衛星命名「懷柔一號」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這是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的首個科學衛星發射任務,該衛星也被命名為「懷柔一號」。
  • 我國成功發射第三十、三十一顆北鬥導航衛星
    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第三十、三十一顆北鬥導航衛星。梁珂巖攝中青在線北京3月30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記者從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獲悉,今天凌晨1時5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徵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三十、三十一顆北鬥導航衛星。這兩顆衛星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北鬥三號第七、八顆組網衛星。
  • 我國首顆私人衛星上天了!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說起人造衛星,大家都不陌生,中國的東方紅、美國的探險者一號等,但是此前大部分衛星都是由國家主導,似乎個人衛星並不常見,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準確,美國和歐洲是開展商業航天比較早的地區,那裡的個人衛星已經進入大家的視野,不過,今天,我國也出現了私人衛星,那就是馮侖的「風馬牛一號」。
  • 我國首顆Ku頻段高通量衛星發射成功!
    2020年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發射成功,標誌著北鬥三號全球組網成功。2020年7月9日晚間,亞太6D通信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在載荷重量、通信容量、設計複雜程度等方面,刷新了國內同類通信衛星的紀錄。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衛星
    6月11日2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一號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攝影:潘越榮該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是我國海洋水色系列衛星的第四顆衛星,它將和當前服役中的海洋一號C衛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 希望一號:中國首顆為青少年無線電愛好者發射的衛星
    「希望一號」衛星(原稱「希望號」奧運星),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為我國青少年研製的第一顆科學實驗衛星,代號XW-1。是中國宇航學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奧組委主辦的全國青少年航天科技體驗活動的重要載體。
  • 新華時評:從「東方紅一號」開始……
    原標題:新華時評:從「東方紅一號」開始…… 50年前的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開啟了中國航天事業的新紀元。為這一開創性工程奉獻出青春和力量的功勳人員始終被銘記。他們創造了令全國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顯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2018年航天發射全回顧
    2018年3月30日01時5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徵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三十、三十一顆北鬥導航衛星。這兩顆衛星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北鬥三號第七、八顆組網衛星。
  • "海南一號"4顆光學衛星研製進入總裝和集成測試階段
    4顆光學衛星研製進入總裝和集成測試階段,預計年底發射  「海南一號」探路商業航天  ■ 本報記者 李豔玫  近日,中國航天界傳來一則好消息:運載9顆「吉林一號」高分03系列衛星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我國黃海海域成功發射,實現我國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