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蟻璐雅 趙映光 通訊員 陳少芸
金風送爽,位於汕頭澄海的國蘭遠東種植基地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光。農戶鄭美卿在基地忙著給蘭花上盆、分盆,為年底「收成」做準備。她告訴記者,「自從開始種植國蘭,我的收入翻了2-3倍!」
「花中君子」蘭花本是文人雅客的座上客,如今卻也是澄海農戶的心頭好。從國蘭研發、種植、銷售,到綜合性休閒農業開發、農業觀光、技術進出口,國蘭產業帶動了一批又一批種植企業和個體農戶致富增收,更讓澄海西浦村成為重要的國蘭種植基地。憑藉著在全國名列前茅的栽培種植量,如今的澄海國蘭品質已享譽海內外。
「幸福產業」悄然發展
1977年的汕頭澄海,有一家叫廣東遠東國蘭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正式成立,彼時只有5畝地、默默耕耘的小企業悄然發展,如今已發展成擁有200多畝生產基地的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2015年更是掛牌上市,成為世界「蘭花第一股」。
「在20年前,國蘭還是高端消費,只有富人家才買得起。」據廣東遠東國蘭股份有限公司項目部經理鄭睦銛介紹,以前的國蘭一小株都能賣上數萬元。近年來,在遠東國蘭的自主研發生產種植技術的帶動和推廣下,國蘭生產應用技術日益普及,種蘭成本日漸降低。
鄭睦銛不無自豪地介紹道:「1997年的時候,我們還在引進臺灣技術,而現在,已與廣東省農科院等合作研發、培育了大量新品種,建立了6個省級、市級行業技術標準,構建了高端品種資源庫。如今,日本、韓國等都來找我們引進呢。」
而在業內,種蘭也被稱為「幸福產業」——國蘭價格日益下降、數量和品種不斷增多,這不僅體現了現代農業種植技術的快速發展,更映射了國民消費能力的日漸增強。
扶貧致富成產業招牌
鄭睦銛告訴記者,隨著普通觀賞蘭花售價越來越低,遠東國蘭逐漸開闢新領域,外出收購個體農戶培育的優質國蘭,把基地更多的資源用來開發新品種、培育高端產品、組建品種資源庫,這種情況也帶動了本地國蘭產業的發展。
據介紹,目前,遠東國蘭負責汕頭澄海東裡、蓮花、溪南、隆都、鹽鴻五個鎮的產業扶貧。不僅如此,在遠東國蘭生產基地裡,有兩處地方還是許多學生和市民的遊覽首選,它們就是遠東國蘭文化長廊和科普基地。每到節假日,遠東國蘭的生產基地都客似雲來,去年參觀、觀賞人次達到10萬以上,還接連被評為廣東省青少年科普基地和汕頭市國蘭科普基地。
近年來,澄海國蘭大力推動現代農業數位化,今年以來,遠東國蘭開始嘗試在抖音等直播平臺進行銷售展示,預計直播平臺一年營業額將達到4000萬元。汕頭澄海的高檔國蘭栽培種植量也在全國名列前茅,澄海西浦村成為粵東地區重要的國蘭種植基地,澄海國蘭成為當地一塊響噹噹的產業金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