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的煩心事,而當我們情緒不好時,首要影響的就是我們的精神乃至心理狀態,所以要學會合理的宣洩情緒哦~別總悶在心裡!
五種需要諮詢心理醫生的情況
心理問題其實非常常見,並不是發展為抑鬱症、躁鬱症這樣嚴重才叫做的心理問題,它是包含很多種的,輕微的症狀也屬於心理問題的一種,一般在此時尋求醫生幫助是最有效的,可以避免其發展為更嚴重的心理疾病。但是有很多人不了解心理問題,不知道何時應該就醫,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五種需要諮詢心理醫生的情況。
1、過度自我怨恨
這種情況多出現在親人離世或者做錯某件事情之後,患者就陷入了長時間的自我怨恨之中,覺得所有不好的結果都是自己導致的,且會隨時間越來越嚴重,甚至開始出現焦慮不安的情況,這其實屬於抑鬱症的前期徵兆,大家一定要重視,儘早尋求心理醫生幫助。
2、嚴重失眠
失眠其實大家都經歷過,所以一直以來並沒有得到重視,但事實上很多心理疾病就是失眠導致的。因為如果人體長期睡眠不足的話,其身體和精神都處於衰落的狀態,患者及容易出現自我懷疑、胡思亂想的症狀,漸漸的就可能引發心理疾病。
3、過分不自信
自信是非常優秀的品質,在做某件事之前就有自信,往往能夠事半功倍。每個人都會有自信的時候也會有不自信的時候,這都屬於正常情況,但是如果發現自己對於任何事情都沒有自信,甚至開始不斷的否定自己,就要加以重視了。
4、工作壓力過大
如今的社會,工作壓力是越來越大大的,有工作壓力並不可怕,可一旦工作壓力過大,就需要工作者用很多的精力去調節情緒,從而才能保證第二天的工作效率,長此以往,勢必會造成很多心理問題。這種情況首先可以找老闆談一談,其實和心理醫生聊一聊也是不錯的選擇。
5、有強烈的傾訴需求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很多難過、煩惱的事情,如果此時想要找個人傾訴一下來排解憂愁,心理醫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長期積壓的情緒很容易引起心理問題,而心理醫生可以有效解決這種情緒。
之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出現心理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不願意找人溝通傾訴,反而更會將壓力、情緒等積壓在心中,時間久了自然就會變成心理問題,其實心理上的問題大家更應該重視,必要的時候也一定要去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如何消除負面情緒?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不良情緒對於人體健康有害,醫學專家把焦躁、怨恨、抑鬱、憤怒等不良情緒總稱為負面情緒。走出負面情緒誤區的關鍵在於理智地駕馭自己的情感,進而控制和排除消極情緒。下面是幾種有效消除不良情緒的方法:
自我暗示法
暗示作為一種心理療法,可穩定情緒,改善心理、行為和生理狀態。當遇到煩惱時,學會暗示自己「一切都會過去」、「破財免災」、「知足常樂」等。這樣心情就會輕鬆,頭腦就會冷靜。
小事糊塗法
在實際生活中,許多人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不順心的事,要麼借酒消愁,吸菸解悶;要麼以牙還牙或破罐子破摔,更有甚者輕生厭世,這些都是一些錯誤的做法。小事糊塗既能使非原則的矛盾悄然化解,也可使緊張的人際關係變得緩和些。
疏洩釋放法
心中有憂愁、委屈、煩惱時,可向家人、朋友傾訴,以求得到勸解與幫助,或哭出來,或一吐為快,若一直悶在心裡,遲早積聚成一顆「定時炸彈」。
精神轉移法
憤怒或憂傷時,頭腦中會產生強烈的興奮劑,此時不妨去做一些平時感興趣的事,如看電影、散步、玩遊戲機或打球等,尋找一些「新穎刺激」,讓新的興奮灶衝淡或抵消原有不良情緒。
自嘲自解法
面對不良情緒,應學會自嘲自解,如自嘲自己的愚昧、無知、缺陷,甚至狼狽相。這樣不僅不會貶低自己,反而會緩解情緒,分散自己的精神壓力。
有情緒不可怕
但別總憋著哦
要學會釋放情緒
文章來源:家庭醫生在線、商丘市第四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