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可西裡感受「世界地球日」,以倖存感與危機意識保護彼此

2020-12-22 澎湃新聞

原創 刁麗俊 文學報

央視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

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這次的全球主題是「氣候行動」,我國的宣傳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回望進入2020年後的這4個月,我們經歷了「澳洲大火蔓延」、「東非沙漠蝗蟲成災」、「南極氣溫首次突破20度」、「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這些反覆刷新的新聞熱詞讓我們更進一步感受到地球與人類命運一體,共同面臨著危機。

生命的魅力在於繁衍,在於生生不息。生命世界的堅強與脆弱,生態環境的廣博與不仁,都應內含在人類對於地球與生命的那份敬畏之心中。但是,地球存在至今,警鐘也敲響已久。當生命與生命之間密不可分地交融在一起,面對不斷發生的自然災害,我們將何去何從?

在中國,有一處無人的伊甸,叫可可西裡,蒙古語意為「美麗的少女」,也被稱為「人類禁區」。過去,它曾受到過巨大的傷害。可可西裡就像是一個超越塵世的存在,人們總是對它充滿想像。

4月18日,《中國國家地理》公布了一組他們使用手機拍攝的三江源國家公園可可西裡絕美照片。在這些照片裡我們可以看到4月裡還在沉睡的可可西裡,湖水還未甦醒,厚厚的冰層與大地融為一體,靜謐壯美,美到令人窒息。

而在這樣一個人跡罕至之處,生命卻以繁盛的姿態生長,可可西裡是野生動物的天堂。最負盛名的就是「高原精靈」藏羚羊,每年的卓乃湖大灘上遍布它們的身影,幾萬隻藏羚羊會在這裡產羔,雪豹、野犛牛、藏野驢、白唇鹿、黑頸鶴等珍稀保護物種也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今天分享的一篇文章來自作家刁麗俊的《可可西裡眾生靈》,文中她寫道:「高原的眾生靈,就這樣以各自合理的存在方式,一天,一月,一年,周而復始,疊加起蒼穹下的歲月亙古。」

01

在漫天黃沙中穿過塔裡木盆地、柴達木盆地,穿過塔克拉瑪幹沙漠,五天時間,從新疆喀什到青海格爾木,從前地理課本上的抽象地名真實地呈現在眼前。小河公主墓、樓蘭古國、羅布泊無人區、沙漠胡楊林,這些幻境般的景物一一在眼前閃過,我竟有些大腦接收不過來的感覺,一直以為,這些東西只能存在於遙遠的想像中。

查看地圖,要到達可可西裡,格爾木也只能算一個起點。2019年10月,我與朋友從滇西保山出發,經318線到拉薩,再到藏北阿里,然後翻越喀喇崑崙到喀什,已在滇藏線、新藏線的雪山冰川、戈壁荒灘跑了半個月,很累很疲憊,但對於可可西裡的藏羚羊,還是止不住地想親眼去看看。

其實在阿里霍爾一帶,在喀喇崑崙紅土達坂、界山達坂一帶,我們已見過藏羚羊,在曠遠的雪山草地之間,在荒蕪的鹽鹼地之間,三五隻一群的藏羚羊精靈般跳躍著,我們下車稍一走近,它們就跑得無影無蹤,把我們的心吊得老長老長。有一隻還爬到高高的山崗上,我們70-200mm的相機鏡頭,只能拉個天地間相接的影子。

攝圖網

去格爾木的當天,也就是10月12日,青藏高原多地暴雪。早晨我們從花土溝出發就飄飄灑灑下起了雪,天地萬物混沌一片,阿爾金山在左側很遠的茫茫戈壁和烏雲中若隱若現,時而露出詭異的雪峰,沿途望不到邊的沙漠公路,幾乎已被白雪覆蓋。

在任何一個檢查站下車查驗身份證,對我們這些很少經歷冰雪的雲南人都是一件痛苦的事,侵入骨髓的冷,讓我們在羽絨服裡縮得像個刺蝟。

晚上在格爾木陽光青旅住下。店主王雲,一個熱心的浙江小子,得知我們要去可可西裡、三江源一線,就告訴我們說下午六點氣象局已發布暴雪橙色預警,今晚至明晨,崑崙山口及不凍泉實行交通管制。如果形成冰凍路面,沿途所有的車都動不了,零下十幾度的天氣,可不是開玩笑的。

我們的領隊德拉姆瑪璜是一直鼓動我們要走格爾木、可可西裡、曲麻萊一線的,並且說我們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可這會兒他也不確定起來,問我們是否敢冒險一次,不敢的話就往東走阿尼瑪卿經川西回雲南。我們抬頭仰望天空,可是繁星閃爍呀!好不容易走到這裡,可可西裡近在咫尺了,我們不甘心就這樣錯失了機會,大不了在車裡啃乾糧睡睡袋吧。我們決定賭一回運氣。

02

讓人意外而且興奮的是,第二天早晨醒來,雖然冷氣襲人,天竟是藍藍的,太陽竟是明晃晃的。出了格爾木城,崑崙山就聳峙在正前方,在青海境內縱橫1000公裡,它將延伸到唐古拉山。

白雪覆蓋了整座山系,想像中神奇的崑崙山,武俠小說裡崑崙派棲居練絕世武功的崑崙山,就這樣不可抗拒地刷著我的屏。一路攀援而上,海拔不斷升高,南山口,納赤臺,西大灘,崑崙山口。

真沒想到,昨天一場大雪,成就了我們今天的好運氣,6178米的崑崙山玉珠峰,似一頂雪冠,一直在我們的車窗外漂移。古代神話認為崑崙山居住著一位神仙「西王母」,人頭豹身,由兩隻青鳥侍奉,是道教正神,與東王公分掌世間修仙之事。在冰天雪地之中行走,其實我還是不停想像著這人頭豹身的神仙是怎樣在這眾神居住的地方呼風喚雨的,只不過想歸想罷了,雪山巍巍,渡著我們的身體往該去的地方繼續前行。

可可西裡高原,攝圖網

一路上我們最擔心的是崑崙山口會不會被冰凍封路,也一萬遍地猜想著名的崑崙山口是什麼樣子。當從西大灘再往前走53公裡,見到萬山之巔的崑崙山口時,我就明白,為什麼對這座西起帕米爾高原,被古人稱為崑崙虛、中華「龍脈之祖」的神山,我們只能仰望,或者敬畏;想要親近,那很難,因為它太博大,在它面前,我們渺小如塵粒。

崑崙山口是連接青海、新疆、西藏的重要通道,站在海拔4767米的山口,山體延綿。左邊,三江源保護區;右邊,索南達傑紀念碑、可可西裡保護區;正前方,一條通往不凍泉的公路車流滾滾,看來昨天的惡劣天氣並沒有嚇住很多人,在這雪風凜冽的高原,在這從前的未至之境,所有站立山口的人,都在找尋自己心中的高原。

03

索南達傑是因為保護藏羚羊而死於盜獵者的槍口下的。在以他名字命名的保護站的幾百公裡外,就是可可西裡無人區,也是藏羚羊生活的腹地。羌塘草原深處的卓乃湖,更是藏羚羊繁殖的聖地。每年夏天,藏羚羊準媽媽們就要與丈夫依依惜別,成群結隊趕往湖水清冽青草茂盛的卓乃湖,等待新生命的到來,那可能是雪域高原最壯觀的場面。

一篇報導說,上世紀80年代一位義大利動物學家來到卓乃湖,剛爬上一個高地,立刻就跪下了,因為場面太震撼!成千上萬隻藏羚羊集體產羔,藏羚羊媽媽產下羊羔後,小羚羊如果幾分鐘內不站起來吃第一口奶,就會成為藏匿身旁的棕熊、狼的美食。據後來者分析這位動物學家的影像資料,當時至少有10萬頭藏羚羊。

到了秋天,已能自由奔跑的小藏羚羊跟隨媽媽返回遙遠的來時的地方,或許是曲麻萊,或許是獅泉河,或許是岡仁波齊。那裡有它們的爸爸正在望眼欲穿地等待妻兒的歸來。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它們在這裡出生,在這裡逝去,在這裡獲得重生。青藏高原上羊群的奔徙,如奔湧的河流,永不停息。

過了崑崙山口不久就到不凍泉。行駛在215國道上,一直到過曲麻河,成群結隊的藏羚羊在公路兩邊奔跑,數量之多遠超我的想像,我沒想到它們竟然以這樣扎堆的方式出現在我面前。成年公羊森林般的羚角,小羊耀眼的白屁股、呆萌的眼神,讓我好幾次忘記了按快門。我沉浸在有生以來難得的相遇中。

一天中,往曲麻萊方向走,藏狐、鼠兔等就在巴顏喀拉山前的草原不停穿梭,金雕在頭頂盤旋。黃昏時分,天幕已很灰暗,我們的車速並不快,一個棕灰色身形矯健的東西突然越過公路向左邊的草原深處跑去。是狼!我們驚呼。可拿相機的動作到底慢了一些,只留下一個模糊的背影,它就跑遠了。

刁麗俊 攝

瑪璜說,因為還早,天沒黑透,狼是不會成群出現的。但在這個區域,遇到狼群,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他講述的一個故事讓我對狼群產生了很多聯想。

兩年的十月底,瑪璜帶客人要走阿里北線,即經過革吉、改則、穿過羌塘草原。晚上十點到了阿里獅泉河,因車胎漏氣,第二天早早起來就去了補胎的地方。進了一對六十多歲夫妻開的店,接近年底,老夫妻倆正收拾東西準備回河南老家過年。

瑪璜幫著老店主把胎卸下來,老頭問:「你們要去哪裡?」「我們要走阿里北線。」「還敢走北線啊,不要命了?去前面電線桿看看。」瑪璜去看了,才知道怎麼回事。

原來前方有狼群出沒,政府貼了公告提醒過路車輛要注意防狼。三天前一臺獵豹車從獅泉河到羌塘,革吉剛剛一過,車壞了,打不起火。車裡坐著30多歲的四個年輕人,他們不會修車,見前面來了一輛車,其中兩個就招手搭車到前方找救援,剩下兩個留在原地守車。

第二天另兩個人回來,怎麼找找不到這兩個人,車裡看不出任何異常,周邊也沒發現什麼,兩個小時後只有報警。森林公安來了看看現場,順著痕跡開始找,大約幾百米後看到了第一塊骨頭,第二塊骨頭,撕碎的衣裳,人肉的碎屑。除了骨頭,什麼都不剩,森林公安排除了他殺,確定人被狼吃了。家屬來了以後也只能帶走他們的骨頭悲傷離去。

刁麗俊 攝

我們心存疑問,當時現場應該有多少頭狼?瑪璜說,對付兩個這樣的城裡男人,而且吃得乾乾淨淨,十頭狼足夠。

我們與瑪璜探討這件事好壞兩方面的自然和社會倫理,壞消息是,兩個年輕生命的無辜消失讓人痛惜,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有狼群的蹤跡,意味著食物鏈的重新形成。狼在食物鏈的頂端,狼可以把老弱的大型的食草動物,比如藏羚羊、藏野驢、野駱駝、野牛、野犛牛獵殺掉。狼只吃活物的肉,剩下的內臟就為禿鷲、鷹、獵隼等提供了食物。禿鷲、兀鷲已經進化到頭、頸不長毛,為的是方便把頭伸進動物身體裡吃腐爛的肉,等吃飽了,再把頭伸進翅膀裡擦擦就將細菌清理乾淨了。

這個區域有了鷹以後,方圓十公裡內,老鼠的活動就麻煩了。老鼠看到天上的鷹,自然地採取一種措施減少生育:該下三窩崽只下兩窩,一窩該下五六隻,結果只下兩三隻,生育率下降,數量自然減少。只要高原鼠兔、旱獺、草原草鼠數量合理,鷹、狼,這些動物的數量維持在一定的範圍內,草原生態就具備了恢復的條件。那些動物的骨頭、碎肉還可以養活一種動物,狐狸。這很重要,因為狐狸也是獵殺老鼠的重要物種。

藏狐 葉紅偉 攝

在藏區牧場,藏民經常可以看到一種有趣的想像:狼、兀鷲和烏鴉的合作共享。在捕食中,烏鴉和兀鷲會跟著狼,當狼捕獲了食物,它們也會分到一份。據說有時兀鷲看到誰家的牛羊沒人看護,就會通知狼。

04

在藏北,流傳著一個故事。一個男人拿著弓箭,一隻鷹飛過的時候,他「嗖」地一箭出去,射在鷹的翅膀上,鷹搖晃著慢慢落下了山谷。後來有一天,這個傢伙騎馬,馬失前蹄,他從馬上摔下來,摔成了重傷。

醒過來的時候,睡在一個帳篷裡,一個藏族姑娘在給他餵犛牛奶,並且他身上包了很多草藥。一段時間傷慢慢好了,他對姑娘說:「阿佳,你救了我的命,我不知道怎麼報答你,你叫什麼?」那個藏族姑娘說:「我們認識,你知道嗎?」姑娘把藏袍長袖褪開,手臂赫然出現一個三角形的疤,那是弓箭劍簇留下的。

姑娘說,曾經你射了我一箭,沒把我射死,但我今天仍然來救你。說完她就消失不見了。男人立刻明白,她就是度母,綠度母,化作人身來度他的。從那以後,男人再不殺生,喪盡家財做善事;對草原上所有因意外受傷的鳥或動物,都想辦法救治。

可可西裡,攝圖網

在藏區草原,很多藏民都會講這個故事,所以在青藏高原,很少見到藏民獵殺動物,這也是我在卡久寺能夠用手機都拍得到及其珍稀的、世界三大虹雉之一的棕尾虹雉的原因。

中國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創始人、北京大學保護生物學教授呂植十多年前就推廣利用西藏昌都地區藏民的「神山聖湖」體系,對三江源地區的雪豹進行保護,並介紹到官方的保護體系裡,她由衷感嘆「真的很管用」。

「神山聖湖」體系的倫理基礎其實就是:神山是我們自己的,聖湖也是我們自己的,神山在庇佑我們,天在看,神在看,我們也要保護神山賜給我們的所有東西,包括動物。有藏民說,對於山神來說,藏原羚跟我們的羊一樣,藏野驢有如我們騎的馬一樣。狼是山神的守門者,所以當我們出遠門在路上遇到狼,或遇到狼群,會認為是一個吉祥的預兆,我們要辦的事一定會成功,我們一定會脫帽向它們致敬。

潔白的鶴啊請聽我言,

我想借你的翅膀,用用就還。

我想去的地方並不遙遠,

那美麗的理塘,去看看就還。

這首詩是倉央嘉措寫給被拆散的家鄉情人的,表達他痛徹心扉的傷感。但我們從這首詩裡,可以看到300多年前的高原,鶴舞翩躚,人予寄情,人與自然界生靈的依附多麼契合。

在海拔4191米的青海省曲麻萊縣城,我沒見到一棵活的樹,卻在縣城出口處,見到一棵被藏民頂禮膜拜的蟠桃樹。樹高十多米,「枝繁葉茂,桃已泛胭脂色」,樹下一頭來自印度的大象,背上依次坐立著獻蟠桃的仙猴、高原鼠兔、烏鴉。

葉紅偉 攝

這是當地政府為滿足藏民的願望花十幾萬元造的一棵假樹,為的是讓從沒見過樹的人知道樹是什麼樣子。沒想到很多藏民把它當作了神樹,一到特殊的節日,就會來供奉它。

高原的眾生靈,就這樣以各自合理的存在方式,一天,一月,一年,周而復始,疊加起蒼穹下的歲月亙古。

新媒體編輯:袁歡

配圖:動圖來自於figure拍攝的短片,其餘配圖見標註

文學照亮生活

網站:wxb.whb.cn

郵發代號:3-22

長按左邊二維碼進微店

原標題:《在可可西裡感受「世界地球日」,以倖存感與危機意識保護彼此重建未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世界地球日:華為P40系列用影像感知自然秘境 定格原始風景
    1970年4月22日,人類開展了有史以來第一次規模宏大的群眾性環境保護運動。自此,每年4月22日被確定為「世界地球日」,到今天已經整整51個年頭了。今年世界地球日將聚焦「氣候變化」,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 在可可西裡保護區腹地丈量生態文明腳步
    烈士的鮮血喚起了人們對可可西裡的保護意識,也正因為有了巡山隊的守衛,藏羚羊、藏野驢、野犛牛等國家級保護動物數量得以逐步恢復。  蒼涼的可可西裡,已有十年沒再聽到盜獵槍聲。  漸漸找回「元氣」的可可西裡,也越來越有了底氣。2016年,是保護區申請世界自然遺產最後衝刺的一年。
  • 世界地球日,讓我們一起保護地球!
    地球是人類共同體,保護地球是我們全人類共同的責任。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保護地球行動中來,2009年第63屆聯合國大會決議確立「世界地球日」。那麼世界地球日是幾月幾日呢?
  • 中國最偉大的荒野——可可西裡
    △電影《可可西裡》海報電影將中國這片最偉大的荒野推送到公眾視野中美麗,又驚心動魄2017年7月7日,在波蘭克拉科夫>可可西裡申請世界遺產成功成為了中國的第51處世界遺產攝影@遊俠北緯其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青海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約4.5萬平方公裡相當於浙江省的一半而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可可西裡部分
  • 顧瑩做客抖音直播,在線科普可可西裡
    「可可西裡被稱為生命的禁區,卻是野生動物的天堂」。4月7日,野生動物攝影師顧瑩以「青海可可西裡申遺特邀攝影師」的第一視角,在抖音直播間向廣大用戶介紹中國最後一塊保留原始狀態的自然之地——可可西裡。
  • 美麗的可可西裡有鳥葬
    我當時也在思考,如果他們是有編制的,可可西裡的藏羚羊受國家保護,那些盜獵者還敢這樣隨意射殺人員嗎?繼續無視法律嗎? 離開不凍泉保護站,巡山隊員的歌舞聲還在耳邊,眼前就出現了一地被禿鷲吃光了的藏羚羊骨架。
  • 世界地球日:《中國國家地理》用華為P40 Pro拍了一部科考紀錄片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傳主題為「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警醒我們應該時刻懷著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珍視與我們共處的生靈,愛護我們的地球。保護環境,每個人都不是局外人。
  • 世界地球日 保護地球我們在行動
    「世界地球日(Earth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個為世界環境保護設立的節日,旨在提高民眾對於現有環境問題的意識,並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今年以來,全球面臨澳大利亞的山火、肯亞的蝗蟲入侵、新冠肺炎等多種災害的考驗。
  • 珍愛地球,變廢為寶 世界地球日主題教育活動
    江蘇省海安市城南實驗小學舉行世界地球日主題教育活動  未來網4月21日電(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羅維旭)4月22日是每年的世界地球日(The World Earth Day),這是一個世界性的環境保護紀念日,旨在喚起人類愛護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並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
  • 可可西裡的守護神
    他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動人心魄的故事,他們總是用行動訴說著巡山路上的艱難、痛苦與壯烈,用最樸素的方式表達著對可可西裡、對大自然、對這個世界的愛與情感。經過仔細盤查,發現袋子裡裝的全是藏羚羊皮。這個案子讓在場的隊員們覺得在此設卡,受再多的苦也值得。一年後,第二個保護站在楚瑪爾河設立了,之後,又陸續成立了索南達傑保護站、五道梁保護站、沱沱河保護站。每年夏天,還在卓乃湖、太陽湖設季節性保護站。隊員們每年巡山十多次,每次行程百餘萬公裡,可可西裡的每一座山、每一條河、每一片湖都印在了他們的腦海裡。
  • 青海三江源、可可西裡兩大保護區聯手保護藏羚羊
    新華網西寧8月11日電(記者呂雪莉)記者日前自青海省林業廳獲悉
  • 可可西裡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關於護衛藏羚羊的電影《可可西裡》。   可可西裡是中國境內最後的原始荒原,平均海拔4700米,是藏羚羊最後的棲息地。85年後,盜獵者開始大規模地捕殺藏羚羊,來滿足來自歐洲的市場需求。短短幾年,藏羚羊的數量就從 100萬隻銳減到不到1萬隻。   93年,當地政府組織了一隻武裝巡山隊,領導人是藏族專業軍工日泰。
  • 為什麼那麼多人冒死也要去可可西裡?
    9月4日,青海省格爾木市公安局發布通告,禁止一切社會團體或個人隨意從格爾木前往玉樹州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開展旅遊、探險、非法穿越等活動,即日起將對上述行為予以嚴厲打擊,凡是計程車、私家車由格爾木載客前往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的一律必須先行前往公安機關進行備案。
  • 乘東南之風駛向第三極,世界自然遺產可可西裡!
    可可西裡,在蒙語裡的意思是「青色的山梁」,目前所說的可可西裡主要指青海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與新疆、西藏、青海三省相交,和羌塘無人區,阿爾金山無人區連成一片,總面積450萬公頃。平均海拔5000米,除高山,湖泊,草原和野生動物外,幾乎荒無人煙。 青海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是保護藏羚羊、野犛牛、藏野驢、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動物、植物及其棲息環境。
  • 什麼是世界地球日 地球日的由來臨沂人知道嗎
    世界地球日是馬上就要到了,但是關於世界地球日很多人不是很了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有關世界地球日的有關內容。   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旨在提高民眾對於現有環境問題的意識,並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
  • 世界電影銀幕上的「地球日」主題表達
    想像「未來」,是為反思人類與地球的關係 ——世界電影銀幕上的「地球日」主題表達任明編者按:「電影是與當代人所面臨的較劇烈的生命危險相對應的藝術形式。去感受震驚效果,這種需要,是人對他所面臨的危險的一種適應。」這一本雅明在1935年對電影所做出的預言,在電影此後的發展——尤其是科幻電影此後的發展,不斷被證實。
  • 世界地球日,保護環境我們能做什麼?
    編者按 當前,疫情防控仍處於關鍵期,為了讓廣大市民朋友在家即可了解生態環境保護知識,「不出門」便可獲得環境科普教育,青島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創新舉措、緊扣熱點,策劃開展了「線上環保公開課」,結合「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採取視頻錄播的形式,利用官方微信、微博等平臺進行展播。
  • 【40年·改革印記】青海可可西裡:傾聽野生動物們的高原歌唱
    「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是雪域精靈們的天堂。沿著巡山隊員的車轍行進在可可西裡腹地,金色的夕陽灑滿這片「青色山梁」(「可可西裡」的藏語譯文),卓乃湖激蕩的浪花訴說著這位「美麗少女」(「可可西裡」的蒙語譯文)的憂思與希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三江源可可西裡充斥著對野生動物的殺戮和欲望。」在保護可可西裡隊伍中堅守了22年的才仁桑周感慨地說。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可可西裡
    在半個月前,為了儘可能全面地了解可可西裡巡山隊的情況,按照計劃好的路線,我們先後前往不凍泉保護站、索南達傑保護站、五道梁保護站、沱沱河保護站採訪。路程一站比一站遠,海拔一站比一站高,呼吸聲也是一站比一站沉重。車子總是要在路上顛簸許久才能到達目的地。幾個保護站並不難找。很多時候,它總是寂寞地擺在看不到邊際的戈壁灘上,孤獨而又沉默。
  • 「世界地球日」活動,武漢市鋼城十小,引導學生保護環境
    每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現今,地球日的慶祝活動已發展至全球192個國家每年有超過10億人參與其中你,是這10億中的一員嗎昨天,世界地球日,武漢市青山區鋼城十小開展了「隔空宣誓,保衛地球」德育主題教育活動,教育引導學生善待地球,節約能源,保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