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中的郎平,為中國女排注入了什麼?

2020-09-27 旭旭陽

時隔近半年,因為疫情衝擊而被迫調檔的《奪冠》,終於在國慶前期上映。這部影片,總體來說,可圈可點,誕生的背景來自於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中國女排逆風而上,勇奪奧運會冠軍的故事。

那屆中國女排,賽前不被看好,因為自08年後中國女排就進入了長達5年的震動期,帥鞭已經易手,隊員也換了一波又一波,但始終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表現。直至14年郎平執掌帥位,中國女排帶隊人這個位置方才穩下來。然而,郎平的中國女排並沒有像事先預期的那樣趁勢而起,反而陷入了一波低谷。

16年奧運小組賽階段,中國女排磕磕絆絆,最終只以第4名出線。而在四分之一決賽,更是遇上了如日中天的巴西隊。當時的巴西隊氣勢如虹,已經連續蟬聯兩屆奧運女排冠軍,這次又在主場,更是勢在必得。在這場比賽前,恐怕沒有人懷疑,巴西隊會贏得勝利,無非是幾盤結束戰鬥的問題。比賽開始的進程也如容賽前料想的那般,巴西隊迅速領先。可是,在進入賽事中期後,中國女排突然展現出了極強的韌勁和後風翻盤的實力,在開局不利,盤分落後的情況下,中國女排的姑娘們硬生生將比分咬了回來,直至反超。影片因為時間因素,對這段並未細緻展開,然而經歷過裡約奧運的球迷不會忘記,那場比賽,每局開場中國隊都落後7-8分,但是每一句中國女排的姑娘們都死死了咬住了比分,直至反超,最終贏得勝利。

那場球,我至今仍然記憶猶新,因為那支女排讓我看到了王者氣息,冠軍氣度。筆者認為,球場上的王者分兩種,一種具備絕對實力,形成碾壓勢的統治,這是實力。還有一種,就是實力雖略有欠缺,但具備極強的韌勁,扛得住,翻的起,這是精神。而那屆中國女排就有這種精神,而且不僅僅是在四分之一,在半決賽對荷蘭,決賽對塞爾維亞,都展現出了這種精神,這樣贏得的冠軍,遠比那些用絕對實力贏得的讓人印象深刻。這種東西,我也曾在16-17年歐冠賽季,皇馬的身上看到過,那屆歐冠皇馬在小組賽階段並不順暢,頭號射手C羅更是只打進了兩球,而在進入淘汰賽後,四分之一迎戰拜仁時,皇馬突然展現了極強的韌勁和極強的底蘊,不管對方進幾個,皇馬終能扳回來,最終皇馬氣勢如虹,一舉奪魁,而C羅也連入十球,最終反超梅西,奪得歐冠最佳射手。雖然這些年,皇馬4奪歐冠,可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這個16-17年後期的超強輸出。

而16年的中國女排,同樣如此,在自身實力有限,賽前磕磕絆絆的背景下,硬是憑藉一股韌勁和堅持,拿下了冠軍,讓人由衷的感到敬佩與折服。

讓我們再回到影片當中,影片中郎平的幾句話,也可以說是幾個點讓我印象深刻。

第一個,郎平說:「過去的東西,由我們這代人背,你們這代人,要找到你們打球的動力和理由。」這話的背景是,過去的女排五連冠時期,中國女排的精神動力,就是為國爭光,他們身上也確實承載了這樣的壓力,無論是國家的期望,還是人民群眾的期待,可以說是舉國目光,聚焦於此,這是極大的壓力,當然,只要合適轉換,就可以轉變為一種極強的動力。在那個訓練條件、手段都極為單一的時代,中國女排能席捲世界,我認為就是靠的這種動力,因為她們的心中,包含著人民的期許和期待,正是這份期望,這份榮譽感,成為了她們心中最強的動力和精神力量,最終支撐她們橫掃世界。

然而,時間推移到30年後,此時的中國已高度發展,社會已趨多元化,女排不再是國民關注的焦點和中心,在這樣社會背景下成長起的新一代女排,顯然無法感受到過去老女孩心中那種力量,因為女排生存的土壤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並不是說,中國女排不應該為國爭光,愛國的精神不會改變。但是,隔代傳承的精神很難有切身的體會。因此,郎平說的話,其實包含的中心思想就是,人要與時俱進,新一代的女孩應該找到新的精神,新的動力,找到自己打球的理由,最終讓它來驅動自己。我不知道新一代中國女排最終找尋到的理由是什麼。但很顯然,她們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因此才能面對比自己強大多的對手時,展現出了逆風而上的王者氣度。

第二個點,郎平說:「過去,我們總想贏,我曾苦惱了很久,思索原因,最終我明白了,是因為自卑,所以我們總想贏,可是今天我想說一句,一場比賽不光是只有輸贏。」郎平說的這句話,有時代大背景,新中國的成立,讓中國煥然一新,終於贏來了新時代,可是過去積貧積弱得百年時,讓世界上諸多國家對我們懷有偏見、輕視。因此,在那個時代,在國家經濟、科技等綜合實力還不顯著突出的背景下,在體育上有所建樹,可以極大的增強國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中國女排就是承載著這份期望,在世界賽場上馳騁。然而,五連冠時代過後,尤其是改革開放後,中國進入了飛速發展時期,國家實力急速增強。因此,依靠體育競賽增強國人信心,顯然已經不是唯一途徑。社會變化了,國家變強了,女排的精神也出現了斷檔,至少,過去那種承載全民期望的內驅動力已很難再找回。也許,這正是五連冠後,中國女排重新陷入低谷的重要因素。

04年陳忠和的中國女排突然崛起,重新奪取了失去已久的王座,可惜好景不長,在08年的北京,在家門口,中國女排再次折戟,而這也讓中國女排陷入了更深的低谷。許是08年家門口失利的太過慘痛,此後的5年中國女排被給予了極大的壓力,但這股壓力顯然沒有成為內驅的動力,反而成為了沉重的包袱。

然而,14年郎平的回歸,讓這一切有了根本變化。郎平的中國女排,不再以成敗論英雄,正如她影片中所說的,一場比賽不止有輸贏,我們來比賽,不止是為了輸贏,應該包含更多的東西。也許,只有當我們不怕輸的時候,不再自卑的時候,專心於競技時,勝利距我們才不會那麼遙遠。

時代在變化,社會在發展,中國女排的精神當然需要傳承,但更重要的是,一切的精神都應該與時俱進,找到每個時代人自己的道路和光彩。

相關焦點

  • 《奪冠》為什麼以郎平為主線?鞏俐演技獲贊,再現中國女排精神!
    9月25日電影《奪冠》一上映就迫不及待的去買票,本來在2020春節就應該上映的影片,因為疫情等原因不得不推遲,不過由於本身就喜歡中國女排,再加上找鞏俐來飾演就更加的期待了。其實看了這部電影的很多觀眾也表示介紹郎平的內容太多了:怎麼不直接起名叫郎平傳呢?
  • 郎平,生日快樂!|郎平|郎指導|中國女排|奪冠|湯彥俊
    就算把中國體育圈翻個底朝天,也再找不出第二個郎平了。把那些口口相傳的故事、那些世界冠軍的頭銜、那些力挽狂瀾的時刻和那些振奮人心的瞬間匯集到一起,就成了她的輪廓。資料圖: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 中新網記者 富田 攝這是郎平,之於中國幾代人的意義。12月10日,是郎平60歲的生日。
  • 從電影《奪冠》聯想中國女排的未來,為什麼是郎平
    而郎平,這位中國女排精神的靈魂人物,一共為中國女排在十次奪冠之路中,直接參與了八次。第六次奪冠是,郎平於2013年4月,再次臨危受命接手女排後,於2015年中國女排第四次奪得世界盃冠軍;繼而在2016年在裡約奧運會加冕冠軍;2019年,中國女排又第五次獲得世界盃冠軍,為郎平直接參與的第八次奪冠之路。但郎平的奪冠之路似乎遠沒有盡頭,如果不是今年的新冠,我相信世人會在今年東京的奧運會上再一次見證「郎旋風」的厲害。
  • 2020年郎平合同到期!沒有郎平,奧運會中國女排如何奪冠?
    中國女排,世界第一!2019賽季女排世界盃,中國女排以11連勝的姿態奪冠。2019賽季女排世錦賽中,中國女排雖然沒有走到最後,但同樣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績。在郎平的帶領下,中國女排已經成為中國球迷的驕傲。為備戰東京奧運會,朱婷提前回國與隊友會合、訓練。
  • 什麼是中國女排——《奪冠》中的教育智慧
    走在去看《奪冠》的路上,兒子突然悄悄地拉了一下我的衣角,「媽媽,什麼是中國女排?」我一時間竟有些語塞,「呃,中國女排啊,當年媽媽跟你這麼大的時候,中國女排非常火,每次播放女排比賽的時候都是萬人空巷,比最火的電視劇還讓人激動……」我絮絮叨叨地說了很多,卻感覺自己什麼也沒說到點上。是啊,什麼是中國女排?我對兒子說:「不如你自己去電影中找答案吧!」
  • 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奪冠之外的人生
    東京奧運會結束之後,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將正式歸隱。「I love volleyball. It's my life. (我愛排球,這是我的人生。)」這是郎平對排球事業的深情告白——從1981年作為主攻手拿到中國女排第一冠,到2019年作為主教練拿下中國女排第十冠,郎平代表的女排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 天津「鐵榔頭」郎平:40年,女排只為奪冠!​
    從80年代的「五連冠」,到雅典奧運奪冠的黃金一代,再到2019年為祖國70年華誕獻上的十一連勝,人們跟隨影片回顧了中國女排40年的輝煌歷史。雖然中國隊已拿下兩分提前奪冠,但頑強的日本隊仍然把比分追成2比2,這時,以全勝戰績奪冠成為女排的最終目標。
  • 天津「鐵榔頭」郎平:40年,女排只為奪冠!​
    這時,鄰國日本舉行的第三屆女排世界盃決賽上,中國和東道主正在廝殺,天津武清人郎平,正是場上的一名主攻,這一年她21歲。雖然中國隊已拿下兩分提前奪冠,但頑強的日本隊仍然把比分追成2比2,這時,以全勝戰績奪冠成為女排的最終目標。
  • 看《奪冠》不是為女排也不是為郎平,而是為:你
    ,中國女排以3:2險勝日本女排,獲得世界盃冠軍,為中國奪得三大球首個世界冠軍;2008年8月15日,第29屆北京奧運會女排比賽,中國女排以2:3憾負美國女排,小組賽失利;2016年8月17日,第31屆裡約奧運會女排比賽,中國女排以3:2險勝巴西女排,晉級半決賽,中國女排在時隔8年後再度打入奧運會半決賽
  • 《奪冠》中的女排贏了,郎平火了,究竟是什麼讓女排奪冠?
    郎平是他一手帶出來的,首次帶領中國女排奪冠的人是他,鐵榔頭的風格也是繼承於他,但是在劇中連他的名字都沒有提及,只有在紙面上,袁偉民這個名字才能見到寥寥幾次,但是他應該是中國女排的首個功臣。影片中當時的日本的確是亞洲女排霸主,中國剛經歷過「十年」,而他帶領著零基礎的中國女排卻打敗了這個中國女排走向世界的最大的攔路虎,他是首個功臣,當之無愧。
  • 從鞏俐到郎平,《奪冠》完美演繹「中國女排」的精神內核
    原名《中國女排》的電影《奪冠》,從2018年10月開機開始,經歷了一系列的延期、改名、改檔風波,終於在期盼中上映了。9月25日首映當天,僅僅6個小時,票房近5700多萬,擠下《八佰》奪得單日票房第一的寶座。
  • 何為女排精神?什麼是「中國女排」我們自己的體育電影《奪冠》
    女排五連冠時期的奮鬥史(1981-1986),講郎平和陳忠和教練 一個身位隊員,一個身位助理教練初入國家隊,他們刻苦訓練,最後贏得冠軍的事情,該劇完美還原了那個年代的艱難困苦,面對國外的高科技,在物質科技均不豐富的中國,我們能拿出的只有對勝利的渴望和永不言棄的精神,最後隨著中國女排奪冠,
  • 鞏俐的"絕"、郎平的狠造就《奪冠》,我們都欠中國女排一個熱搜
    她在運動員生涯期間協助中國女排實現五連冠,擔任女排總教練後又帶領中國女排奪得多個世界冠軍,並登上了裡約奧運會的冠軍領獎臺。電影《奪冠》中的郎平,由影壇大腕鞏俐飾演。不得不說,鞏俐的演技太絕了!身高169的鞏俐除了在身高上和郎平有差距,她在電影中的扮相和神態、舉止都太像郎平了。
  • 《奪冠》中的中國女排精神看鞏俐與郎平有幾分相似經歷
    別人吃飯的時候她在練,別人睡覺的時候她還來偷偷的練球,一個人對著牆壁平盡全力打球的樣子真的令人感動,當陳忠和帶著新一代的女排隊員來看當年郎平留下的印記時對他們說你們現在什麼都有了但就是沒有了這個,這是什麼是一種女排精神。
  • 當《奪冠》的中國女排不僅僅是一種體育運動
    中國女排《奪冠》上映,不負眾望,很淚,很燃!01《奪冠》是個專題電影,是體育電影。講訴的是中國女排近四十年來,一路走過的風雨歷程。《奪冠》但不是紀錄片,也不是紀錄片似的平鋪直敘。這時候的中國女排站了起來。當時的女排強國,已經進入了科學化,系統化的訓練。而我們,什麼都沒有,唯有的就是刻苦,拼命,拼命的練習!03撲倒,翻滾,奔跑,起跳,接球,扣球,一次次,一次次,練,練,練。
  • 中國女排能《奪冠》,「鐵榔頭」郎平在背後付出了多少
    《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而對郎平本人來說,無論在賽場內外,都接受過無數次比這更重大的挑戰。從八十年代到今天,中國女排能一次次奪冠,這背後,郎平究竟付出了多少呢?1981年11月16日,中國女排經過七輪鏖戰,最終戰勝東道主日本隊,奪得世界盃賽冠軍。這是中國女排第一次榮獲世界冠軍稱號。比賽中,郎平的扣殺兇狠有力,是奪冠的重要保障。每當她扣殺時,解說員宋世雄都會大喊 「鐵榔頭」。久而久之,「鐵榔頭」 便成了郎平的綽號。
  • 鞏俐、郎平攜手中國女排《奪冠》:三個傳奇成就一部經典
    2020年的《奪冠》原名《中國女排》是一部由中宣部與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拍攝的、再現中國女排精神面貌的體育電影。這部電影中的郎平由鞏俐飾演。這部電影還沒有上演就讓人充滿了期待。中國女排奪冠中國女排,一直以來都是國人的驕傲,郎平又是女排的代表,是女排的「定海神針」。而鞏俐是電影界的風雲人物,是全世界華人的電影明星。
  • 《奪冠》的故事屬於郎平和中國女排,而不屬於陳忠和
    陳可辛的《奪冠》國慶電影檔上映的第一部影片。從過年延期到9月25日,鞏俐和黃渤主演的《奪冠》原本就在我春節的片單之內,我想看看電影裡的中國女排和郎平、陳忠和是什麼樣的。但是看完電影後發現,這個故事是屬於郎平和中國女排的,而並非屬於陳忠和。
  • 中國女排郎平為啥不出演《奪冠》郎平自己不出演原因揭秘
    中國女排郎平為啥不出演《奪冠》隨著疫情的逐漸好轉,國內各項體育賽事也開始陸續展開。而女排的聯賽也正在如火如荼進行。所以此時藉助國慶檔期,原本年初開演的《奪冠》,也接著女排聯賽和國慶檔上映。收穫了一批又一批觀眾的淚水和感動。
  • 郎平高瞻遠矚,為中國女排的鋪路,提前選定女排未來頂梁柱
    後繼有人的中國女排,郎平慧眼識珠,預訂好友女兒加入女排中國女排如今是世界各個排球賽事中都是奪冠的大熱門,重返當年郎平在隊時的巔峰狀態,迫於壓力選擇回國執教中國女排,不得不承認郎平在排球上的天賦,自從郎平執教中國女排後,中國女排再度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