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近半年,因為疫情衝擊而被迫調檔的《奪冠》,終於在國慶前期上映。這部影片,總體來說,可圈可點,誕生的背景來自於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中國女排逆風而上,勇奪奧運會冠軍的故事。
那屆中國女排,賽前不被看好,因為自08年後中國女排就進入了長達5年的震動期,帥鞭已經易手,隊員也換了一波又一波,但始終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表現。直至14年郎平執掌帥位,中國女排帶隊人這個位置方才穩下來。然而,郎平的中國女排並沒有像事先預期的那樣趁勢而起,反而陷入了一波低谷。
16年奧運小組賽階段,中國女排磕磕絆絆,最終只以第4名出線。而在四分之一決賽,更是遇上了如日中天的巴西隊。當時的巴西隊氣勢如虹,已經連續蟬聯兩屆奧運女排冠軍,這次又在主場,更是勢在必得。在這場比賽前,恐怕沒有人懷疑,巴西隊會贏得勝利,無非是幾盤結束戰鬥的問題。比賽開始的進程也如容賽前料想的那般,巴西隊迅速領先。可是,在進入賽事中期後,中國女排突然展現出了極強的韌勁和後風翻盤的實力,在開局不利,盤分落後的情況下,中國女排的姑娘們硬生生將比分咬了回來,直至反超。影片因為時間因素,對這段並未細緻展開,然而經歷過裡約奧運的球迷不會忘記,那場比賽,每局開場中國隊都落後7-8分,但是每一句中國女排的姑娘們都死死了咬住了比分,直至反超,最終贏得勝利。
那場球,我至今仍然記憶猶新,因為那支女排讓我看到了王者氣息,冠軍氣度。筆者認為,球場上的王者分兩種,一種具備絕對實力,形成碾壓勢的統治,這是實力。還有一種,就是實力雖略有欠缺,但具備極強的韌勁,扛得住,翻的起,這是精神。而那屆中國女排就有這種精神,而且不僅僅是在四分之一,在半決賽對荷蘭,決賽對塞爾維亞,都展現出了這種精神,這樣贏得的冠軍,遠比那些用絕對實力贏得的讓人印象深刻。這種東西,我也曾在16-17年歐冠賽季,皇馬的身上看到過,那屆歐冠皇馬在小組賽階段並不順暢,頭號射手C羅更是只打進了兩球,而在進入淘汰賽後,四分之一迎戰拜仁時,皇馬突然展現了極強的韌勁和極強的底蘊,不管對方進幾個,皇馬終能扳回來,最終皇馬氣勢如虹,一舉奪魁,而C羅也連入十球,最終反超梅西,奪得歐冠最佳射手。雖然這些年,皇馬4奪歐冠,可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這個16-17年後期的超強輸出。
而16年的中國女排,同樣如此,在自身實力有限,賽前磕磕絆絆的背景下,硬是憑藉一股韌勁和堅持,拿下了冠軍,讓人由衷的感到敬佩與折服。
讓我們再回到影片當中,影片中郎平的幾句話,也可以說是幾個點讓我印象深刻。
第一個,郎平說:「過去的東西,由我們這代人背,你們這代人,要找到你們打球的動力和理由。」這話的背景是,過去的女排五連冠時期,中國女排的精神動力,就是為國爭光,他們身上也確實承載了這樣的壓力,無論是國家的期望,還是人民群眾的期待,可以說是舉國目光,聚焦於此,這是極大的壓力,當然,只要合適轉換,就可以轉變為一種極強的動力。在那個訓練條件、手段都極為單一的時代,中國女排能席捲世界,我認為就是靠的這種動力,因為她們的心中,包含著人民的期許和期待,正是這份期望,這份榮譽感,成為了她們心中最強的動力和精神力量,最終支撐她們橫掃世界。
然而,時間推移到30年後,此時的中國已高度發展,社會已趨多元化,女排不再是國民關注的焦點和中心,在這樣社會背景下成長起的新一代女排,顯然無法感受到過去老女孩心中那種力量,因為女排生存的土壤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並不是說,中國女排不應該為國爭光,愛國的精神不會改變。但是,隔代傳承的精神很難有切身的體會。因此,郎平說的話,其實包含的中心思想就是,人要與時俱進,新一代的女孩應該找到新的精神,新的動力,找到自己打球的理由,最終讓它來驅動自己。我不知道新一代中國女排最終找尋到的理由是什麼。但很顯然,她們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因此才能面對比自己強大多的對手時,展現出了逆風而上的王者氣度。
第二個點,郎平說:「過去,我們總想贏,我曾苦惱了很久,思索原因,最終我明白了,是因為自卑,所以我們總想贏,可是今天我想說一句,一場比賽不光是只有輸贏。」郎平說的這句話,有時代大背景,新中國的成立,讓中國煥然一新,終於贏來了新時代,可是過去積貧積弱得百年時,讓世界上諸多國家對我們懷有偏見、輕視。因此,在那個時代,在國家經濟、科技等綜合實力還不顯著突出的背景下,在體育上有所建樹,可以極大的增強國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中國女排就是承載著這份期望,在世界賽場上馳騁。然而,五連冠時代過後,尤其是改革開放後,中國進入了飛速發展時期,國家實力急速增強。因此,依靠體育競賽增強國人信心,顯然已經不是唯一途徑。社會變化了,國家變強了,女排的精神也出現了斷檔,至少,過去那種承載全民期望的內驅動力已很難再找回。也許,這正是五連冠後,中國女排重新陷入低谷的重要因素。
04年陳忠和的中國女排突然崛起,重新奪取了失去已久的王座,可惜好景不長,在08年的北京,在家門口,中國女排再次折戟,而這也讓中國女排陷入了更深的低谷。許是08年家門口失利的太過慘痛,此後的5年中國女排被給予了極大的壓力,但這股壓力顯然沒有成為內驅的動力,反而成為了沉重的包袱。
然而,14年郎平的回歸,讓這一切有了根本變化。郎平的中國女排,不再以成敗論英雄,正如她影片中所說的,一場比賽不止有輸贏,我們來比賽,不止是為了輸贏,應該包含更多的東西。也許,只有當我們不怕輸的時候,不再自卑的時候,專心於競技時,勝利距我們才不會那麼遙遠。
時代在變化,社會在發展,中國女排的精神當然需要傳承,但更重要的是,一切的精神都應該與時俱進,找到每個時代人自己的道路和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