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大數據產業區域發展與發展趨勢分析 全國大數據發展逐步...

2020-12-23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2020年中國大數據產業區域發展與發展趨勢分析 全國大數據發展逐步形成階梯特徵

  2020年8月,直屬於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集團)發布了《中國大數據區域發展水平評估白皮書(2020年)》,白皮書聚焦基礎環境、產業發展、行業應用三個大數據發展關鍵領域,形成了由3個一級指標、13個二級指標、30餘項三級指標組成的中國大數據區域大數據發展水平評估指標體系。

  大數據評估

  全國大數據發展逐步形成階梯特徵

  全國大數據發展逐步形成階梯特徵,並以8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為引領,多區域集聚發展的格局。

  全國各省市大數據發展水平差異仍較為顯著,排名首位的為廣東省遙遙領先,指數為56.43,高出排名末位的西藏自治區47.05。從指數分布來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由廣東、北京、江蘇、山東、浙江、上海、福建、四川8個省、市組成,這些省市的總指數均高於30,發展水平處於全國領先地位,但是省市間的差距仍然較為明顯,廣東省總體水平遙遙領先,北京市和江蘇省以非常接近的總指數緊隨其後。

  第二梯隊由湖北、安徽、河南等11個省、市組成,這些地區大數據發展水平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總指數介於20至30之間,省市間的差距相對較小,且多個相鄰排列的省市總指數差距小於0.3,競爭較為激烈,其中,湖北、安徽位列第二梯隊前列,躋身前十。

  第三梯隊由廣西、黑龍江等12個省、自治區組成,總指數均小於20,這些地區大數據發展相對滯後,需積極鑑領先省市的發展經驗,加快追趕步伐。

  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示範引領作用顯著

  隨著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各項工作的進一步推進,貴州省、京津冀、珠三角、上海市、河南省、重慶市、瀋陽市和內蒙古自治區積極落實國家大數據戰略,圍繞發展環境營造、推動產業發展和深化行業應用等方面積極發力,在組織建設、政策制定、數據資源體系建設、產業載體建設、產業主體集聚、與實體經濟融合等方面開展了眾多有益探索和實踐並取得顯著成果,極大地促進了其大數據產業發展,加快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站在全國總體發展視角,8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示範引領作用明顯,在全國大數據發展總指數中總體佔比達39%,其中除內蒙古外,其餘省、市均位列綜合排名前20,廣東、北京、上海在綜合排名前10中佔據3個席位,在全國大數據發展總指數中佔比達到18%。

  東部地區大數據發展水平最高

  從總體角度出發,東部地區大數據發展水平最高,大數據發展總指數達到370.16,佔全國大數據發展總指數的47%,西部地區位列第二,以216.84的總指數佔比28%。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大數據發展指數分別為141.60和56.74,在全國大數據發展總指數中的佔比分別為18%和7%。

  各省市大數據基礎環境級差顯著

  大數據基礎環境指數由組織建設、政策環境、信息基礎設施就緒度、集聚示範和智力保障五個變量決定。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數據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014年3月,大數據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此外,我國繼出臺《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政策後,工信部等部門又接連出臺了《關於工業大數據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指導政策,著力完善頂層設計,推動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

  據統計,截至2020年6月,全國23個地方已設置省級大數據管理機構,出臺的省級、市級及以下大數據相關政策文件總計已達500份。2019年全國大數據基礎環境總指數達到825.93,平均指數達到26.64。

  各省市大數據基礎環境差異顯著。廣東省以51.34的基礎環境指數得分居全國第一位,並且超過排名第二位的江蘇11.2分,大數據發展規劃清晰,組織機構健全,具備堅實的發展大數據的基礎設施與人才基礎,位列第一梯隊。

  第二梯隊得分介於30-40分之間,包括江蘇、北京、福建、山東、上海、浙江等省市,得分與第一梯隊差距相對較小,具有迅猛的追趕勢頭,處於大數據基礎環境發展的快速發展期。

  處於20-30分數段的陝西、河南、河北等10個省、市、自治區屬於第三梯隊,與第一梯隊差距較大,處於大數據基礎環境發展的成長期,基礎環境建設仍需繼續提高。

  第四梯隊由甘肅、黑龍江、吉林等9個省、自治區構成,得分低於20分,基礎環境發展相對落後,建設任務艱巨,處於大數據基礎環境發展的創新發展期。

  大數據產業發展水平省際差距顯著

  大數據產業發展指數由產業規模、企業數量、創新能力和數據資源四個變量決定。2019年是《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發布並落地實施的第四年,我國大數據產業持續高速增長,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應用的成熟度和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催生出一大批新產品、新服務、新模式和新業態,成為驅動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先導力量。

  由於各省市發展基礎和發展速度差異,省際大數據產業發展水平差距顯著。2019年全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總指數達到631.83,平均指數達到20.38。廣東、北京分別以68.96和61.51的指數位列全國第一和第二位,江蘇、山東兩省緊隨其後,也排在全國前列,上海、浙江分列全國第五和第六位,上述六省市大數據產業發展指數均在40以上。四川、福建、湖北、天津、安徽五省市的大數據產業發展指數介於20-40之間,其餘絕大部分省市大數據產業指標得分在20分以下,得分在10分以下的地區也達到了40%。

  第一梯隊中,廣東省和北京市等東部地區省市具備良好的企業及創新基礎,並積極推動數據資源體系建設,為大數據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甘肅、山西等中西部省份,受制於本地產業基礎和數據開放共享推進情況等因素影響,大數據產業發展相對變緩;此外,黑龍江、吉林等東北地區省份在大數據產業發展過程中也存在創新能力不高、企業實力不強、產業規模不大等短板,導致其大數據產業發展指數整體不高。

  大數據行業應用水平呈階梯分布

  大數據行業應用指數由政務應用、工業應用、重點行業應用和民生應用四個部分組成。近年來,大數據的價值和潛力得到廣泛認可,國家部委先後印發了《關於工業大數據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深化大數據應用的政策文件,各省市加快探索利用大數據提升工業、金融、電信、商貿、政務等行業發展的新模式。

  在國家大數據戰略的指引下,各省市持續推動大數據行業應用發展,大數據行業應用水平整體向好,2019年全國大數據行業應用總指數達到949.46,但省際差距仍然較大。

  浙江、廣東和江蘇位列第一梯隊,指數水平均在40以上,第一梯隊三省份在全國總指數中佔比13.99%;山東、北京和上海共居第二梯隊,指數水平明顯低於第一梯隊,但彼此相差不大,第二梯隊總指數佔比12.06%;河南、四川、安徽、福建和湖北五省份位列第三梯隊,指數水平位於33-35之間,第三梯隊總指數佔比21.42%;西藏大數據應用指數為19.5,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工業應用:各省齊頭並進,東南沿海省市稍具優勢

  工業大數據應用是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工業大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資源,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驅動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作用日益顯現,正成為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新引擎。

  我國工業大數據應用水平整體相差不大,江蘇、山東、浙江、上海、北京、廣東等省市位列第一梯隊。其中,江蘇省工業應用指數為37.64,居全國第一。江蘇省大力實施「一市一重點平臺、一行業一重點平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體系培育工程,培育1家國家十大雙跨平臺、70家省級重點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推進企業應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重點打造了90家工業網際網路標杆工廠和2940家星級上雲企業。

  ——重點行業應用:各地應用水平懸殊較大南「粵」東「浙」領跑全國

  重點行業大數據應用是提升特色支柱產業發展能級的關鍵手段。隨著國務院《關於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以及工信部《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的貫徹和落地實施,以及行業應用試點示範工程項目的深入推進,大數據在各行業領域的優秀解決方案不斷湧現,大數據在行業領域的應用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

  2019年全國重點行業應用總指數達到743.08,平均指數達到23.97。各省市大數據重點行業應用水平差異顯著,廣東、浙江位於第一梯隊,分別為64.86、58.41,領跑全國。江蘇、北京、上海緊跟其後,分別為47.43、44.88、42.04。

  ——政務應用:經濟發達省市仍是數字政府建設先驅

  近年來,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大力開展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推進「網絡通、數據通、業務通」,充分發揮數據在便利群眾和企業辦事中的作用,助力「放管服」改革。

  據中國軟體評測中心《2019年中國數字政府服務能力評估總報告》和《政務數據質量管理調查白皮書》顯示,截至2019年11月,我國已有10個省級地方政府出臺並公開數字政府規劃計劃;截止2019年12月,全國政府網站數量集約至1.45萬家。2019年,政務應用總指數達到988.41,平均指數達到31.88。

  我國各省市大數據政務應用水平參差不齊,呈現出一定的階梯性,經濟發達地區以及大數據先行區引領全國發展,其中,山東、廣東、河南位於第一梯隊,四川、浙江、江蘇、河北的政務應用指標得分位於第二梯隊。

  ——民生應用:中部與東部地區省市平分秋色

  民生大數據應用是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工具,大數據技術在輔助政府部門了解公共服務中的社會需求、提升社會公共服務能力、節約社會資源、提高民眾參與公共事務水平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019年,民生應用總指數達到1063.35,平均指數達到34.30。排名前10的省市分別為浙江、山東、重慶、湖北、江蘇、湖南、上海、北京、安徽、山西,其中湖北、湖南、安徽、山西四省均屬中部地區,躋身TOP10的數量與東部地區幾乎相當。中部地區今年高度重視大數據應用,湖北、湖南、安徽、山西等均取得了突出成效。此外,TOP10中,西部地區只有重慶入圍,並以43.1的指數,位於全國第3名。

(文章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責任編輯:DF386)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數據銀行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2020年中國數據銀行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對數據銀行行業相關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數據銀行行業今後的發展方向、數據銀行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數據銀行技術標準、數據銀行市場規模、數據銀行行業潛在問題與數據銀行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評估數據銀行行業投資價值、數據銀行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為數據銀行行業投資決策者和數據銀行企業經營者提供參考依據。
  • 新基建——大數據未來發展趨勢
    一、從技術驅動到場景驅動,大數據產業迎來新一輪增長周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倒逼,大數據與各行業領域融合持續深化,產業監測、資源調配、行程跟蹤等大數據創新應用場景加速迭代,大數據產業發展動力從技術「硬核」變革向應用服務深化轉變的態勢將更加明顯。
  • 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醫藥健康產業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保障。隨著我國經濟蓬勃發展,對醫療行業的投入持續增加。據《中國大健康產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諮詢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達到8.78萬億元,預計2020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突破10萬億元。
  • 2020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預測及發展前景分析(附圖表)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產業的深入發展,大數據國家戰略的加速落地,2019年大數據體量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達到4800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大數據硬體產業的產值為234億元,同比增長39%。
  • 2020年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園產業分布及發展趨勢分析(圖)
    2012年底全國園區總量達到1,457個;2017年《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政策出臺,指出到2020年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並大力支持文化產業載體—文創園區的發展。從空間分布來看,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空間集聚特徵明顯。
  • 2020年中國智慧交通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逐步朝向一體化...
    相對比發達國家,中國智慧交通產業發展起步時間較短,智能交通向智慧交通的演變歷程,大致可以概況為以下三個發展階段。3)產業技術研發活躍從專利申請量來看,通過在SooPAT網站以「智慧交通」為關鍵字搜索分析,可看出近年來智慧交通領域專利申請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
  • 大數據產業生態創新發展高峰會:縱論大數據產業未來發展
    12月25日,由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組委會主辦的「永不落幕的數博會」2020系列活動——「大數據產業生態創新發展高峰會」在北京舉行。來自兩院院士、政府嘉賓以及大數據龍頭企業代表,圍繞加快數字產業化,助推產業數位化,構建大數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共同探討未來大數據產業生態建設與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 中國毛巾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家紡行業發展情況分析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毛巾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認為,行業在發展中雖遇到一些困難,但行業總體產量並未出現大幅下降。據協會對產業集群和部分骨幹企業統計,**年,集群床品產量同比增長9.5%,毛巾產量同比增長8.1%,布藝產量同比增長6.5%。
  • 2020年中國高速公路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企業合併重組趨勢...
    自1988年中國修建第一條滬嘉(上海-嘉定)3200高速公路以來,中國高速公路建設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1988-1992年為起步階段,年均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在50-250公裡之間;1993-1997年為我國高速公路發展高潮,發展速度相對較快,年通車裡程保持在450-1400公裡之間;1998年至今為高速公路布局逐漸完善的大發展時期,在國家積極財政政策的推動下,
  • 高起點高質量發展大健康產業 翔安區舉辦醫療大數據健康產業發展...
    1、東風正好 投資翔安正當時昨天上午,在翔安醫療大數據健康產業發展交流會上,中金資本執行總經理韓濤與天億弘方戰略發展中心總裁侯君藝聯手主持健康大數據產業鏈企業合作方式討論環節,全體與會嘉賓圍繞如何推動網際網路+醫療,人工智慧+醫療,大數據+醫療發展的主題,探討如何通過政企攜手共同推動翔安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在全國闖出翔安樣板
  • 2019年中國手機產銷數據分析及2020年行業發展趨勢預測(附圖表)
    原標題:2019年中國手機產銷數據分析及2020年行業發展趨勢預測(附圖表)   2019年手機行業「寒冬」的態勢依舊未能改變:手機產銷量持續下滑,新上市機型數量下降
  • 中國內衣行業發展回顧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年中國女性人均內衣消費相較**年增長了79%,達到69元。**年,中國內衣市場消費額高達200億美元。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內衣行業發展回顧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顯示,行業市場集中度低在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行業進入門檻較低,以差異化產品佔有市場相對較為容易。並且就截至**我國整個服裝行業而言,內衣市場的利潤和增長率都是非常突出的,所以截至**是進入國內內衣市場的好時機。
  • 2020年中國眼鏡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近視被列為世界三大疾病之一。2017年中國眼鏡零售市場規模730億元,預計2020年中國眼鏡行業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將達850億元。未來國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老齡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國內消費者保健意識的增強。
  • 中國證券投資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證券投資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顯示,到**年底,實現國家和省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以及全國藥品招標採購業務應用平臺互聯互通,基本形成跨部門健康醫療數據資源共享共用格局。
  • 中國女鞋行業發展回顧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同其他行業發展周期一樣,女鞋行業遵循進化規律,不斷升級。  截至**國內女鞋企業在自主研發設計和品牌化市場運作方面,與義大利、西班牙等歐美國家鞋類企業仍有明顯差距。但隨著對產業鏈運作、品牌管理、市場營 銷、消費趨勢認識的逐步深入,國內鞋類企業加大了對設計研發、品牌營銷等高 附加值產業環節的經營投入,增強與國際間的行業資訊交流、產業優勢合作,行 業的發展已經開始進入品牌經營時代。
  • 2020雲天大會|李曉波: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已成為中衛轉型發展最...
    人民網高嘉蔚攝 李曉波首先從立足新階段,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探索中衛高質量發展新路徑等方面與參會嘉賓分享了中衛發展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的綜合優勢。他說,2013年,中衛搭上信息產業的高速列車,規劃建設西部雲基地,經過七年時間努力,走出了一條西部欠發達地區發展數字產業的嬗變之路。 李曉波具體從五個方面分析:一是獨特的區位優勢。
  • 海南省大數據管理局董學耕:發展大數據產業是支撐自貿港建設的重要...
    【獵雲網(微信:ilieyun)海南】11月28日報導 11月28日,第四屆中國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海南高峰論壇在瓊召開而數字經濟作為近年來驅動產業升級轉型、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創新引擎,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也是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的關鍵要素。 人工智慧和大數據亦是數字經濟的基石,海南歷來高度重視信息化和大數據發展工作,把發展大數據作為支撐自貿港建設的重要抓手。
  • 2020年中國計程車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與網約車雙向流動...
    2020年中國計程車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與網約車雙向流動成為行業發展方向  2020-06-02 16:40:36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E6775G0
  • 2020中國印刷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10月14日,2020印刷包裝產業經濟論壇暨全國印刷經理人年會在上海舉行。會上,科印傳媒印刷技術雜誌社的總編—王麗傑以《科印報告:2020中國印刷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為題進行演講。  王麗傑講到:2020年,是我們行業面對著非比尋常的一年。在艱難的復工復產中,印刷人努力在變局中,尋找著發展的確定性。
  • 2020-2026年中國鋼鐵物流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鋼鐵物流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給客戶提供了可供參考的具有借鑑意義的發展建議,使其能以更強的能力去參與市場競爭。    八、2020年鋼鐵物流成本問題分析    九、2020年鐵路貨運價格上調使鋼鐵物流成本大增    十、2020年電商「新驅動」引領鋼鐵物流園轉型  第三節 鋼鐵物流業競爭分析    一、中國鋼鐵物流競爭格局分析    二、鋼鐵物流行業整合情況分析  第四節 鋼鐵物流行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鋼鐵物流產業存在五個方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