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中宣部宣教局、全國婦聯宣傳部、國家衛健委直屬機關黨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組織局等四部門聯合發布「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引起廣泛關注。「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上的20名女醫務人員是新時代優秀女性的代表,是廣大女醫務工作者的典範。她們有著怎樣的故事?今天,讓我們走近她們。
夏思思
生前系湖北省武漢市協和江北醫院消化內科醫生。2月23日,因不幸感染新冠肺炎救治無效殉職,年僅29歲。湖北省婦聯追授她省三八紅旗手稱號。
夏思思從小在耳濡目染中立下醫者誓言,自工作以後,更是竭力踐行醫者天職。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她不計個人安危,主動請纓,堅持戰鬥在疫情防控最前線,白天黑夜連軸接診、救治患者。科室一名70多歲老人病情加重,當天,夏思思剛下夜班,臨時接到任務,毫不猶豫,立即折回醫院參與救治。老人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她卻不幸被感染。在治療期間,她主動把ICU床位讓給其他患者,希望重返崗位。
郭琴
37歲,中共黨員,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救中心護士。
在急救中心工作15年,多次被評為優秀護士、優秀護理帶教老師。疫情爆發後,郭琴在急診病房內照顧重症患者,每天自覺工作10小時以上,有時24小時連軸轉,幫助百餘名新冠肺炎患者轉危為安,自己卻不幸感染病毒。經過治療,病情很快好轉,為了騰出床位,她主動回家隔離治療。隔離觀察期剛滿,她又主動重返崗位。她說,「我不是英雄,但絕不當逃兵」。除了用專業技能救治患者外,她還用自己的患病經歷為患者做心理輔導,疏解他們的壓力。
何雯
1983年9月生,中共黨員,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科護士長、急診科黨支部紀檢委員。
1月初何雯就帶領急診科全體護理人員衝鋒在一線。她冷靜細緻,每日帶領團隊預檢分診,對每一位就診患者問診測體溫、分診、登記,配合醫生積極救治每一位重症患者,對危重患者進行評估和安全轉運。她因地制宜優化就診流程,合理安排時間,不斷完善工作程序,儘量縮短患者等候時間,避免輕症轉為重症。她耐心給予患者心理疏導,鼓勵他們樹立戰勝疾病信心。她先後榮獲醫院優秀護士長、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葉黎文
1992年12月生,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呼吸內科醫生。
葉黎文所在的醫院處於疫情嚴重的漢口地區,作為醫療救治定點醫院,發熱門診是發熱病人最集中的場所,也是感染風險最大的地方和疫情防治的第一道防線。自1月4日投入到抗疫第一線,她在發熱門診連續奮戰,被同事們稱為「葉堅強」。雖然常常累得想哭,但她憑著頑強的信念和過人的勇氣,咬牙堅持,先後接診發熱病人3000餘人,全力守住崗位防線。她將抗疫過程中點滴故事記錄下來,寫成抗疫日記,被媒體廣為傳播。
甘如意
1996年10月生,中共預備黨員,武漢市江夏區金口中心衛生院範湖分院醫生。
1月31日,甘如意主動放棄休假,在封城沒有公交車的情況下,獨自騎行300公裡,用時四天三夜,從老家荊州市公安縣斑竹壋鎮楊家碼頭村輾轉返回到單位所在的武漢市江夏區醫院,到達後立即投入本職工作。面對疫情和困難,她不計生死,敢於挑戰,勇往直前。
蔡志芳
1967年1月生,致公黨黨員,武漢市漢口醫院呼吸內科主任。
她從事呼吸內科工作30餘年,在非典、禽流感等重大傳染病期間,均衝在最前線。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她又第一時間衝鋒在前,是醫院上一線最早、堅持時間最長、年齡最大的病區主任。作為首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漢口醫院從元旦過後就進入「戰時狀態」。蔡志芳負責一個隔離病區的工作,在抗疫一線連續奮戰了近2個月,每天工作時長超過10小時。最多的時候,她每天要面對百餘名確診患者,為了搶救危重症患者,有時凌晨兩三點鐘才能結束工作,甚至通宵達旦。她曾多次榮獲醫院優秀管理幹部、年度十佳崗位服務標兵及「我心目中的好醫生」等榮譽稱號。
毛永輝
1965年12月生,國家支援湖北醫療隊北京醫院腎內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
2月7日,毛永輝隨北京醫院第二批國家醫療隊出徵武漢。接到組建醫療隊的通知時,她主動請纓,「腎內科是危重症學科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腎內科主任應該第一時間出現在前方戰場」。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院區危重病房裡,她變身「拼命三郎」。作為專家組成員又是醫療組組長,她身先士卒,每天堅持工作在一線病房,建流程、整規範、查房搶救,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面對危重症患者,她毫不退縮,發揮腎內科團隊優勢,開展CRRT治療,採用CRRT與ECOM和呼吸機的強強聯合,不遺餘力搶救。她曾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夏瑩
1972年8月生,中共黨員,國家支援湖北醫療隊北京協和醫院內科ICU護士長。
夏瑩在重症護理崗位上堅守近30年,疫情發生後,她主動請纓,作為北京協和醫院首批國家支援湖北醫療隊成員,於1月26日奔赴武漢抗疫第一線。作為醫療隊中年資最長的護理人員,她帶領大家制訂物資管理細則、組織醫護人員防護培訓,是年輕人的「主心骨」。從新病房規劃布局到重症患者護理物資的籌備,她廢寢忘食,僅用48小時就將一個普通病房改造成專門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監護病房。同時將協和標準全面融入精細化管理中,明確職責和流程,制定各類工作核查表,建立病室管理規範,嚴抓細管、精益求精,全面保障重症病區的護理質量。
趙培玉
1978年2月生,中共黨員,國家支援湖北醫療隊中日友好醫院大外科科護士長、重症護理隊隊長。
趙培玉從事臨床護理工作近18年,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她主動請纓馳援武漢,帶領103名醫院支援湖北護理骨幹,承擔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C6東病區危急重症及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方艙醫院重症病區的護理工作。她勇於擔當,對待工作精益求精,管理上高效務實,為患者提供最專業、最溫暖的護理照護。她曾獲國家衛健委「優秀共產黨員」,中日友好醫院「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郭敬
1969年11月生,中共黨員,國家中醫醫療隊隊員,廣安門醫院護理部副主任、主任護師。
郭敬積極請戰,作為第一批醫療隊員於1月25日進駐武漢金銀潭醫院。作為醫療隊護理工作負責人,她身先士卒,進入南一區病房了解情況,與病區護理人員對接,為醫療隊進駐打好基礎。她嚴格管控醫療隊物資,合理保障隊員物資供應。作為中醫護理代表,她積極謀劃,通過微視頻指導更多的一線護士掌握正確方法,為確保中醫藥療效發揮重要作用。針對輕症患者,她帶領護士們指導患者練習八段錦、呼吸操等,讓中醫傳統技術助力患者康復。她曾多次獲得中國中醫科學院「優秀護理工作管理獎」稱號。
王冰
1982年10月生,中共預備黨員,國家中醫醫療隊隊員、西苑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
王冰主動請纓,作為國家中醫醫療隊首批馳援武漢的隊員,於農曆大年初一隨隊奔赴武漢,並迅速進駐收治多數為重症新冠肺炎病患的金銀潭醫院南一樓病區。她本著對患者負責的態度,與醫療隊其他隊員一起,始終堅持應用中西醫結合、中醫為主治療方法救治患者,努力阻斷輕症患者向重症發展,使重症患者轉危為安。因表現優異,她在支援湖北一線火線入黨,成為中共預備黨員。曾獲得中國中醫科學院「醫療質量先進個人」等稱號。
劉宇航
25歲,北京世紀壇醫院急診科護士。
她是北京支援湖北醫療隊裡年齡最小的隊員。17年前,劉宇航的媽媽作為一名護士主動報名參與一線非典抗疫。為了同一份責任,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她第一時間自願報名支援武漢,衝鋒在防疫第一線。她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的急診室,給病人吸痰、輸液、補水、測量體溫,安撫病人情緒。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她一幹就是好幾個小時,卻從不叫苦,因為有媽媽做榜樣,她立志成為媽媽的樣子。
佘沙
1996年生,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內四病區護士。
她是四川省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裡最年輕的護士。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時,她的家鄉汶川縣漩口鎮受災嚴重,年僅12歲的她目睹了來自全國各地對災區人民的無私援助。從四川省護理職業學院畢業以後,佘沙進入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成為一名護士。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四川組織醫療隊馳援武漢,她第一時間報名,多次請戰。直到2月2日終於如願以償,跟隨著第三批醫療隊來到武漢。她說,這個時候她一定要挺身而出,因為她是汶川女孩。
宋彩萍
1974年1月生,中共黨員,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火神山醫院護理部副主任。
面對疫情主動請戰,除夕夜奔赴疫區。到達金銀潭醫院即帶領隊員連續奮戰,一天一夜就將普通病房改造成專業傳染病病房,同時規範收治流程、完善防護措施,為批量高效率高質量收治病人贏得了時間。轉戰火神山醫院後,帶領護理人員用「專業化」和「有溫度」的暖心護理,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病毒的信心,收到患者表揚信20餘封。曾獲全國伊波拉出血熱疫情防控先進個人、全國三八紅旗手、重慶市三八紅旗手標兵,榮立二等功1次。
陳靜
1973年7月生,中共黨員,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護士長。
參加第一批醫療隊支援武漢,先後輾轉漢口醫院、火神山醫院,擔負重症護理任務。作為重症監護病房的「大管家」,她在做好日常護理工作的同時,還負責病區所有物資的保管與清點、監督每名進出重症監護室的醫生和護士,被網友親切稱為「最硬核」護士長。曾獲全國伊波拉出血熱疫情防控先進個人、上海市巾幗建功標兵,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仲月霞
1966年5月生,中共黨員,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火神山醫院護理部副主任。
她主動報名奔赴武漢抗疫一線,打頭陣帶領4名護理骨幹率先進入武昌醫院病區,用最短時間將醫院普通病房改造成隔離病房,參與制定隔離病房護理規範8項,培訓軍地骨幹60多人次,為收治更多患者提供了保障。轉戰火神山醫院後,她帶領20名隊員連續奮戰20多個小時布置新病區,確保第一批患者順利收治。曾獲全國伊波拉出血熱疫情防控先進個人、全國巾幗建功標兵、陝西省五一勞動獎章,榮立三等功2次。
路美
1982年4月生,中共黨員,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武漢市泰康同濟醫院感染十三科護理六組組長。
疫情面前她不懼艱險,義無反顧趕赴一線,帶領護理團隊第一批進入泰康同濟醫院「紅區」,連續奮戰兩天一夜接收患者。入院以來,直接參與多名危重患者救治工作,大部分患者病情好轉,轉入輕症病房;其他病情穩定,出現好轉跡象。榮立三等功2次。
江曉靜
1963年12月生,中共黨員,中部戰區總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
作為醫院疫情防控救治專家組組長,她始終衝鋒在前、以上率下,帶領全科人員堅守崗位、全力救護病患,高峰期發熱門診24小時接診近500人次。她和戰友想盡一切辦法將治療關口前移,每次收治重症患者,她都住在科裡進行24小時觀察,最大限度保證救治質量,有效降低病亡率。曾獲醫院基層建設先進個人、醫院優秀黨務工作者。
徐輝
生前系南京市中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指揮部副組長和工作小組組長,中共黨員。
她從事婦產科工作近30年,用精湛醫術耐心細緻診治每一位患者,在醫院管理崗位上敢於擔當、銳意創新,為醫院發展盡心竭力。在疫情防治工作中,她牽頭制定了應急預案和中醫診療方案,對門急診預診分診和發熱門診的流程進行部署安排,組建發熱門診、預檢分診的醫療隊伍,設置隔離病房和醫護人員休息區,籌集防控物資,協調保障服務。她在抗疫一線爭分奪秒、連續奮戰18天後,不幸因突發疾病搶救無效逝世。全國婦聯追授她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曹玲玲
1981年5月生,中共黨員,浙江省紹興市中心醫院大內科護士長。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心醫院成立了三個感染病區,曹玲玲第一時間主動報名,當時她的身體狀況不符合條件,但她認為自己是共產黨員責無旁貸,於是一邊堅持服藥,一邊深入感染三病區開展工作,從物資、藥品、器械的申領,到人員的安排,再到院感知識、專科知識的培訓,事事親力親為。她深入隔離病房,為病人提供護理,為護士提供指導,仍在衝在最前面。
向奮戰在抗疫一線的
女醫務工作者
表示崇高的敬意
和親切的慰問
來源/全國婦聯宣傳部
編輯/全國婦聯網信中心 姚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