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火車迴響曲

2021-02-28 江南鐵韻

火車,呼嘯的火車跨過大江,駛過原野,帶給很多國人多少兒時的記憶。共和國成立後,汽笛聲聲,車輪滾滾,那鐵龍飛奔、一往無前偉岸雄渾的英姿,見證了中國鐵路最後一款「前進型」 蒸汽機車的時代功勳,此後,中國鐵路迭代進入內燃、電力和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高速時代」。

 

一、火車的序曲

 

火車之所以叫「火車」,顧名思義:燒火驅動的機車。因它本是一個高壓鍋爐將熱源燃燒後,形成的蒸汽能量轉換為機械功的、往復式動力機械設備(寫這段「活塞運動」做功原理的學術語言真累),其所形成的動能數十倍乃至數百倍於「人力時代」的牛拖馬引,正是這鋼鐵巨人的磅礴力量,如氣貫長虹的重金屬搖滾,引爆了整個世界,人類由此進入到一個嶄新的工業化時代。

工業文明的革命性往往體現於「黑科技」的顛覆性。當英國人瓦特發明的蒸汽機原理逐漸被社會廣泛運用,1814年,同屬英國人的喬治.史蒂文森發明了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蒸汽機車,大大加速了工業革命的進程,從此,由蒸汽機車統馭的鐵路時代,成為世界交通的領導者,縱橫地球近200年。在中國,直到21世紀初,才徹底結束它偉大的歷史性徵程。

 

因為有了蒸汽機車,才有了鐵路的出現。中國鐵路正是沿著這樣一條學習借鑑、創新發展的道路堅持走到今天,從晚清中國人艱難製造的第一輛「龍」號蒸汽機車(又稱「中國火箭號」)到今天的具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復興號」高鐵,最初的中國鐵路人沒有忘記龍的傳人的族性,期待著龍的穿雲破霧。儘管那個時代他們根本無法想像百年以後世界鐵路「領跑者」將是怎樣的姿態,但他們心裡肯定不甘卻又滿是無奈,他們初始的探索與追求同樣值得我們銘記。

 

二、行進的變奏

 

與今天高鐵列車輕靈秀美的流線外形相比,高鐵就像是天空中展翅飛翔的鳥兒,突如於大地驚鴻一瞥的剎那,瞬間幻化成高潔明快如精靈般絕塵而去的高傲剪影。而那「氣勢洶洶」的綠皮火車,吭哧吭哧負重而來,它燃燒的煙塵與行進的速度,喚醒了沉睡的高山,改變了城鄉的模樣,走走停停的步伐,又讓人體會了旅途的遙遠,跋涉的艱辛。那些開火車的人還有一個非常大氣的名字,叫「大車」。火車,它就像一個有勇氣有擔當的鋼鐵硬漢,歷盡千山萬水,在天地之間展現出撼天動地的強悍力量。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國家領導人第一次在國外乘坐 「高鐵」,他有意無意地說到有一種強烈的「推背感」,這感覺恰恰道出了中國人當時對於發展的深深的焦慮與渴望。在那個時代,整個中國都像是一列長長的蒸汽機車,在艱難地負重爬坡,而今天,我們已經攀越了一個又一個峰巒,馳騁在民族偉大復興的路上。

 

我們謳歌高鐵的豐功偉績,不應忘記蒸汽機車時代帶給中國工業化啟蒙和奠基的歷史功績,民族工業自主建造的第一臺「龍」號蒸汽機車,從一開始就打上的深深的民族烙印。解放後,中國蒸汽機車車型的命名,大多具有那個年代的烙印,勝利、解放、上遊、反修、建設、前進,百年中國鐵路,歷經歲月風雨,如今傲然挺立於世界鐵路之巔,這是何等的不易,又是何等的自豪。

 

現代科技的令人眩目的飛速發展,讓今天的火車徹底換了一個模樣。如今的鐵路已不再是某一種運載工具上百年「包打天下」了,火車進行曲的「曲終人散」,終歸是規律和變化使然,新的東西必將取代舊有而帶給世界全新的體驗,人類正是在這種新陳代謝的更替中變得越來越聰明,走向越來越高級。

三、旅途的慢板

 

今天,人們乘坐在高速平穩的高鐵列車上,盡享智能化、快捷化、優質化的便利服務,很多人依然懷念「蒸汽時代」留給他們的記憶。當他們高歌「火車向著韶山跑」,第一次走出大山坐火車;當他們歡唱「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第一次體驗求學路上綠皮車的漫長旅途;當他們哼著「我不想說」,第一次出門南下打工乘坐「悶罐車」的遭遇,可謂是:美好與不堪交織,憧憬與忐忑同行。

 

這種記憶同樣伴隨著我的職業生涯,從進入鐵路成為一個與蒸汽機車打交道的人,雖然,我最終沒有成為一名火車司機,但有那麼幾年,我的工作都是圍繞火車的「架修」「洗修」作業轉,每天通勤下班則在「咣當咣當」和「香菸啤酒礦泉水」的聲律中輾轉回家,後來工作出差常在晃蕩的火車上度過,以至於一坐上火車就像是枕著「搖籃曲」,更加容易入眠,回到靜止的床鋪反倒讓人有些不適了。

 

那個年代,坐著火車去旅行,從首都北京到瓊州跨海,走遍千山萬水,閱盡湖光山色。猶記得火車鑽隧道,濃煙撲面而來;車停大峽谷,小站叫賣喧鬧;車廂內三教九流,千姿百態;南北西東,濃腔軟語;車窗外時而清風拂面,時而雨驟風狂,搖曳的小風扇「呼啦啦」驅散車內蒸騰的熱浪和異味,尤其喜歡從敞開的車窗往外回看火車經過大彎道時逶迤行進的樣子,身後飛逝的山林原野、城市鄉村、高原大川……那一幅幅朝霞落日下如夢如幻的畫面,令人久久難以忘懷。

 

四、時代的致敬

 

大多數國人對於鐵路的印象,有如初戀般的感覺,不管今天的高鐵發展的如何先進,今天的人們只要選擇鐵路出行,脫口而出的依然是「去火車站」「坐火車」;當年的偉人曾經把火車作為外出考察的主要交通工具,喜歡在列車上學習、思考、談話;很多新崛起的城市因為地處路網樞紐被稱為「火車拉來的城市」,如今,這些城市的主政官員一個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在城市街心花園或市民廣場安放一個「火車頭」,以留給這座城市永恆的紀念。今天中國鐵路的路徽依然保留著蒸汽機車的經典標識,火車作鐵路行業標誌性的文化符號,早已植根於國人的骨髓之中。

 

火車帶給人們的回憶是深刻的,也必將是久遠的。我們今天嘲笑周邊某國的鐵路依然存在車廂頂部「開掛的人生」,殊不知,就在30年前,這種「開掛」的景象,在我們很多的鐵路支線客車上也比比皆是。我們今天看到許多的抗日神劇中,遊擊戰士在火車頭上、車廂頂部、車鉤連接處翻騰跳躍,如履平地,而現實中,類似的勞作客觀存在,它勞動強度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如果沒有長期的專業訓練,絕非一般人能夠承受,在半軍事化的管理下,這種風雨無阻、日復一日的酸甜苦辣,只有鐵路人自己知道,他們,屬於這個時代一群「最美的人」。

 

傳統於現代往往賦予藝術創作的靈感和來源。早年,我們從朝鮮電影《火車司機的兒子》中接觸到鐵路工人紅色基因的傳承,從《鐵道遊擊隊》中飛虎隊「扒火車,打鬼子」的演繹中體會到頑強不屈的英雄氣概,從《鐵道衛士》中感受到大動脈上的殊死搏鬥,而《特快列車》《錦上添花》等老電影則彰顯了鐵路人在和平年代的使命和歡樂,那些關於「火車」、關於鐵路的傳奇故事和經典角色,至今讓人津津樂道,值得我們為之敬禮!

 

五、伸展的情愫

 

當紅影視明星姚晨,一個在鷹廈線上長大的「火車司機的女兒」。早年因為求學經常往返於福州至南平間,成名後的姚晨談及「大車」父親時調侃道「那個時候的火車還是燒煤,我爸每次跑車回來的時候,全身上下一身黑,藍制服變成了黑制服,尤其是臉最黑,就像是一個人走路一不小心栽到煤堆裡頭一樣。」她深情回憶到「我永遠忘不了,在我那個黑臉爸爸臉上閃爍的明亮眼睛,還有他一直洋溢著的自信和快樂,自始至終,我爸爸都為自己是一名火車司機而驕傲和自豪。」這份摯熱的鐵路情結,讓姚晨每年回家過年,都要找機會去父親曾經工作過的車隊看看,而今的高鐵「大車」們一襲白領制服,個個神清氣爽,早已不是舊時模樣。

 

我們在懷舊老照片中,看到過很多火車穿行在崇山峻岭,奔馳在雪域高原,馳騁在鮮花盛開的峽谷中的畫面,朝陽霞披的希冀,落日長河的震撼,在火車長龍負重前行的身形中感懷「從前慢」的日子,回憶那些「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光陰故事。或許,懷舊並不是因為那個時代多麼美好,而是那個時候,我們幼稚,或者年輕,更多是因為成長路上的刻骨銘心。

 

於是,有人寫到「時間就象火車一樣,飛速駛離,但我卻像在車廂裡熟睡的乘客毫無知覺,一旦醒來,已經錯過很多的東西,甚至錯過停開的車站。」又如張國榮說到的「我坐火車從布魯塞爾到阿姆斯特丹,沿途經過幾百個小鎮,飛過幾千公裡土地,遇到幾萬個人,我開始懷疑,我們唯一可以相遇的機會,會不會已經錯過?」因火車旅途產生的這種「缺憾之美」,恰恰賦予人們浪漫的想像滿滿的回憶。

 

有鐵路的地方就有故事。在很多文學和電影作品中,我們可以讀到「火車上的邂逅」情節,漫長旅途,你我相對,從陌生到接近,一路默默的關注,旅途中相互的守望相助,漸漸地,你我的凝視的眼神中似乎讀懂對方,因為清澀和羞怯,那難以開口表露的情愫,伴著火車的鏗鏘,悸動於年輕的心扉。終於,火車到站,你我卻忘了留下各自的聯繫方式,長長的站臺上,唯有那風中轉瞬的一次回眸,一縷微笑,隨遠去的背影深深雋刻在心底,從此天各一方,再也沒了彼此的消息。

 

六、未完的尾聲

 

時代在飛速演進,轉眼我們進入到一個信息化、智能化的高科技時代,蒸汽機車已經完全被更先進、更智能的高速列車所取代,一日千裡的時空轉換,大大改變可人們既有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人們把懷念珍藏在記憶裡,書寫在作品間,表達在藝術中,後工業化時代的鐵路歷經鳳凰湼槃,依然熱度不減,高光在線。

 

當下中國的三、四線城市,大多有兩個以上的高鐵或普鐵火車站,但鋼軌上跑的早已經不是火車。如今的蒸汽機車儼然成為了「歷史文物」而備受各方青睞,只可惜,經過幾十年新車型的更新換代,各鐵路局遺留的「老火車」已所剩無幾,唯有在國內幾家大型鐵路博物館還能見到曾經在大地縱橫馳騁的各類車型「火車」的身影。如今的他們,更像是一個個掛滿勳章、解甲歸田的老英雄,巨人般威武的身軀靜靜躺在敞亮的大廳內,接受各路「鐵粉」的膜拜,無聲地述說著曾經的輝煌。

 

山川大地記住了他們行走的模樣,城市鄉村滿載著他們遊歷的故事,當一列列流動的音符變成一座座經典的雕塑,火車的前世今生,絕非低垂的輓歌,而是明天的歌唱。火車,火車,永遠是他們屹立不朽的名字!

 

相關焦點

  • 瓦曲銀飾迴響大涼山
    新華社成都10月28日電 題:瓦曲銀飾迴響大涼山新華社記者李力可、王曦29歲的曲木小洛從父親曲木阿且手中接過家裡的銀飾活計,他將成為這個瓦曲銀匠大戶的下一代傳人。
  • 新時代,讓五四精神繼續激蕩迴響
    進一步挖掘、充實五四精神的內涵與價值,就是要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這一歷史新起點,積極尋找五四精神在當代青年內心深處的共鳴,引導青年們主動投身偉大事業建設實踐,讓五四精神在新時代裡繼續激蕩迴響。
  • 動力火車成員尤秋興結婚,現場為新娘獻唱求婚曲
    新京報訊 (記者 楊暢)4月8日,華研國際官微發布了動力火車尤秋興與其妻子Jenny的婚紗照,表示華語唱片圈黃金單身漢遵循迎娶、證婚與宴客儀式,完成終身大事。據悉,在婚禮現場,尤秋興特別演唱了求婚曲《二月》獻給新娘,歌詞內容表達了對新娘的濃濃愛意。
  • 動力火車代言手遊 原味復刻經典歌曲《永遠不回頭》
    出道近23年的動力火車,搖滾本色及高亢嗓音早就眾所皆知,歌迷更是橫跨星馬、印尼等國家,當地商演邀約不斷;這兩年在社群平臺上的《搞什麼動力》系列影片中,他們以日常自然面貌展現出熟男的活潑風趣,因此讓經典手遊指定他們擔任代言人,並原味復刻《永遠不回頭》作為遊戲主題曲。
  • 【星聞】動力火車代言手遊 原味復刻經典歌曲《永遠不回頭》
    出道近23年的動力火車,搖滾本色及高亢嗓音早就眾所皆知,歌迷更是橫跨星馬、印尼等國家,當地商演邀約不斷;這兩年在社群平臺上的《搞什麼動力》系列影片中,他們以日常自然面貌展現出熟男的活潑風趣,因此讓經典手遊指定他們擔任代言人,並原味復刻《永遠不回頭》作為遊戲主題曲。
  • 交響樂團「冬韻迴響」專場音樂會在明德堂舉辦
    12月12日晚,中國人民大學學生藝術團交響樂團「冬韻迴響」專場音樂會在明德堂上演。本場交響音樂會以「冬韻迴響」為主題,為觀眾帶來多首外國優秀交響樂作品,囊括交響組曲、序曲、電影配樂等多種音樂體裁,為觀眾帶來跨越時空的聽覺盛宴。
  • 【原創】一個大寫的燃!英雄聯盟主題原創曲你聽過嗎
    由@佑可貓、@電波塞瓜滾、@流月Ryutsuki、@緋川陵彥_番茄炒蛋、@祈Inory 成立的「PENTA PROJECT」首支英雄聯盟主題原創單曲
  • 唐清禾原創鋼琴曲撩動人心,《安靜的遠方》成為都市人心靈歸宿
    都市生活喧囂,人人都渴望一處安靜的角落,能夠讓落滿灰塵的心靈放個假,近日,內地知名原創音樂人唐清禾的一首鋼琴曲《安靜的遠方》走紅,這首舒緩優美的曲子正是抓住了都市人這一特點而頗受追捧。這首《安靜的遠方》是唐清禾最新發布的原創鋼琴專輯《滴答雨》中的曲子,這張專輯也是唐清禾 夜眠系列作品之一,因此整首歌都非常契合專輯主題,帶著令聽者寧神靜心的溫暖氣息,仿佛遠方地平線的一縷陽光,輕輕柔柔的灑在心上,帶著不刺眼的光芒照亮心靈,不論是十分適合作為獨處時光的調味劑,沉澱俗世中的繁雜思緒。
  • 《哈利波特魔法覺醒》多比的迴響怎麼樣 多比的迴響卡牌圖鑑
    手遊是卡牌策略類的角色扮演類遊戲,不同的卡牌在遊戲中會擁有不同的屬性,迴響將會影響卡牌的屬性,下面為大家介紹迴響的屬性。 多比的迴響(史詩) ... 哈利波特:魔法覺醒手遊已經開啟測試,你獲得內測資格了嗎?
  • 出道20多年動力火車持續轉動 始終不忘對音樂的熱情
    「忠孝東路走九遍,腳底下踏的曾經你我的點點」,演唱團體「動力火車」出道多年締造無數經典作品,今年搭配戲劇《做工的人》,獻唱片尾曲《永遠不再》,引起廣大迴響,堪稱是動力火車演唱過最內斂卻撕心裂肺的悲傷歌曲。日前他們接受「目映臺北」專訪,分享在音樂路上所經歷的各種高低潮。
  • 東莞出品原創歌曲《回來真好》:唱出了返工路上的溫暖
    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的大背景下,東莞的文藝工作者也積極為復工復產加油鼓勁,一首由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監製、市委網信辦支持、市文化館策劃出品的原創歌曲《回來真好》,唱出了返工路上的溫暖,也唱出了人們心中的希望。黃花風鈴木已經盛開,人們心中的春意日漸濃鬱。
  • 肖戰最新應援曲上線,小飛俠的愛,字字情深,句句令人動容!
    這是繼《馭風》、《春生》以及《追chasing》等應援曲之後,小飛俠們為肖戰最新創作的一首曲子。整首歌歌詞字字情深、句句令人動容。有網友評價:歌詞有內容,聲音有力量,曲風有鋒芒!此前,小飛俠們其實就已經為肖戰寫過好幾首應援曲。
  • 深圳原創歌曲40年40首歌單公布 專家:先覺、先行、先倡
    由深圳市音協進行的「深圳原創歌曲40年40首歌」評選在研討會上公布了最終歌單,《遙遠的小漁村》《春天的故事》《月亮之上》等入選。40年來,深圳音樂事業與特區共同成長,深圳原創歌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在歌曲創作上,深圳把握住了「主旋律亮點」和「地方特色」,改變了人們長期以來對「主旋律」的偏見,創造了主旋律題材與流行音樂元素完美融合的範例,創作出了許多群眾喜愛、廣泛傳唱的原創歌曲,成為引領全國潮流的探索者。希望深圳能推出更多全新原創精品歌曲,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 《一代宗師》: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宮若梅前赴大學習醫途中,在火車上相助一線天擺脫日本人追捕。馬三投日成了漢奸,與宮寶森反目並把其打死。宮若梅為復仇推掉婚事、入道、發誓終身不嫁不授徒,以決戰馬三,最終取勝也同時受到嚴重內傷。戰後,不少習武之人移居到香港。葉問1950年抵埗,開始傳授詠春,後來更與在港行醫的宮若梅重逢。一線天也流亡到了香港,開設了理髮店,同時在港傳授八極拳。
  • 推薦小說:《愛意迴響》《只是對你認了真》《原來我們彼此相愛》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3本小說分別是,酥皮泡芙的《愛意迴響》,清楓語的《只是對你認了真》,盛世白衣的《原來我們彼此相愛》。愛意迴響,作者酥皮泡芙男主祁紀陽,賽車手,女主程梔,攝影師,久別重逢文。當時女主也是因為意外離開,後來在火車上遇見的時候,她就知道自己再也逃不過了,男主喜歡的執拗,從始至終他只喜歡過女主一個人,深情文。原來我們彼此相愛,作者盛世白衣男主江璡琛,女主程楚瀟,女追男。男主女主在學生時代相識,女主是家裡寵壞的大小姐,張揚跋扈,不可一世,從小就順風順水,女主在一次耀武揚威中偶然看見男主,驚鴻一瞥中芳心萌動。
  • 北京氣溫34℃ 這個公園清涼景美 還有森林小火車
    不僅能體驗到驚險刺激的原始森林登山探險,還能乘坐獨特的森林小火車行駛於山間。坐上這列別具一格的森林小火車,兩旁綠植繁茂,花香撲鼻,潺潺的水流聲在耳旁迴響,放佛進入了一片仙境奇緣的多彩場景之中。空氣新鮮,植被茂盛,山、水、林、瀑景色不停變幻,仿佛是在童話世界。小火車的終點就是玉龍湖,湖水清澈,水草清晰可見。
  • 吳牧野加入臺灣抗疫線上音樂會,演奏原創鋼琴曲《緣》
    5月26日晚,國際鋼琴藝術家吳牧野應臺灣寶吉祥交響樂團邀請加入臺灣抗擊疫情線上公益音樂會,身在上海的吳牧野特別連線臺北,將原創鋼琴曲《緣》獻給臺灣觀眾,用音樂致敬所有工作在抗疫一線的英雄們。《緣》是吳牧野的原創鋼琴作品。曾被法國文化部授予「完美鋼琴家」勳章的吳牧野,以他法蘭西學院派精美技法,入味東方意蘊,創作出這首融合中西審美的原創鋼琴作品。《緣》靈感來源於中國經典戲曲《牡丹亭》,吳牧野以法式浪漫主義古典的精雕細琢,描繪東方視角下的湖光山色,鏡花水月。
  • 唐清禾原創鋼琴曲唯美上線,《滴答雨》營造城市靜謐角落
    近日,一首輕盈柔美的鋼琴曲在網絡上悄然走紅,它悠揚動聽的旋律如同一陣秋日細雨灑進聽眾心中,這就是國內原創音樂人、「和俊弦音」演奏法創始人唐清禾先生的新專輯同名曲《滴答雨》。
  • 永嘉90後女碩士原創鋼琴曲《黯夜之光》
    疫情期間,原創鋼琴曲《黯夜之光》。 宅在家中的戰「疫」模式,陳悅創作了鋼琴曲《黯夜之光》。這首樂曲的創作靈感來自根納季·瓦維洛夫(Геннади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Вавилов)的《白樺林主題與變奏》,根納季·瓦維洛夫是她留學期間就讀學校的教授,是一位俄羅斯榮譽藝術工作者。
  • 愛讀繪本:《火車出發了》
    特快列車在途中和幾列通勤列車擦肩而過。前方沒有列車時,信號燈是綠色的,這時可以前進;不遠處有列車時,信號燈是黃色的,這時要提高警惕緩慢前進;而前方有列車時,信號燈是紅色的,這時火車就要停下來了。火車軌道穿過幾條短短的隧道,一直向前方延伸。和彎彎曲曲的公路相比,它的線路更加便捷能夠確保特快列車快速行駛。特快列車又進入了隧道,小朋友們,隧道的截面像雞蛋一樣是橢圓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