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結束不久的山東魯能1-2不敵北京國安的比賽中,裁判再一次成為比賽的焦點,而這一次裁判由本土裁判換成了外籍裁判金希坤。賽後,蒿俊閔、金敬道、莫伊塞斯等多名魯能球員再次公開對裁判表達了不滿。裁判問題確實是魯能出局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魯能5天之內2次犯同樣的低級失誤,這個問題也需要他們正視。
5天之前的10月17日,雙方的首回合比賽中,魯能在2球領先的情況下被國安連追2球,最終領先優勢被對手抹平。而本場最受爭議的就是下半場開場30秒的那一個點球,這個點球的爭議確實存在,但點球的發生也源自於魯能自身的低級失誤。
這個失誤就是王彤禁區內的解圍,直接將皮球踢到了隊友劉軍帥的腳上,最終皮球回彈,巴坎布插入,也才有了沈寅豪判罰的點球。在禁區如此危險的地方,王彤原本有很多種解圍方式,卻選擇了最為危險的一種,這似乎是國內球員的一個通病。
而更為罕見的是,他們似乎在這5天的時間都沒有很好地分析過這個失誤所存在的問題。在今天的比賽中,儘管王彤已經不在首發名單當中,但是同樣的失誤卻只是換了一個人而已。
第75分鐘,魯能在被取消進球之後,回過頭來就因為低級的失誤導致了丟球。張弛在被對手逼到角旗的時候,一腳操之過急的解圍,雖然躲過了李磊的攔截,但最終卻被奧古斯託攔下,順勢的助攻張玉寧打進了制勝一球。
眾所周知,在禁區及其附近的解圍,安全是第一位的,要麼直接踢出界外,要麼踢得又高又遠。但不管是王彤還是張弛,他們的解圍都不願意將球權拱手讓人,但最終確實既沒有保住球權,又因此丟了一球,從結果上來看是得不償失的。
如果他們都選擇最為安全的方式,將皮球直接踢出界外,或許這兩個丟球都不會出現。只是足球沒有如果,在終場哨響起的那一刻,一些結果都已經沒有辦法更改了。但是,我們仍應該從這些失敗當中,去總結出自己的失誤,這樣才能重蹈覆轍。
提醒魯能注意這一點,並不是為了掩蓋掉裁判在這兩場比賽中出現的爭議判罰。只是當裁判的問題一再被放大之後,相信沒有哪位裁判不會忌諱執法魯能的比賽,在這樣的環境一下,他們就需要做到更好。
當然,還有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為什麼國安在強烈抗議之後,就不再有不利的爭議判罰,而魯能卻是越抗議,爭議判罰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