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創新升級·香港論壇」在成都舉行,30餘位川港兩地的大咖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齊聚」成都,以「創新科技 川港合作新動力」為題,討論不同科創主題,促進川港兩地經貿交流與合作。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疫情發生以來,在「川港合作會議」機制框架下開展的首個經貿交流活動。
川港合作多點開花,物流航運等方面有龐大合作空間
「藉此機會祝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躍升為國家第四個戰略經濟圈,成為國家重要的經濟及科技創新中心,這正好與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國際級科技創新中心的願景不謀而合。」香港貿易發展局總裁方舜文通過線上致辭發表了她對川港合作的期望。方舜文表示,今年5月,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提出的意義重大,加上明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四川作為西部地區物流、商貿和金融三個中心樞紐,相信川港未來在共同推進區域融合,加強創新科技升級,提升川港物流及航運等方面擁有龐大的合作空間。
方舜文指出,香港今年大力推動新興產業及科研發展,四川的企業可通過香港的科創產業和科創平臺轉型升級,同時利用香港在投融資、風險管理、科研、國際化、智慧財產權等方面的優勢,強化與香港企業的專業交流和深度合作,達到互利共贏。
「隨著內地加大、加快實行各種應對氣候變化的舉措,我們預期中國內地的綠色金融產品將在國際市場上更具吸引力和公信力。」香港金融管理局高級助理總裁劉應彬認為,香港可以作為接通內地與海外市場的管道,讓更多內地的綠色發展專案藉助香港的綠色金融平臺籌集綠色資金,同時也讓國際投資者可通過香港了解並把握內地的綠色投資機會。
此次論壇上,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與香港城市大學成都研究院籤署科技合作協議,雙方約定發揮自身優勢在產學研等方面拓展合作,服務兩地社會經濟發展。
「就在今年年底,動物健康研究中心將開始工作。」 香港城市大學成都研究院副院長馮灝分享合作協議下的新成果。據了解,動物健康研究中心為香港城市大學成都研究院內設機構,將在2000多平米的實驗室內開展科研工作,為四川養殖業「把脈問診」,目前已完成裝修和環評等工作。
「目前已經和四川本土企業進行對接,並計劃同地市州開展合作。」馮灝表示,在香港城市大學成都研究院與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籤署的科技合作協議背景之下,該研究院將精準對接四川發展需求,加強產學研合作,積極參與到需要科技攻關的重大項目中,打通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助力提升城市創新能力。
攜手合作新趨勢,四川「三最」服務來川港企
「川港經貿合作有了新變化,已從香港單方面向四川投資轉為雙方合作。」論壇上,香港貿發局中國內地總代表鍾永喜分享川港合作新趨勢。鍾永喜指出,以前川港的合作多是香港資本進入,利用四川本地的人才、土地、高校等要素資源,形成本地化的項目,下一步的合作是全球人才、資源、科技、資本來構建新的生態圈,共同應對全球化競爭。
據悉,四川有關方面表示,將不斷深化對港的開放合作,特別是加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與粵港澳大灣區、泛珠三角區合作等國家戰略的協同聯動,對標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以最大的誠意、最優的政策、最佳的服務為香港企業和機構來川投資興業提供支援和幫助。
香港是四川第四大出口市場,今年1-9月,川港貨物貿易進出口逆勢增長40.2%,香港在川設立投資企業5868家,累計到位總額達688.6億美元。與此同時,香港在四川南向開放進程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越來越多的四川企業將香港選作走出去的首選地。四川在香港設立企業超過300家,累計投資額接近40多億美元,在香港上市公司達31家,融資總額超過400億港幣。
「創新升級·香港論壇」是香港貿易發展局自2011年起在內地舉辦的活動,分別在杭州、廣州、南京、濟南、成都及福州等城市輪流舉行。本次論壇由香港貿易發展局聯合四川省港澳事務辦公室、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四川省科學技術廳、四川省商務廳、四川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四川省工商業會共同主辦。論壇期間,還將舉行科技產業化、創科企業融資、智能製造、5G基建、智慧供應鏈等多個主題研討會。
紅星新聞記者 鍾茜妮
編輯 劉宇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