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谷歌人工智慧AlphaGo與韓國九段棋手李世乭的人機大戰頗受關注。隨著這場博弈的進行,人們開始對圍棋這項古老的運動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作為人類的應戰者李世乭,也進入了更多人的視野。
作為世界圍棋頂尖高手,說到李世乭,就不得不提其所發明的「殭屍流」。通俗一點說,即是在圍棋較量中,在開局時先送死一塊,隨著較量的不斷進行,棋手努力將棋局引向複雜,在抓住對手的弱點後,將死棋走活,最終將劣勢轉為優勢。其「殭屍」之意,即棋子處在半生半死之間,全靠棋手如何掌控棋局,把握節奏,使整盤棋局藉死入生,由敗入勝。而目前我國存在的「殭屍企業」同樣也是處在半生半死之間,如何將整局盤活,使經濟發展藉死入生,值得我們思考。
所謂的「殭屍企業」,是指已停產、半停產、連年虧損、資不抵債,主要靠政府補貼和銀行續貸維持經營的企業。此種企業不僅會佔用寶貴的實物資源、信貸資源,還會侵蝕有限的市場空間,阻礙企業發展和經濟增長。
目前,資產重組,產權轉讓,破產清算是清理殭屍企業的主要路徑。但是,目前殭屍企業之所以難以處置,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就資產重組的路徑來說,殭屍企業自身的資產狀況非常差,難以給企業帶來有價值的新資產,難以滿足兼併主體的併購要求。即使兼併了,將殭屍企業的人員進行整合,使其改變諸多不符合現代生產運營要求的習慣,並且能夠順利融入併購主體的企業文化氛圍,註定要使兼併主體煩心一陣的,更何況有那麼多兼併殭屍企業失敗的前車之鑑擺在那,怎能要求兼併主體對殭屍企業產生「併購荷爾蒙」呢?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就想,「殭屍企業「既然求生不得,求死可否?就與《天龍八部》的「珍瓏」相似,天下英雄爭相破解三十年,最後竟讓一個少林寺的小和尚誤打誤撞,自殺一大塊,反而解放了全局。如果能將殭屍企業通過破產等方式置之死地而後生,對於經濟全局想必是有好處的。
但是破產之路又何嘗不是困難重重呢?一方面雖然有《企業破產法》的法律保障,但是我國處理具體殭屍企業破產的府院聯動機制尚未健全,破產保護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另一方面,由於」殭屍企業「受銀行和政府的扶持而存續,如果讓殭屍企業以破產程序退出市場,勢必會導致銀行負債無法收回,以及維穩就業壓力上升等不穩定因素的增加。如此境況,當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船遲又遇打頭風。「
說到這裡,讓我們再回過頭來談談到李世乭的「殭屍流「,雖然他的」殭屍流「總是將棋局引向複雜化,讓對手摸不著頭腦,但是對於每一步棋,他都有自己明確的思路,即在每一步的演算中,盤活整個局勢。作為處理」殭屍企業「的最重要也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方式,破產清算儘管存在著法律規定尚不完善,企業破產阻力尚大等複雜「局勢」,但是作為一條明確清理思路,「殭屍企業」的破產清理,註定可以盤活經濟全局。而其各中演算,其繁瑣複雜比之棋局有過之而無不及,只能靠實踐者們一子一子地去艱苦摸索,而盤活局勢,就在這一子一子的努力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