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從番禺區召開2020年教育工作會議獲悉,今年番禺區計劃新增5所中小學、學位5370個;改擴建公辦幼兒園30所,動工率達60%,公辦幼兒園學位達50%,普惠性幼兒園比例達85%。
此外,番禺區教育局還提出組建區級小學、初中足球精英隊伍,探索科學合理先進的校園足球精英隊伍訓練比賽的可持續性機制,打造全市乃至全省校園足球教育教學高地。創建「學、練、賽」教學模式,開展「12351」長跑模式試驗,全面提升學生健康水平。
提高「雙一流」大學的上線人數
番禺區教育局提出,繼續打造 「研學後教」升級版,創新教法、活躍課堂,提升課堂效果,從而提升辦學質量。從課堂文化、教學設計、教學技術、教學評價四個層面深入總結「研學後教」課堂教學改革經驗。大力建設高效、素養、技術課堂,展示番禺課堂新樣態,讓研學課堂真正成為落實立德樹人的主陣地、研學過程真正成為核心素養培育的主渠道、研學後教真正成為教育質量提升的主推力。
同時,直面新課標和新中考、高考改革等各種挑戰,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確保2020年番禺區高考實現「二七九」目標,要努力提升本科率、提高「雙一流」大學的上線人數,刷新亮點,確保高考成績保持位列廣州市各區前列。2020年番禺區中考實現位居廣州市「前列」目標(中考成績排廣州市前4名)。
完善仲元、番中教育集團管理模式
番禺區教育局提出,通過構建創新型集團化辦學制度、機制,定期對集團化辦學工作督導、評估,開展績效考核,激活發展動力,加強集團內部教師教研交流力度,開展有集團特色的學生課程,實現集團化辦學快速優質發展,打造集團化辦學品牌。
控制學校辦學規模,探索高中階段小班化教學模式。高質量推進仲元中學第二校區建設,實施周邊道路等配套設施改造提升。繼續推進市示範性高中創建工作,促進高中學校品牌建設。
將教育信息化發展不斷深入到教育教學改革和課堂革命的核心領域,完善區域「網際網路+教育」大平臺,進一步深化推進區域數位化治理,降低信息化應用的成本。支撐智慧校園建設,打造番禺區智慧教育特色典型案例,全面提高師生信息素養,增強教育信息化服務獲得感。推進「電子書包」和「輕智慧課堂」實驗項目,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等等。
組建區級小學、初中足球精英隊伍
番禺區教育局還提出,強化綜合素質培養,讓每位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藝術技能,會唱主旋律歌曲,引導學生了解世界藝術,增強文化理解。以「尚美工程」為抓手,繼續通過教師藝術社團的建設,高質量地搭建藝術比賽交流平臺,有針對性地組織藝術教師專項技能培訓,建立更多高水平學生美育團隊。
組建區級小學、初中足球精英隊伍,探索科學合理先進的校園足球精英隊伍訓練比賽的可持續性機制,打造全市乃至全省校園足球教育教學高地。創建「學、練、賽」教學模式,開展「12351」長跑模式試驗,提高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質量,全面提升學生健康水平。進一步推動體育特色品牌項目建設,打造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
多渠道擴充公辦幼兒園學位
番禺區教育局提出,推進30所公辦幼兒園的改擴建、新建工程項目,進一步推進新型公辦園開辦,收回租賃合同到期的村級幼兒園,力爭2020年公辦學位數佔幼兒園學位總數達到50%以上,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普惠的學前教育資源。
同時,完善區域學位預警系統。開發幼兒園招生報名登記平臺、修訂《廣州市番禺區教育局幼兒園選址規劃(2020)》 、制定一鎮街一策的預警方案,做好入園需求規劃。
此外,注重推動學前教育內涵發展。創建一批嶺南文化特色課程幼兒園,研發並推廣一批嶺南民間體育遊戲玩具,培養一批懂嶺南文化、通學前業務的行政幹部和骨幹教師。組織全國性論壇,發揮改革試驗區的標兵作用。組織全國學前教育論壇,擴大學前教育「番禺模式」的影響力。
全面推進中小學課室照明改造工作
番禺區教育局還提出,大力發展鄉村公共教育,結合微改造工程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農村地區辦學條件,打造「鄉村溫馨校園」;加強城鄉教師交流,加大教研幫扶力度。推進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達標率達98%。
同時,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推進微改造工程、排水管網改造工程和廣東省廁所革命工程,計劃實施微改造項目21個,預算投資9807萬元,廁所改革項目15個,預算投資892.15萬元;實施校園舒適工程,全面推進中小學課室照明與課桌椅改造工作;推進標準化考點建設,對20個中考考點的保管室、監控室、考務室及口語考試計算機室進行改造;推進橋興中學、富麗中學、南村中學、二師附屬初中和象達中學5個考點用電增容和加裝空調,實現「涼爽中考」的目標。
推動民辦教育規範特色發展
番禺區教育局提出,進一步規範民辦學校辦學。嚴格執行關於民辦學校管理的有關規定,堅決落實民辦學校違規處理辦法,重點開展民辦學校學籍、課程開設等專項整治。進一步促進民辦學校辦學質量提升。
同時,重點加強公民辦學校結對工作,研究開展公民辦學校行政人員或骨幹教師的支教和跟崗工作,從學校管理、教學、德育等方面切實提升民辦學校辦學質量。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肖桂來 通訊員 何進欣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李波 肖桂來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趙碧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