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生於1037年,卒於1101年,而李清照生於1084年,卒於1155年。這也就表示在公元1084-1101年的這18年間,宋代詞壇的兩位史詩級大咖曾在同一片天空下棲居——李清照的青春偶遇了蘇軾的黃昏,而且是在同一座城市,當時的世界中心汴京。
其實,他們的淵源遠不止於此。李清照之父李格非與蘇軾交情甚篤,是蘇門「後四學士」之一,曾「以文章受知於蘇軾」。那麼,蘇軾與李清照是否見過面呢?這是一個不確定題,蘇軾一生漂泊,晚年仍未停下流浪的腳步,而李清照則在汴京度過少年時代,二者會面概率不高。但又或許,某一天李格非曾向蘇軾如此介紹:蘇君,這是小女。
但不管怎樣,即便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交集,可他們在宋詞領域卻是神交已久,他們的婉約與豪放流經了千年歲月,驚豔了流年時光。他們雖然一個是清俊才子,一個是性情才女,但他們都對生活保持著熱情,他們都是擁有生活情趣的人。
蘇軾迎娶王弗,李清照嫁給趙明誠,二人都曾為對方寫過一首閨中詞,肉麻得很高級。公元1054年,蘇軾19歲,王弗16歲,二人兩情相悅,喜結連理,蘇軾特地寫下一首詞,為新婚作紀念。
《南鄉子》
寒玉細凝膚。清歌一曲倒金壺。冶葉倡條遍相識。淨如,豆蔻花梢二月初。
年少即須臾。芳時偷得醉工夫。羅帳細垂銀燭背。歡娛,豁得平生俊氣無。
這首詞非常有特色,因為大多數句子都不是蘇軾原創,而是蘇軾摘自前人手筆,再經自己排版而成,關鍵是如何排得恰當、排得有詩意,顯然蘇軾做到了。上片主要描寫王弗之美,寒玉凝膚、冶葉倡條、豆蔻花梢,皮膚、身材、樣貌一樣不差都點到了,足見蘇軾對這位妻子的滿意和喜愛。
下片主要寫新婚夜的歡樂。青春轉瞬即逝,趁年輕就要快樂,羅帳支起來,銀燭亮起來,縱然拼上平生的英俊氣概,也要不枉你的美!字裡行間透露出一股及時行樂的感覺,這是少年蘇軾對新婚的感受。整體來說,這首詞不僅肉麻,而且還帶點顏色,尤其下片裡,蘇軾隱晦地描述了花燭之事。
蘇軾的黃金之夜令人神往,那麼李清照又會以何種面目來面對趙明誠呢?李清照性格裡就帶著調皮和傲氣,我想她不會像小女人一般小鳥依人,而是活潑動人,像一隻迷人的精靈。新婚燕爾,李清照詩意大發,於是寫下一首詞給趙明誠,撩人程度一等。
《醜奴兒》
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
上片主要描寫風景,一陣風雨過後,日光消淡了,天氣清爽無比,李清照瞬間來了興致, 於是對著菱花鏡子打扮了起來。接著下片主要描繪二人的閨中樂趣。「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簡直美極了:絳紅薄綃的透明的睡衣輕輕覆在身上,那雪白的肌膚朦朧可見,散發出了酥人的芬芳!
要知道,這可是李清照自己寫自己的句子,真可謂美豔一等,怎能不叫人神往?我們只是讀句子就如此躁動,更何況當時在現場的趙明誠呢?但先別急,李清照還有後招,她說:今天晚上的竹蓆可真涼爽啊!這是什麼意思?相信不需小解細說,大家自然能意會。
不得不說,李清照這首詞太贊了,既有閨中樂趣,又充斥著滿滿的詩意,春風撩人。綜合蘇軾與李清照的兩首詞,顯然就這一題材來說,李清照更勝一籌。小解認為,這才是生活,這才是詩意的生活,相比現今浮躁的社會,這樣的生活簡直心動,堪稱至高級的肉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