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萍,中國前職業田徑運動員,在國內斬獲眾多金牌,也曾在日本的千葉國際馬拉松運動會上獲得了銀牌的成績,為國爭光;黃成義,中國前職業籃球運動員,身高達到了2米16,也曾在籃球場上與姚明同場競技;鄒春蘭,中國前職業舉重運動員,職業生涯共取得九塊金牌。
那麼這些職業運動最後的結局又是如何呢?郭萍因為訓練過度導致腳趾變形的緣故,被迫退出了田徑圈,後來因為貧困甚至向外人出售自己的金牌;黃成義在2000年,因為腰傷徹底中斷了自己的籃球生涯,下半身都只能夠在輪椅上度過了,而與他曾一時出名的姚明,已經成為了中國籃協的主。
鄒春蘭,退役後因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為了謀生成為了一名搓澡工,讓人唏噓不已。 不得不說,在20年前,我國對於這些為國爭光的運動員待遇並不好,他們有的因為傷病而無法繼續自己的職業生涯,有的是年紀大了不得不選擇退役,也沒有一個體面的去處,幹著社會最底層的工作。
人們反思,難道這些為國家做出了貢獻,其中有的還是在世界運動史上留下光輝一筆的奧運冠軍,都比不上那些隨隨便便一部戲就上千萬,而且毫無演技可言的小鮮肉嗎?其實,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這些悲慘運動員的生活被媒體曝光,國家體育總局也開始對退役運動員或者因傷中斷運動生涯的運動員開展了妥善的安置工作。
僅從取得奧運冠軍的待遇這一點來看,就提升了不少獎金。比如在20多年前,一位奧運冠軍的獎金不過6000元,而到了21世紀第二個十年,已經是50萬元了,將近翻了一百倍。
隨著時代的進步,其他待遇也在不斷提高,比如企業給予運動員的獎勵,縣級或市級單位給予運動員的獎勵,有的不一定是直接獎金,而是以一套房產的形式進行贈送等等。從這些方面我們都可以見到,中國運動員的待遇是不斷提高了的。
那麼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相比,目前的水平又如何呢?大概是在中等的水平。世界上運動員待遇最高的國家是新加坡,一個奧運冠軍能夠得到500萬元的獎勵;其次就是印度,目前該國拿到奧運金牌的運動員只有一個。
此人得到了高達163萬元的獎勵;再者就是世界第一大國美國,美國政府給予的運動員獎金為2.5萬美金,雖然不多,但是這個國家的運動受到了曝光率是最高的,光代言費就是很多其他國家的運動員無法企及的了。
當然,還有一些運動員待遇較差的國家。比如日本,拿到一塊奧運金牌僅有19萬元的獎勵,獎金鼠糧按照獎牌的金銀銅自然也是呈遞減趨勢的,再比如德國,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德國不獎現金,也不獎房子,而是每月送50升的免費啤酒。
還有英國,英國雖然是世界上排行前幾名的發達國家,但是在運動方面卻非常不重視,改國的奧運冠軍不會得到任何的獎勵,這也是一件普通人感到難以理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