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快船止步於西區次輪而湖人奪冠,給快船上下帶來最直觀的感受莫過於:要想在洛杉磯取代湖人,原來竟是如此之難。即便他們在2019年休賽期成功從湖人那裡「虎口奪食」,搶下小卡和保羅-喬治,組建起被稱為「銀河戰艦」的豪華陣容,但仍無法改變本隊在洛城仰人鼻息的現實。
在職業體育界,德比是一個總能吸引人眼球、總能讓人血脈賁張的詞彙。在足壇,德比是職業聯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類德比集中展示了某個聯賽的恩怨情仇,乃至最高水準。
但NBA的德比和足壇德比有所不同。首先是規模沒那麼大,主要集中在紐約和洛杉磯這2大城市;其次德比雙方的水平並不總是對等的。湖人和尼克斯牢牢把控洛城和紐約的市場,令快船和籃網即使想分一杯羹都難上加難。因此,NBA德比的一大特點,是在大部分時間內,都是一方對另一方實現全方位壓制。
以下就讓我們來看看NBA德比的過往吧,從更有故事的紐約德比說起。
1976年,NBA和ABA合併,4支原屬ABA的球隊被劃歸NBA,其中就包括紐約籃網(其他3隊分別是馬刺、掘金和步行者)。出乎籃網意料的是,剛來到NBA,尼克斯就找上門來索要所謂「佔地費」。
這在今天看來是令人難以理解的,但尼克斯當時卻振振有詞。他們認為此前兩隊分屬2個不同的職業聯賽,互相之間無須過問,但如今籃網來到NBA,要和尼克斯搶地盤搶球迷,就不能不「意思意思」。而這筆更類似於保護費一樣的「佔地費」竟高達480萬美元。
要知道在上世紀70年代,480萬美元不是一筆小數目;何況NBA也插一槓子,要求4支ABA加盟球隊要分別繳納300萬「入會費」,籃網合計支出高達780萬。無奈的籃網向尼克斯提出,用隊內球星J博士的籤約權來抵「佔地費」,卻被尼克斯一口回絕。
儘管從後來看,J博士在被76人攬入帳下後率隊4入總決賽,並在1983年奪得隊史第3冠,且他本人也當選常規賽MVP,尼克斯當初拒絕的確有些無釐頭;但僅從索要「佔地費」,就可見尼克斯在紐約的強勢地位。
在當時環境下這不足為奇。儘管在ABA籃網也是一方霸主,曾3入總決賽2次奪冠,但尼克斯也不遑多讓。截至1976年,尼克斯在NBA6入總決賽(包括從1951到1953年連續3年打入總決賽),並在1970和1973年相繼奪冠,依託紐約大市場,正是如日中天。而NBA和ABA在體量和規模上是有差距的。
於是,籃網在NBA向尼克斯初次發起的挑戰,就以失敗告終,不得不在1977年就搬遷到和紐約一河之隔的新澤西州,並一直待到2012年。在這期間,籃網大部分時間內仍是紐約市場的棄兒。1984年首輪,籃網和76人系列賽決勝第5場(當時首輪5局3勝制)竟無法在全美直播,理由是紐約電視臺當晚要直播NHL紐約島民隊的比賽,籃網的比賽僅以錄像方式延遲播出。
這種局面直到基德因家暴醜聞,而在2001年被太陽送到籃網時才有所改觀。當時在媒體看來,基德是被「發配」到籃網的,但出人意料的是,基德卻在這不毛之地開闢了一片天地,在2002和2003年接連率隊闖入總決賽,坐穩當時NBA第一控衛的寶座。
更令籃網球迷振奮的是2004年首輪,籃網竟在紐約德比中以4-0將尼克斯剃了光頭。當時和基德對抗的,是號稱「紐約之子」、在2003-04賽季中途被換至尼克斯、被視為紐約救世主的馬布裡。該輪系列賽,馬布裡場均得到21.3分6.5次助攻4.3個籃板1.8次搶斷,但命中率僅為37.3%,三分命中率30%。基德場均得到17分9次助攻6.5個籃板2.3次搶斷,命中率43.9%,三分命中率也有35.7%。不難看出,基德才是更出色的那位。
但即使是基德,也不得不感慨於籃網在紐約「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境地。曾經在一次採訪中,基德吐槽稱,即便籃網奪冠,他們最多也只是舉著冠軍獎盃在主場球館地下停車場週遊一圈了事,想在紐約舉行奪冠遊行是想都別想。當被問到籃網最需要改進的是什麼時,基德竟沒好氣地回答說:「是球衣!」
進入21世紀後,尼克斯不再是此前那支在萊利和小範甘迪治下的鐵血軍團,而成了千年魚腩。層出不窮的溢價合同和內亂,讓尼克斯漸失往日光芒,而籃網卻呈現強烈的上升勢頭。
在21世紀前20年,尼克斯唯一的高光時刻,就是安東尼和小斯在隊期間曾連續3年打入季後賽。而籃網在俄羅斯老闆普羅霍洛夫和華裔老闆蔡崇信的統領下,不但搬回紐約,並在2019年成功擊敗同城對手,引進杜蘭特和歐文。
如果說紐約德比的天平已發生傾斜,籃網取代尼克斯只在旦夕間,那麼快船自1984年搬遷到洛城後,他們對湖人的追趕則更為艱辛。主要原因還在於湖人的戰績要遠強於尼克斯,巨星層出不窮,影響力更大,而快船則在前任「吸血鬼老闆」斯特林治下蹉跎多年。
從1984到2011年,快船在長達27個賽季中,僅4次打入季後賽,且僅在2005-06賽季突破過首輪,而同時段內湖人豪取6冠。2006年季後賽是快船球迷揚眉吐氣的一季,湖人在首輪3-1領先情況下被太陽4-3翻盤,快船則在首輪4-1淘汰掘金,次輪同樣和太陽鏖戰7場。但令快船球迷氣結的是,此後5季,他們又和季後賽無緣。
斯特林涉嫌種族歧視被迫出售球隊、鮑爾默入主,以及2011年聯盟否決湖人引進保羅的交易,才讓快船徹底迎來翻身。此前,快船在NBA是笑柄(比如他們在每次主場比賽前,都要費力去遮擋湖人的冠軍旗幟),是吝嗇老闆斯特林用來斂財以供自己享樂的工具,是NBA優質菜鳥們的加工廠。
曾經,有多位NBA經紀人爆料稱,在他們代理的球員中,曾有人表示不願去快船打球,甚至在自由球員市場開啟前,很多球員就已將快船從下家名單中劃掉了。如今,這種局面已不會再出現。
縱觀NBA德比二三事,儘管並不如足壇德比那樣劍拔弩張、刺刀見紅,甚至上升到政治和宗教的高度,但也同樣有著說不完的故事。快船和籃網的抗爭仍在繼續,相比以前大為改觀的是,他們如今已有了抗爭的資本,敢於走上抗爭的一線,而不用再過寄人籬下的生活。或許,不再想著取代誰,只想著做好自己,才是快船和籃網最該做的。(仰臥撐/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