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和母親一樣是對我們影響最深遠的人物。但父愛卻是深沉的,是一份支撐。今天就是父親節了,而我的父親已長眠於地下。
父親的一生,自立自強,一貧如洗。少年伊始,即嘗盡人間甘苦,溝頭河崖,剜菜拾荒,莖蔓皮葉,草籽為糧。
我的父親是一個六十年代「記工分」的「赤腳醫生。」
從我記事起,父親給我的印象就是:每日早出晚歸,肩背棕色帶紅十字的藥箱,走村串戶,打針送藥,為村民服務。
1966年,父親按照毛澤東主席的6.26指示精神,在歐江岔公社和高坪大隊的大力支持下,創辦了益陽縣(現赫山區)第一個村級「高坪626醫療所」,醫療所設在高坪學校,有藥房、診斷室、治療室等,當時求診者絡繹不絕,有時忙到深夜還有病人,累了就以簡易木板當床。
那個年代,人的覺悟很高,沒有私心,只講奉獻,不求回報。
本來每個大隊(村)都有「赤腳醫生」,但是我父親在病人的心目中地位、信譽度很高,經常是「跨區作業」。
1967年,父親在診治疾病的過程中,發現缺藥是當時的第一大問題,好多疾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於是,父親興辦了益陽縣(現赫山區)第一個村級衛生所藥園,共種了3畝,30多種中草藥,自採、自種、自製,好多常見疾病就是用中草藥熬製和敷貼治癒,如流行性感冒、鼻竇炎、痢疾、百日咳、腹瀉等疾病。
哪裡有病人,哪裡就有您的身影。多少個寒冬雪夜,一聽見敲門聲,您二話不說,背起藥箱就走,從未含糊過。
在家中,您是真正的「頂梁柱、主心骨」。
父親一生辛勞,待人寬厚,平易近人,他是十裡八村公認的「能人」,周圍老百姓哪家的收音機……等壞了,都喜歡交給父親維修,父親從來不收取一分錢報酬。70年代父親又兼任歐江岔公社(現歐江岔鎮)沼氣技術員和高坪大隊(村)廣播維修員。
在「文革」動亂的那些歲月裡,父親沒有參加那些造反派組織,如「井岡山兵團、紅旗戰鬥隊」等;沒有參與那些所謂的「七鬥八鬥」,而是始終恪守一個醫生的職責,全身心地為老百姓解除病痛。
90年代初期,父親積勞成疾卻病倒了!他一生辛勞、節儉,踏踏實實的做人、勤勤懇懇的做事,「懸壺濟世」,救人無數,而自己卻在53歲上被病魔奪去了生命。帶著遺憾,英年早逝!
我今天選擇從醫,應該是與父親的影響密不可分的,也算是子承父業吧!我為我的選擇感到無悔和驕傲。
我重溫昔日的溫馨記憶,父親曾給予我的厚愛和教導卻永遠不會遺忘。今天就是父親節,我敬重難忘的父親,您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