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達市,黑龍江省轄縣級市,綏化市代管。安達,源自滿蒙語言,蒙語意為「朋友」,滿語意為「賓客」,亦有安康順達之意。 ,安達素有"牛城"之稱。安達市地處黑龍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南距省城哈爾濱120公裡,北至"鶴城"齊齊哈爾160公裡,與世界石油名城大慶毗鄰接壤,與青岡、蘭西、肇東、肇州、林甸5個縣市為鄰,位於哈大齊經濟帶上的黃金地段,是哈大齊工業走廊上的節點城市。
據歷史文獻和境內發現的遺址、文物資料證實,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安達就有人類活動,並以漁獵為業。 商至周代,這裡屬黑龍江地區三大族系之一的[氵歲]貊族活動地方。至周穆王時(公元前950年前後),為[氵歲]貊族系的北支—北夷索離人的活動區域。秦、漢至晉代,屬[歲]貊族的後裔夫餘族人建立的夫餘國。戰國後期,索離首領之子東明南渡[氵虎]水(今松花江),建立夫餘國。
安達是中國奶牛之鄉和肉牛基地,是世界著名的奶牛帶。草原面積272萬畝,年產優質牧草2億公斤,是世界三大優質草場之一,草原植被以馳名中外的羊草為主,是亞洲東部特有的建群植物種,素有"中國奶牛之鄉"之稱。
1960年5月26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01次會議決定撤銷安達縣,設立安達市(地級)。1965年3月27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54次會議決定恢復安達縣建制。1984年11月1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安達縣,設立安達市(縣級)。據2020年6月安達市人民政府官網顯示,安達市轄12鎮2鄉4個街道辦事處。
安達市地質構造上屬松遼盆地的一部分,全境處於長期緩慢下降作用為主的松遼中斷陷中央拗陷期東部。地貌類型屬松花江、嫩江衝積一級階地。全市地勢平坦開闊,由東北向西南逐漸低下,海拔由212米降至134米,相對高差78米,地面坡度1/600-1/300。
安達市地處中緯度北溫帶亞歐大陸季風氣候區內,屬於北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主要特徵是:冬季寒冷、乾燥,時間長達200天以上;夏季雨熱同期,時間短,約120天。年降雨量少,蒸發量大,比值為1:3.7,氣候乾旱,受季風環流和狹管效應景響;春秋季風大,頻率高。年平均氣溫為3.2℃。年際間氣溫差異不大,受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響,境內西南部氣溫略高。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659小時。
安達地下石油、天然氣、地熱資源儲量豐富。至2009年,全市石油儲量超億噸,天然氣儲量達262億立方米。境內現有大慶油田安達分公司和慶新公司兩家油田企業,年產原油60萬噸,納稅6億多元。安達地下儲藏了豐富的溫泉資源,地下水溫度高達90℃。
安達是有耕地169萬畝,草原面積272萬畝,溼地38萬畝,林地44.7萬畝。 安達擁有以東湖、紅湖、北湖等為代表的大小湖泊泡澤上百處,溼地面積佔總幅員的十分之一以上。安達有各種野生植物240多種,其中天然花卉40多種,中藥材110多種。 安達是世界三大優質草場之一,年產優質牧草2億公斤,草原植被以馳名中外的羊草為主,是亞洲東部特有的建群植物種,素有「世界明珠」之稱。
安達的東湖溼地有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23種,其中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8種,如東方白鸛、黑鸛、丹頂鶴、白頭鶴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有15種。國家珍稀瀕危植物12種。
安達市人民公園佔地面積20萬平方米,由黑龍江省園林設計院設計規劃,園內綠樹成蔭、鮮花盛開、景色怡人,是假日休閒的理想場所。
紅星自然保護區位於松花江嫩江平原安達市北部,面積十萬畝。那兒密布水塘、沼澤、蘆葦,水草茂盛,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據不完全統計,有鳥類77種、哺乳類動物12種、魚類5種。綏化市位於黑龍江最北端,是我國緯度最高、氣溫最低的大都市。四季分明,冬季漫長寒冷,而夏季則顯得短暫涼爽,年平均溫度3.6℃。前往綏化市旅遊,最佳的季節是以每年12月至次年1月。
黑龍江安達古大湖國家溼地公園位於黑龍江省綏化市安達市,總面積4850.1公頃。 2019年12月25日,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019年試點國家溼地公園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溼地公園"。
東湖溼地保護區位於安達市東20公裡處,是集湖泊、溼地、草原、動植物等多種自然生態資源於一體的大型旅遊體閒度假區。保護區內有水域面積4.2萬畝,溼地面積63畝,草原面積2萬畝,溼地植物和水生植物150多種,以白天鵝、丹頂鶴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為主的動物40多種,自然生態已達到省、地環保部門要求的自然溼地保護的各項要求,是遊人野浴垂釣、生態觀光、度假娛樂的聖地。
日本關東軍安達特別實驗場(亦稱安達特別靶場)設置於1941年,選址於安達縣城東北17公裡處的鞠家窯 ,距鞠家窯一公裡,位於一個土崗上,周圍是大草原。隸屬於731部隊第二部,為細菌實驗場。該實驗場由附近村屯的中國勞工修建。建築材料是731部隊從外地運來的,實驗場有地面和地下工程。
日本關東軍安達特別實驗場,建有4棟約20多個地下室,有營房、實驗室、汽車庫、食堂、浴室,地面有倉庫及各種動物棚舍。在試驗場區有4個三角形的鐵架子,為投擲細菌炸彈的標誌點。四周有鐵絲刺網,設置崗哨。日本投降後,附近村民憤怒地拆毀了實驗場上的設施,但遺址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