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國慶檔產生了兩部爆款影片,上映24天的國漫代表作《姜子牙》達到15.5億的票房,雖然票房上不及《我和我的家鄉》25億的票房亮眼,但位列國慶檔亞軍,以及晉升中國動畫電影票房亞軍,已經是給這部國漫最好的回報。
至此,在中國動畫電影票房排行榜前10中,共有《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熊出沒·原始時代》4部國產動畫,雖然數量少仍少於由好萊塢製作的動畫數量;但總票房國產動畫達到82.6億元,遠高於好萊塢動畫的64.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產動畫票房排行榜前10中,若以受眾為劃分,國產低幼動畫只有「熊出沒」系列的3部,成人化的國漫動畫影片多達7部;並且《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更是牢牢霸佔票房榜前三,無論從票房表現上還是數量上代表成人化的國漫均對低幼動畫形成壓倒性優勢。
這些數據都在表明,長期低迷的國漫已經迎來翻身,國產動畫一直被低幼動畫長期統治的時代也已經結束。
只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現狀談國漫的春天是否過於樂觀?國漫的發展真的駛入了快車道了嗎?
回答以上問題,則需要對國漫在近些年的發展現狀進行梳理,也離不開其市場成功或失落的背後因素進行分析。
國漫的盛極而衰
中國動畫曾經也有過一段矚目時刻,從上世紀四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鐵扇公主》《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金猴降妖》等中國動畫影片在國內廣受認可的同時更是紛紛走出國門,引起國際動畫界轟動,富有東方美學的中國動畫也成了東方動畫與東方文化的代名詞。
時至如今,這些代表東方美學的動畫仍在影響著包括日本在內的國家,依舊代表著中國動畫的最高成就。同時對於國內的動畫迷而言,這些豆瓣評分動輒8分以上,甚至高達9分以上的代表作品,即便是當前廣受歡迎的國漫也望塵莫及。
遺憾的是這類動畫影片製作周期長,成本過高,在盈利困難下,曾經代表中國動畫頂級製作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也終於在製作完《寶蓮燈》後於1999年走向落幕,中國動畫在市場化下逐漸被低幼動畫取代,曾經傲視國際動畫的中國動畫的光輝歲月也成為歷史。伴隨中國動畫落寞的是日本動畫的逐漸崛起,並深深影響著中國的動漫觀眾。宮崎駿、高畑勳這些廣受中國傳統動畫影響的日本動畫大師在中國的廣受歡迎也時時刺激著中國動漫的再次崛起。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動畫進入低幼動畫統治的時代,《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系列迅速搶佔動畫市場,中國動畫也走向低齡低智、內容畫面粗糙,批量產品化,被成年觀眾嗤之以鼻的境地。
在此二三十年間,中國動畫既被商業化高度成熟的好萊塢合家歡動畫甩在後頭,也與具備東方美學、富於想像力的日本動畫拉開巨大的差距。「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中國動畫在很長一段時間似乎在滿足低齡市場的同時已經甘於沉淪,充斥在銀幕和電視上的低幼動畫也似乎驗證著中國動畫人無心對動畫的低幼現狀作出改變。
慶幸的是,在國漫近乎被國內觀眾遺忘時,有一些認識到中國動畫與世界動畫存在的差距被不斷拉大的中國動畫電影人正在用行動改變中國動畫低劣粗糙的局面。
2015年,沉寂多年的中國動畫市場終於迎來了久違的高光時刻,《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上映後,憑藉吸引人的故事、有趣的人物以及精美的畫面迅速成為一部現象級影片,廣受好評更是讓影片獲得9.56億元,創下了當時中國動畫影史票房冠軍。
隨著《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在市場和口碑上的巨大成功,2015年也成為中國動畫的分水嶺,中國動畫人也不斷向更為成熟的國漫發力,國漫崛起也成了優質國產動畫上映前的集體呼聲。
國漫的榮光到來了嗎?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雖然取得了極大的票房成功,但並不能掩蓋國漫一路走來的艱辛。畢竟《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不是這些年首部國漫。在此之前,已經有多部成熟的國漫作品在市場仍不成熟下經歷慘痛。
2011年,開啟國漫時代的《魁拔》上映,雖然影片憑藉質量過硬,精品的內容獲得業內的稱讚,但這部製作精良的動畫影片最終卻只收穫468萬元的票房;隨後《魁拔之大戰元泱界》《魁拔Ⅲ戰神崛起》在2013年和2014年上映,兩部影片雖然保持著首部的精良製作,然而票房上仍舊只有2000多萬元。《魁拔》的高成本製作、高口碑評價並未能轉化成票房,市場的慘澹,也導致青青樹這家公司經營困難,也無力繼續打造《魁拔》的第四部,更導致其時隔六年仍未能夠上映。
與此同時,廣受肯定的《秦時明月》劇集也在2014年上映了首部大電影《秦時明月之龍騰萬裡》,雖然影片畫質上在國產動畫裡已經處於頂端水平,然而票房上卻只有5900萬元,市場表現依舊慘澹。
同樣在2014年上映的《龍之谷:破曉奇兵》即便豆瓣評分高達7.6分,然而這部同樣優秀的國漫作品票房也只有5700萬元。在《西遊記之大聖歸來》這部影片之前,國漫雖然作出了很多努力,然而殘酷的市場因為動畫觀眾仍舊以孩子為主力,並未讓這些國漫得到一個好的結果。
如果非要說國漫好的方面,一是在2014年國產動畫票房排行榜前十中,已經有3部國漫入圍,雖然數量上遠沒有低幼動畫高,但已經比往年的國漫數量有明顯的增加;二是廣受好評的國漫《十萬個冷笑話》獲得了1.19億的票房,票房上基本能夠和《熊出沒》《喜洋洋》這樣的低幼動畫相抗衡。
國漫在市場的萎靡直到2015年,隨著《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上映才真正改變。雖然2015年國產動畫票房排行榜前十中,只有一部國漫,但《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獲得9.56億的票房比以往國產動畫最高僅能獲得一兩億的票房體量翻了幾倍,也比後9部低幼動畫票房的總和都要高,這樣的成績 也足夠一掃國漫市場低迷多年的陰霾。
在《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巨大成功下,更多的中國動畫電影人開始深耕國漫領域。2016年,《大魚海棠》《小門神》《年獸大作戰》《搖滾藏獒》《精靈王座》等多達5部影片已經能夠躋身當年國產電影票房排行榜前十名。
這一年國漫在票房榜數量上有了明顯的突破,首次和低幼動畫平分秋色;然而遺憾的是,票房上,被寄予眾望的《大魚海棠》只獲得5.7億元的票房,明顯沒有《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搶眼,同時《小門神》《年獸大作戰》《搖滾藏獒》《精靈王座》這幾部國漫作品票房最高的也只有7000多萬,喊了一年的國漫崛起並沒有成為現實。
2017年市場上雖然仍不乏《十萬個冷笑話2》《大護法》這樣優質的國漫作品,然而國漫獲得的市場成績更令觀眾窒息,《十萬個冷笑話2》僅獲得1.33億元,比三年前的首部僅提高一千多萬,遠沒有低幼動畫《熊出沒》的表現突出;另一部《大護法》即便豆瓣評分高達7.8分,票房也只有8700多萬元。這一年,國漫已經走到了冰點。
2018年,國漫再發力,繼續在市場上碰壁,期待值很高的《風語咒》票房才一億出頭,另一部《大世界》即便獲得金熊獎最佳影片提名,最終票房只有260萬元。中國動畫不僅被「熊出沒」系列引領,國漫的谷底也變得更深了。
原本以為《西遊記之大聖歸來》開了國漫的好頭,沒想到高峰之後便是長達三年的沉寂。慶幸的是,在經歷一番黑暗後,2019年,國漫也終於照進新的陽光,實現了全面的爆發。
開年之初中國與好萊塢的合拍片《白蛇:緣起》以4.68億元開了一個好頭;暑期檔《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億票房成為年度票房神話,力壓《流浪地球》位居年度票房冠軍以及歷年票房第二;九月份《羅小黑戰記》雖沒有成為年度大爆款,但以3.15億紛紛闖進年度動畫票房排行榜前十以及歷年國產動畫票房排行榜前十,依舊可喜。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巨大成功下,國漫實現了真正的崛起。2020年,在諸多不利因素下,《姜子牙》依舊能夠獲得15億的票房,成為年度動畫影片爆款同時,也將國漫之光不斷延續。
如果對未來兩年的國漫作品進行大致展望,《哪吒2》《西遊記之大聖鬧天宮》《深海》《最後的魁拔》《大護法2》等也將續寫新的輝煌。
國漫在更多優秀影片問世下,在市場逐步下沉,國漫觀眾被滾雪球積累下,國漫的明天也更為可期。
國漫的出路在哪裡?
對近些年的國漫創作進行分析,可以看到它們有著這樣的成長路線:萌芽、開花、挫折、結果。國漫從《魁拔》起步,到了《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終於開花,之後風雨飄搖,再到《哪吒之魔童降世》終於結下豐碩的果實,此後《姜子牙》延續著動漫的輝煌,拉開新的篇章。
實際上,能夠代表中國動畫成就,中國動畫的出路也只有國漫。在《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之前,中國動畫長期被「喜洋洋」「熊出沒」這類低幼動畫佔據,但這類動畫並不具有與能夠代表工業化程度高的合家歡好萊塢動畫以及廣受動漫迷喜愛的日本動畫相競爭,中國動畫在票房上明顯處於劣勢。
以歷年中國動畫票房排行榜前十為例,位居票房榜前列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均屬於國漫,低幼動畫僅有《熊出沒·原始時代》一部上榜。
這也意味著中國動畫電影的市場在低幼受眾上依舊有限,而國漫有著更大的潛質,中國動畫要想取得更大的突破,也只有國漫能夠擔起這種責任。當然,能夠讓中國動畫走出國門,走向國際市場的,依然是製作更成熟,完成度更高的國漫才能做到。
不誇張地說,國漫是中國動畫電影的未來,也代表著中國動畫的發展方向。
那麼未來的國漫要想實現真正的崛起,能夠保持持續的活力,也需要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是成人向的內容,有一個能夠激起大眾的議題,並能夠以此帶動觀眾的情緒爆發點。《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提出了「大聖情結」,人人心中埋藏的英雄終會歸來拯救世界蒼生。
《哪吒之魔童降世》則透露出強烈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個體反抗權威,不信命,不認命的精神。
《姜子牙》則向世人提出了新的命題:如果蒼天不公,我該何去何從?
當然在《姜子牙》中,影片表達的內容更多,我是誰,神仙該不該有情感,這些發自內心的靈魂追問,也指向每個觀眾心靈深處。
其次,是更為純粹的中國式表達。低幼動畫和國漫巨大的區別是前者以娛樂為主,而國漫帶著濃烈的東方傳統文化。《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這三部改寫國漫歷程的三傑均有著中國傳統文化在其中,對於國人都不陌生。與此相比,《魁拔》系列,《昨日青空》似乎有著濃濃的日式風格,對於大眾的接受有更高的門檻,也不利於影片的市場下沉。
最後是視覺特效方面。相對於低幼動畫的粗製畫風,主打國漫受眾的國漫作品,對畫面要求更苛刻其做出來的畫面更為精緻,當然附帶的成本也更高。諸如《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無一不在特效上下了大工夫,製作周期長,投入人員多,甚至和國外優秀團隊合作也成了國漫的選擇。
《白蛇:緣起》背後有著中國動畫公司追光動畫和美國好萊塢華納兄弟的強強聯手,好萊塢的技術優勢才保證影片有了畫面特效的保障,更是被譽為畫面美的都可以當壁紙。
近期熱映的《姜子牙》為例,影片這次能夠獲得廣泛肯定,背後也有著1600多人的團隊作戰,長達四年的漫長打磨過程,2300餘張的繪製概念圖更是花費了主創大量的心血。僅僅四不相酣睡幾秒的鏡頭,製作團隊就花了3個月的時間。國漫在製作難度和辛苦程度遠非一般的國產動畫可以比擬,也遠超外界的想像。
當前國漫作品在一些人看來還不夠完美,離成熟的好萊塢工業動畫體系以及日本動漫大師仍有不少的差距,但如今的動漫電影人已經正在不斷發力追趕,彌補技術與藝術上的落差。我們仍然需要對我們的國漫充滿信心,仍要對當前的國漫給予更多的支持。
作者:雪夜我獨行filmer
聲明: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若未經作者同意,私自轉載到其它平臺擅自使用原創功能的,一經發現,作者將對其投訴並追究其相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