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文化】| 生態環境部宣教中心推出首部氣候變化科幻電影《致命復活》,7月31日公映
這部電影 這個故事
由於人類活動遠遠超過地球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環境危機愈演愈烈,高溫和極端天氣炙烤著人們的生活。
在氣候變化科幻電影《致命復活》中,蘇萍、林棟夫婦利用難得的假期,來到歐洲東部小鎮。不期的是這次團聚卻成為籠罩死亡陰影的絕命旅程。
一種遠古細菌,隨著雪山積雪的融化而復甦,並演變為致命的傳染疾病。山體滑坡壓垮建築,蘇萍和一些遊客被壓在瓦礫下,生命進入倒計時,求生的本能催生了人性在倖存者心中的裂變,幾顆靈魂,在狹小的黑暗中,一刻不停的面對渺小細菌帶來的審判。
蘇萍、林棟夫婦的生命時刻暴露在險境之中,但他們沒有放棄希望,仍舊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完成人性的救贖,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驚悚的故事落下帷幕,心緒稍稍平復之後,你是否願意加入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危機的行動之中?
由青年導演楊樂執導,閆文君、沈文俊、徐紹澤、沈語眉、賈鳳柱、袁忠遠聯袂主演的氣候變化科幻電影《致命復活》,定檔2020年7月31 日全國上映。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是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聯合北京巨塢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一個國家部委破圈拍電影,背後有哪些鮮為人知的考慮與努力?
創作立意
願作環境危機的吹哨人
2018年,來自瑞典德隆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天氣過熱將導致鳥類後代較小,鳥類出生後的存活率也可能較低。2018年歐洲的熱浪天氣,就可能對動物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氣候變化一邊讓一些物種走向覆滅之路,另一邊卻又在喚醒一些沉睡許久的生物,而這些生物的「復活」對於人類而言可能將是「致命」的。
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讓-米歇爾·克拉維裡(Jean-Michel Claverie)長期關注永久凍土層的DNA含量,尋找可能感染人類的病毒和細菌的遺傳特徵。他認為「可以感染人類或動物的致病病毒可能會保存在永久凍土層中,包括過去引起全球流行病的一些病毒」。著名科學家比爾·麥克吉本(Bill McKibben)在其新著《蹣跚前行:人類是否已然走向終結?》(Falter:Has the Human Game Begun to Play Itself Out?)一書中提出,全球升溫「可能導致被困在永久凍土中的致命疾病捲土重來」。
氣候變化,已導致全球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事件增多,對當代人類生存和社會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研究表明,若不改變今天的生活方式和發展模式,氣候變化將會加劇,21世紀末全球氣溫甚至升高6℃。
其實,環境危機的哨聲已經此起彼伏,願我們不作掩耳與障目之人。
使命職責
共創天藍、地綠、水清
2020年,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給人類上了一堂生動的現實主義教育課,2017年完成拍攝,2018年完成後期,2019年獲取龍標和公映許可證的《致命復活》,作為具有預警性質的災難片誕生恰逢其時。策劃製作這部環境災難電影體現了環保人的先見之明和所承擔的風險預防職責。2020年流行的新冠病毒來源有各種說法,它的結論還要等待科學家給出。未來,我們可能面臨將一個更具威脅的潛在病毒來源,即如果任由氣候變暖,人類從未謀面的病毒,可能會從上億年的凍土中復活。有科學家推斷某些病毒會造成地球上95%的物種滅絕!
恩格斯說:「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
我們的職責就是讓公眾明白:人類繼續以現在的方式生存將會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對於全世界大多數科學家和環保人的危機預警不要當成耳旁風,對可能發生的災難要有所行動。讓公眾享受到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環境,是我們持之以恆的奮鬥目標。
2020年7月31日
《致命復活》
氣候變化科幻電影全國首映
久違的影院,難得的佳作,只等你來!
來源:微言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