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上映第5天,票房破2億,打破《八佰》成為票房日冠。
從1981年到2019年,中國女排共拿下10個世界冠軍,我們一直被女排那種不屈不饒的精神感動著。
整部影片跌宕起伏,看完之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當郎平同陳忠和在賽場上目光相遇那一瞬間,揭開了女排那段盪氣迴腸的歲月。
當陳忠和說出「沒有人能笑著拿世界冠軍」時,他便走進了觀眾的視野。
郎平與陳忠和,都對中國女排有著極深的感情。
只是,郎平作為中國女排的標誌性人物,站在高光處;
郎平
而陪練8年的陳忠和,更像不起眼的一員,隱在角落裡。
陳忠和
執教中國女排8年,經歷了整整兩個奧運周期,陳忠和說,往日種種均銘刻在心,從陪打到助教,再到主教練,把自己職業生涯最好的時光都獻給了中國女排,他用實際行動演繹了對中國女排「最長情的告白」。
1981年11月16日,中國女排獲得第三屆世界盃冠軍(圖來自新華社)
01
沒有完美的人生
只有無悔的選擇
1957年,陳忠和出生在福建漳州,這是一個排球氛圍濃厚的地方。
19歲那年,陳忠和入選福建男排。
可僅僅1米78的身高阻礙了的發展,作為球員,陳忠和始終是籍籍無名,職業生涯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替補席上度過。
可他並沒有因此而沉淪放棄,而是選擇在角落裡成長、學習。
他練就了超強的模仿能力,能打出任何一支世界強隊攻手的球路。
彼時的中國女排志在衝出亞洲,急需一位能夠模仿日韓球員的陪練,陳忠和就這樣入選了,「中國第一陪打」的外號也由此而來。
這一打,就是8年。
陪練的日子裡,沒有獎牌,沒有榮耀,所有的升職也同自己無關,但做好自己的事情是他一直認為的正確選擇,他無怨無悔、甘心付出。
2001年,國家體育總局一紙任命下達,宣布陳忠和正式擔任中國女排主教練。
從中國女排的陪打教練「晉升」成為主教練,陳忠和上任之初,並不被看好。
正如片中,陳忠和的扮演者黃渤曾經說過的那樣:
「當你弱的時候,周圍遇到的心思複雜者可能最多,感受到的委屈也多,只有你強大了,這個世界也會對你和顏悅色。」
深知這一道理的陳忠和,在經費短缺、訓練條件艱苦的情況下,上任還不到一年,便率領姑娘們奪得大冠軍杯的冠軍。
不過,次年的世界女排大獎賽,又很快將陳忠和推向了萬丈深淵。
為了避開強敵義大利,陳忠和先後在對陣希臘和韓國的比賽中派出替補陣容,這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爭議,組委會以及各參賽方都表達了不滿,國內輿論也是一片譁然。
一招不慎、滿盤皆輸,「讓球風波」給陳忠和深深的上了一課。
面對外界的譴責和批評,陳忠和想過辭職,最終他下定決心,一門心思鑽研業務。
一年後的女排世界盃,11戰全勝,中國女排再次站上了闊別17年之久的最高領獎臺。
陳忠和也登上了200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臺,從幕後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到2001年成為國家隊主教練,再到2004年帶領女排重回巔峰的高光時刻。
幾十年職業生涯,在人生的關鍵節點,他最終都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女排時隔20年重奪奧運冠軍
02
沒有人能笑著拿世界冠軍
有人說,成熟在逆境,成長在絕境,但凡能走出這兩次困難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人生。
9月27日,在《世界冠軍團隊是怎樣煉成的》主題演講中,陳忠和回憶起他帶領女排絕處逢生的經歷,他說:
「因為沒有人看好,我又沒有名氣,第一年組隊非常困難。
組隊時,我提了兩個要求:
第一,給我起碼一年以上的時間;
第二,隊員、幹部或教員配合不好,我要開除、處理。
我挑選的隊員幾乎全是新隊員,只留了一個老隊員。」
如此大刀闊斧的改革,就是一心想著如何把這支隊伍打造成功。
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女排雖然在首場折損大將趙蕊蕊,但替補出場的張萍發揮出色,中國女排一路過關,時隔20年再奪奧運會女排冠軍。
陳忠和表示:
「第一場對美國,我派趙蕊蕊上場,因為她一年沒跟美國碰過,首先威脅美國隊一下,剛打兩個回合,那個球給她,就不行了,抬下來了。沒想到張萍整個比賽打得非常出色,把副攻位置頂起來了,所以最後我們拿到了奧運會冠軍。」
而據陳忠和講述,與俄羅斯女排的決賽,中國女排前兩局以0:2落後,而當時有5家電視臺在他家裡採訪,決賽兩局之後,他們覺得大局已去,幾乎都提前走了,誰都沒有料想到他們會逆風翻盤。
回憶雅典奧運會奪冠的感覺,陳忠和坦言「多少錢都買不到這種情緒」。
「給你1000萬你都沒有這種感覺,他是通過一年365天,天天這麼練出來的,終於爆發拿到這個成績。」
正如郎平所說:「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
沒有人會是賽場上永遠的贏家,但那些為贏而做出的努力,永遠不會背叛你。
03
輕鬆笑容的背後
都是咬緊牙關的靈魂
就這樣,隨著女排的再次崛起,陳忠和漸漸走近國人視野。
而人們突然發現,微笑成了陳忠和的標誌性動作,不論是領先還是落後,陳忠和始終在微笑。
正如感動中國的頒獎詞是這樣描寫陳忠和:
「……面對人生榮辱,他使女排真正感受到什麼是體育魅力,使女排和他一樣,無論面對成功還是失敗總能面帶微笑,這種微笑出自內心,也因此更加動人。」
鏡頭前的「微笑主帥」陳忠和,笑容背後是命運的坎坷。
1973年,在福建省隊,陳忠和認識了排球姑娘王莉莉。
共同的愛好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可一向內斂的陳忠和一直在猶豫,他總擔心自己配不上這麼優秀的姑娘。
直到4年後,陳忠和所在的省隊取得全國冠軍,王莉莉向他祝賀,主動向他表白。
婚後的生活很甜蜜,陳忠和依舊留在國家女排,輔佐袁偉民、鄧若曾、郎平等歷屆主教練。
天南地北的比賽和訓練,使他無法和妻子團聚,更不用說照顧妻子了。
1991年年底,陳忠和休假回到福建老家,臨歸隊的前夜,看著熟睡的女兒,陳忠和內疚地對王麗麗說:
「真對不起你和孩子,今年春節,咱一定好好過個團圓年。」
誰也想不到,就在陳忠和走後不到一個月,1992年1月20日,王莉莉去廈門出差,遭遇車禍、當場去世……
如果說妻子的離去只是打擊的開始,那麼在4年之後母親癱瘓,2000年奧運會期間父親腦溢血離去,家人的病重以及去世,讓陳忠和只能將悲痛藏在內心,當他人談起往事時,他會露出淡淡的笑容,在笑容下邊更多的是苦澀。
「過去的事了,不提也罷。」
隱藏的苦澀,在淡淡的笑容中一閃而過。
「我喜歡老家的大榕樹。」
而陳忠和,就像一棵大榕樹,韌性十足,經得住苦難,耐得住寂寞。
都說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因為愛笑的人更能擊破一切厄運。
「一個人經歷的挫折都是人生財富,它可以錘鍊你的堅強意志。」
30年,陳忠和將人生中最好的時光獻給了女排事業,他傳承的,也是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女排精神。
陳忠和愛喝功夫茶,他說:「品嘗一下苦澀味道,會有不同的感受。」
今年10月2日,是陳忠和63歲生日,願他修得金剛心,仍然芙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