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家庭丨在結婚紀念日辦公益派對,做慈善也可以甜甜的

2020-12-23 廣州市慈善會

廣州市2020年十大「最美慈善家庭」出爐啦~

10戶「最美慈善家庭」來自全市不同戰線、不同行業、不同崗位,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家庭不僅在平時參與慈善,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動中,他們亦積極站出來,獻出自己一份力。

本期,我們帶來李小良慈善家庭的故事~

-慈善家庭專題第6期-

李小良和太太林潔結婚兩周年。這一天,他們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公益派對。派對上,銀色的心願樹上掛滿了心願卡,李小良抓起麥克風,讀出卡裡的心願,現場邀請親朋認領。

李小良是廣州市某企業的負責人,林潔是電視臺的製片人、主持人。他們倆有共同的默契。婚前,兩人都投身慈善超過十年,婚後,兩人更是一拍即合,做起了公益「夫妻檔」。

今年,在結婚兩周年紀念日派對上,夫妻倆決定聯合英德市一所鄉村學校開展學生「微心願」活動,收集了50名困難兒童的微心願,邀請親朋為他們實現心願。

結婚派對,就這樣變成了公益派對。心願樹上,孩子們的心願豐富,「我想要一輛自行車」「我想要一個藍色的行李箱」「我想要一套公主裙」……林潔細數道,「一年可以實現50個孩子的心願,做十年就能實現500個。」

而最近,李小良家庭入選了2020年度廣州市十大「最美慈善家庭」。

從善多年,一拍即合

李小良是一名青年企業家。2004年,從國外歸來不久的李小良在廣州市白雲區創業,老黨員父親對他說,做企業是取之於社會,所以要回饋社會。他記住了父親的話,在工作之餘,他熱衷於參與公益活動。在他看來,「慈善就是幫助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哪怕自己的力量只是點點星光。」

在他做慈善的第14年,與同樣熱心慈善事業的媒體人林潔結婚。李小良最初對林潔的印象是,「覺得她很正能量。」作為電視臺主持人,林潔從2009年開始踏上慈善之路,由她創立的「潔伴同行」節目與育苗基金至今資助過近百名困難兒童學習和生活。

婚後,倆人一起投身於慈善。林潔點子多,李小良給予太太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去年年底,林潔了解到英德一所學校沒有運動場,孩子們只能在半米高的草地上打球、踢球。她和學校聯繫,想給學校捐一個運動場。

不同於捐圖書、捐桌椅,要建一個運動場工程量不少。林潔把想法告訴李小良後,他很支持,捐贈了10萬餘元。夫妻二人還一同參與了運動場的建設。前期的選施工隊、選材料,兩人都親自把關。運動場建好那天,學校舉行了一個開幕儀式。李小良讓公司的員工幫忙購入了籃球、足球、桌球、毽子、呼啦圈等運動器材,之後他和妻子一起將這些運動器材帶去給孩子們。

在開幕現場,夫妻二人還與小朋友玩起遊戲。李小良當「老鷹」,一群小孩躲在了林潔身後。冬日裡,嶄新的運動場上,一群人玩得不亦樂乎,李小良夫妻也仿佛回到了學生時代。

當天放學後,他們送一個小孩回家。幾年前,這戶人家新房剛蓋好,外牆還沒來得及裝修,父母就遇上了車禍,落下殘疾,如今倆人一起在外地工作,家裡剩下4個小孩和一個80多歲的奶奶。踏入客廳,裡頭幾乎沒什麼家具。左邊的房間裡頭放置著一張床,癱瘓的奶奶躺在床上,蚊帳已變成了蠟黃色。再進廚房,一鍋冷粥放在灶臺上,它正在等待四年級的姐姐回來煮熱給家人吃。

看到這樣的情景,夫妻倆人都忍不住眼淚,李小良掏出了身上所有的現金,硬是塞給了這戶人家,林潔則給家裡的姐姐留了自己的電話號碼,還加了微信,「以後有什麼需要你找我。」

辦更有意思的結婚周年派對

結婚一周年紀念日時,李小良辦了一個派對給林潔驚喜。今年,來到結婚兩周年紀念日,林潔決定由她來策劃,她想要辦更有意思的派對。

萌生邀請親朋為困難兒童實現「微心願」的想法後,林潔和李小良商量,「你看一年可以實現50個小孩的心願,十年就有500個,這樣下去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聽上去就很有意思,夫妻二人對接英德一所鄉村學校,舉辦了一個學生「微心願」的活動。在當地誌願者和學校的協助下,收集了50個困難學生的微心願,做成心願卡掛在了一棵心願樹上。

在紀念日當天,他們邀請了30個親朋參加派對。李小良拿著麥克風,邀請現場的親朋認領小朋友的微心願。心願樹上的心願卡一個個被摘下,剩下的20個由李小良夫妻承包。之後,李小良公司的員工負責購入禮物,在當地誌願者和學校的協助下送到了小孩子手中。

時隔幾個月,在採訪當天,夫妻翻出孩子們送給他們的致謝卡片。林潔翻查著一張張紅色卡片,說,「有一張很可愛,那個小孩說什麼什么叔叔,你好,其實我不知道你男還是女,但是你的名字像男的。」李小良則笑著說,「我那個更可愛,那個小孩子說會一輩子記住我呢。」

通過邀請公司員工、身邊親朋一同參與公益活動,李小良發現大家的熱情都很高,只是不是每個人都有合適的渠道做公益。「我們有這樣的渠道,那就邀請大家一起加入慈善事業。」

抗疫相助,夫妻檔出動

今年年初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農曆新年期間,李小良還在老家,他看到基層人員戴著頭盔、穿著兩層雨衣入戶排查疑似感染人員、高風險地區回來的人員。李小良馬上找了太太,「老婆,請你幫我動用一切關係買防疫物資。」

新年期間,兩人打了無數個電話,多方聯繫資源。遇到要求先付款後供貨的,遇到報價8塊錢一個口罩的,遇到手上只剩下十幾件防護服的……「那時候只有對方有貨,價格高一點,我們都要。」林潔說。

資源緊張,市場上買不到口罩,夫妻二人找到了一批口罩棉墊,也得買,沒有新口罩更換,更換一下棉墊也好。輾轉幾回,東拼西湊,倆人購入了72盒口罩棉墊,241套防護服和500副護目鏡。倆人將這批物資送給了白雲區7家基層單位和紅十字會。「物資不多,但是要儘自己的一分力量。」林潔說。而在李小良看來,這是一個企業家應該做的事情。

文-何小花

相關焦點

  • 企業家為什麼做公益慈善事業?
    他不僅自己做慈善,也發動兒子和他一起做慈善,由此可見,曹德旺做公益慈善,與他創造財富、擁有財富,以及傳承財富的理念息息相關,他是把做公益慈善和做企業生意都當作一個事業來做,而且都是關乎家族企業文化的傳承,關乎社會責任的傳承。
  • 胡仕波:慈善信託是打通普通人參與公益慈善的一條大路
    「我相信99%的人感受裡面,做公益慈善的樂趣一定高於買個包的樂趣。」 就國內公益信託的發展歷程來看,從2001年《信託法》的公益信託到2016年《慈善法》的慈善信託,公益慈善信託有了明確的進步。「引入信託制度,對促進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慈善信託打開了所有普通民眾都可以參與到公益慈善裡面的一條大路。」胡仕波語帶振奮地說。
  • 做慈善的另一種選擇:慈善信託
    那麼除了基金會,在中國有無其他方式可以參與慈善?並且讓公眾參與的明明白白?慈善信託也是一種選擇。一、做慈善的另一種方式-慈善信託先來看看針對此次疫情,信託公司做出了哪些快速反應。從歷史數據來看,法人機構、社會團體和高淨值家庭是我國慈善信託的主要參與者,但從長期來看,普通家庭和老百姓將會有更多參與機會。二、慈善信託和基金會有啥區別都是做慈善,慈善信託和基金會有何區別?
  • 公益慈善期待變局
    福建省慈善總會會長葉家松認為。公開報導顯示,福建省300多家基金會以傳統慈善為主,大約有三分之一屬於企業基金會。這些基金會以自行運作公益項目居多,將籌款用於資助其他組織運作公益項目的資助型基金會佔比少。同時,不少基金會的資金多來源於定向捐贈,基金會需按照捐贈人意願進行資金劃撥,公益行業鏈條終端的公益慈善組織往往難以獲得慈善資源。
  • 定海·走進鄉賢丨謝海常:把慈善當事業來做
    多年來,他一直堅持社會公益事業,關愛家鄉人民,幫助困難群眾,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遞奉獻博愛的社會正能量。做慈善,企業的社會責任「做任何事都要盡心盡力,辦企業也好,做慈善也好。」正是憑著這股幹勁,謝海常的公司從只有三五人的小規模,發展到了如今擁有千餘人的集團公司。
  • 專訪|愛佑慈善基金會竇甜甜:如何給資助夥伴做財務內控評估
    竇甜甜:在評估對象方面,只要是與愛佑慈善基金會有資助關係,並在資助周期內的公益組織,全部都要接受財務內控評估。評估採用同一套指標和工具,針對於處在不同階段的公益組織,財務內控評估的標準稍微會有一些區分,通過評分標準來體現。
  • 十屆姚基金慈善賽,成為中國體育與慈善跨界融合的範例
    比賽結束後,本屆姚基金慈善賽由於精彩的賽況,及其所承載的歷史性意義,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熱議。  姚基金秘書長葉大偉表示,本屆慈善賽落戶英雄的城市武漢,本身就已承載了非同凡響的意義,而回顧起本屆賽事的辦賽歷程,他坦言,在面臨諸多挑戰的同時,也對如何更好地融合慈善和體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華潤信託穆國超:慈善信託激活公益慈善資產管理 助力「永續慈善」
    穆國超:設立慈善信託相比基金會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第一,使「永續慈善」成為可能,更利於慈善公益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將「捐贈行為」提升為「公益事業」。基金會每年有硬性的捐贈支出要求,慈善信託可以根據捐贈人意願進行款項的定期撥付,「永續慈善」,可用於短期項目,也可用於中長期項目,具備「永續性」。
  • 公益慈善鏡鑑: 零報酬的慈善信託 是怎麼運作的
    目前的捐贈總體有三種途徑:法人慈善組織、非法人慈善組織和慈善信託。慈善信託在我國屬於新生事物,此前稱為「公益信託」,於2016年9月1日被寫入《慈善法》,並採取地方民政局和銀保監局「雙備案」措施,有實物類、資金類和諾貝爾式三種設立形式。近期成立的4單疫情防控類慈善信託囊括了這三種形式。
  • 慈善機構妙用「白金裙」 被贊做「聰明的慈善」
    不過,一些慈善機構卻從中嗅到商機,開發出不少創意點子,被網友稱讚為「聰明的慈善做法」。一家國際性慈善團體6日抓住「不同人看到的裙子顏色截然不同」這一現象,在南非推出一則公益廣告,呼喚人們更多關注家庭暴力,幫助拯救那些在家中遭毆打的婦女和兒童。廣告畫面中,一名女子身著「白金裙」,腿部有明顯烏青,顯然是家庭暴力受害者。圖片文字是:「為什麼難以看見(裙子是)藍黑色?」
  • 讓「微信募捐」架起慈善公益橋梁
    近日,朋友圈裡幾個之前在華科念書的同學轉發了一條《我只是想正常的活下去——一個華中大少女的吶喊》公益募捐微信,通過微信這個平臺為罹患重症且家庭經濟條件不寬裕的大學生劉某進行公益募捐。而獲取民眾信任首先需要打好專業牌,作為一個公益平臺,要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從篩選救助對象到如何高效使用善款都要力求合乎公正標準;其次,打好透明牌,消除民眾的疑慮,最好的就是做的帳目公開,讓民眾系統的了解到公益組織運營情況以及善款使用明細;最後,打好影響牌,提升公益品牌的影響力,做好線上線下的有機結合,開展豐富多樣的公益活動,獲得民眾的認同。   提升公益素質,發揮善款最大效用。
  • 公益(慈善)基金會設立流程
    在當今的社會,人們現在越來越關注公益,做慈善,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使公益事業越來越正規,只要是一心想要做公益的人或者組織都可以發起慈善基金,成立公益基金會,公益基金會又成為慈善基金會,人們更願意稱為基金會,基金會是以非營利性的目的而成立的。
  • 「情系祖國花朵,慈善與愛同行」 丨西北大學MBA/EMBA公益活動圓滿...
    「「情系祖國花朵,慈善與愛同行」公益活動圓滿結束「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希望,關愛兒童健康成長是全社會應盡的責任2020年12月6日,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MBA/EMBA學生代表在韓煒以及喬伯明兩位老師的帶領下,一行30餘人前往鄠邑區澇店鎮政府開展「情系祖國花朵,慈善與愛同行」愛心公益活動,在寒風凜冽的冬日裡為孩子們帶來溫暖,讓他們感受到愛和關懷。鄠邑區政府辦副主任王少勃、區民政局局長郭長林、副局長趙會軍出席活動。
  • 慈善新趨勢:慈善信託正在中國實踐「本土化」
    的人能感受到,做公益慈善的樂趣絕對高於『買個包』的樂趣。」廣州市社會服務發展促進會·基金會與慈善信託專業委員會(籌)召集人胡仕波認為,引入信託制度,對促進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慈善信託打開了所有普通民眾都可以參與到公益慈善裡面的一條大路。」 在他看來,「隨著公眾參與度日益提升,各種各樣的慈善公益業態相繼出現,只要大家的初心是好的,都是為了公益慈善事業,就能在中國形成慈善信託東風之下的新公益生態。」
  • 高校聯手基金會探索長三角公益慈善教育:種下慈善種子
    記者採訪發現,在上海已有高校聯合基金會先行先試,將公益慈善納入通識教育,並聚焦培育年輕人的公益人格,推動公益慈善教育區域生態建設。先行先試讓公益慈善成為通識教育「公益慈善導論」「公益慈善前沿課程」「慈善及公益財務管理」「志願者教育與管理」「公益傳播」……對於華東師範大學的學生們而言,這些看似專業的公益課程,不僅是社會學專業學生的「專屬課程」,也可以是全校跨學科、跨年級學生的「共享啟蒙」。
  • 信託答疑|慈善信託,做公益的另一種選擇
    1.經常聽到慈善信託,到底什麼是慈善信託?答:慈善信託屬於公益信託,是指委託人基於慈善目的,依法將其財產委託給受託人,由受託人按照委託人意願以受託人名義進行管理和處分,開展慈善活動的行為。設立慈善信託的目的,是為了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促進整個社會的文明、和諧與進步。
  • 三林鎮「社區+公益+慈善」系列活動後記
    今年,三林鎮精心組織了以「凝善聚力愛滿三林」為主題的一系列公益慈善活動。活動旨在通過公益、慈善的力量進一步加強社區基層治理,營造和善友愛的社區氛圍,將中國傳統美德的真諦詮釋給社區居民。活動中期:後備箱集市的活動,讓大家用自己的愛心換愛心,以情動情,通過共同播撒愛心,進一步營造了「人人參與慈善」的良好氛圍。活動後期:通過公益傳唱,以「歌詠志」的形式傳播公益之心,打造慈善文化,建立籌捐隊伍。
  • 「善託邦」:慈善公益的無聲滴灌
    科技向善,資本向善,文創向善,競賽向善,人心向善…… 秋冬交替,共情溫暖,杭城諸多慈善公益新聞撲面而來: 11月30日,杭州花開嶺慈善基地,一場主題為「農產品項目助力本地鄉村振興」的大賽在這裡進行——這是由浙江省益農慈善基金會等單位主辦、花開嶺慈善基地承辦的鄉村振興項目大賽,旨在「幫夥伴、振鄉村」; 2020杭州(國際)影響力投資大會於
  • 傳遞公益的力量——雲南開展慈善日主題活動
    新華社記者林碧鋒 攝  新華社昆明9月10日電(記者林碧鋒)2020年雲南省「中華慈善日」主題活動9日在昆明舉行,活動以「決戰脫貧攻堅·助力疫情防控」為主題,通過政府搭建、社會參與的形式,開展愛心捐贈、公益項目宣介展示等活動,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慈善公益活動。  「每一件手工藝品都是孩子們自己做的。」
  • 跑步就能做公益!參與線上運動打卡,為困難家庭贏慈善禮包
    2日,由成都高新區桂溪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成都高新區桂溪街道總工會和新華網體育聯合發起的「愛成都·迎大運」「益」起點亮·運動成都慈善運動打卡活動(以下簡稱「慈善運動打卡活動」)拉開帷幕,跑者可通過在成都各大公園跑步打卡的方式為高新區桂溪街道的困難家庭贏取慈善禮包。主辦方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號召更多人參與體育公益,營造「運動成都」的氛圍,為即將到來的大運會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