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春分剛過。吉林大地冰雪消融,春風正好。
14時左右,我省支援湖北醫療隊首批返吉隊員145人搭乘南航包機順利抵達長白山機場,其中包括我市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35人。
去時無畏,歸來無恙!英雄平安凱旋!
同舟共濟的歲月,生死相交的情誼。回憶起在武漢戰鬥的日子,逆行的勇士們終生難忘,有很多話要說,在隊員們的講述中,讓我們重溫那一個個難忘又溫暖的瞬間……
邱洪亮:
平安回家了,一個都不少
「隊員們狀態很好,昨天例行做了醫學檢查,現在的任務就是好好休息。」松原市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長、松原市中心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邱洪亮說:「我們將在這裡進行14天的集中醫學觀察和休整,之後統一返回松原,請家鄉人民放心。」
作為隊長,邱洪亮在飛機平穩降落在吉林大地的那一刻,深深地鬆了一口氣, 「一個都不少,平安回來了!」邱洪亮在心裡默默地說。
「平安回家,一個都不能少。」這是家鄉人民的囑託,也是隊長的職責。「出徵儀式上,市領導在給我授隊旗時,曾拍著我的肩膀對我說,一定要帶領大家平安回來,這50多天的時間裡,我一刻都不敢忘。」邱洪亮說。
在武漢,隊員們的安全防護是邱洪亮時刻的牽掛,有機會相見,就當面叮囑,沒機會見面,就在微信工作群裡叮囑。「不管多忙多累,消毒程序絕不能馬虎。」這是邱洪亮在工作群裡重複最多的一句話。除此之外,他還及時對隊員們進行心理疏導,叮囑隊員注意休息、增加營養。「我們的隊員不光業務能力強,心理素質好,身體素質也倍棒,連個感冒、鬧肚子的都沒有。」邱洪亮笑著說。
到達長白山保護開發區後,按照統一安排,隊員們入駐指定酒店進行醫學觀察和隔離,邱洪亮和隊員們已達成一致,和在武漢一樣,房間的衛生自己打掃,生活垃圾自己處理,「畢竟是醫學觀察期,我們決不給工作人員添麻煩。」邱洪亮說。
李婉璐:
一定再來武漢,好好欣賞它的美
「我其實很想家,但真要走了,還有點兒捨不得!」隊員李婉璐說。
今年24歲的李婉璐是松原吉林油田的一名「95」後護士。「我年輕,沒成家,負擔小,請組織優先考慮我。」這是李婉璐在報名參加馳援湖北醫療隊時寫下的理由。「我們為你感到驕傲,爸媽永遠是你最堅強的後盾。」父母給予了她最大的支持和鼓勵。
小姑娘雖然年齡小,但專業技能卻一點兒也不差,量血壓、測體溫、餵水、餵藥、為重症患者處置大小便……從沒叫過一句苦、喊過一句累。「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學習和提升的過程,收穫很大。」李婉璐說。
如果說馳援武漢是職責使然,要麼在武漢的日子,李婉璐對護士的職責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我本無鎧甲、白衣作戰袍,護理工作平凡而偉大,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我會繼續努力。」
出徵告別父母時沒有哭,剛進病房穿防護服憋悶時沒有哭,但是離開武漢時,李婉璐卻哭的稀裡譁啦,她強忍著眼淚說:「我真的覺得我沒做什麼特別的,一切都只是本職工作,看到患者因為我們的護理而減輕痛苦,看到武漢人民對我們這麼熱情,這麼感激,我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武漢是座英雄的城市,也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李婉璐說,每天上下班,坐在大巴車裡就能聞到街頭的陣陣花香,透過賓館的玻璃窗就能看見奔騰的長江水,「等疫情結束,一定找機會再來一次武漢,好好欣賞它的美。」
王豔秋:
我愛說愛笑,也愛哭
來自松原市中心醫院護理部的護士王豔秋性格開朗,愛說愛笑,是隊裡的「開心果」,也是療區病房裡的「開心果」。
一次值班時,王豔秋發現療區內一名患者有些焦躁,不肯配合吃中藥。王豔秋便拿著藥,主動和患者進行了「話療」,「你離我遠點,小心被傳染。」患者依舊在鬧情緒,「怕啥啊,好幾層防護服呢!」一句東北話,把患者逗笑了。
聽說患者喜歡聽東北「二人轉」,王豔秋趕緊抓住機會,讓患者先乖乖吃藥,然後硬著頭皮表演了一段二人轉,不太標準的唱腔不但把患者逗笑了,還把病房內的其他患者都逗笑了。
王豔秋趁熱打鐵,又帶領大家做起了健身操,「身體動起來,心情就好了,心情好了,病就好的快了。」王豔秋的帶動果然起了效果,患者不但配合吃藥,話也多了,精神狀態逐漸好起來了。
「我們馳援的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接收的大多是一些重症患者,隔離治療沒有親人陪護,焦慮很正常,我們做好護理工作的同時,也要充當朋友和親人的角色,幫助他們樹立信心。」王豔秋說。
王豔秋愛說愛笑,也愛哭。
在武漢,目送患者出院的背影時,她哭了。
離開武漢,看到有市民在雨中自發組織送行,聽到過往車輛紛紛鳴笛致敬,她哭了。
飛機降落,看到早已等候在機場熱情迎接的家鄉人民,她更是幾度落淚。
「這是喜悅的淚水,也是勝利的淚水。有太多太多的感動和不舍,我永遠不會忘記。」王豔秋動情地說。
王豔秋和患者
石晶波:
武漢帶給我太多感動
「武漢人民總說感謝我們,其實我要感謝武漢人民,他們的堅守和奉獻讓我很感動,也很受鼓舞。馳援武漢,我收穫的都是感動!」來自松原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石晶波說。
今年49歲的石晶波是我市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中年齡最大的,「本應該是我多照顧大家,但是現在都反過來了。」 石晶波說,每次上班前,同行的同事們都要叮囑他幾遍防護要領。
年輕的同事們不僅照顧他,不怕吃苦的精神也時刻感動著他、鼓舞著他。「我們的隊員都是好樣的,聽黨指揮、服從紀律,不怕苦、不喊累,有時讓我這個有著1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都自愧不如。」石晶波說。
「其實,讓我感動的還有很多,特別濃濃的戰友情。」石晶波告訴記者,剛到武漢時,醫療物資相對緊缺,各地醫療隊進駐後,大家雖然都不認識,甚至都看不清對方的臉,但還是會把從家鄉帶來的防護物資主動分享。平時工作上如果有什麼疑問,也會毫無保留地相互指導。
「我們只是做了我們應該做的,武漢以及武漢人民卻給了我們太多的支持和關愛。」說到這,石晶波有些哽咽。「從賓館熱情的工作人員,到接送我們上下班的司機師傅,從病房裡看不清臉的同事,再到自發歡送我們的市民,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祖國各地一家親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石晶波說,回到工作崗位後,他要第一時間把這些難忘的經歷和同事們分享,還要把武漢先進的戰「疫」經驗帶回去,「畢竟現在疫情沒有完全消除,我們絕不能鬆勁。」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同舟共濟,慎終如始,我相信,最後的勝利一定屬於我們!」石晶波說。
終審:劉佔龍
覆審:王國彬
責編:尹超群
記者:尹超群
照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聲 明
本微信號為松原首家獲國家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