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遊體育:全浸自由式為什麼速度效率都不及競技自由式

2020-12-10 中遊體育

首先聲明:本人對於全浸自由式沒有任何牴觸或者是吹捧,雖然有一小部分過度熱情的追隨者盲目崇拜甚至擺出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以至於引起很多人的反感,但我一直認為那只是個別現象,俗話說的好「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句話被馬賽克覆蓋)。競技自由式愛好者中也有一部分人對全浸自由式保持完全牴觸的態度,我也覺得大可不必,技術獨有的優點我們需要學習,糟糠之處我們摒棄就是,只有不斷借鑑和學習長處我們才能不斷的進步。抱歉,今天的開場白有點長,我們廢話不多說言歸正傳:

全浸自由式的技術特點

全浸自由式最明顯的技術特點就是前交叉、兩次腿。這兩項技術是全浸自由式最明顯的特徵,對於一些遊泳愛好者來說「前交叉、兩次腿就是全浸」,(雖然它有很多技術細節與競技自由式略有區別,這個一會講)。全浸自由式也有很多過於繁瑣的技術名詞會令人感覺很深奧,但是筆者認為那只是某些競技自由式技術原理的變相解讀,這些繁複的名詞在一些專業競技遊泳書籍中都能找到與之對應技術的影子,只不過全浸自由式的推廣者給那些技術扣了一個略顯漂亮的帽子而已,這點說實話我個人是比較反感的(滑稽)。

那麼既然全浸自由式最明顯的特徵是前交叉、兩次腿,我們就先從這兩點開始解讀,

為什麼全浸自由式要使用前交叉技術?

一、全浸自由式前交叉技術特點

自由式的前交叉技術阻力小是公認的事實,這點對於競技或者全浸自由式都是適用的,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全浸自由式的前交叉技術與競技自由式的前交叉技術存在明顯區別。全浸自由式在使用前交叉的時候是在一手前伸時另一隻移臂手在空中移動到頭部位置時前伸手才開始抓水,這點在全浸的一個陸上模仿練習中特別明顯。

這樣的前交叉有什麼好處呢?好處就是非常省力,因為劃頻特別慢,一手在前伸時另一隻手在空中可以很慢的向前移動。但是同樣,它的劣勢也非常明顯,划水手臂出水前移時與前伸手臂同時失去推進力,此時遊速會驟降。

二、競技自由式前交叉技術特點

競技自由式中的前交叉技術要求:當划水手出水失去推進力時,前伸手應該立即開始抓水動作(即使抓水動作不能提供或者只能提供少量推進力),因為這樣做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前交叉引起的掉速現象,除非運動員要以犧牲速度為代價換取體力,這點在《遊泳技術、訓練及計劃設計寶典》這本競技教練員指導叢書中有明確解釋。

所以這兩種不同前交叉技術的區別就導致全浸自由式的手臂動作一定會慢於競技自由式的手臂動作,但是全浸自由式的這種前交叉技術更加省力,原因就因為它延緩了兩臂的運動時間。

三、前交叉技術不適用於哪些人

有一點需要補充:前交叉技術並不適用於推水效果不好以及個子矮的人,推水技術不好很難發揮一手前伸時阻力小的優勢。個子矮的人必須增加劃頻才能彌補比其他人劃距短的劣勢,所以在競技比賽中很少有個子矮的運動員使用前交叉技術。

自由式兩次打腿技術的適用性

雖然全浸自由式和競技自由式都使用兩次腿技術,並且在細節上沒有太大的技術區別,但是實際上在競技自由式提倡:除非是長距離自由式,否則運動員都應儘量避免使用兩次腿,因為兩次腿技術存在速度上限。

1、兩次打腿技術不適合前交叉(速度為先)

六次腿之所以完美是因為其在單側手臂划水的三個階段都會提供推進力,而使用兩次腿時單側打腿的下打時間開始於手臂內劃階段,隨著單側打腿的下打結束隨之而來的就是拖腿等待另一側打腿的下打,而此時運動員就會出現掉速現象,所以如果在中短距離中使用前交叉技術那麼最好使用六次腿技術。

換句話說就是:如果以速度為第一追求,那麼前交叉技術不適合使用兩次打腿以及四次打腿技術,只有使用六次打腿技術才能在前交叉手臂動作出現推進力盲點時用打腿進行推進力補充。這也是為什麼近幾年來在長距離自由式比賽中出現途中遊採用較輕六次腿運動員的原因。

2、兩次打腿技術更適合女運動員

兩次打腿雖然很省力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在認真觀摩自由式比賽時,你會發現使用兩次打腿技術的運動員大多為女性運動員,因為女性運動員的皮下脂肪含量更高,浮點也更加居中,她們使用兩次打腿技術時下肢更容易保持高位。而那些男性運動員在長距離自由式中則大多採用兩次交叉打腿技術,因為採用兩次交叉打腿會更容易保持男性運動員下肢的高位。如果使用兩次打腿並且打腿技術欠佳,那麼下肢的下沉就極易引起男性運動員遊進時正面的阻力加大,從而影響速度增加能量消耗。

另外需要強調的一點是:雖然特裡和竹內的全浸很漂亮,但是那是因為他們擁有非常好的遊泳基礎,並且他們均在幼年以及青年時期有過校隊專業訓練的經歷(特裡在大學時離隊、竹內在中學時離隊,)。如果一個沒有良好基礎的普通人直接學習全浸自由式那麼難度將非常大,所以全浸自由式並不適用於初學者。這也是為什麼有一部分直接學習全浸自由式的愛好者遊的不倫不類的原因。

全浸自由式向斜下方伸臂的原因

上文我們提到了較差的打腿意味著腿部的下沉從而引起阻力加大,那麼怎麼辦?全浸自由式教給我們在伸臂時向斜下方伸展的技巧,並且使用了一些諸如「下坡遊」之類的理念,其實目的就是為了壓低上肢位置抬高腿部,這是為了彌補較差水平兩次腿劣勢而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

手臂入水後伸向斜下方雖然可以彌補兩次打腿或者打腿效率低下所帶來的劣勢,但是同時會帶來兩個弊端:

1、阻力加大

雖然有圖解注釋到:向斜下方伸臂手臂仍然在身體正面的阻力面內,並不會增大阻力。但是實際上手臂上端在向前滑行時會造成推壓阻力,上下高度一樣的梭子和鏟子向前移動時那個阻力會更小?

競技自由式之所以讓運動員在入水時向前伸就是因為梭型姿態可以將水從上下「劈」開,而向斜下伸臂前伸滑行只會增大阻力。

2、降低划水效率

當手臂向斜下方伸臂後再做高肘動作時,高肘動作形成的抓水點會非常低,且會縮短整體劃距,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推進力進而造成划水效率降低。你需要注意:上文提過,前交叉技術不適用於推水效果不好的人。

全浸自由式的轉髖以及髖驅

筆者在之前的視頻中講解過:身體的轉動不會增加推進力,而只是因為可以避免劃手時身體的左右擺動降低對身體側向直線性的影響,進而一定程度上降低阻力。

有一點需要特殊說明:單純的側臥身體並不比俯臥在水中阻力更小,因為它們的吃水深度基本一致的,抱有懷疑態度的朋友可以去查鑑一下。

其實所謂的「髖驅」就是指使用核心肌群發力(腹肌、下背肌、骨盆底肌),但這點其實在競技自由式中同樣適用,無論轉不轉髖兩種自由式技術都需要適當使用核心肌群發力。但是轉髖並不會增加推進力,而只是減少了因為側向直線性遭到破壞而損失的推進力。儘管如此,不管是全浸自由式還是競技自由式都是要積極進行轉體轉髖。

全浸自由式的偽效率

我們都覺得全浸自由式的划水效率更高,一次劃手可以遊進很遠,但其實這是一種偽效率。因為上文提高的向斜下方伸臂所造成的弊端,所以水下做一次單臂划水絕不會比向前伸直手臂後再開始做高肘動作划水效率更高。要不為什麼孫楊是向前伸臂並且在做高肘動作時將肘關節吊的非常高?

用竹內油管那個經典視頻和孫楊長距離比賽的途中遊對比,你會發現無論所用時間還是划水效率竹內都被孫楊吊打,這點之前有大神單獨出過文章分析對比過,我們不再累贅。當然,你也可以說是因為孫楊個子高、體能好,但是同一個人一手前伸後做高肘划水而另一手向斜下伸後做高肘划水,論效率一定是前者效率更高。

其實全浸自由式的效率是建立在上文說的前交叉技術和滑行上,當一隻手前伸時,你可以將划水手在出水後非常緩慢的進行前移,並且可以充分拖延前伸手的抓水時機以及延長滑行時間,這樣做效率的確會讓普通人看上去感覺效率非常高,但是對於專業人士來看,這種效率並不真實,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看不上全浸自由式的很多都是專業運動員或者教練。

全浸自由式的優勢

雖然筆者上面的淺析會讓前言中提到的盲目崇拜者感覺很不舒服,但是我只是想用一些我所能理解其中蘊含的一些基本原理來分析它的技術特點,並不是想用一整篇文章來說明全浸自由式不好。

換一個角度來看問題,上文所述的這些技術特點讓全浸自由式的速度以及真實效率都不及競技自由式,也存在很多看似不合理之處,但是全浸自由式的追求不是以遊的更遠為目標嗎?所以上文所提到的前交叉、以及兩次腿、充分滑行,都是以使人在遊進時可以更多的節省能量為主,換句話說就是:它可以讓你遊超長的距離。

我在之前的一個視頻中曾經講過:使用遊泳減脂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採用低強度的超長距離遊,主要以運動時間來增強脂肪代謝效果。當然,用心率區間來計算最佳減脂運動時間會更加精確一些,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就以運動時間的長短來衡量會更加簡便些。

但是最後還是要強調一點:全浸自由式並不是一個適合初學者直接學習的遊泳技術。如果有了一定的基礎再學習這種遊進方法,對於遊泳者來說絕對是兩種感受。我認為先學會最基礎的六次打腿技術以及劃臂技巧在嘗試練習會比較好,兩次打腿技術遠沒有看起來的那麼簡單。

當你有了一定的自由式基礎,採用兩次腿、向前伸展手臂還能保持非常好的流線型、在想遊長距離時使用全浸的前交叉技術並且適當加以滑行,在想加速時使用競技自由式的前交叉技術減少滑行提速,相信這種「全浸」會令你更飄逸。當然你可以用諸多筆者目前還看不懂的全浸專有名詞來和我說:你根本不懂全浸,完全是在胡謅八扯。

本文由中遊體育原創,每天分享一個遊泳小知識。

相關焦點

  • 中遊體育:全浸自由式為什麼速度效率都不及競技自由式
    雖然全浸自由式和競技自由式都使用兩次腿技術,並且在細節上沒有太大的技術區別,但是實際上在競技自由式提倡:除非是長距離自由式,否則運動員都應儘量避免使用兩次腿,因為兩次腿技術存在速度上限。儘管如此,不管是全浸自由式還是競技自由式都是要積極進行轉體轉髖。
  • 髖驅自由式不存在 全浸的髖驅理論是錯誤的
    很多人或多或少都聽過「髖驅自由式」「肩驅自由式」這個概念,也不知道是哪位智者首先提出的這幾個名詞使其大行其道,也或許是一些搬運者在搬運外網教學視頻時發現這一名詞,所以本來拿來主義的思想順手拈來而又曲解其含義。
  • 中遊體育:髖驅自由式存在嗎 到底何為髖驅
    很多人或多或少都聽過「髖驅自由式」「肩驅自由式」這個概念,也不知道是哪位智者首先提出的這幾個名詞使其大行其道,也或許是一些搬運者在搬運外網教學視頻時發現這一名詞,所以本來拿來主義的思想順手拈來而又曲解其含義。但是筆者認為髖驅是不存在的,所以謹以此文給大家理性分析一下其中的技術原理。
  • 中遊體育:為什麼自由式轉身後優先採用海豚式打腿
    在遊泳的速度記錄中,25米短池進行的所有比賽都快於50米長池比賽,為什麼?其實原因很簡單:短池比賽擁有更多的轉身次數,在整個遊程中,轉身後蹬壁瞬間的速度快於途中遊,所以掌握優秀的轉身技術對於專業運動員或者高級泳者異常重要。
  • 從抱水時機遲早到全浸自由式技術提升方向的分析
    從抱水時機遲早到全浸自由式技術提升方向的分析 之前我專門分享過手臂入水前伸動作分析,講述了入水動作和入水後前伸動作的重要性
  • 全浸自由式理念解讀,解析遊泳動作與發力的要點
    全浸自由式的遊進過程可以用三個字概括:鑽、轉、推。其實,自由式的遊進過程也可以用這三個字來概括,不過由於兩者的力量運用技巧和目標追求不同,在具體的遊泳動作上,動作發力與順序並不完全相同,甚至可以說區別不小。
  • 全浸式自由式為何長遊不累
    在任何水域中都能從容自信地遊泳4. 享受你遊的每一下雖然全浸(Total Immersion)俱樂部尚未進駐中國大陸,但它的粉絲卻遍布神州。有人津津樂道全浸的理念,有人細心模仿全浸的泳姿;當然,也有人認為都是些常規訓練,不以為然。那麼,全浸究竟有哪些特點?為何令泳者如此迷戀呢?
  • 中遊體育:為什麼有些自由式運動員划水時超過身體中線
    在我們的常識認知中,自由式划水時拉水與推水的轉折點應該在接近身體中線的位置,但是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遊泳者都嚴格遵循這一原則,甚至包括一些專業遊泳運動員。對於國職教科書中自由式划水路線的講解也是嚴禁划水時手超過身體中線,那麼為什麼一些專業運動員划水時手超過中線卻沒有得到及時的糾正呢?
  • 中遊體育:如何將自由式遊得輕鬆與省力
    但是有一點需要明確:並不是劃頻越低,就意味著你的動作效率越高。因為前交叉的動力銜接有真空期,所以它會明顯降低遊速,因為你的划水推進力是一下一下的,在不停的「加速」「減速」再加速中循環,所以這種效率僅僅只是一種「偽效率」。真正的動作效率一定要綜合時間計算,「高爾夫指數」是最簡單便捷的計算方式。
  • 魚式遊泳-長遊不累-全浸式自由式教學
    在任何水域中都能從容自信地遊泳4. 享受你遊的每一下雖然全浸(Total Immersion)俱樂部尚未進駐中國大陸,但它的粉絲卻遍布神州。有人津津樂道全浸的理念,有人細心模仿全浸的泳姿;當然,也有人認為都是些常規訓練,不以為然。那麼,全浸究竟有哪些特點?為何令泳者如此迷戀呢?
  • 全浸式自由式,完整的手臂划水動作
    全浸式自由式已經講了兩期了,我覺得全浸自由式的精髓主要在「滑行」上面。很多優秀的全浸遊泳運動員之所以看上去遊的很優雅很省力就是因為他們能最大限度的減少阻力,滑的很順暢。但是光靠滑行也不行,總要有一個推動力的嘛。所以,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關於「手臂的划水動作」!在全浸式自由式裡有一個動作位置稱之為「甜點」。那麼什麼叫「甜點」位置?
  • 全浸式自由式入水錨定練習,輕鬆遊泳的秘密
    在全浸式自由式練習中,入水動作很重要,和傳統自由式教學中的入水動作有所區別。在這裡,並不是說哪一種入水動作更好,而是在不同的遊泳理念下,設計的遊泳練習自然不同,當遊泳技術熟練到一定程度後,可以根據遊泳目標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動作技術。​
  • 中遊體育:為什麼網上自由式的內容比其它泳姿多很多
    自由式的相關內容屬於知識型,這明顯屬於後者。但是理論上學蛙泳的人最多,可蛙泳的被搜索率為什麼低於自由式呢?首先:因為目前我國的初學遊泳培訓一般都是以蛙泳為首學泳姿,國家也一直在大力提倡兒童以及青少年儘快學會蛙泳這種實用泳姿,所以雖然學習蛙泳的人看起來很多,但是這些人其實大部分對遊泳並不「感冒」,他們是「被逼」學的。
  • 自由式的速度為什麼比其他遊泳姿勢更快?
    自由式的速度為什麼比其他遊泳姿勢更快? 原標題:自由式的速度為什麼比其他遊泳姿勢更快?
  • 中遊體育:自由式兩次打腿技術的一些注意事項
    自由式的兩次打腿技術作為最省力的一種打腿方式一直被長距離運動員所青睞,但是自由式的兩次打腿技術在使用中有很多注意事項,並且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這種技術,所以今天我們就詳細講解一下兩次打腿技術的標準打法以及那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 中遊體育:自由式兩次打腿技術的一些注意事項
    自由式的兩次打腿技術作為最省力的一種打腿方式一直被長距離運動員所青睞,但是自由式的兩次打腿技術在使用中有很多注意事項,並且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這種技術,所以今天我們就詳細講解一下兩次打腿技術的標準打法以及那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 全浸式自由式不能失守的戰略要點,理解前伸與肩髖側轉
    前文已經講述了全浸式自由式的理念和動作原則,具體見理解自由式的三條線,對自由式身體側轉的詳細分析和全浸式自由式時腿為什麼不下沉?全浸式理念詳細分析兩篇文章。此篇文章可以作為前文的續集。和傳統自由式的動作理念不同,全浸式更加注重利用身體的重力來遊泳,而不僅僅是划水和打腿。對於身體的整體運用關鍵在於核心力量,外在表現是身體側轉。
  • 中遊體育:髖驅自由式存在嗎 到底何為髖驅
    中遊體育:髖驅自由式存在嗎 到底何為髖驅 很多人或多或少都聽過「髖驅自由式」「肩驅自由式」這個概念
  • 中遊體育:自由式打腿是如何產生推進力的
    上篇文章我們詳細講解了蛙泳蹬腿為什麼一定要勾腳以及勾繃腳的時機,從中我們了解了蛙泳腿產生推進力的原理:小腿內側、腳踝內側、腳底向後推水引起人體向前的反作用力。那麼對於另外三種泳姿比如自由式的打腿,它是如何使人體向前移動的呢?
  • 全浸自由式受到爭議的動作詳細分析
    寬軌動作是全浸自由式下一個典型的動作,這個動作與傳統自由式下要求完全相反,也不符合遊泳時強調流線型的原則。眾所周知,拉長身形,讓身體變得更為狹窄,呈流線型是大大減少水阻的根本原則。所以,寬軌動作受到了不少非議,一些人認為這是一個完全錯誤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