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嵐
說起鄭州第二砂輪廠,老鄭州人仍記憶猶新。她曾是全國最大、亞洲第一的砂輪廠,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規劃期間建設的57個重點項目之一,曾經寫下鄭州工業輝煌,磨料、磨具產量最高佔據全國產量的25%,十數項產品國內首創、多項產品填補國內空白。她不僅是鄭州工業文明桂冠上的明珠,還是豎立起我國塗附磨具工業的裡程碑,產品遠銷海外68個國家和地區。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她漸漸失去了昔日的光芒。
10月17日上午,鄭州二砂文創園從二砂舊址上崛起,並舉行盛大的開園儀式,使她再次閃亮登場。二砂文創園首開園區當天正式對外開放,開始接受市民參觀遊玩。園區內的「亞洲最大包浩斯建築單體」、直徑40多米的「記憶之環」等特色建築和造型,使之成為鄭州西區的一處網紅打卡地。11月4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走進園區,代你打探裡面有哪些亮點?有什麼好玩的和好看的?
廣場上空高懸直徑40多米的「空中大砂輪」
11月4日上午,記者來到了位於華山路與伊河路交叉口西側的二砂文創園首開園區。一進大門,就被廣場上空高懸的「記憶之環」吸引。這個直徑達40.2米、高10米、總重6.4噸,由四根不鏽鋼方柱支撐、68根吊索牽引,象徵著二砂最為驕傲的工業結晶——砂輪造型,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此時,有許多市民帶著孩子在廣場上玩耍曬暖,他們說,這個巨大的不鏽鋼材質的「大圈圈」,鄭州獨一無二,一到夜晚光芒四射,隔著幾千米就能看到,已成了該路段最為搶眼的新地標。
「記憶之環」下方的「鑽石廣場」,佔地9000平方米,據星河公司景觀主創張帆先生介紹,廣場之所以命名為「鑽石」,是因為新中國第一顆人造金剛石就誕生在二砂。廣場臨街正對著伊河路口的,是寬9米、高1.5米的鋼製大字「中國二砂」,總讓人聯想到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鑽石廣場的石材地面上,鑲嵌著10多條銅板,鐫刻著從1953年二砂立項到2018年二砂文創園開工以來,六十多年的滄桑大事,分別用中文、德文、英文記載。
「記憶之環」內側,一共鐫刻了106位為二砂建廠做出突出貢獻的中方勞模、專家,以及東德援建方科學家的名字。二砂建設最初選址鄭州進行籌備時,是作為軍工一類機密存在的,對外稱「鄭州砂輪廠」,內部則稱為「402工廠」,這也就是「記憶之環」直徑40.2米的深層設計理念。圓環距離地面10米,是為了紀念二砂耗時10年建成完工。4根立柱,寓意老一代二砂工人在相對封鎖的環境下,自力更生生產出的棕剛玉、白剛玉、綠碳化矽、黑碳化矽等「四大金剛」產品。68根鋼索,則象徵著二砂產品在輝煌時期遠銷全世界68個國家。
據星河公司景觀主創張帆介紹,「記憶之環」在設計之初,並沒有賦予夜間照明的亮化功能,後來在建設中,方案幾度改進,最終確定配以與鑽石寓意相呼應的320個燈光造型。這一改進,使「記憶之環」大放異彩。有市民說,鄭州東邊有個地標叫「大玉米」,而「記憶之環」就是當之無愧的西區地標。
首開園區佔地100餘畝,以文化產業為主
「周末的時候這裡最熱鬧,市民到這裡除了遊園外,還可以參加園區舉辦的各種活動。」據園區工作人員蔣冰潔介紹,每逢周六、周日,園區內會舉辦一些熱氣球表演、免費電影、草坪劇場或樂隊表演等活動。
鄭州二砂文創園首開園區佔地100餘畝,總建築面積約5.7萬平方米,辦公面積8000平方米,其餘為供市民遊園觀賞的景觀面積。記者穿過園區廣場,發現正對大門的主樓裡,正在舉辦顧建東大師的緙絲作品展。展廳裡,擺放著北方人罕見的緙絲織機,織機旁,陳列著一隻只精美絕侖的緙絲扇,尤其是懸掛在櫥窗裡的緙絲繡制的龍袍,更讓前來觀賞的市民嘖嘖讚嘆。據了解,緙絲是中國獨有的桑蠶絲織技藝,因緙織的技法有鏤刻效果,古人言其「承空觀之如雕鏤之像」,故又名「刻絲」。作為蘇州緙絲技藝傳承人的顧建東,受家庭影響,從小就擁有了紮實的基本功,後期通過學習當代水墨和古典油畫,融匯了抽象精髓和寫實基礎,創作出許多獨出機杼的緙絲作品,在許多熱門影視劇中出現。
據了解,園區的主樓就是昔日的工廠辦公大樓,經歷幾十年風風雨雨,仍在使用發揮餘熱。現作為國家級保護建築,在能工巧匠的喚醒下,延續她的傳奇。
在主樓後側的砂輪樂園裡,工業風十足的滑梯等玩樂設施,吸引了不少小朋友。他們在裡面玩耍嬉戲,眼看已經到了中午吃飯的時間,仍不肯離開,最終只能被家長「強行」抱走。樂園旁邊的噴泉,每天會定時開放,更添娛樂休閒氛圍。
主樓後面有一條寬敞的中央大道,挺拔的古樹守護兩側,樹上裝著許多燈具。附近居民周先生說,一到晚上,這條路兩側的大樹燈光璀璨,周邊居民吃過晚飯後,便會到這條路上走走,在燈光閃爍中,如同穿行在人間仙境裡。此外,在旁邊包浩斯建築的獨特風情背景下,中央大道東側寬敞的草坪劇場和藝術草坪,成了年輕人舉辦音樂party和藝術沙龍的好地方。
首開園區內主要的3棟建築,除了主樓外,還有北配樓和南配樓。北配樓一樓為二砂歷史記憶館,存有二砂從籌備建廠迄今的老物件和老工人們使用過的一些生活用品。此外還有楊麗萍生活藝術館,裡面展示著各種民族風濃厚的服裝,吸引了不少熱愛民族服飾的女士前去試穿、欣賞。二樓為項目介紹&星河品牌館,裡面有整個園區規劃建設的沙盤和效果圖,市民在這裡可以詳細了解園區的整體規劃和建設情況。
相比之下,南配樓就顯得有些冷清。由於二樓在裝修,一樓的「造物記」手工坊成了市民「落腳點」。記者發現,這裡是讓人「動手」的地方,尤其是好奇心重的小朋友,在這裡不僅可以動手製作陶藝、泥塑,還可以學習木刻、皮雕。在這個作坊裡,各種製作工具應有盡有,讓人眼花繚亂,大到電鋸、手電鑽,小到如針一樣的刻刀,如同一個工具小型博物館,即使親眼看到,大多也難以叫出名字。
「現在的家長,越來越注重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在這裡,孩子們可以學習各種陶藝、泥塑、木刻等工藝品的製作,有專業老師手把手來教。」工作人員高山然說,孩子們製作出來的工藝品,還可以帶回家珍藏。
據介紹,星河領創天下(企業孵化平臺)、網易、京喜直播等文創企業已入駐北配樓。該樓的雙層挑高大堂與分離的加建連接,新加玻璃體環路別出心裁。院子裡的參天大樹,影映在玻璃幕牆上,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文創園分四期建成,市民可以邊遊玩邊期待
二砂文創園是鄭州市委、市政府確定的32個核心片區中,涉及中原區的三個核心片區之一,也是鄭州市文創項目的「重頭戲」。二砂文創園在老廠房基礎上改建,也凝聚了鄭州人滿滿的期待。這裡有著亞洲最大的包浩斯建築單體,它承載著中德友誼,承載著新中國的工業夢想,也是具備唯一性的寶貴歷史文化財富。
在開發建設過程中,二砂文創園保留了文物建築、景觀綠帶、古樹、工業製造機具、煙囪等工業遺存來強化記憶傳承的同時,合理引入新業態重塑產業動能、活化城市生活。工作人員蔣冰潔說,二砂文創園總佔地面積約845畝,計容總建築面積約90萬㎡,總投資超120億元。項目計劃分四期建設,核心區歷史遺存三年建成,市民們可以邊遊玩邊期待。
園區一期(含首開區)以主樓、中、小包浩斯及南北配樓為主,計劃2021年9月底建成。打造園區品牌展示中心、二砂歷史記憶館、星河領創天下、文創企業、網紅業態經濟。二期以大包浩斯及其它文物保護建築改造為主,計劃2022年9月底建成,打造園區未來魔方及園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配套商業服務平臺。三期以大包浩斯西側廠房改造為主,計劃2024年6月底建成。打造新傳媒區域總部、大數據與雲服務創新中心,為園區文化+科技融合業態提供發展平臺。四期計劃2028年6月底建成。打造總部基地、公共服務平臺等設施,為園區產業加速、拓展平臺。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餘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