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一詩人路過秦始皇陵時,寫下一首詩評價嬴政,他想表達什麼?

2020-12-22 何不秉燭遊矣

近期大火的《大秦賦》不知道大家有看嗎?其實網上對於《大秦賦》裡的嬴政形象也有很大的爭議,有人說他好,自然就有人說他不好,但不管怎樣,在小矣看來,秦始皇此人,絕對是功大於過的。

古來人們批判始皇,大多是覺得他「焚書坑儒」,殘暴肆虐;但「焚書坑儒」是真的沒錯,統一六國更是真的,「書同文、車同軌」,北擊匈奴,南徵百越更是真的。所以在小矣這,秦始皇始終是功大於過的。他也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

而在唐朝的時候,也有這樣一位詩人,他途經秦始皇陵時,想起昨日今朝,心生感慨,忍不住寫下了這首詩。只不過這首詩究竟是諷刺還是誇讚,還得繼續往下看。

《途經秦始皇墓》許渾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一種青山秋草裡,路人唯拜漢文陵。

秦始皇墓位於陝西臨潼縣東約五公裡的下河村附近,南依驪山,北臨渭水。內外兩重夯土城垣,陵冢呈覆鬥形,高51米,底邊周長1700餘米。

作者前面兩句寫的就是秦始皇陵前的風景:秦始皇在時就已立下不朽功勳,待死後,墓陵也是虎踞龍盤一般,巍峨高大、氣勢如虹,仿佛他本人還在一樣。

而旁邊呢,則種著一層一層的樹木,圍繞著始皇陵,仿若沖天之勢。到了這裡,哪怕你再偉岸,也依然會被秦始皇這種遺存的聲勢所震懾。但秦始皇再厲害,終究逃不過一個「崩」字。

生前再煊赫,終有一死。秦始皇死後,秦朝也基本上滅亡了。而他的形象,在後人眼中更是崩塌的厲害。

儘管秦始皇和漢文帝的陵墓都是在青山秋草中所淹沒,但路過的人們卻只去參拜漢文帝陵,而從不見有人參拜秦始皇陵。這也難免透露出一些心酸和無奈。

同樣是皇帝,為何這二人的待遇竟如此不同呢?況且在我們看來,秦始皇的功績是遠遠大過漢文帝的。可為何會發生這麼大的區別對待呢?

其實說到底,也是這二人在政治上的不同手段造成的結果。

秦始皇雖一統天下,為中華民族的大一統立下了不世功勳,但在後期的執政上,秦始皇卻剛愎自用,以暴政出名,這也正是他被後人唾棄的原因。

而漢文帝在位時,奉行黃老「無為而治」的政策,使得居下百姓安居樂業,後來更是與其子漢景帝,開創了文景之治。從這方面來看,他似乎確實是更比秦始皇得人心。

許渾是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他處在唐文宗時期,此時已是唐朝的中晚期了,我們說「盛極必衰」,朝代也是如此,所以作者寫這首詩,其實也是想借這首詩希望統治者能夠學習秦始皇的魄力和漢文帝的勤勉,以恢復大唐榮光。

然而,歷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勢所趨,不可逆轉。907年,唐朝滅亡,而此時,作者許渾也已經離世49年了。由此可見,歷史的必然性。

再說回題目:「唐朝一詩人路過秦始皇陵時,寫下一首詩評價嬴政,他想表達什麼?」

其實小矣覺得,許渾本人應該也是很矛盾的,他既誇讚了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魄力,但同時又不喜始皇暴政,是以諷刺他陵前無人參拜。那麼在你看來,許渾這首詩想表達的是什麼?你覺得這首詩是諷刺還是誇讚?

相關焦點

  • 唐朝詩人王建一生窮困潦倒,晚年遊玩山村,寫下一首很唯美的詩
    唐朝詩人王建一生窮困潦倒,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居無定所,不過他在唐朝文壇同樣佔據了一席之地,寫下了很多優美的詩篇,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這首《雨過山村》,整首詩意境唯美,儘管沒有什麼高超的技巧,但是詩人淡淡著筆,以一種很細膩的筆觸描寫了鄉村普通的風景,還有對於鄉村的喜愛,所以這首詩也是美得猶如一幅畫。
  • 她是唐代的女道士,卻寫下了最肉麻的一首詩,表達了男女相思之苦!
    在文壇有一句話叫做:「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發展到最頂峰的一段時期,湧現了一大批驚才豔豔的詩人。但是在唐朝富有才華的詩人很多,真正有「風骨」的詩人卻很少,而李治絕對是一個有風骨的女詩人。作為一名女道士,她卻曾寫下了最肉麻的一首詩,完美表達了男女相思之苦。
  • 唐朝一道姑愛上和尚,寫下一首大膽的求愛詩,最終收穫了愛情
    唐朝不像我們今天只要你愛上了一個人,那麼就可以大膽去追求,古人是不可能自由戀愛,大多都是要遵從父母之命,還有媒妁之言,畢竟婚姻不由已,戀愛也就變得很奢侈。不過凡事也有例外,譬如才女李冶就是一位奇女子,當年帶髮修行,看上了一和尚,還寫下了一首很大膽的求愛詩,最終是收穫了愛情。
  • 王安石變法困難重重,於是他寫下一首詩,以此來表達內心的孤寂!
    北宋時期的整個的綜合國力,應當說是世界一流,當然比起唐朝來,那自然是無法比擬,也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王安石開始致力於改革,希望可以把北宋建設的更加強大,但是由於他的改革觸及到了舊黨的利益,為此他的變法進展的很不順利,從而也使得王安石為此痛苦不已,所以在變法困難重重之下,他為此還寫下了一首詩,那便是他的這首《見鸚鵡戲作四句》,他寫這首詩的目地,除了堅定自己變法的決心之外,同時也是以此來表達內心的孤寂
  • 夜讀:一首詩,給出對秦始皇功過是非的客觀評價!
    秦始皇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還是第一個創造大一統王朝的君王,故此,秦始皇被很多人稱之為祖龍。
  • 唐朝女道士夜裡送別情郎,還寫下一首深情的詩,每一句都直擊人心
    唐朝是歷史上最強盛的一個朝代,這一時期很開放,也很有包容性,女性的地位自然也比其它朝代更高,只是到了宋朝之後,女性的地位才慢慢被壓制,不僅要裹腳,甚至不能單純離開閨房;所以唐朝的女性是地位是很高,這也就使得這一時期誕生了很多才女,其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是薛濤和魚玄機,除了這兩之外,還有一位名氣更小一些的李冶
  • 嬴政統一天下時,35歲的劉邦在幹啥?嬴政死了8年,他就當了皇帝
    嬴政統一天下,最高興的人應該是劉邦。因為最終秦始皇統一的中國,是落到了劉邦的手裡,並且在他的子孫後代裡,傳承了400多年的時間。那麼,問題來了,嬴政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劉邦在幹什麼呢?要想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先看看劉邦和嬴政相差多少歲?
  • 嬴政統一天下時,35歲的劉邦在幹啥?嬴政死了8年,他當了皇帝
    那麼,問題來了,嬴政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劉邦在幹什麼呢?要想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先看看劉邦和嬴政相差多少歲?關鍵史料上還說過,劉邦是見過秦始皇的,那一年劉邦去鹹陽城服徭役,他正好見到了外出的秦始皇。秦始皇的車隊浩浩蕩蕩,好不威風!當時,劉邦還說了很有名的一句話,「大丈夫就該如此」。所以說劉邦和秦始皇,他們同屬於一代人,這個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嬴政統一天下時,30多歲的劉邦正在追星
  • 唐朝有一位詩人德行卑劣、惡名遠揚,他的一首詩卻讓人百讀不厭
    因為自古以來,德藝雙馨、德才並重的文壇大師不在少數,但是在歷史上也有為數不多的反面例子,今天我們說的這位唐朝的詩人,以德行卑劣而惡名遠揚,令當世所不齒,然而他的一首詩卻讓人百讀不厭,他就是宋之問。然而可惜的是宋之問有才卻無德,他的文採,和他卑劣的德行幾乎一樣高,這兩者共同出現在宋之問身上可謂是反差鮮明。宋之問開始通過科考走上仕途之時,正是武則天時期。宋之問為了功名利祿,不惜用盡各種辦法,可謂是醜態百出,把唐代詩人的臉面都丟得一乾二淨。當時武則天非常信任張易之兩兄弟,宋之問了解到後立馬對張易之兄弟討好巴結,到了什麼地步呢?
  • 孟浩然在秋日寫的一首詩,無一高級字,卻被後世評價:超然入神
    說到唐朝的山水田園詩人,很多人都會想到王維和孟浩然。王維一生都在官場和田園中徘徊不定,他曾寫過雄渾富麗的應制詩,「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也曾遠赴塞外,寫下蒼涼悲壯的邊塞詩,「一身轉戰三千裡,一劍曾當百萬師」。
  • 宋朝詩人寫下一首奇詩,正反表達的意思不一樣,女人需要反著讀
    無名詩人「迴文詩」《兩相思》這名詩人叫做李禺,雖然他在當時詩人輩出的時代不算非常優秀,也一直默默無聞,但是他也有一首詩非常有代表性,而且也彰顯了他的才華,因為這首詩非常獨特,因此還被後人稱為千古第一奇詩,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都好奇這是一首什麼樣的詩了吧,那接下來就一起說說吧。
  • 詩人酒醉醒後,見月光花影錯落,寫下一首小詩意境唯美無比
    而唐朝的經濟繁榮,更促進了文化的發展,各階層都過著富足的生活,由此從物質追求逐漸轉變為精神追求,唐朝許多僧侶道士,都能寫出不錯的詩歌,甚至許多深閨中的女子,都寫下了許多傳世的佳篇。 即便是中晚唐時期,依舊有不少優秀的詩作和詩人,比如陸龜蒙。
  • 唐朝女道士寫下一首告白詩,將思慕之情寫進骨子裡,驚豔了千年!
    唐朝,一個極富浪漫的時代,經濟繁榮,文化奔放,人才輩出,詩歌,則是這個時代的代名詞。 關於唐朝的詩人,我們都能舉出幾個人名來,但大多數都是男性,若要問到唐朝著名的女詩人,你知道幾個呢?
  • 唐朝詩人失意時寫了一首隨感詩,流傳至今成經典,還被納入教科書
    古人給我們留下大量的詩篇佳作,古詩帶有音樂的美感,含蓄,朦朧,寓情於景,要表達的情感,意義都融入到詩中,我們在欣賞詩歌時不僅感悟詩人內心情感的真誠流露,還能享受到詩歌的樂感美,古人還有邊朗讀詩作,邊搖晃著頭,像打節拍一樣,陶醉在詩詞的境界中。
  • 他是唐朝最倒黴的詩人,一生鬱郁不得志,寫下一首很具有諷刺的詩
    如果要問唐朝哪位詩人最倒黴,那非晚唐詩人羅隱,一生鬱郁不得志,而且參加了10次科舉考試,每一次都名落孫山,並不是說他沒有才華,只不過是由於另外的因素,使得他一次又一次失之交臂,這令他極為痛苦,所以後來選擇不再參加科舉,一心一意過著貧苦的生活。
  • 唐朝詩人羅隱的一首詩,故人相逢,遭遇相似,讀起來令人唏噓不已
    羅隱,唐代著名詩人和文學家,杭州新城人,字昭諫,年輕時致力科舉功名,曾經連續七年進京趕考,可惜時運不濟,屢戰屢敗,雖有才華卻命運多舛,老天好像給他開了個大玩笑,讓苦讀多年期待「朝為讀書郎夕登天子堂」的羅隱在鬱悶憂愁中苦熬了一生,最終混跡於江湖和士林。
  • 孟浩然人生低谷時寫下一首詩,斷送了前程,卻成千古名作
    唐朝有很多詩人雖滿腹才華,卻屢屢在科舉考試中受挫,也因此誕生了很多千古名作。 例如羅隱的《自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原是他在多次落第後寫的一首牢騷詩,卻安慰了世人一千多年。
  • 孟郊在人生最得意時寫下一首詩,短短四句打動無數人!
    我們讀過大多數的詩表達的都是低沉、悲壯的感情,這也屬正常,人總是在遇到挫折與困難時才更容易冷靜思考,創出佳句。不過今天我們來分享一首表達喜悅心情的詩。唐朝詩人孟郊從小家境貧寒,作為一個寒門學子,他唯一改變自己人生的道路就是參加科考。
  • 唐代無名詩人在除夕夜,寫下一首高水平的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古往今來,多少淪落天涯的遊子,在除夕之夜寫下了令人肝腸寸斷的詩詞?看人兒女大,為客歲年長、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望家思獻壽,算甲恨長年……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是《唐詩三百首》裡的一首詩,道盡了獨在異鄉的孤苦。
  • 唐代一詩人與表弟分離十年,重逢後寫下一首詩,句句催人淚下
    是人一生生命的十分之一;是蘇軾對妻子的「不思量,自難忘」;也是黃庭堅與好友的「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今天,小矣要來介紹一首十年後重逢的詩。儘管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但那些重逢,依然有意義。其實他也是中唐時期邊塞詩的代表詩人之一。但儘管他的邊塞詩不乏壯詞,卻偏於感傷,主要抒寫的還是邊塞地區士卒久戍思歸的怨望心情,很少再有盛唐時期邊塞詩的那種豪邁樂觀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