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小夥伴留言給我:家裡有一副啞鈴,只用啞鈴能練出好身材嗎?
當然可以!啞鈴是一種最基本又全面的訓練器材,可以鍛鍊到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肩膀、背部和胸部的肌肉。在條件不太充足的情況下,僅僅採用一對啞鈴,也是可以完成對全身的訓練的。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個經典最佳啞鈴運動,幫男士打造更健壯的身材,幫女士打造曲線的身材。
1、高腳杯深蹲
站立時,雙腳間距與肩同寬,雙手託住大重量啞鈴的末端,並舉起在胸前。
儘可能低得下蹲,保持背部平坦,胸部挺起。然後通過腳跟驅動回到初始位置,並重複動作。
主要刺激部位:臀大肌、腿部肌群
2. 負重蹬階
垂直站立在長凳或其他高度平面前,抬起一側大腿踩凳。
雙手各握一隻啞鈴,蹬起後腿使其懸空。驅動前腳跟站立,短暫停頓,然後緩慢降低至初始位置。
主要刺激部位:臀大肌、腿部肌群
3. 啞鈴上拉
仰臥平躺,雙手越過頭頂抓住啞鈴兩端,將負重推舉到胸部上方,再推回到頭頂位置,肘部輕微屈曲,直到背闊肌有拉伸感,再拉動啞鈴回到胸部上方。每次下降啞鈴時深呼吸。
主要刺激部位:胸背部
4. 行走箭步蹲
站立時雙腳分開與髖部同寬,雙手各握一個啞鈴,掌心相對。一隻腳向前邁步,下降身體,直到後膝幾乎觸及地板,且前大腿與地板平行。此為一個動作回合。後腿起立前移,並重複動作。
主要刺激部位:臀大肌、腿部肌群
5. 橫向箭步蹲
站立時,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各握一個啞鈴,掌心相對。一隻腳橫向邁步。啞鈴向地面下降的同時彎曲膝蓋成弓形。雙腳發力起身並回到起始位置。此為一個動作回合。換邊並重複動作。
主要刺激部位:臀大肌、腿部肌群
6. 箭步蹲至過頭推舉
站立時,雙腳分開與髖部同寬,舉起兩個啞鈴在肩膀高度,掌心相對。向前箭步下蹲,直到後膝幾乎觸及地板,前大腿與地板平行。
推動前腳回到初始位置,同時舉起啞鈴越過頭頂。
主要刺激部位:臀大肌、腿部肌群、肩部、三頭肌
7. 啞鈴臥推
仰臥在長凳或平坦結實的平面上,雙手各握一個啞鈴,手臂伸展到胸部上方,掌心朝向腳。
肘部外翻並彎曲,使重量幾乎降到胸部,姿勢呈L狀。再伸展肘部回到起始位置。
主要刺激部位:肱三頭肌
8. 地面臥推
仰臥躺地,將啞鈴舉起在胸前。上半身貼緊地面,伸展雙臂成平板臥推姿勢。
下降肘部時確保背闊肌上的張力,上臂和軀幹保持成45度角。當肘部接觸地面時,伸展手臂伸初始位置。
主要刺激部位:胸大肌、肱三頭肌
9. 阿諾德式推舉
站立時,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膝關節略微放鬆,將啞鈴舉起在前額處,肘部90度彎曲,掌心面向自己。
緩慢打開手臂,保持肘部的角度,同時翻轉掌心朝外,收攏擠壓肩胛骨,同時將重量筆直向上推舉。
主要刺激部位:肱三頭肌、肩部肌群
10. 深蹲推舉
雙腳站立與肩同寬,將啞鈴舉起在肩部水平。儘可能低地深蹲,保持下背部的自然弧度。站立起身並將啞鈴推舉越過頭頂。
主要刺激部位:肩部肌群、三頭肌、臀大肌、腿部肌群
11. 坐姿軍式推舉
雙腳站立與肩同寬,或稍窄於肩寬。啞鈴置於身體兩側,將啞鈴爆發挺舉到肩膀上,或緩慢帶動啞鈴到肩部水平。
擠壓肩胛骨,穩定核心,同時推舉啞鈴越過頭頂並稍稍向後,使其與後腦勺垂直對齊。停頓片刻,再降低至肩膀位置。
主要刺激部位:肩部肌群、肱三頭肌
12. 羅馬尼亞硬拉
站立時,雙腳分開與髖部同寬。握住啞鈴放在身前,掌心朝向自己。
保持下背部的自然弧度,髖部向後屈曲,軀幹向前降低,直到腿筋有拉伸感,並彎曲膝蓋。
再回到初始位置,在動作頂端擠壓臀肌。然後重複。
主要刺激部位:臀大肌、下背部
13. 快速蹲舉
雙腳分開站立,與肩同寬,舉起啞鈴保持在肩膀附近位置,下降深蹲,然後爆發起身,刺激臀肌並向前推壓,鎖定膝蓋。
利用動量驅動啞鈴越過頭頂,掌心相對。然後迅速將啞鈴降到前肩水平,再深蹲。
主要刺激部位:肩部肌群、三頭肌、臀大肌、腿部肌群
14. 保加利亞單腿蹲
兩手各持一隻啞鈴,弓步站在長凳前,左腳抬起放在身後長凳上。
降低身體直到後膝幾乎觸及地面,前大腿與地板平行,通過前腳驅動站立起身,並重複動作。
主要刺激部位:臀部肌群、腿部肌群
15. 手臂彎舉
站立時雙腳與肩同寬,雙手握住啞鈴,雙臂筆直垂於體側,掌心相對,背部靠牆。
旋轉前臂並彎曲肘部,兩臂交替做彎舉動作。在動作頂端擠壓肱二頭肌,再降回到起始位置。
主要刺激部位:肱二頭肌
16. 平板支撐划船
以俯臥姿勢開始,中立握住兩隻啞鈴,做伏地挺身起動作,然後立即提起單臂,做曲臂划船動作。再換邊重複。
主要刺激部位:上背部肌群
17. 俯身划船
站立時雙腳與肩同寬,髖部鉸折,俯身向前,雙臂提住啞鈴懸垂。
曲臂向軀幹提起啞鈴,保持肘部收攏與身體呈一條直線。再原路恢復到初始位置,並重複。
主要刺激部位:上背部肌群
18. 反向飛鳥
站立時,雙腳與髖部同寬,臀部向後鉸折,手臂向下伸展,掌心相對。
雙臂向外側提起,直到與軀幹成90度角,在動作頂端擠壓肩胛骨,稍作停頓,然後原路恢復到初始位置,並重複。
主要刺激部位:肩部後束
19. 過頭三頭肌伸展
坐在長凳上,雙手握住啞鈴末端。推舉啞鈴直接越過頭頂,保持上臂垂直,彎曲肘部,將啞鈴下降至腦後,直到感受到三頭肌的拉伸,再伸展肘部重複動作。
主要刺激部位:肱三頭肌
20. 站立側平舉
站立時兩腳間距與肩同寬(或稍窄),啞鈴放在身體兩側,掌心相對。
將啞鈴向側面提舉,與軀幹呈90度。不要彎曲肘部或擺動手臂。保持穩定控制動作。
主要刺激部位:肩部肌群
以上啞鈴重量需要根據自身情況調整,每個部位訓練所需啞鈴重量也不完全相同,每個動作最佳的重量為12~15次剛好力竭的重量。
入門版每次選4~6個動作,每個動作8~12次,循環2~3組即可,根據上圖每次訓練把全身肌肉練到,每周訓練3次。
進階版每次選擇兩個6~8個動作,每個動作8~12次,循環4組,也是每周把全身肌群訓練到,每周4~5次即可。
如果體脂率過高需要適當控制飲食,搭配跑步、遊泳、跳繩等有氧訓練效果會更好。
堅持30天看效果!
———— / 今天健身搞起來! / ————
部分圖文素材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保存上方圖片,打開抖音查看更多教學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