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洛陽師範學院在全力做好學校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努力化「疫情危機」為「教育契機」,紮實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規則教育、感恩教育、科學教育等教育活動,引導青年學子「講」戰役故事、「寫」社會課題、「行」志願精神,真正把災難當教材,與祖國共成長,奮力交出疫情防控和思想引領的出色答卷。
故事一:永信班學員講述戰疫故事
「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但總有人用平凡的付出成就偉大!大家好!我是永信青年梁雪珂,今天將由我帶大家繼續走進疫情背後的那些感人故事。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的第八病區有位個子小小的女護士,名叫杜富佳……」
最近幾天,由洛陽師範學院永信班學員、2018級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一班學生梁雪珂錄製的朗誦音頻《永信青年講述戰「疫」故事|不是英雄的妹妹,是英雄兄妹》,在學校新媒體平臺——「青音嘹亮」微信公眾號推出後,引發了師生的熱議和好評,有同學留言說:「講的真精彩,好期待下一期喲!」
永信班是洛陽師範學院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示範工程,成立於2012年3月。「永信」二字取自該校英雄校友韓永信的名字,又意為「永遠的信仰」。該班每年招收30名學員,學制一年,通過理論學習、經典閱讀、社會調查和社會實踐等方式,引導學員做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研究者、傳播者和實踐者。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洛陽師範學院把永信班日常開展的「青馬分享會」「永信大講堂」從線下搬到線上,在「青音嘹亮」微信公眾號開設《永信青年講述戰疫故事》專欄,每周推送兩期,每期講述一個戰「疫」故事。
(圖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欄目選取的戰「疫」故事以「內容有熱度、有溫度,傳播效果有能見度」為標準,每期故事都經過了永信班全體學員的集體研究、認真篩選、反覆打磨、精心設計,經馬克思主義學院負責老師審核後,由永信班學員進行線上錄製。
青音嘹亮推送的第一期抗「疫」故事《我必須跑得更快》,講述了患有漸凍症的金銀譚醫院院長——張定宇的先進事跡,為了讓讀者和聽眾能夠通過聲音的傳遞直觀感受張定宇醫生與時間賽跑、與命運叫板的頑強精神,永信班學員們查閱了大量資料,深入挖掘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物背後故事,在文稿中融入細節描述和話語引用,在錄製過程中多次修改完善,以求達到最佳效果。
「這些故事是開展生命教育、培養責任意識、涵養家國情懷最有說服力的素材。我們講述故事的過程,既是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思想之旅,更是守初心、強本領、擔使命的成長之旅。」故事朗誦者、洛陽師範學院永信班班長、2017級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班武航劍如是說。
洛陽師範學院黨委書記王洪彬介紹,《永信青年講述戰疫故事》是疫情期間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想引領的一次全新探索。學校積極引導永信班學員把災難當教材,在戰疫故事的挖掘、選取、講述中體悟中國精神、中國速度、中國效率、中國力量、中國優勢。同時,充分發揮永信班學員火種、宣傳隊、播種機的作用,用聲音傳遞正能量,激勵激發更多青年學子把感動化作力量,努力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和模範踐行者,把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推向深入。
故事二:湖北籍學生家鄉調研獲得立項資金
小張是洛陽師範學院大三學生,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人。2月中旬,宅在家中的她接到學校發布的「疫情防控期學生發展性資助專項研究項目申報」通知後,立即開展線上調研,查找相關資料,精心撰寫《新冠肺炎疫情對黃岡地區社會經濟狀況的影響》課題申請報告,最終順利通過學校專家組評審,獲得立項啟動資金1000元。她說:「我將按照學校的要求,把課題寫在家鄉的戰『疫』大地,堅持從體驗中來,從經歷中出,以翔實的案例和數據,把疫情帶給我的思考用結題報告的形式呈現出來。」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洛陽師範學院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疫情防控工作精神和要求,前移陣地,精準發力,在省內高校中率先啟動疫情防控期學生發展性資助專項研究項目申報工作。該項目主要針對家庭困難的在校大學生群體,以資助研究經費的形式,引導居家學子依託所學專業知識,從學術角度對疫情防控中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和探究,提升育人成效。
(圖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專項研究項目的課題設置突出實際應用,以疫情對學生的學習、心理、生活、就業及相關地區社會生活的影響為側重點。學校精心設置15個參考選題方向,涉及網絡教學、大眾傳媒、心理健康、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治理等眾多領域。申報者既可以從參考選題中選題,也可以自擬實用研究題目。
經過學校廣泛線上動員,學生積極響應、踴躍申報,共有342人遞交項目申請。學校組織專家進行嚴格評審,將其中114項課題(本專科生立項114項,研究生立項10項)列入計劃,經過網上公示後,每項課題給予1000元研究啟動資金。據洛陽師範學院黨委學工部副部長、學生資助中心副主任崔家田介紹,目前,11.4萬元啟動資金已撥付到位,惠及114名家庭困難的在校大學生。上述課題全部完成後,學校還將根據後續結項評審結果,給予500—1000元的資助經費。
「推動實施學生發展性資助項目研究,旨在引導大學生立足疫情實際,關注國情社情民情,思考解決辦法,將課題寫在祖國大地上,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責任意識、感恩意識,真正達到資助和育人的統一。」分管學生工作的該校黨委副書記宋文獻談到。
故事三:64名學生組成「手拉手」志願服務團
2月28日以來,洛陽師範學院2017級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學生耿永超每天除了要完成網課學習和實習課程作業之外,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通過網絡為援鄂家庭子女進行課業輔導。耿永超是洛陽師範學院「與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家庭手拉手專項志願服務活動」的志願者之一,與他結對的是一名正在上初一的援鄂人員子女。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河南大批醫護工作者舍小家為大家,衝上了防控工作最前線。為充分展現對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子女的教育關懷,緩解醫務人員的後顧之憂,洛陽師範學院積極響應該團省委、省教育廳的號召,組織開展了「手拉手」專項志願活動,積極動員選拔師範類專業學生參與。活動開展以來,共有上百名師範生踴躍報名,學校根據年級、專業、特長等報名信息,從中精心挑選出具有教育實習或學習課程輔導經驗的64名學生,組成「手拉手」志願服務團隊。志願者根據幫扶家庭的個性化需求,通過釘釘、微信等遠程學習和交流平臺,為醫務人員子女提供「一對一」的雲支教服務。
耿永超說:「經歷,意味著成長。參加為援鄂家庭子女輔導功課的志願服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援鄂人員在前線與疫情做鬥爭,我們在後方用知識與愛心向奉獻者致敬、分憂,這是我們當代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
為了保證線上輔導質量,提升志願服務的品質,洛陽師範學院還為學生志願者配備有專業指導老師,並建立「手拉手」專項志願活動微信群,學生志願者需要通過群內打卡的方式反饋每日的輔導內容,校團委負責老師每天負責跟蹤、統計、評估志願者工作,力求實現志願服務的規範化、實效化。
(圖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手拉手」專項志願活動,是洛陽師範學院青年學子參與眾多疫情防控志願活動之一。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洛陽師範學院注重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大學生思想引領,教育引導學生在做好自身安全防護的情況下,積極弘揚志願服務精神,主動參加所在村鎮、社區、街道的疫情防控志願服務活動,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有大愛、有大德、有大情懷的人。
如: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引導學生以「藝」抗「疫」,通過創作漫畫、海報等藝術作品形式,積極參與當地的疫情防控宣傳,用畫筆為抗「疫」助力;法學與社會學院引導學生開展疫情防控普法宣傳,幫助當地群眾提高自我保護、依法防控意識;體育學院引導學生「宅」家編創家庭版運動訓練健身操,做成視頻發布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臺,引導「宅」在家中的孩子進行科學鍛鍊、增強體質;新聞與傳播學院引導學生參與當地疫情防控新聞報導,積極撰寫各類民生報導,傳遞更多正能量等等,各學院引導學生發揮專業優勢,參與各種志願服務活動,讓學生在危機中獲得鍛鍊和成長。
洛陽師範學院校長梁留科表示:
教育要同國家命運、民族前途緊密聯繫起來。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學校的責任不僅僅是『停課不停教』,更要用好抗疫『活教材』,引導學生關注現實世界,在討論與參與中加深對於生命的思考、成長的理解,進一步激發責任擔當意識,做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新時代青年。
審核 | 陳 凱
責編 |黃髮強、張甜甜
來源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宗寬 通訊員 龍開松 朱玉曉 崔家田。(聲明:「河南省教育廳」微信公眾號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或依法處理。)
共同努力,戰勝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