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其實在過去有很多家庭他們都認為不需要讀很多書,只需要讀完義務教育,那麼就需要回到家幫家庭幹農活,幹家務,分擔家庭的負擔,所以在那個年代,政府大力去改變人們這樣的想法,於是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獎勵政策,從國家到地方到村鎮都會有這樣獎勵的政策。故而我們會看到每一年的高考都會湧現出一些高考狀元,而那些高考狀元會受到當地的獎勵由縣到村,一層層下來,那些獎勵也就是在彰顯讀書的重要性,以及讀書能夠帶來的社會榮譽,能夠讓一個家庭擁有社會自信。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效果,大部分家庭覺得讀書是需要的。今天我們要說的一個典型例子是福建女孩黃亦陳,她高考考了687分,收到了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在她收到錄取通知書之後,她便獲得了村裡100萬獎金,如今怎麼樣了呢?
一、收獎收到手軟
這個故事發生在2018年,黃亦陳在這一年上高考戰場,上考場時她說,「當時自己也是緊張和忐忑的」,直到高考考完之後,她才覺得輕鬆,她也沒有出去玩,就只是在家裡面安安心心的等著高考分數,成績一出,她考了687分,她是當時的省狀元,這樣的消息讓她的家庭、學校以及同村人都感到驕傲。就在她得出高考成績不久之後,北大招生辦的老師便來到了她的家,這讓她既受寵若驚,又內心震撼,因為當時招生辦的老師給出的條件是只要她同意上北大,那麼她就能夠獲得豐厚的獎學金。一聽到這樣的說法她心裏面,並沒有太大的觸動,她覺得考上北京大學其實是自己的理想。緊接著,她便收到了自己中學母校的獎勵、村裡的獎勵、以及集團的獎勵,甚至還有商會的獎勵,這一項又一項的獎勵讓她拿到手軟。
二、一筆不菲的獎勵
這一件事情被媒體報導出去之後,記者就詢問她收到的獎勵總計到底有多少,這個問題並沒有讓她感覺不自在,她很淡定地說出了一個數字,100萬,這可是嚇了記者一大跳,這是記者有史以來聽到獎勵最多的數字,也是連連誇讚她。採訪視頻一播出,各地也就掀起了獎勵狀元的行為,不過各地獎勵狀元的行為並不是所有都以金錢為獎勵,同時還有榮譽等方式。這些方式更多的只是想要表示對那一些努力讀書的學子們的認可。
三、付出與回報
那些學霸們之所以能夠拿到那麼多獎勵,這一切都離不開他們為學習的付出。或許當人們看見她拿獎勵拿到手軟,但是大家也要看到她從小到大將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學習上,高中時期,她也很少放鬆,她覺得,她自己並不是很聰明,所以她認為勤能補拙,她還覺得,「如果自己想要獲得更好的條件,那麼必須有所付出,有所犧牲」。
結束語:她放鬆的時刻就是她高考完之後的那兩個月,不過她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出去旅遊唱歌,或者追劇,反而她依然保持自己有規律的作息,完成每一天的學習任務之後,才會允許自己去放鬆,這樣的自律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