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發性抑鬱造成大腦損傷 大腦海馬體被縮小

2021-01-19 99健康網

  新研究顯示,在患有復發性抑鬱的患者身上,關係到新記憶形成的大腦區域(海馬區)似乎縮小了。

  Ian Hickie是雪梨大學大腦和思維研究所的共同負責人,領導了這項研究。該研究小組考察了來自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的近9000人的神經。為了這個目的,他們分析了約1700例重度抑鬱症患者的大腦掃描圖片和醫療數據,以及未患抑鬱症的7200人的數據。

  研究人員指出,65%的重度抑鬱症患者出現了復發症狀。許多被診斷患有抑鬱症的年輕人容易出現復發症狀。

  研究發現重度抑鬱症患者,尤其是病情反覆出現的患者,海馬區域更小。21歲之前被診斷為抑鬱的患者也有一個更小的海馬區。

  復發看上去很關鍵:大約三分之一只有一次重度抑鬱發作的參與者與非抑鬱患者相比並未顯示海馬區的縮小。

  據研究人員介紹,這表明復發性抑鬱影響了大腦的解剖特性。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說,這些發現強調了抑鬱症第一次發病時及時發現和治療的重要性,特別是年輕人尤為如此。應注意:在大腦變化出現之前進行診斷和治療。

  「這個大型研究證實,抑鬱症的第一次發作需要有效的治療,以防止伴隨抑鬱症復發大腦的變化,青少年和年輕的成年人尤為如此。」

  據共同研究員、該研究所的副教授Jim Lagopoulos說:「這些發現對大腦結構和抑鬱症可能機制之間的關係帶來了新思路。」

  「儘管近幾十年大量研究的目的對準了大腦結構和抑鬱症之間的關聯,但我們對於導致抑鬱症原因的認識仍然是初步的。」Lagopoulos說道。

  但是,該研究的作者說,該研究並未證明任何因果關係,更多的研究也許有助於問題的解釋,如大腦的變化是否是慢性應激的結果,或者如果這些變化是否可以考察哪些人更容易患上抑鬱。(實習編譯:黃歡 審校:陳加勇)

(責任編輯:陳加勇)

相關焦點

  • 不如多鍛鍊保護好海馬體!
    我們對大腦作用最普遍、最淺層的認知除了控制人體活動以外,還有就是記錄所經歷的事情。那麼我們靠什麼來記住自己的經歷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大腦重要組織之一——海馬體。長度不到10釐米的海馬體「內存」比很多手機都大!
  • 新研究說大腦中海馬體也參與情緒調節
    新華社北京4月16日電加拿大一項新研究說,大腦中負責學習和記憶的海馬體也參與情緒調節,這個發現可能為治療上癮、焦慮和抑鬱等精神障礙提供新思路。長久以來,研究人員主要關注海馬體在記憶和認知中所起的作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學術刊物《當代生物學》上發表的報告說,海馬體中名為CA1和CA3的兩塊區域也參與情緒調節。研究人員用小鼠進行了實驗,它們被置於「接近-迴避型」衝突場景中。這是心理學上用來測試情緒調節機制的一個方法,用人類生活經驗打比方就是:一個人正想走進他最喜歡的餐館吃飯,突然看見他很討厭的一個人在裡面,這時候是進去還是走開呢?
  • 抑鬱症患者的大腦發生了什麼變化?變笨、記憶下降如何恢復?
    一、抑鬱症患者的大腦,發生了什麼變化 抑鬱症患者大腦結構形態學的顯著變化出現在海馬體、杏仁核、前額葉皮層等區域 1.海馬體 海馬體是邊緣系統中的一個重要腦區,在情感記憶的儲存、固化以及學習等認知功能中發揮關鍵性作用。
  • 抑鬱有哪些表現?抑鬱患者的大腦與正常人有什麼不同?
    同時,抑鬱症也即將成為人類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這場大腦的重感冒帶來的危害,甚至比糖尿病、癌症等生理疾病要嚴重得多。醫學上的抑鬱,主要包括三個特徵:首先是出現了十分反常、持續時間較長的情緒低谷,壓抑和絕望程度嚴重,往往很難自己恢復;其次,這些看似不高興的症狀已經對正常生活和工作學習造成的影響;最後,如果能夠排除近期受到過外界刺激或藥物、毒品的影響,以上症狀持續半年以上的話,就可以初步判斷為抑鬱症了。抑鬱症有哪些生理變化?
  • 或與大腦海馬體有關
    研究表明,氯胺酮會阻斷穀氨酸受體,穀氨酸是一種大腦化學物質,在情緒調節中發揮作用,通常通過刺激腦細胞來工作,推動它們發送電信號。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教授Alan Schatzberg博士說:「我稱它為『大腦的果汁』——它是一種刺激神經遞質」,有助於引導整個大腦的活動。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 海馬體怎麼樣學習?大腦靠「回放」做決策
    近日發表在《科學》上的一篇報告提醒了海馬體是如何學習,並將某些閱歷銜接到記憶中的。研討人員發現,在特定的行為後,海馬領會不時反覆這種行為,直到其被內化。他們還報告了海馬體如何追蹤人們大腦的決策中心來記住過去的選擇。  以往研討標明,齧齒動物的海馬領會在睡眠或休息期間回放過去的閱歷。
  • 研究:男性大腦海馬體越大人越聰明 女性則無關聯
    2013-03-06 14:05:39 | 來源:中國新聞網   據「中央社」5日報導,美國一項研究顯示,男性大腦海馬體的體積越大
  • 中年早期的血壓,哪怕只是微微升高,也會對晚年時的大腦造成損傷
    WMH造成的損傷在核磁共振腦掃描中顯示為較亮的區域,表明大腦中的小血管受損。這些損傷會隨著年齡和血壓的增加而增加。因此,WMH也是中風、痴呆症、身體殘疾、抑鬱和思維能力下降的重要風險因素。這些發現來自一項對英國生物庫中37041名年齡40到69歲之間的普通參與者的研究。
  • 適度飲酒也會損傷大腦
    即使每周飲酒少於14個酒精單位也會造成損傷。圖片來源:ELEVATE/ Pexels, CC BY眾所周知飲酒過量會給身體帶來嚴重影響,包括損傷肝臟。但是多少叫做過量呢?對於肝硬化等疾病,通常每周飲酒超過21個單位,即一周大約兩瓶葡萄酒或一天半品脫啤酒為過量。
  • 運動改造大腦:變聰明就是這麼簡單
    科學家已經證實,有關夢想,計劃和創造的能力恰好源自於大腦中負責支配運動的那部分區域。現代生活帶來的諸多生理和心理上的問題,例如肥胖,心血管疾病,焦慮,壓力以及抑鬱等,都和缺乏運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對大腦的生理影響想要了解運動會對大腦產生怎樣的生理影響,我們需要先釐清有關腦科學的一些基本概念。
  • 運動改造大腦:變聰明就是這麼簡單
    科學家已經證實,有關夢想,計劃和創造的能力恰好源自於大腦中負責支配運動的那部分區域。現代生活帶來的諸多生理和心理上的問題,例如肥胖,心血管疾病,焦慮,壓力以及抑鬱等,都和缺乏運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反之,如果神經網絡無法維持一定的數量和複雜度,各種神經遞質分泌失衡,則會出現注意力無法集中,健忘,抑鬱,焦慮等等問題。
  • 028期抑鬱症研究簡報:這種常規抗抑鬱藥對抑鬱患者DNA損傷的影響
    相比之下,安慰劑和舍曲林的藥效都可通過網絡間的海馬體連接性來預測,預測方向互為相反。結論:本研究辨明了針對治療效果的基於特定功能網絡的調節變量,其中包括已知的易受重度抑鬱影響的腦網絡。網絡間及網絡內大腦區域的功能性連接模式在識別藥物治療重度抑鬱症產生的良好反應中尤其起到了重要作用。
  • 大腦記憶或許來自於海馬體的腦電波振蕩,科學家發現一種奇特波動
    答案是肯定的,大腦的科學研究就遠遠比宇宙研究更加複雜,因為科學家至今都無法解讀很多大腦的秘密,而相對於宇宙科學來說,科學家起碼能夠揭示很多宇宙基礎物理現象。所以從科學角度來說,任何一種科學研究,都沒有比大腦研究更複雜,這裡面有很多重要的原因,其中一個就是,大腦結構非常緻密,而且裡面的活動更是牽涉到很多學科,因此科學家想要單獨破解某一個課題的時候,才發現他們需要了解更多,其他的大腦知識,這就是為什麼人類對於大腦的研究,一直停留在很淺薄的範圍之中。
  • 大腦「重新映射」功能紊亂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空間記憶障礙
    然而,空間記憶損傷的原因一直不清楚。由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助理教授Kei Igarashi領導的研究小組闡明了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空間記憶損傷的腦迴路機制。研究小組使用了2014年在理化學研究所(RIKEN)開發的阿爾茨海默病模型小鼠,並使用電生理技術(1)分析了執行記憶行為的小鼠的大腦活動。
  • 抑鬱症的科學:抗抑鬱藥物如何對大腦起作用?
    想要形成正向循環的最簡單辦法就是服用抗抑鬱藥物,因為它們會對大腦帶來非常廣泛的影響。抗抑鬱藥物如何起作用?因為我們大腦中特定神經化學物質的精確組成是未知的,所以在最終找到對自己有最好效果而且不會產生太多副作用的那種藥物之前,一般都需要嘗試好幾種藥物。抗抑鬱藥對大腦的影響。除了迅速阻斷神經遞質轉運體的功能以外,抗抑鬱藥物還會在大腦中引起長時程的改變。
  • 如何讓大腦變得更聰明?你需要做到這1點
    ,揭示運動對大腦的好處,並不餘遺力地倡導和推動「運動改造大腦」這一科學理念。1、頻繁的運動給大腦提供更多的神經營養因子相關研究表明,在運動時能夠刺激大腦產生更多的BDNF(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受體。這是一種大腦內合成的蛋白質,給大腦提供優質的營養,能促進神經細胞的生長,讓大腦中產生更多的神經迴路,而豐富的神經網絡更有利於我們處理、關聯、理解新的信息。
  • 運動能讓你的大腦變得如此強大!
    你今天能為你的大腦做的最具變革性的事情是什麼?鍛鍊!神經學家溫迪·鈴木(Wendy Suzuki)說,她通過研究表明,運動能對人的大腦,包括情緒和專注力產生積極作用,並保護大腦免受如抑鬱、老年痴呆或是失智症等不同疾病的侵襲,那麼要達到這種功效,運動最低量是多少呢?
  • 跑步會使大腦縮水6%!這是怎麼回事……
    但是這還不是全部,你有沒有想過當你在跑步時,你的大腦會有什麼變化?01減輕你的壓力《神經科學雜誌》曾發表過一項研究表明:有氧運動可以減輕壓力、焦慮和抑鬱。當你跑步時,在達到一定運動量的情況下,你的大腦會分泌兩種讓人感覺快樂的化學物質——內啡肽和內源性大麻素。他們會進入血液併到達脊髓,激活那裡的受體……它們還流經整個獎勵中樞和前額葉皮層,在那裡直接影響多巴胺,此時,人體會產生大麻一樣的歡欣快感!
  • 如何保持大腦功能,甚至「變」聰明?這件簡單的事能幫到你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功能會出現損傷,專注力、記憶力等認知功能下降,也容易得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或痴呆症。那有沒有辦法,逆轉這種趨勢,保持大腦功能、免受疾病侵襲呢?運動已被證明可以防止腦容量損失,以及與記憶相關的特定腦區縮小。通常,腦容量損失會導致認知功能降低。例如,一項磁共振成像(MRI)掃描研究發現,在60-79歲的老年人中,6個月的有氧健身運動,會顯著增加大腦灰質和白質區域的腦容量,維持和增強老年人中樞神經系統健康和認知功能。
  • 腦科學日報:褪黑激素或可增強大腦記憶!「冷漠」可預示大腦痴呆
    這種方法產生一種磁圖像,顯示被稱為膠狀淋巴系統(glymphatic system,也稱類淋巴系統)的大腦清潔系統的功能,以及其中發生的變化。研究表明,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大腦血管的搏動不同於健康人。這一發現使記憶喪失疾病的新型治療和診斷工具的開發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