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5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不向命運低頭
創造精彩人生
今天
【講扶貧故事】
小布帶給大家的是
潘國太:自主創業的脫貧之星
在陽城縣河北鎮槐莊村,有一個人在脫貧致富道路上敢想、敢幹、敢拼,憑自己的韌勁和不言棄精神,成為帶頭創業的脫貧之星,他就是槐莊村民潘國太。
自2018年開始養豬以來,潘國太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努力,豬圈逐步擴建至600平方米,生豬存欄已發展到120頭,可謂是從無到有,基本實現脫貧,走上致富的道路。「過幾天賣掉一批豬,又可以有一筆收入,我打算用這錢把豬場再擴建一下」,他充滿幹勁,始終信心滿滿,對未來有著自己的規劃。
回顧自己創業脫貧的經歷,潘國太感慨萬千。在養豬之前,他以外出打工為主,以在家務農耕作為輔,基本無穩定工作及收入來源。打工的時間雖長,家裡卻一直沒有什麼存款。2013年下半年,他在工地幹活期間發生意外,住院數月,在家休養長達一年,加重了家庭負擔,其他家庭成員基本無收入能力,入不敷出,導致家庭經濟困難,只能勉強維持生計。2014年又趕上孩子考上大學,學費和生活的雙重壓力壓得老潘喘不過氣來。這時,潘國太一家被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孩子上學問題和生活保障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潘國太一家渡過了難關。
「自被確定為貧困戶以來,得到了黨和國家政府的政策幫扶,作為基層貧困群眾,響應國家號召,自主創業,努力脫貧。」一輩子不服軟的潘國太思來想去打算創業,自謀出路,甩掉貧困的「帽子」。在充分的調研後,2017年潘國太有了養豬的初步構想,並於2018年正式付諸行動,開啟了自主創業養豬之路。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當真正做起來的時候,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是一個接著一個,資金、經驗和技術樣樣缺,一切都是從零開始。2018年上半年,潘國太夫妻倆向親朋好友借錢修建了300平方米的豬舍,買了8頭母豬。可是令他沒想到的是,養豬第一年就遇上了價格低谷期,加上規模小,前期投入大,第一年就是負收入。但他沒有氣餒,也沒有因此而放棄創業,而是調整心態,穩紮穩打,積極參加縣裡養殖戶培訓,觀摩規範化養殖場,在實踐中學習並積累經驗,盡力減少成本和損失。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夫妻倆的細心照料下,母豬順利生產了幾批生豬,且成活率也在提升,再加上豬肉的價格逐漸回升,育肥出欄後終於有了淨利潤。在之後的日子裡,夫妻倆一邊還債一邊繼續擴大規模,每天餵食、磨飼料、打掃豬舍,絲毫不懈怠,養豬的技術越來越專業,創業也步入了正軌。
2020年初,潘國太又投資擴建了300平方米豬舍,隨著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日常運營也要隨之正規化,他申請了營業執照,引入了更為先進的設備,完善了化糞池等排汙通道的建設,發展產業的同時兼顧環境保護的責任。
談到未來的規劃,潘國太表示今後將進一步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高質量發展養豬產業,到2021年出欄數約400頭,並帶動周邊群眾自主創業,以自身行動回報國家,回報社會。
日前,中共晉城市委網信辦和晉城市扶貧辦組織開展了脫貧攻堅網上集中宣傳。通過講扶貧故事、秀村播帶貨、展扶貧成效等專欄,講述我市脫貧攻堅工作中湧現出來的感人故事,展示我市各地特優農產品,展現我市脫貧攻堅取得的重大成就,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增添持續奮進動力,續寫鄉村振興新篇。
來源:網信晉城
原標題:《講扶貧故事 | 潘國太:自主創業的脫貧之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