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昊問智庫
還記得他們嗎?相信很多人不暇思索就能認出他們,諾基亞、摩託羅拉、索尼,雄霸上個世紀通訊1.0時代絕對響噹噹的王者,卻在近十年2.0時代的移動網際網路集體敗陣。你以為就這麼結束了?9012的最後月份,他們卻以一場突然的集體「逆襲」,宣告3.0智能時代:他們不服。
11月21日,索尼宣布成立AI事業部Sony AI,推動人工智慧基礎研究和開發。11月15日,聯想全球領先地推出摩託羅拉Razr摺疊屏手機,重演了當年Razr V3的經典外觀。最年邁的諾基亞也在最近披露,在全球範圍共籤署50份5G商用合同,曾經人手一部的「耐摔神器」搖身一變,成華為之後,全球第二大5G通訊巨頭。
他們切入的恰恰是AI時代下三大熱點趨勢產業,無疑,技術、長年積累的專利和經營管理是大佬們強有力的護城河。但丟失了10年的江湖早已不是曾經的江湖,在波譎雲詭的科技產業,曾經大佬面前的小朋友飆速發展,如今已成市值巨擘,創新能力在市場的偏好上早已一騎絕塵。
三大昔日王者能否借道新趨勢殺出血路?他們的興衰脈絡又能為其他當紅的科技巨頭們帶來哪些參考和啟示?
為什麼錯失移動網際網路時代?
作為科技圈近30年的核心設備,巨頭們的命運往往繞不開,興也手機、敗也手機,三大沒落王者無不如是。
若說上個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頭十年的電子消費是索尼、摩託羅拉和諾基亞的天下絕不為過,他們輪番上陣佔盡高光時刻。摩託羅拉創造了世界第一款行動電話,一手打造的大哥大風靡上個世紀且成為身份地位象徵,俯視萬物,還曾一度打算收購華為。90年代後期模擬機轉2G手機,諾基亞突圍在1998年一舉超過摩託羅拉,此後10餘年穩坐手機頭把交椅。這期間,摩託羅拉2004年推Razr V3,曾成就一代機皇。創造出世界第一臺半導體電視、第一臺隨身聽產品Walkman的「黑科技之王」索尼,憑藉在音樂和拍照的良好表現,曾一度與諾基亞、摩託羅拉名列世界手機三強。
然而,隨著2007年賈伯斯發布蘋果手機開啟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三大昔日王者叱詫風雲的技法突然就失靈了。安卓陣營的三星從諾基亞奪過第一寶座僅用了三年,至今,三大品牌不僅跌出前十,即便是暢銷機型的前二十也不見蹤影,像索尼市佔率已不足1%。
「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們輸了。」在諾基亞賣身微軟收購時候,時任CEO約瑪奧利拉也沒明白。
昊問智庫認為,幾十年積累的技術領跑,在新市場環境下釋放了硬幣的另一面,傲慢下的固守、業務體系龐雜、戰略失誤、賣身求存,及對手太強五大因素,牽制了他們的命運。
1、傲慢下的遲一步失千裡
和當年在「成立意旨書」中立下要建立「工程師樂園」的索尼一樣,摩託羅拉、諾基亞也無一例外有著極濃重的工程師文化。在市場荒野期,技術成就了他們,但也積累起來不可一世的高傲和盲目的固執:自己就代表趨勢,自己就是對的。這在技術差異化走弱、強調市場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行不通了。
諾基亞早在1996年就推出了智慧型手機概念機,2004年內部就開發出觸控技術,但它一直沒捨棄塞班和物理按鍵,當年蘋果推iPhone時候,諾基亞還嘲諷人家「是個不帶鍵盤的板磚」。直到2008年諾基亞才推出觸屏手機,索尼也是在同年推出首臺基於Windows系統的智慧型手機,這距離蘋果已差出一年。
時間慢了不說,產品還不夠「後來居上」。就在摩託羅拉推出搭載了據稱當時最強手機處理晶片的按鍵式手機V8的2007年,美國西海岸賈伯斯在舊金山發布的初代iPhone,兩指縮放旋轉圖片,所有操作都在屏幕內完成,引發了前所未有衝擊力。
在其他廠商拼配置、拼雙攝、拼全面屏,索尼卻一直是堅守經典的不追隨,像去年8月面試的Xperia XZ3,仍保留著上下兩邊大黑框,這距離2017年開始的全面屏時代已經脫節了一年,另外,它只有一個後置攝像頭,後置1900萬像素鏡頭,價格賣到超6000;同期發布的華為nova3已換上主流的齊劉海,搭配四攝像頭,後置1600萬,加上2400萬,售價僅2799元。
「配置低、價格貴、體驗一般」漸漸成了三大王者手機「王冠不可掉」下的共性。
讓一頭大象掉頭很難,而且,人天生有種「損失厭噁心理」,讓他們的摒棄締造了一個帝國的上一代,談何容易。到頭來,三大王者移動時代的狀態,一直是高傲挺著,最後被打得「被動」跟著跑。
2、對手太強大
不改變,對手會給你答案。
2007年,摩託羅拉新出機型只有13款的時候,諾基亞37款,而三星已經達到54款。從市場反饋機制看,諾基亞的採取得是鏈狀管理,從市場調研,到市場、管理層等,一直到最後開發至少六個環節。費時費力不說,很難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做出反應。而蘋果和小米則用的是更扁平化的餅狀管理,負責項目的工程師直接通過論壇等方式,在消費者那裡獲得反饋信息,對產品快速做出改進。
後來新秀之所以成功,不僅更快,更在懂市場、更懂消費者,贏消費者贏天下。通訊設備在1.0階段還在培養大眾認知,到了移動時代則已廣泛普及,各家之間在技術上的差異很小,反倒是功能、可操作性、外觀、口碑等非技術因素對消費者選擇起到關鍵作用。
國內的幾大廠商崛起正深諳於此。相比小米走社群路線,師出同門的OPPO和vivo兩者,採取的是高毛利、高品牌投入、高顧客認知的「三高」模式,他們通過高顏值、邀請明星高舉高打、空中地面飽和傳播,刺激了強勢銷量和品牌力。
近期公布的一份智慧型手機排名,前六位華為、OPPO、小米、vivo代表中國品牌躋身其中。
3、業務巨人,「內鬥」鉗制
眾所周知,諾基亞、摩託羅拉、索尼,都是眾業務組成的產業帝國。從伐木、造紙起家的諾基亞,涉足過橡膠、石油、軍事等多個領域,1960年開始手機生產製造。摩託羅拉最開始是經營汽車收音機業務,發展至今分成賣身聯想的摩託羅拉移動和在美上市主要從事網絡設備及對講機業務的摩託羅拉解決方案。索尼涉及維度更廣,從硬體的音頻、電視、CD到內容遊戲、影視、音樂等不一而足。
業務種類越多,彼此間同質摩擦便會加劇。索尼的影像技術名甲天下,在公司內部索尼手機屬於移動部門,而相機相關技術歸屬索尼影像部門,兩大部門各有一套業績標準,合作並不能給自己部門帶來好處。就造成,最近幾年,索尼微單賣得好,索尼影像部門擔心影響銷量,一直不肯把技術給手機部門。
摩託羅拉也有同樣的問題,在創始人兒子羅伯特接盤後開創了內部競爭機制,本是為激發創造力,最後卻演變成了部門間信息不通、各自為政的導火索。競爭意味著誰贏誰有高獎勵,彼時手機商用給手機部門帶來了紅利,他們奢侈到一次慶祝派對中,僱男模高唱「We’re in the Money」。但另一邊,同樣為手機業做出貢獻的半導體部門只能眼巴巴看著喝涼風。
4、一步錯步步錯
當今回頭看,三大王者錯過的不僅是時間。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強調體驗感,它凸顯了手機上包括軟體、內容組成的生態的必要性。蘋果和Google通過平臺App Store、Google Play,將軟體開發開放給了全球研發人員,這比老牌霸主們仍堅持一家公司通過僱人所創造的生態能量、體驗優越性明顯大得多。
不僅如此,諾基亞、索尼等選擇並堅守的是塞班、Windows系統,而這兩者恰恰在兼容上不如安卓,直接導致內容生態缺失。試想一下,一款手機,再有情懷,你想用的應用下不了、不兼容,以後你還會用嗎。
在另一邊,安卓機卻在火力全開釋放滾雪球效應:以豐富的體驗感拿下起始優勢,而後贏得的份額越來越多,內容生態進一步水漲船高。
摩託羅拉也曾邁出一步大傷元氣的錯,上個世紀末打造全球通信體系「銥星計劃」,轟動一時,卻終因高成本、2G移動通訊到來,以失敗告終,摩託羅拉卻為此燒掉50億美元。
5、顛沛流離的命運
相比之下,賣身最傷及性命。
2011年摩託羅拉以125億美元賣給了谷歌,之後又在2014年以29億美元將手機業務賣給聯想。2013年,諾基亞手機業務以71.7億美元售給微軟,2016年又被換手,其中諾基亞前高管創辦的HMD獲得新一代諾基亞品牌手機和平板電腦授權,而富士康子公司富智康獲得諾基亞的功能機業務。
賣身背後有股東保全回報的急迫,註定了顛沛流離的不穩定性,對品牌的傷害之大可想而知,甚至有的公司購買競對品牌就是為「消滅」。正如一句分析說,品牌的倒下,敗在市場、敗在公司、敗在華爾街。
但這就是遊戲規則。
AI時代,能贏?
這個贏,不再只是手機,畢竟他們已選擇了新的賽道,贏的是能否復興各自品牌。
昊問智庫認為,人工智慧時代核心強調技術,幾十年積累的技術底層,為三大王者崛起奠定了底氣。
索尼:關鍵技術盤踞市場優勢
雖然在錯失的移動時代,索尼的整體手機業務不佳,但在一些技術研究上卻有不俗表現,比如決定手機拍照質量的圖像傳感晶片就佔據絕對的頭把交椅。
研究機構Yuanta Research發布的報告,2018年全球CMOS圖像傳感器市場中,索尼佔有率為49.9%,排在行業第一,遠高於排名第二的三星19.6%,排名第三豪威科技的10.3%。
這得益於「工程師」式索尼的技術優勢,該公司在2012年推出堆棧式Exmor RS系列晶片,大幅提升了傳感器感光性能,畫質更高。2017年2月,索尼又推出業界首款配備DRAM的三層堆棧式CMOS影像傳感器IMX400,大大提升數據的讀取速度。世界晶片拆解分析機構TechInsights今年3月公布的圖像傳感器全球專利數量,SONY毫無壓力登頂第一,主要集中在最核心的模擬、數字電路的基礎專利上。
索尼接下來還要投入1000億日元在日本長崎建設用於智慧型手機攝像頭等半導體圖像傳感器的新工廠。索尼新發布的AI事業部第一階段啟動的三個旗艦項目中就包括成像與傳感,及遊戲、美食學領域。
圖像傳感器被稱為「電子設備的眼睛」,普遍看作是下一代機器互聯時代的核心,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孕育著巨大機會空間。
但在技術上,索尼並非堅不可摧,目前三星已推出超「1億像素」傳感器,並搶下小米等客戶,後發制人的SK海力士手攥動態隨機存儲器(DRAM)等領域優勢全力追擊,2018年市佔率已經追到第四位。
摩託羅拉:搶佔摺疊屏先機
摩託羅拉選擇的是,在AI時代下,自己的老本行上拼上一把。
在人們對大屏狂熱追捧下,摺疊屏被稱為是新技術時代的重要去向。公開數據顯示,從2017年開始,柔性OLED顯示屏幕(摺疊屏材料)出貨量大幅增加,預計將從2016年4600萬激增至2022年5.7億片。還有報告預估,到2024年,摺疊屏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將增長至超過3%。
2019年是摺疊屏手機起跑的元年,三星與華為相關產品已亮相,難能可貴的是,曾經失聲多年的摩託羅拉至少擺出了和這些後起王者搶佔先機的架勢。
摩託羅拉的優勢在於,摺疊屏手機復演V3經典造型,情懷向為其銷量鋪墊加分。創造摩託羅拉巔峰的Razr V3曾以1.3億部成就世界手機銷量排行榜第三的經典。
另一點,相比三星、華為橫向摺疊屏,摩託羅拉的縱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損毀率。機型設計中也可見這家技術基因公司的極致之處,在保證所有零部件塞進手機同時,它保全了V3風採的厚度。
不過,業界也不無擔心的是,目前摺疊屏手機價格較高,很難短期打開市場,另外,摺疊意味著銜接處的技術要求更高,產品的耐用性決定著市場接受度。
諾基亞:強力轉型遇上「時機」
諾基亞轉型做了5G設備,甚至追趕華為之勢,這多少讓很多人有些意外。
其實,諾基亞在5G布局早已開始,這背後有一個人起到關鍵作用,諾基亞董事長李思拓。2012年他接手諾基亞時,正是公司危急關頭。他大刀闊斧改革,出售手機、Here地圖等,以積攢的彈藥瞄準新目標,2014年,諾基亞回收合資公司諾基亞西門子通信公司中西門子所持的50%股份;2015年,諾基亞收購全球主流通信設備商阿爾卡特朗訊通信公司。
另外,靠著十多年手機行業經驗,諾基亞積累了大量通信技術專利,其中主要涉及通訊領域2G、3G以及4G專利,這為諾基亞進軍5G通訊市場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基礎。據不完全統計,諾基亞擁有接近1.2萬項通信專利。另有公開信息顯示,在目前5G專利排名中,諾基亞以1427例位居第二名,與1554例的華為差距並不明顯。
尤其在當前中美形勢,諾基亞賺到不小「甜頭」。去年7月諾基亞宣布與美國第三大移動運營商T-Mobile籤署價值35億美元的多年期5G網絡協議。另有一些國家迫於美國壓力,也對手華為5G業務進行了限制。
5G是人工智慧時代的重要支持,未來空間巨大,但諾基亞也不能忽視的是,國家間關係緊張而帶來的紅利只是暫時的,各國政策助力下的5G產業爆發,正在催生更多巨頭,角逐5G市場。
小結: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他創生了足夠多的機會與空間,但也讓競爭足夠慘烈。縱觀三大科技巨頭,昊問智庫認為,
1、擁有技術基因的三大王者在人工智慧時代存在機會,但需要警惕過往所栽的大公司病潛藏的危機,用對了,是其他新生代難以企及的避障模型,路越走越寬,但如果老路繼續,或將走向又一段扶不起的衰亡史。對於新生代,巨頭們趟過的坑,將成值得引以為鑑的路。
2、從他們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到,當下市場技術與需求的角色,是技術為需求服務,而非技術引領需求,工程師式的固執並非一無是處,而是需要與市場找到合適的切合點。
3、科技的投資是一個長線生意,短期內難以盈利甚至拖累業績,但長遠講,符合市場規律的前瞻式技術或業務,未來有能力為公司帶來爆發式收益。
本文部分內容和文字來自公共網絡,有任何問題,或有交流需求,請私信《昊問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