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GDP超越瀋陽長春,西南板塊趕超東北大哥?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一財網

從經濟總量上來看,此消彼長十分明顯。東北4個副省級城市無一跨越萬億,而西南的成渝已經超過或者接近2萬億。

雖然去年昆明因擠進新一線城市遭受質疑,但最近公布的年度統計數據為其正了名。2019年,昆明地區生產總值一舉超越瀋陽、長春等5個老牌城市,在全國省會城市排名中列第12位。

這些數據排名的變化不僅顯示了昆明最近幾年的增長態勢,更代表了西南板塊及西南城市的崛起,尤其是與為西南地區建立起工業基礎以及城鎮體系的東北老大哥形成了鮮明對比。

昆明的跨越進擊

2019年,第一財經發布《2019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昆明在337個中國地級以上城市中,擠進了金字塔尖,首次入選15個「新一線」城市排行榜,而且將一些東部沿海大城市擠了下去。這在當時引發了爭議,而今年的經濟數據則為昆明正名。

在近期舉行的昆明市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昆明市統計局局長吳波介紹,2019年昆明GDP為6475.88億元,近5年GDP年均增長8.2%。昆明GDP總量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排第12位,位次較2018年的17位前進5位,在西部省會城市中排名第3位。

這意味著,昆明去年超過了瀋陽(6470.30億元)、長春(5904.10億元)、石家莊(5809.90億元)、南昌(5596.18億元)、哈爾濱(5249.40億元)5個城市。瀋陽等都是老牌工業城市,而且瀋陽正在申請國家中心城市。

排名提升源於普查後的數據調高。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和核算制度,2018年,昆明地區生產總值為6021億元,較初步核算數增加814億元。2019年相對於2018年的初步核算數增加了1268.98億元,基於此2019年的名義增速高達24.37%。

昆明市社科院社會研究所所長高軍向第一財經表示,這個排名提升主要是名義GDP增長比較快。不過,高軍也強調,昆明晉升是名副其實的。他表示,「十三五」這幾年,昆明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以前傳統產業主要做前端產品,最近幾年加快技術改造,在行業結構中佔據重要位置,而新興產業引進石油煉化等幾個重要的大廠,推動昆明工業增長。

2016年,昆明出臺《關於著力推進重點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大力發展「188」重點產業,即1個高原特色都市現代農業、8個工業產業、8個服務業,推動昆明產業邁向中高端。其中8個工業包括4個傳統產業和4個新興產業。

比如,對於化工產業,《意見》提出,2017年,總產值達到500億元以上;2020年,總產值達到95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2.6%以上。重點推進雲南安寧千萬噸級煉油廠項目、中石油管道公司成品油首站建設等重大項目。

石化產業是昆明重點培育也是增長最快的行業。最近兩年的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昆明的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增長38.6倍;2018年,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增長1.68倍;2019年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增長9.6%。

這些產業的高增長帶動昆明工業的提升。前述新聞發布會還發布數據,2015~2019年,昆明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8%。其中,2017和2018年,昆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增長10.4%和14.0%,連續兩年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1位。

不僅在於工業快速增長,昆明的城市發展也在加速,這在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表現明顯。根據前述發布會發布的數據,2016~2019年,昆明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6463.8億元。2020年已初步擬定實施640項市級重點項目,總投資2萬億元,今年計劃完成投資3000億元。

西南全面超越東北?

昆明排名超越的城市中,瀋陽、長春、哈爾濱尤為引人矚目——昆明一年超越了東北三個省會城市。這也更進一步引發思考,東北主要城市和西南主要城市差距明顯,是西南城市強勢崛起,還是東北城市逐漸沒落?

實際上,東北和西南淵源頗深。中國社科院研究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耀向第一財經表示,「三線」建設時期,東北的援建對西南地區工業化、城市化奠定了基礎,做出了很大貢獻。

與西南地區省會城市獨大一樣,東北經濟也主要集中於幾個主要城市,所以東北和西南的對比集中於主要城市之間對比。

第一財經梳理了東北四個副省級城市和西南4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2019年的經濟數據。2019年,大連、瀋陽、長春和哈爾濱GDP分別為7001.7億元、6470.3億元、5904.1億元和5249.4億元;重慶、成都、昆明和貴陽GDP分別為23605.77億元、17012.65億元、6475.88億元和4039.60億元。

從總量上來看,此消彼長十分明顯。東北4個副省級城市無一跨越萬億,而西南的成渝已經超過或者接近2萬億;除了貴陽之外,成渝昆都超過了這4個城市,按貴陽現在的增長勢頭,未來一段時間,也可以逐步超越。

陳耀表示,東北的減速有體制、結構、開放等多方面的原因,最近幾年減速比較快,增速大幅度下降,增幅遠低於全國,佔全國經濟比重從百分之十幾降到百分之五左右,統計擠水分也比較多,因此瀋陽、長春等地總量沒有太大變化。

其實,東北減速的這幾年,恰恰是西南領跑全國的階段。從增速上來看,2019年,大連、瀋陽、長春和哈爾濱增速分別為6.5%、4.2%、3%和4.4%;重慶、成都、昆明和貴陽增速分別為6.3%、7.8%、6.5%和7.4%。西南城市全面領先東北城市。

高軍表示,西南城市超過東北主要城市,說明發展後勁比較足。西南地區是向西向南開放的重點,周邊有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和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區位優勢十分明顯,也是產業發展的重點地區,因此西南潛力比較大。

陳耀表示,昆明最近幾年起來了,前期投資的大項目產能發揮出來了,而且新經濟新動能也在培育。不過他認為,雖然西南城市快速崛起,但仍在起步階段,全國已經有17個GDP萬億級城市,作為省會城市,昆明的總量還相對偏低。

相關焦點

  • 前三季度gdp2020排名 中國城市gdp排名表2020
    前三季度中國城市gdp排名表2020,各地前三季度的經濟數據陸續發布,西南和東北成為對比最為顯著的兩大板塊,也成為南北方差距擴大的標誌:東北板塊基本呈負增長,在傳統七大經濟區中表現較差;而西南板塊加快崛起,經濟增速都在2%以上,則成為七大經濟區中增長最快的板塊。
  • 雲南昆明發展太迅猛,廈門和瀋陽竟然被超過,溫州大連也快了
    一不留神,昆明其實已經衝上了全國城市31名,2019年GDP6475.88億元,增長率高達百分之12!2019年連續超越了福建廈門遼寧瀋陽吉林長春等響噹噹的城市。 根據GDP公報統計,2019年昆明反超的5個省會,分別是瀋陽(6470.30億元)、長春(5904.10億元)、石家莊(5809.90億元)、哈爾濱(5249.40億元),南昌(5596.18億元)、其中四個都在北方。
  • 東北首座萬億GDP城市會是誰?大連、瀋陽、長春,還是哈爾濱?
    可以發現,在17座萬億GDP城市當中,沒有一座東北的城市。即使是在準萬億GDP城市中,東北也榜上無名,泉州、東莞、濟南、福州、合肥、南通、西安今年都有突破萬億的可能性,卻唯獨沒有東北城市。 那麼,東北首座萬億GDP城市會花落誰家?大連、瀋陽、長春,還是哈爾濱?
  • 吉林「最有黑馬相」的城市,石油儲量高達26億,未來有望趕超長春
    大家都是知道的,城市的發展和地理位置有很大的關係,有的地方因為所處的位置好,從而經濟發展迅猛,有的則很受限制,其中吉林就是發展比較受限的地區,它處在我國的東北地區,它是我國7個區域中最低調的,好在最近幾年國家政策的扶持,這個地方才稍有起色。
  • 遼寧瀋陽和吉林長春,兩座城市GDP接近,誰更強
    瀋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以來就被稱為「一朝發祥地,兩大帝王之都」,《紐約時報》稱,中國以最重要的裝備製造業為主的重工業基地,擁有「共和國大男子」的稱號,並於2019年在瀋陽設立了「2018年全球200大具有魅力城市排行榜及入選」,「2018年中國投資潛力城市50大排行榜」,這也證明
  • 東北三省「最強省會」城市之爭,長春哈爾濱和瀋陽,誰將更勝一籌
    東北三省各有各的特色,經濟水平的發展也各不相同,這三省包括吉林、黑龍江、遼寧省,它們的省會城市都很有名,但這三個城市的發展水平卻很不一樣,那麼,圍繞東北三省最強的都城之爭,長春、哈爾濱、瀋陽誰會勝出呢。
  • 觀察|代管公主嶺,長春距離「東北第一城」還有多遠
    這也意味著,代管公主嶺後,長春總面積將達到近2.5萬平方公裡,GDP規模接近瀋陽,與哈爾濱的差距進一步拉大;人口規模則超過瀋陽,僅次於哈爾濱,排名東北四大城市第二位。6月19日,在吉林省變更公主嶺市代管關係工作會議上,巴音朝魯就強調:要加快建設「大長春」,努力把長春打造成為哈長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際汽車城,有效提升在整個東北板塊中的地位,增強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凸顯長春在東北地區中心的區位優勢。
  • 瀋陽和長春,同屬東北核心城市,那麼哪個城市更加宜居呢?
    眾所周知,東北三省黑、吉、遼像是三兄弟一般,不可分割,緊密聯繫,代表了我國的東北地區,那麼,最近有很多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瀋陽和長春,同屬東北核心城市圈的兩個核心城市,如果要比較的話,是哪個更加宜居?哪個更加發達呢?
  • 東北「最有潛力」的城市,GDP直逼大連,卻不是長春和哈爾濱
    所以每天夏天,來這裡旅遊的遊客非常的多;自身的經濟發展快,旅遊業也出名,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東北那一塊最出名的存在了。自身GDP也十分不俗,2019年達到了7001.7億,是東北那一片最高的存在了,但是今天要講的就是東北「最有潛力」的城市——瀋陽。
  • 東北未來最吃香的城市,是大連、長春、瀋陽還是哈爾濱呢?
    在這三個省份中,有四個表現比較好的城市長春、哈爾濱和瀋陽,以及目前來說GDP最高的城市大連,東北最搶手、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必將誕生在這四個城市,哪一個更被看好呢?長春長春是近代中國無可替代的城市,它見證了許多歷史和發展,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汽車產業、第一個光學產業、第一個生化產業等等都來自長春,至於長春,有人說它是一個發展潛力無限的城市,也有人說它不如大連和瀋陽,但是我很喜歡長春,和哈爾濱相比,我更喜歡長春的溫度,雖然溫差不是幾度,但是真的暖和一點,而且環境各方面都不差。
  • 我國東北潛力最大的城市,大連、長春、瀋陽、哈爾濱,你看好哪個
    在共和國的歷史上,大連、長春、瀋陽、哈爾濱,東北地區絕對是繞不過去的存在,雖說歷經經濟轉型升級的陣痛,東北地區呈現出大面積滑坡態勢,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依舊不可小覷。尤其是在國家東北振興戰略之下,東北經濟慢慢復甦,相信未來崛起之日已經不遠了。
  • 2019東北各城市GDP排名公布,瀋陽只排第二
    大連、瀋陽、長春、哈爾濱,是東三省實力較強的四座城市,也被稱為東北「F4」。其中,瀋陽、長春、哈爾濱都是省會城市,而大連屬於計劃單列市,也是遼寧省副省級城市。這四座城市,誰才是東三省綜合實力第一呢?在剛剛出爐的2019年全國城市GDP排名顯示,大連7001億元、瀋陽6470億元、長春5904億元、哈爾濱5249億元。大連第一,瀋陽第二,長春第三,哈爾濱第四。東北四市,每一名與之前的差距,都是五六百億,接近等差數列。雖然大連2019年GDP達到了7001億元,然而相較2018年卻減少了666億元,實際增速為6.5%。
  • 沒辦法,誰叫瀋陽在東北呢!
    當今入選「國中」目前呼聲最高的幾個城市:1、遼寧瀋陽2、山東濟南3、江蘇南京4、浙江杭州東北之爭(瀋陽、長春、哈爾濱、大連)各說各話,網友們的見解也都十分獨特,咱們姑且不提如果綜合來看,瀋陽成為下一個國中城市的機會不大,但瀋陽的機會又是最大的,為什麼這麼說呢?聽垛爸給你具體分析分析。首先建設優勢:瀋陽是東北第一,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在創新體系建設上,瀋陽是國家重要的區域創新中心,國中是要看發展的,瀋陽上升的空間巨大!
  • 東北最受寵的城市,經濟或將趕超長春,被稱「東方小巴黎」
    東北最為我國曾經傳統工業之地,近幾年來,隨著新技術產業特別是網際網路行業的衝擊,處境可謂是不容樂觀。今天就要給大家介紹一下東北最受寵的城市,經濟或將趕超長春,被稱為「東方小巴黎」。
  • 長春與瀋陽可能成為「國中」的兩個城市到底給人怎樣的旅遊體驗?
    小編首先來給大家普及一下什麼是「國中」國中就是國家中心城市是比直轄市更高一級的城市級別,中國已經有了九個國中城市,最近小編看了一篇資訊在東北有極大可能設立一個國中城市,瀋陽和長春這兩座城市有極大可能成為下一個國中城市,論兩座城市實力來說這兩座城市小編也無法比較但是小編個人覺得既然要設立國中城市就要看綜合實力,這個城市的「軟實力」不能只看這個城市的
  • 東北樓市數據出爐,長春二手房掛牌價上漲,瀋陽哈爾濱二手房下跌
    2020年12月第一周東北地區省會城市樓市數據出爐,本周三個省會城市中,長春二手房掛牌價上漲,瀋陽、哈爾濱二手房掛牌價下跌。總體來說,這周東北樓市還是處於橫盤陰跌當中,哪怕是二手房掛牌價上漲的長春樓市,其二手房也不太好賣。
  • 繼成都之後,西南又一城市崛起,GDP突破4000億,有望躋身新一線
    西南是我國近幾年重點發展的區域,內部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四川,昆明和重慶這三個地方,其中發展最好的就當屬四川,是西南部的第一大省,它不論是在資源上還是在經濟上都是西南之地的佼佼者,當然轄內的城市也很有優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成都,這座城市對於絕大多數網友是不陌生的,它最有出名的就是美食和美景,每年為這些因素來的客人不下千萬,這也變相地推動了當地經濟增長,在2019
  • 哈爾濱、瀋陽和長春,這三大省會城,誰更適合做東北地區的代表?
    我國地大物博,每個地區都有屬於自己的特點,東北是中國地區經濟起步比較早的了,為新中國的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東方小巴黎哈爾濱、汽車之城長春亦或者是東方魯爾瀋陽,都有各自的特點,因此今天我要說的是哈爾濱、瀋陽和長春,這三大省會城,誰更適合做東北地區的代表?
  • 走進緬甸:中國西南大門的鑰匙
    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發展,各個城市之間的發展和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而在這眾多城市當中,「西南雙雄」——成都和重慶絕對吸引了不少眼球。然而,西南地區除了這兩大城市外,大數據中心的貴陽和新一線的昆明也逐漸進入大眾視野。今天就來重點說說昆明以及它對面的一處寶地,也是未來中國向外發揮影響力的一個重要通道——緬甸。
  • 瀋陽不再是東北地區獨苗,南京也很被看好
    國家中心城市是在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層級之上出現的新的「塔尖」,在我國的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中心和樞紐作用,不過在2018年以後,我國便沒再出現關於設立新的國家中心城市的通知了,所以目前我國擁有九座國家中心城市,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而關於國家中心城市何時重啟,成為了大家最關心的問題,第十座國家中心城市的熱門首選城市是瀋陽和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