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常見的冠心病, 近年來呈高發病率、年輕化等特點, 其致死率位於心腦血管疾病的首位,嚴重威脅患者生命【1】。冬季是急性心梗發病的高峰期【2】,數據顯示,我國每年至少新發 50 萬人死於心肌梗死,其中每 18 到 20 秒就有一例心肌梗死事件發生,每三個心肌梗死患者中都有一例因猝死離開人世【3】。
為提高公眾對心梗及其防治重要性的認知,普及規範化救治常識,增強其自我保健能力,上海德達醫院於 11 月 20 日舉辦了「愛心護心、『德』以安心」心梗救治日宣教活動,上海德達醫院副院長葛雷教授、心內科執行主任李延林教授、心內科主治醫師黃士軒共同出席,幫助公眾認識心梗、了解心梗危害,呼籲社會大眾重視心血管健康管理,加強「出現胸痛症狀及時撥打 120」的意識。
據上海德達醫院副院長葛雷教授介紹,「降低冠心病及急性心梗危險重在預防,第一通過對多種危險因素進行控制,如降壓降糖調脂、改善生活方式等來防發病,第二對於已發生過冠心病的患者,需預防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事件發生。」
上海德達醫院副院長 葛雷教授
急性心肌梗死常見的症狀包括:胸痛、胸悶;或伴有背痛,左上肢放射性疼痛;有重物壓迫感、壓榨性、緊縮感;多在重體力活動時、情緒激動或飽餐後發作;少數患者也會出現一些非典型症狀,如胃腸道症狀、心力衰竭或休克。
秋冬季節、早晨 6-10 點是急性心肌梗死高發的「魔鬼時間段」。
當冠心病患者或 40 歲以上肥胖、長期吸菸喝酒人群,出現持續胸痛或胸悶超過 15-20 分鐘以上,或不明原因氣急氣促時,應立刻呼叫 120 急救電話,並在等待 120 到來時保持鎮定,儘量原地平臥,減輕心臟負擔。
上海德達醫院心內科執行主任李延林教授則從另一角度深入講解了冠心病。他表示,動脈粥樣硬化是指人體動脈血管內發生了脂肪沉積的現象,也被稱為「斑塊」,主要影響身體內的大中動脈,如冠狀動脈。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吸菸、飲食習慣不健康、肥胖或活動少等都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如控制不好加速硬化,則逐漸會導致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和腦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上海德達醫院心內科執行主任 李延林教授
因此李延林教授建議,儘快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如遠離煙和酒、堅持運動、控制體重,「三高」患者也應堅持合理用藥、規範治療,從而有效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發生,防止心腦血管疾病發生。
健康諮詢活動現場,李延林主任、黃士軒醫師現場解答了居民有關心臟方面的防護知識,並為數位居民一對一診療,提出個體化的疾病防治措施。
健康諮詢活動現場圖
目前,上海德達醫院在心血管疾病的檢查方面擁有全面先進的設備和資深專家,擁有以孫立忠教授、葛均波院士、黃連軍教授和劉建實教授為核心的醫生團隊,在致力於提供國際化標準的高品質和高性價比的醫療服務同時,也非常重視健康宣教,希望通過關口前移推動全民心血管健康防治意識與救助技能提高,踐行醫療健康機構的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 2019 概要》. 中國循環雜誌. 2020 年 9 月 第 35 卷 第 9 期(總第 267 期)
【2】李輝. 季節變化對急性心梗發病的影響 [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13):118-119.
【3】中華內科雜誌 2010 年 2 月第 49 卷第 2 期 Chin J Intern Med, February 2010, Vol, 49, 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