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嶺上盛開「致富花」 ——安澤縣府城鎮飛嶺...

2020-12-15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靜謐的村莊、優雅的民宿、別致的農家小院,初冬的飛嶺村依舊處處詩情畫意。不時有遊客慕名來這裡打卡,體驗「蒹葭鄉居」民宿和田園風情。

「想不到,咱在家門口就有活幹,有錢掙。」12月4日,在一座民宿院落旁,60歲的徐春明正熟練地給花枝平茬,剪下的花枝被他碼放得整整齊齊。

家門口當「護花使者」

「花必須平茬,鉸去一半,留下一半,保好了根,存下營養,來年花會開得更好。」徐春明在飛嶺村負責景區花草日常管護才五六個月,卻儼然成為專業的「花工」。

老徐與老伴在村裡居住,有個女兒已經出嫁。他家曾經是村裡的貧困戶,以前,除了種玉米,老徐憑泥瓦匠手藝到縣城和周邊村子當大工掙錢養家。他家於2015年脫了貧。

2017年底,安澤縣府城鎮飛嶺村立足優越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開始發展鄉村旅遊,給老徐也帶來了驚喜。

村裡發展民宿項目修建房屋,老徐就當起大工壘磚砌牆,幹一天活能掙二百來塊錢。去年他家種玉米加上他打工的收入,總共3萬多元。收入多了,心勁兒足了,他花4萬多元把自家的3間房子進行了裝修。

今年5月份,村裡的旅遊業逐漸恢復正常。考慮到老徐年齡大了身體也不太好,村裡就幫忙牽線,給他找了在景區裡管護花草的活,每月能掙2000多元。澆水、拔草、修剪……他一個人把景區裡的花草管護得有條有理。

老徐說:「以前村裡很髒亂,街道不像街道的樣子,現在村裡的環境好多了,又乾淨又漂亮,夏秋時節村裡風景更是美得沒法說!」

「蒹葭鄉居」帶動增收

「我們村從事餐飲、住宿及其他旅遊服務的村民超過200人,接近全村總人口的四分之一。」飛嶺村黨支部書記馬文利說。

近年來,飛嶺村強化黨建引領,撐起「黨建+產業」多元產業架構,以「有機、自然、休閒」為經營理念,大力發展鄉村遊,打造出一院一特色、一院一景觀的8座籬笆院風情民宿群落「蒹葭鄉居」,形成涵蓋休閒採摘、夢幻光影、荀子遊學、實訓拓展、民俗文化、彩虹雪村等一體化發展的綜合旅遊服務鏈,滿足不同人群的「吃、住、行、遊、購、娛」的鄉村體驗。

走出特色發展之路的飛嶺村先後獲得「中國百強特色村莊」「山西省AA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中國美麗鄉村」「山西最美民宿」等榮譽,成為安澤全域旅遊的集散地和對外宣傳的「明信片」。

飛嶺村鼓勵有條件的村民用不動產入股或發展農副產品銷售、加工及手工業等,實行村委會組織、公司化運營、群眾(貧困戶)參與「三位一體」運行機制,實現了「農民入股得紅金、管理得薪金、經營得酬金」,讓村民和村集體共建共贏。去年,村裡的旅遊綜合收入將近2000萬元。

馬文利告訴記者:「目前,村民的房子入股參與民宿項目,每間房每年可固定分紅1000元。去年景區盈利不多,但村民的分紅一分也沒少。這也算是給入股村民兜底保障。」

目前,飛嶺村初步建成了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農業、文旅、鄉愁「三大板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美麗鄉村。該村還立足文化傳承與創新,以荀子為創作原型,設計出卡通形象——荀子IP,已衍生出可體驗、可互動的文創產品60餘種……

農家樂助力奔小康

村裡發展旅遊讓村民亓俊紅喜笑顏開,自家的農家樂不僅帶來了可觀的收入,還讓她再也不用出門打工了。

以前亓俊紅在家種點玉米,農閒時到縣城和周邊村子當小工打點零工。看見村裡的鄉村旅遊搞得風生水起,來觀光休閒的遊客絡繹不絕,她就有了利用自家臨街的房子開飯店的想法。

馬文利得知她的想法後,鼓勵她開農家樂,賣農家飯。經過緊張的籌備,她家的「家的味道」農家樂於今年5月開張了。

亓俊紅說:「我做飯用的是自家種的有機菜、自家養的土雞,就做咱拿手的手擀麵、炒笨雞蛋、炒土豆絲,客人們都說好吃。」

除了賣農家飯,她還捎帶賣農家小米、玉米面、土雞蛋等。在她和兒媳婦的操持下,短短幾個月,農家樂就掙了1萬多元。

「現在在自家院裡開農家樂,還可以照看照看小孫子、幹點家務活,挺不賴!」亓俊紅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飛嶺村還與農業科技院所合作,在村裡建立「生態農業院士工作站」,助力農業產業提檔升級。村裡引進種植優質有機玉米4141畝,玉露香梨、玖紅蘋果、葡萄等水果270餘畝,草莓、無籽西瓜、甜瓜等反季節果蔬溫室大棚103座。這些產業帶動村裡的貧困戶實現了有序退出,飛嶺村於2017年實現整體脫貧。2019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00元,村集體收入103萬元。

馬文利說,飛嶺村將進一步提升鄉村旅遊的品質,豐富鄉村旅遊內容。明年將重點打造農耕文化體驗園和藥茶體驗館,讓人們在望山看水的同時,體味記憶中的鄉愁和快樂。

今年雨水充足,亓俊紅家裡種的20畝玉米收成也不錯。她說,隨著村裡旅遊產業越來越好,相信自家的農家樂會越來越紅火,生活會越來越幸福。

靜謐的村莊、優雅的民宿、別致的農家小院,初冬的飛嶺村依舊處處詩情畫意。不時有遊客慕名來這裡打卡,體驗「蒹葭鄉居」民宿和田園風情。

「想不到,咱在家門口就有活幹,有錢掙。」12月4日,在一座民宿院落旁,60歲的徐春明正熟練地給花枝平茬,剪下的花枝被他碼放得整整齊齊。

家門口當「護花使者」

「花必須平茬,鉸去一半,留下一半,保好了根,存下營養,來年花會開得更好。」徐春明在飛嶺村負責景區花草日常管護才五六個月,卻儼然成為專業的「花工」。

老徐與老伴在村裡居住,有個女兒已經出嫁。他家曾經是村裡的貧困戶,以前,除了種玉米,老徐憑泥瓦匠手藝到縣城和周邊村子當大工掙錢養家。他家於2015年脫了貧。

2017年底,安澤縣府城鎮飛嶺村立足優越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開始發展鄉村旅遊,給老徐也帶來了驚喜。

村裡發展民宿項目修建房屋,老徐就當起大工壘磚砌牆,幹一天活能掙二百來塊錢。去年他家種玉米加上他打工的收入,總共3萬多元。收入多了,心勁兒足了,他花4萬多元把自家的3間房子進行了裝修。

今年5月份,村裡的旅遊業逐漸恢復正常。考慮到老徐年齡大了身體也不太好,村裡就幫忙牽線,給他找了在景區裡管護花草的活,每月能掙2000多元。澆水、拔草、修剪……他一個人把景區裡的花草管護得有條有理。

老徐說:「以前村裡很髒亂,街道不像街道的樣子,現在村裡的環境好多了,又乾淨又漂亮,夏秋時節村裡風景更是美得沒法說!」

「蒹葭鄉居」帶動增收

「我們村從事餐飲、住宿及其他旅遊服務的村民超過200人,接近全村總人口的四分之一。」飛嶺村黨支部書記馬文利說。

近年來,飛嶺村強化黨建引領,撐起「黨建+產業」多元產業架構,以「有機、自然、休閒」為經營理念,大力發展鄉村遊,打造出一院一特色、一院一景觀的8座籬笆院風情民宿群落「蒹葭鄉居」,形成涵蓋休閒採摘、夢幻光影、荀子遊學、實訓拓展、民俗文化、彩虹雪村等一體化發展的綜合旅遊服務鏈,滿足不同人群的「吃、住、行、遊、購、娛」的鄉村體驗。

走出特色發展之路的飛嶺村先後獲得「中國百強特色村莊」「山西省AA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中國美麗鄉村」「山西最美民宿」等榮譽,成為安澤全域旅遊的集散地和對外宣傳的「明信片」。

飛嶺村鼓勵有條件的村民用不動產入股或發展農副產品銷售、加工及手工業等,實行村委會組織、公司化運營、群眾(貧困戶)參與「三位一體」運行機制,實現了「農民入股得紅金、管理得薪金、經營得酬金」,讓村民和村集體共建共贏。去年,村裡的旅遊綜合收入將近2000萬元。

馬文利告訴記者:「目前,村民的房子入股參與民宿項目,每間房每年可固定分紅1000元。去年景區盈利不多,但村民的分紅一分也沒少。這也算是給入股村民兜底保障。」

目前,飛嶺村初步建成了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農業、文旅、鄉愁「三大板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美麗鄉村。該村還立足文化傳承與創新,以荀子為創作原型,設計出卡通形象——荀子IP,已衍生出可體驗、可互動的文創產品60餘種……

農家樂助力奔小康

村裡發展旅遊讓村民亓俊紅喜笑顏開,自家的農家樂不僅帶來了可觀的收入,還讓她再也不用出門打工了。

以前亓俊紅在家種點玉米,農閒時到縣城和周邊村子當小工打點零工。看見村裡的鄉村旅遊搞得風生水起,來觀光休閒的遊客絡繹不絕,她就有了利用自家臨街的房子開飯店的想法。

馬文利得知她的想法後,鼓勵她開農家樂,賣農家飯。經過緊張的籌備,她家的「家的味道」農家樂於今年5月開張了。

亓俊紅說:「我做飯用的是自家種的有機菜、自家養的土雞,就做咱拿手的手擀麵、炒笨雞蛋、炒土豆絲,客人們都說好吃。」

除了賣農家飯,她還捎帶賣農家小米、玉米面、土雞蛋等。在她和兒媳婦的操持下,短短幾個月,農家樂就掙了1萬多元。

「現在在自家院裡開農家樂,還可以照看照看小孫子、幹點家務活,挺不賴!」亓俊紅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飛嶺村還與農業科技院所合作,在村裡建立「生態農業院士工作站」,助力農業產業提檔升級。村裡引進種植優質有機玉米4141畝,玉露香梨、玖紅蘋果、葡萄等水果270餘畝,草莓、無籽西瓜、甜瓜等反季節果蔬溫室大棚103座。這些產業帶動村裡的貧困戶實現了有序退出,飛嶺村於2017年實現整體脫貧。2019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00元,村集體收入103萬元。

馬文利說,飛嶺村將進一步提升鄉村旅遊的品質,豐富鄉村旅遊內容。明年將重點打造農耕文化體驗園和藥茶體驗館,讓人們在望山看水的同時,體味記憶中的鄉愁和快樂。

今年雨水充足,亓俊紅家裡種的20畝玉米收成也不錯。她說,隨著村裡旅遊產業越來越好,相信自家的農家樂會越來越紅火,生活會越來越幸福。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