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大都會如何集齊中國稀世珍寶?

2021-01-09 澎湃新聞

原創 李家麗 雅昌藝術網

全球化視野之下的今天,我們關注中國藝術,海外博物館成為不可被忽略的重中之重。諸多海外博物館大規模、系統化地收藏、研究、展示中國藝術品,也成為中國藝術在世界亮相的重要途徑。近期,推出【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系列,試圖觀察在東西歷史文化具有巨大差異的背景下,海外博物館如何理解中國藝術?各大博物館在研究與展示中國藝術時的側重與角度有何不同?他們的研究又為中國藝術注入怎樣的活力?

該系列的第二篇,我們推出的是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建館150年,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已成為人們,尤其是西方觀眾了解中國藝術,乃至亞洲藝術的要塞。這裡是全球中國藝術最重要的典藏地之一,藏有赫赫有名的中國古畫,董源(傳)的《溪岸圖》、李唐的《晉文公復國圖》、韓幹的《照夜白》......仿佛信手拈得一幅,都是足以影響中國繪畫進程的頂級佳作。這裡有最為多樣的中國藝術展廳,1997年開放的「中國工藝美術展廳」被稱為「博物館亞洲藝術部王冠上的明珠」,「中國瓷器館」、「狄龍中國書畫廳」等等,在遠洋之外,構建出一個微型(較中國而言)卻舉足輕重的中國藝術樂園。

1907年,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東亞瓷器陳列

然而,不為人知的是,從僅有兩個亞洲藝術展覽到躋身世界上最全面展示亞洲藝術的博物館行列,大都會走過了數十年。

而在這數十年中,不可繞過的靈魂人物便是方聞——一位1930年出生於上海的華人學者。

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方聞,便沒有今日的大都會中國展館。

// 方聞:解鎖中國藝術收藏 吸納專業從業人員

方聞

方聞對大都會中國藝術收藏最大的貢獻在於,構建了館內的中國藝術收藏體系。

1971-2000年間,方聞出任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特別顧問及亞洲部主任。他既有中國文化背景,又接受了西方哲學美術的教育,再加上他堅毅、耐心、樂觀,兼具理想主義和堅韌的務實精神,讓大都會的中國藝術收藏逐漸豐富、立體。

1973年,他從王季遷手中爭取到25件宋元古畫,包括《夏山圖》和《晉文公復國圖》等稀世珍品。此後數十年,在方聞和與董事會主席道格拉斯·狄龍的支持下,大都會又陸續從翁萬戈、約翰·艾略特、讓-皮埃爾·杜博斯等家族收藏中購得中國繪畫精品;20世紀50年代,西方最重要的中國書畫私人收藏家顧洛阜,在80年代向大都會捐贈了一批珍品;此後,大都會的中國書畫收藏,又陸續增添了安思遠收藏的19、20世紀中國繪畫,以及唐騮千等家族珍藏(《溪岸圖》即為此時購得)。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董事會主席道格拉斯·狄龍(左)與方聞(右)合影

方聞是睿智的,他以敏銳的眼力,為館內招納了大量專業性人才,有的默默無聞,而有的在任職大都會前,已在中國藝術研究方面擁有一定聲望。2000年,在方聞擔任了近三十年部門主任即將退休之際,大都會亞洲藝術部已擁有13位研究人員,其它行政管理、藏品保護和管理人員共15人。而在這之前,大都會亞洲藝術研究隊伍,基本為零。

1971年,方聞打算聘任何慕文為遠東藝術部(該部門在1986年更名為亞洲藝術部)第一名全職工作人員。圖為何慕文。

永久性收藏體系的擴充,研究隊伍的不斷壯大,不僅使大都會開放了更多中國藝術的常設展廳,也讓其亞洲藝術的學術研究逐漸走向縱深。從1971年到2000年,除了常規的中國、日本、印度繪畫、織物、印刷品和工藝美術的輪展外,亞洲藝術部還組織或承接了41個特展,出版了相關圖錄(其中28本由大都會博物館出版,21本由大都會研究人員撰寫)。同時,博物館還出版了13本關於亞洲藝術的著作,組織了6次國際學術討論會,其中5次均出版了專題論文,並編印了13期介紹各領域藏品的博物館《公告》。

方聞將中國蘇式園林「搬」到大都會,是為「明軒」

構建收藏、組織展覽、編輯出版……方聞在推廣中國藝術方面的建樹遠不止此。為了更好地展示中國藝術,使觀眾切身感受中國文化,方聞甚至把中國蘇式園林「搬」到了大都會。20世紀九十年代,大都會擴建「狄龍展廳」(用以展示中國藝術收藏)後,環繞阿斯特庭院擴建了一系列毗鄰的展廳,這些展廳的布局和建造細節與傳統中國建築協調一致,從而使大都會博物館成為中國以外展現中國一千年書畫藝術的最大展覽空間。

// 大都會裡的中國藝術:以展覽與圖錄為例

方聞及其團隊為大都會帶來了全面、珍貴的中國藝術收藏體系。那麼,大都會又是如何向西方觀眾推廣中國藝術的呢?接下來,我們以展覽和圖錄為論述材料,一窺大都會中國藝術展陳與研究特點。

聚面為點 深入淺出

在中國藝術展覽中,大都會並不試圖向西方觀眾灌輸那隱藏在中國藝術背後的深奧哲學理念,而是另闢蹊徑,在中西方藝術的交匯點上,巧妙地選擇易於理解的元素作為策展點。且在策展語言上十分樸素,即便是毫無中國藝術基礎的觀眾,也能毫不費力地理解展覽理念,並對其有所體悟。

「筆墨精微:中國書畫名品展」海報

「筆墨精微:中國書畫名品展」展出作品

這在大都會最新的中國藝術展覽「筆墨精微:中國書畫名品展」中體現最為明顯。作為承載中國哲學最為精妙的藝術門類,中國書畫有太多玄妙義理可以發揮,也可藉此彰顯館內對中國藝術的研究深度。事實上,大都會並非沒有這樣的實力(這從其出版的學術專著便可看出),但它卻選擇以「近距離觀察」這一中西方藝術在臨摹、創作時都採用的觀看方式,讓西方觀眾走近中國書畫,博物館居高臨下的教育姿態隱退,而把觀看、體察的權力交給了觀眾。

「中國藝術與神明」展品

青銅鎏金毗盧遮那佛像,唐代

「中國絲綢和漆器上的動物形象」展品

可以說,聚面為點,深入淺出,是大都會在策劃中國藝術展覽時的特點。其在「中國藝術中的人物形象」(2018年 -2021年)中,選擇「人物」這一東西方藝術均有的創作元素,探索了中國傳統藝術對「人物」的描摹與表達;在「中國藝術與神明」(2019年-2020年)中,以「神明」為策展點,從多個角度展示中國古代藝術對神明的描繪;「中國絲綢和漆器上的動物形象」(2017年-2018年)中以「動物」為策展點等等。而在「溪山無盡:中國風景畫展」(2017年-2019年)中,大都會直接以「風景畫」這一西方繪畫門類名稱,向西方觀眾展示「中國君子為何愛山水」的命題。

「溪山無盡:中國風景畫展」展品

《江國垂綸圖卷》,王原祁,1709年,水墨畫

「鼠年主題館藏展」展品

十二生肖陶俑,8世紀,唐代

此外,大都會還十分重視中國的生肖文化。在春節前後舉辦生肖文物主題展,已成為大都會的傳統。如其正在舉辦的「鼠年主題館藏展」;2019年春節舉辦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豬年主題藏品展」與2018年春節舉辦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狗年主題藏品展」等。

分層推介 專業與普及並重

在策劃中國藝術展覽時,大都會深入淺出,力圖以簡單直白的策展語言,使西方觀眾走近中國藝術。但在組織中國藝術學術研討時,大都會又十分具有學術深度。甚至可以說,這種分層推介(目標受眾為普通觀眾時注重可讀性;受眾為專業人士時則注重學術性)的傳播方式是大都會推廣中國藝術時的策略。

《夏山圖:永恆的山水》封面及內頁 方聞著

在大都會的中國藝術研究史上,幾次古畫真偽爭論都曾引起轟動。《夏山圖》在大都會展出後,一度被有些學者判為偽作,而方聞在其撰寫的《夏山圖:永恆的山水》中,通過將此捲風格與一系列已斷代的繪畫共同對比,認為《夏山圖》是宋代燕文貴後輩畫家(很可能是其學生屈鼎)的作品。

(五代)董源(傳)《溪岸圖軸》 220.3 × 109.2 cm

《溪岸圖軸》 局部

而《溪岸圖》在1999年9月第一次亮相「溪岸漫步:王季遷家藏中國繪畫展」時,同樣引來熱議。方聞與後任亞洲部主任的何慕文都認為此畫應為董源所作,但高居翰與古原宏伸等教授則認為這是張大千的偽作。為了對《溪岸圖》有更充分的探討,1999年,方聞特別在大都會召開了一次關於「中國畫的真偽問題」的學術研討會,邀請眾多知名藝術史學者參與,公開探討此作的斷代問題。

《桃花源:中國繪畫中的園林花卉》封面及目錄頁 班宗華著

圍繞展覽召開研討會,發表學術著作,是大都會中國藝術學術研究的特點。1983年,班宗華出版了展覽同名專著《桃花源:中國繪畫中的園林花卉》,全書共十三個章節,探討了「南宋繪畫中的園林」「宋徽宗與宋代花鳥畫」「錢選與失園」「惲壽平與中國繪畫中的花」等。1985年,藏家顧洛阜將其珍藏的大部分宋元書畫捐贈給大都會後,方聞邀請眾多國際知名學者在大都會舉辦了一場為期三天的「詩書畫三絕」學術研討會。該研討會論文集《文字與圖像:中國詩書畫》最終在1991年出版。

《超越再現》封面及目錄頁 方聞著

除此之外,出版學術專著,也是大都會中國藝術研究的常規操作。以大都會館藏為主,方聞先後撰寫出版了幾部中國藝術史專著,講述中國書法與繪畫複雜的演進歷史和密切關聯。《超越再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研究中國書畫的斷代史之作。全書從唐代到元末跨度七百年時間,涉及了書法、人物畫、山水畫、院體畫、文人畫、佛道宗教畫等中國古代主流藝術的眾多領域,尤其宋代書畫是重點。

後記:現在看來,20世紀70到90年代的大都會,的確是美國範圍內中國藝術研究的高光時刻,也是中國藝術邁向西方的重要一步。一個海外的博物館,每每舉辦中國藝術展覽、研討會都能引起學界乃至全世界的轟動和大討論,其中離不開各大藏家的慷慨捐贈,更離不開方聞、何慕文等一代學者付出的心血。

註:部分文字參考自《方聞:從「遠東部」到「亞洲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亞洲藝術收藏》,何慕文著;《必讀!海外中國藝術研究經典,二十部「超級大展圖錄」一鍵打包》,展玩團隊著。雅昌專稿,非經授權,禁止轉載。

- END -

原標題:《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大都會如何用30年集齊中國稀世珍寶?》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收藏的中國文物: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中國珍寶!
    #美國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幾乎是每一個到訪紐約的人必須去朝拜的藝術聖殿。作為二十一世紀奇蹟之一,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擁有一個無與倫比的人類偉大成就收藏——涵蓋全球,時間跨度幾千年。還有什麼地方可以讓你在同一天裡看到一座埃及陵墓,一套完整的日本盔甲,以及擺滿整個展廳的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大都會博物館主體為哥德式建築,全館分佔3層樓,設234間陳列室,收藏近5000多年來人類文化文明的各種文物。
  •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經典中國藏品!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建館於1872年,位於紐約中央公園旁,亞洲館裡展出的中國文物有不少是稀世珍寶。  佛像展廳    紐約大都會藝術館很快出高價買下了其中的一尊,還有2尊則分別被美國華盛頓的弗利爾塞克勒藝術館和巴爾的摩沃爾特斯藝術館買走。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尊坐佛像就是當年高價購入的珍寶。
  • 大都會博物館中國文物,令人讚嘆!
    大都會博物館所收藏的中國歷代瓷器陳列在二樓亞洲館大廳四周。藏品從早期青瓷、白瓷,唐代長沙窯、三彩,宋代定、官、哥、鈞五大名窯,到元代青花、釉裡紅,明、清之際的景德鎮青花、紅釉、黃釉、鬥彩、五彩、墨彩等等應有盡有。
  • 盤點海外珍藏的明清家具—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82號大街,是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大都會博物館平面圖博物館佔地面積為13萬平方米,收藏有300萬件展品。
  • 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 | 這家日本博物館槽點眾多,為何仍備受...
    原創 李家麗 雅昌藝術網 收錄於話題#博物館9#藝術144#展覽57全球化視野之下的今天,我們關注中國藝術,海外博物館成為不可被忽略的重中之重。諸多海外博物館大規模、系統化地收藏、研究、展示中國藝術品,也成為中國藝術在世界亮相的重要途徑。
  • 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日本這家博物館為何獨愛中國之美?
    原創 李家麗 雅昌藝術網 收錄於話題#博物館7#藝術114#展覽43全球化視野之下的今天,我們關注中國藝術,海外博物館成為不可被忽略的重中之重。諸多海外博物館大規模、系統化地收藏、研究、展示中國藝術品,也成為中國藝術在世界亮相的重要途徑。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到底珍藏了多少中國的文物?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位於美國紐約5號大道上的82號大街,與著名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遙遙相對,是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佔地面積為
  • ...中國藝術|丹青|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國寶|波士頓美術館
    ▲美國博物館地圖/曾刊於《美成在久》第17期20世紀初,西方收藏界對中國藝術產生了空前興趣,美國的藏家和博物館競相購買市場上最傑出的中國藝術珍品。而同一時期的中國積貧積弱,面臨內憂外患,無暇保護自身的文化遺產,使大量珍貴藝術品流入市場。
  • 流失海外的文物,那些藏有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
    中國歷史悠久,文物浩如煙海,為外國博物館及公私機構收藏是不可避免的,並不全都是「流失海外」。本文為您詳細介紹了目前中國文物的海外收藏現狀,並整理出藏有較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名單,以供諸君參考。亞瑟 賽克勒大廳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陳列中國佛教藝術的特別展廳,出自山西廣勝寺的元代壁畫、雲岡造像、河南淇縣東魏李道贊等五百人造像碑等傑作濟濟一堂。
  •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前任館長菲利普·德·蒙特貝羅交大開講
    德·蒙特貝羅帶領大家漫步世界藝術博物館發展的歷史長河,並結合自己執掌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長達31年的經歷,與觀眾們一同思考並展望了未來世界博物館的發展前景與方向。從波洛克的《秋之韻》到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從印度女神帕瓦蒂到提香的《維納斯和阿多尼斯》,從畢卡索的青銅塑像到西非面具,從中世紀的武士鎧甲到香奈兒的禮服,從西班牙修道院到中國蘇州園林……德·蒙特貝羅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中的中國景觀、元素開始,講述了博物館發展過程中與中國的淵源,帶領觀眾們走進這座藝術寶庫,一覽這座藏品涵蓋人類五千年文明史的百科全書式藝術博物館的風採。
  •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典藏
    大都會博物館所收藏的中國歷代瓷器陳列在二樓亞洲館大廳四周。藏品從早期青瓷、白瓷,唐代長沙窯、三彩,宋代定、官、哥、鈞五大名窯,到元代青花、釉裡紅,明、清之際的景德鎮青花、紅釉、黃釉、鬥彩、五彩、墨彩等等應有盡有。
  • 博物館之行: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唐代館藏瓷器!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自1870年成立以來,迄今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百科全書式的藝術博物館,展示了世界各地超過5000年的藝術品,藏品數量超過300萬件。其中,中國陶瓷是非常重要的藏品,種類從早期青瓷、白瓷,唐代長沙窯、三彩,宋代定、汝、官、哥、鈞五大名窯,到元代青花、釉裡紅,明、清之際的景德鎮青花、紅釉、黃釉、鬥彩、五彩、墨彩等等,可謂是一部完整的中國陶瓷史。本篇將介紹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所藏的三彩器物以及這些器物曾經的主人——赫茲曼夫婦。
  • 大都會博物館裡看國寶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是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博物館。美國有兩個重要的博物館非常值得參觀。我們從108街進中央公園西北門,沿步道穿行20多分鐘就到了大都會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分很多廳,最著名的有一層的古埃及廳,二層的亞洲藝術展的中國廳和歐洲繪畫展廳,也是我們今天遊覽的主線,其他的全部都看完時間根本不允許,就只好匆匆走過了。
  •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英國銀器收藏
    紐約市(New York City)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俗稱「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是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紐約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與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法國巴黎的羅浮宮、俄羅斯聖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冬宮),中國北京故宮博物館齊名的世界五大博物館館之一。
  • 在外國博物館,哪些來自中國的鎮館之寶值得你看?​
    目前世界已知的易縣彩釉瓷羅漢有十尊,製造於中國遼金時期,距今800餘年,可惜近代戰亂人禍——十尊羅漢目前散落在其它各國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這兩尊品相為當世最佳。如今中國人相當痴迷西方藝術,一個達文西展,放幾個照片,即可吸引觀眾花數百門票來參觀打卡,與此同時,中國字畫可是實打實的把白人精英們折服到五體投地,甚至不惜成為它信徒——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這幅唐代書畫大家韓幹的
  • 潘捷分享: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之夜-造像藝術一瞥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之夜造像藝術一瞥感謝潘捷分享圖片資料潘捷 Jay Pan.古董藝術文化推手,專注文物鑑賞研究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現任CHRISTIE'S 佳士得中國區藝術顧問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是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博物館。
  • 名人堂·文旅大事件|馬首回歸,海外164萬件珍寶如何回家?法律追索...
    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慘遭劫掠焚毀,12尊獸首銅像流失海外。港澳知名愛國企業家、第9屆至第11屆全國政協常委何鴻燊曾在北京參觀保利藝術博物館,對牛、猴、虎三尊獸首銅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馬首銅像系何鴻燊生前斥資6910萬港元購回。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你的「Met story」是什麼?
    第一集的主題是「回顧與期待」,大都會影像檔案保管員史蒂芬妮·波斯特(Stephanie Post)講述她與大都會攝影歷史檔案的故事;教育家,前Runway項目的主持人蒂姆·岡恩(Tim Gunn)則分享了他在大都會博物館中看到的時尚歷史;而紐約芭蕾舞演員西拉斯·法利(Silas Farley)則講述了博物館藝術是如何成為舞蹈靈感的。
  • 《和平精英》與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聯動開啟
    該博物館佔地面積為13萬平方米,目前共收藏有150萬件展品——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你可以盡享五千年世界文化藝術。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外景  「出生島」驚現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代表作藏品邀你觀賞  此次《和平精英》聯動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甄選博物館中的代表珍藏,通過數位化的藝術演繹,進行創意融合,在「出生島」復原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及其相關珍貴藏品。通過互動體驗等豐富多元的形式,讓廣大玩家能在線上近距離接觸來自世界的文化藝術瑰寶。
  • 帶你走進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高清圖賞
    大都會博物館所收藏的中國歷代瓷器陳列在二樓亞洲館大廳四周。藏品從早期青瓷、白瓷,唐代長沙窯、三彩,宋代定、官、哥、鈞五大名窯,到元代青花、釉裡紅,明、清之際的景德鎮青花、紅釉、黃釉、鬥彩、五彩、墨彩等等應有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