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大擔島長期以來都被臺軍視為「精神象徵」(聯合報系資料照)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亦超】金門大擔島(臺灣方面稱為「大膽島」)長期以來都被臺軍視為「戰勝共軍」的精神指標,在維持其「神秘面紗」超過60年之後,今天(26日)起正式對公眾部分開放,提供事先申請的團客登島參訪。不過,有臺媒曝光,開放參觀人士申請的範圍裡就並不包括陸客。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7月26日報導,大膽島目前一半區域仍是軍事管制區,由臺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派遣一個「加強連」駐防,執行所謂的「固安作戰計劃」等反登陸任務,即使是在臺軍軍官精簡的人事壓力下,島上最高指揮官仍然是較為高階的「中校」。臺軍方表示,目前未接獲金門縣政府允諾讓陸客申請登島的訊息,而軍方至今也反對陸客申請登島。
位於金門西側大膽島距離大陸的廈門港只有4400米,1950年臺軍曾在大擔、二擔戰役中擊敗準備登陸的解放軍,長期以來都被臺軍方大書特書。1954年的「九三炮戰」、1958年的「八二三炮戰」與1960年的「六一七炮戰」,大擔島曾承受解放軍炮擊數萬發,曾創下平均每平方米落彈60發的紀錄,落彈密度之高在世界戰史上前所未見。因此,遍布島上的地下工事也為外界所好奇。而金門縣政府也急欲藉此發展觀光,向臺當局「行政院」提出開放大擔島觀光。
報導稱,這項開放政策數年前由臺灣《聯合晚報》率先披露,政策傳出後一度曾引發臺防務部門的反彈。因為金門縣政府一度曾要求大膽島原守軍應繼續留駐,成為島上戰地特色與觀光資源;但防務部門則反對讓官兵成為觀光對象,索性應「行政院」要求,揚言自大擔、二擔島全面撤軍。
兩相僵持之下,各方經過協調後達成妥協方案。金門縣政府首先允諾不讓陸客登島,同時島上只開放北山營區,南山營區則仍列為軍事管制區。
臺軍方稱,大擔、二擔島位於金門防衛作戰的戰鬥前哨,具軍事價值,依防衛需求,兩島現均留駐必要兵力,以因應突發狀況處置,確保安全。
目前,大擔島除了有臺陸軍「駐防」外,大擔、二擔島也駐有海巡部隊負責犯罪偵防、走私偷渡及安全維護等治安、守備與岸際巡邏的任務,臺「海巡岸巡部隊」派遣6人登島長駐,平日3人執勤、3人休假,主要負責安檢任務,未來將視民眾登島狀況,希望能增兵至11人。
大擔島距金門島約12000米,距廈門島約4400米,目前隸屬小金門,與二擔合稱「前線中的前線,離島中的離島」。大擔群島包括大擔、二擔、三擔、四擔、五擔等小島,總面積不到1.5平方公裡,島上沒有居民,只有大擔、二擔有百餘名臺軍駐紮。由於高度的戰略地位,幾十年來,大擔見證了兩岸關係的風雲變幻。兩岸軍事對峙時期,臺灣已故領導人蔣經國到大擔視察時,下令將大擔島改名為「大膽島」。陳水扁主政時,也曾藉機在大擔島宣示兩岸政策。如今,每年都有上百萬陸客搭觀光船前往「海上看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