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有多大的必要性?
延遲退休有沒有「時間表」?
男女是否該同齡退休?
養老金水平能不能持續提高?
大家最關心的這些問題
權威部門和專家給答案了!
↓↓↓
焦點1
延遲退休有多大必要性?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養老保險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40歲左右提高到了2019年的77.3歲,但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確定的男性60歲、女幹部55歲、女職工50歲的法定退休年齡,近70年未有調整。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
與「十三五」相比,這次規劃建議強調實施,就是要真正「動」起來,從頂層設計到付諸行動,提高法定退休年齡是大勢所趨。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金融系教授彭浩然
延遲退休是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現實需要。過早退休容易造成人力資源浪費。從國際橫向比較,我國現行退休年齡也明顯偏低。
儘管對男女是否該同齡退休等問題,專家們還存在不同看法,具體取決於下一步如何規定,但女性延遲退休的速度略快一些、縮小男女之間退休年齡的差異,在學界已基本成為共識。
焦點2
延遲退休會不會只利好一部分人?
一些人認為,延遲退休有利於機關、事業單位領導幹部以及國有企業負責人,能讓他們施展更多才幹,同時獲得較高的收入。而普通職工特別是基層企業職工相對缺乏積極性。
記者採訪了解到,不同職業、不同行業的從業者,對延遲退休的期待也不一致。
總體看,體力勞動者擔憂較多,腦力勞動者反應沒那麼強烈。一些醫學專家、大學教授、科學家等「退而不休」,有的甚至七八十歲還在奮戰。
為了減少社會震動,爭取更多支持,部分專家建議——
在具體實施延遲退休時:
一是要解決激勵機制問題。
二是要強調循序漸進,注重改革的公平性、制度的科學性。
焦點3
養老金是不是不夠了?
實施延遲退休,是不是為了緩解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矛盾?今年企業社保費減免力度空前,往養老「資金池」放的資金少了,退休職工養老金會不會受影響?
針對這些擔憂,人社部養老保險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保障退休人員基本生活,是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初心和使命,也是黨和政府的莊嚴承諾,更是養老保險工作的「底線」和「紅線」,絕不會突破。
「從前三季度企業養老保險基金實際運行情況看,總體較平穩,甚至還好於預期。從基金收支看,總收入2.1萬億元,總支出2.8萬億元。雖然短期收入低於支出,但基金累計結餘4.5萬億元。國家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這位負責人說。
焦點4
延遲退休會導致「領導幹部不讓位子,年輕人就業更難」嗎?
「會不會出現一些領導幹部不讓位子、年輕人就業更難的問題?」面對記者這一提問,多位專家給出了否定答案。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
短期內、在改革轉型期,不排除個別單位、企業可能會產生一些就業擠壓,但是長期看,不會對就業市場產生顯著影響。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
就業市場裡年輕人有年輕人的崗位,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崗位,相互很少交叉,因此延遲退休擠佔年輕人崗位的情況並不突出。
焦點5
延遲退休何時能出「時間表」?
今年9月,人社部回答網民關於延遲退休政策提問時表示,正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適應人口老齡化和預期壽命延長的需求,認真研究相關政策措施。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
具體何時推出需要中央審時度勢,根據具體情況來安排實施這項政策的節奏。可以肯定的是,延遲退休不會一步到位,不太可能「斷崖式」進行改革,不會一年就推遲五歲退休。
關鍵要制定一個漸進式提高法定退休年齡的詳細政策,給出「時間表」「路線圖」,讓各個年齡段的群體都有清晰預期,最大程度獲取改革共識。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金融系教授彭浩然
建議退休年齡的調整一定要避免鄰近的不同代際人群之間的差距過大。
焦點6
養老金水平能不能持續提高?
記者採訪發現,一些職工不願意延遲退休,主要是擔心交養老金的時間長,最後領的時間短,相當於少拿錢、吃了虧。
持續提高養老金水平、讓晚退休的人多領一些養老金,是目前在職人員的普遍期盼。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金融系教授彭浩然
未來一方面要開闢更廣泛的資金籌措來源,包括提高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回報率、加大國有資產劃撥水平等。
另一方面還需進一步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設計,比如合理確定個人帳戶記帳利率等,提高大家參保繳費的積極性。
對此,人社部養老保險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參保人員養老金水平與其繳納時間長短、繳納金額高低密切相關,參保人員繳費的時間越長、繳得越多,退休後待遇水平會越高。我們正在加快健全「長繳多得、多繳多得」的激勵機制。
關於延遲退休的這些問題
現在都清楚了吧
原標題:《延遲退休有多大必要性?時間表何時能出?這些你關心的問題,解答來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