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好工業綠色發展外部性問題

2021-01-19 中國環境

  ◆毛濤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要「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這要求我們在「十四五」期間,應加快構建生態價值實現機制,使生態系統的產品價值和功能價值都能通過市場機製得以實現,為工業綠色發展提供必要的機制保障。

  從目前的實踐經驗來看,外部性問題是困擾工業綠色發展的最大瓶頸。只有解決好生態環境利用外部性問題,使綠色企業從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受益、汙染企業的生態環境治理成本內化,才能形成良性的生態環境利用秩序,實現生態產品價值,確保工業綠色發展。外部性問題之所以難以解決,是因為生態效益價值尚未通過相應的機製得以完全實現,企業發展重經濟效益而忽略生態環境效益的問題依舊突出,生態環境無序利用的狀態尚未徹底扭轉。

  為解決好工業發展的外部不經濟問題,建議在「十四五」時期,以構建生態效益價值實現機制為著力點,重點抓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治理存量工業汙染和生態破壞。在我國工業發展進程中,汙染物過度排放、資源無序開採現象一度十分普遍,生態環境利用的負外部性問題突出,生態環境治理的歷史欠帳較多,存量工業汙染和生態破壞問題嚴重。據統計,截至2018年5月,我國工業固體廢物年產生量約33億噸,歷史累計堆存量超過600億噸;《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全國土壤汙染超標率為16.1%。推動工業綠色發展,在面向未來的同時,也要反思過去,還清歷史欠帳。值得注意的是,治理工業固廢、土壤汙染等歷史遺留問題往往投入高、周期長、見效慢,企業主動作為的意願不強。解決此類問題,需要加強政府引導,創新治理模式,合理評估生態環境修復所產生的生態功能價值,對推進治理工作的企業給予適當支持。可以重點通過政府和企業合作的模式,解決存量工業汙染和生態破壞問題。

  二是減少新增工業汙染和生態破壞。工業發展對生態環境的依賴性較強,必然會消耗資源、排放汙染物,導致生態環境質量減損。實現工業綠色發展,需要將資源消耗和汙染排放降至最低,儘可能減少新增工業汙染和生態破壞。為此,在汙染排放、資源利用等政策設計方面,應當將維持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相關費用包括在內,內化生態環境治理的成本,引導企業減少汙染物排放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同時,還應關注綠色企業為改善生態功能所作的努力和貢獻,為其額外付出提供必要的補償,內化環境保護工作正外部性,使綠色企業可以從生態環保工作中受益。

  三是深化工業綠色發展的供給側改革。在新發展格局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主線。《建議》明確提出要「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對於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綠色短板,同樣需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予以補齊。「十四五」期間,應重點圍繞2030年和2060年的減碳目標,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的工業發展體系。在工業綠色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建議充分發揮功能性產業政策的作用,在加強政府監管和嚴罰汙染企業的同時,廣泛應用綠色採購、綠色稅收、綠色信貸等市場化手段。對於綠色企業,無論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還是外資企業,都應一視同仁對待,該獎勵的要獎勵,全面激發企業綠色轉型的內生動力。

  四是加強工業綠色發展的消費側支撐。工業綠色發展往往會增加企業運營成本,而這些新增成本會通過產業鏈逐級向下遊傳遞,最終體現在終端產品價格上。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綠色消費支撐,工業綠色發展將難以為繼。為此,在深化供給側改革的同時,也要優化消費側,形成供給側和消費側的有效聯動,以綠色生產服務綠色消費、以綠色消費支撐綠色生產。《建議》提出要「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其中綠色生活方式就含有綠色消費之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更是明確提出要進行「綠色消費」。「十四五」時期,建議通過理念宣貫、制度建設等方式,加快形成綠色消費氛圍,為工業綠色發展提供消費市場支撐。

相關焦點

  • 以綠色發展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確立為我國「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工信部深入推進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日前發布新年工作目標,圍繞推進工業綠色發展,制定五項重點工作內容。
  • 首屆綠色家居(木材工業)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覃塘區成功舉辦
    12月23日,由中國林業科學院木材工業研究所和覃塘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首屆綠色家居(木材工業)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成功舉辦。覃塘區委副書記、區長韋安寧出席論壇並致辭,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呂斌主持論壇。
  • 大龍開發區:踐行綠色發展 建設工業新城
    大龍開發區北部工業園大龍開發區取得這麼快的發展,是因為開發區有著良好的發展理念--以工業轉型為重點,以生態改善為關鍵,按照「工業生態化和生態工業化」要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創新驅動,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大力推進傳統工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新興綠色產業,助推轄區社會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 鋼鐵行業綠色發展痛點及解決方案一
    為幫助鋼鐵企業更好的進行綠色轉型升級,中國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協會綠色工廠專業委員會通過調研多家鋼鐵企業、拜訪多位行業專家及優秀技術服務方
  • 郭永紅:聚焦綠色循環發展 推動工業轉型升級
    她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要求,聚焦綠色循環發展定位,堅持問題導向,加快轉型升級,推動全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副市長劉偉參加調研。郭永紅先後來到市工信局有關科室,與局班子成員和業務人員交談,詳細了解今年來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分析研判存在問題,聽取對「十四五」和明年工作謀劃的意見建議。
  • 地方動態 | 建設綠色園區構建綠色工廠 貴州加強綠色製造體系建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按照《貴州省綠色製造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要求,貴州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和大生態戰略行動,推動工業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全面發展,加快節能降耗、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等重點工程建設,全力打造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貴州綠色製造體系。
  • 七彩鳳縣變出來的「加速度」——鳳縣綠色工業轉型發展工作紀實
    鼎川織業公司僅僅是鳳縣工業轉型發展的一個縮影。2020年,全縣121個重點項目強力推進,完成投資127.2億元;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
  • 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
    一 綠色發展觀的實踐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將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著力推進結構性改革,著力推進改革開放,著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營造政治上的綠水青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開好局、起好步。」 綠色發展觀是中國現代化發展新階段的實踐訴求。
  • 綠色發展理念下的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的「綠色」內涵  要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必須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經濟增長模式。企業走綠色發展的新型現代化道路,首要的任務是轉變思想認識,意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以及企業自身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密切關係。環境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需求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決定了無論是作為自然人的公民還是作為社會組織的企業,都必須認識到自然資源的稀缺性與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 俄羅斯與阿曼贊成無外部幹擾解決葉門問題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俄新社5月20日消息,俄羅斯外交部發布消息稱,俄羅斯總統中東事務特使、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米哈伊爾·博格丹諾夫與阿曼外交部秘書長巴德爾會面,雙方均贊成在廣泛內部對話基礎上,「不受外部破壞性幹擾」地解決葉門問題。據報導,博格丹諾夫與巴德爾於20日在莫斯科舉行了會談,實質性討論了中東和北非局勢,討論的重點是葉門當前政治危機背景下的波斯灣局勢。
  • 北港集團從工業固廢整治中闖出綠色發展之路
    2018年,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行動在全國開展,其中北部灣港集團新材料公司廢渣非法堆存碼頭問題被點名批評。面對問題,集團上下擰成一股繩,憋著一股勁,以狠抓問題整改倒逼產業提檔升級,在升級轉型中闖出綠色產業發展的新天地。
  • 駱鐵軍副會長: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 深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11月27日,在2020(第三屆)全國鋼鐵行業綠色發展大會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發表了題為《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深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講話,分析了當前行業形勢,提出了鋼鐵行業綠色發展需要注意的6個問題。全文如下:  當前,正是鋼鐵行業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布局謀篇的重要時期。
  • 攻堅破難劃出工業發展「上行線」——濰坊市聚焦重點精準發力工業...
    項目經理韓風玲說:「雖然經歷了疫情和雨季,但我們的進度沒有受影響,這其中服務專員、服務專班幫助解決了很多棘手的問題。」面對大疫當前、危中有機的複雜形勢,市工信局創新實行服務專員聯繫服務企業制度,正月初二就向全市114家重點企業派駐了「一對一」服務專員,以實際行動落實「六穩」「六保」。
  • 如何「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國務院專家這麼說
    文章是這麼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要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展望2021年,如何看待房地產市場的走勢和調控政策取向?新京報圍繞這些問題採訪了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在秦虹看來,中央提出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這個突出問題主要是指年輕人、新市民在大城市住房支付壓力大的問題。
  • 中國經濟網:綠色發展 綠色創新 綠色新政
    「創新、綠色」是新發展階段的主旋律。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 樊綱:「發展悖論」與發展經濟學的「特徵性問題」
    發展經濟學要想發展,就必須確定自己特殊的核心問題,或其特殊的研究對象,那就是:發展經濟學是在一般的增長理論的基礎上,專門研究落後國家如何實現其經濟增長。二、「發展的悖論」:發展經濟學要研究的特徵性問題要說明發展經濟學與經濟增長理論有什麼區別,首先要想一下「發展」的特殊含義是什麼?
  • 中國ESG投資與綠色金融發展
    中國ESG投資與綠色金融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雷曜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  大家下午好。我們還牽頭研發了綠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統,使金融部門、綠色企業和第三方服務機構越來越多的將數位技術應用於環境信息披露和綠色投融資業務管理,積累了很多好的經驗做法。  第三個支柱是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體系。依託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金融機構在過去幾年推出了上百種創新型綠色金融產品工具,為綠色企業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資渠道。
  • ...湖南工業經濟發展底色——專訪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張治平
    創新綠色製造工作方法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問:近年來,湖南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推進綠色革命,加快技術創新,生態環境質量保持總體穩定並逐步向好,綠色產業不斷做大做強,人民群眾對生態發展有了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湖南製造業在綠色發展方面有哪些亮點和特色?答:近年來,湖南製造業一直在創新綠色製造工作方法。
  • 綠色主權債券:助力環境質量改善,促進綠色經濟發展
    自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經歷了種種環境問題所帶來的嚴峻挑戰,各級環保部門運用生態環境法規標準和行政幹預等為主的指令性管控手段,穩步提升了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縱觀「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環境保護工作歷程,市場經濟刺激機制在大氣汙染治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收效明顯,如電廠脫硫脫硝超低排放電價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