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四寶」守護者:祖孫三代守護大熊貓 90後羚牛飼養員辭去原本...

2021-02-08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秦嶺是世界上分布緯度最北的亞熱帶生物寶庫,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素有「中國國家公園」及「綠色基因庫」的美譽,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中華地理的自然標識;是我國乃至世界都極為罕見的生物資源寶庫,有「動物王國」的美譽。

而秦嶺四寶則是一張廣為人知的「秦嶺名片」,為了保護朱䴉、大熊貓、金絲猴和羚牛,很多普通人付出了努力。

祖孫三代守護大熊貓

秦嶺大熊貓主要分布在秦嶺中段的南坡區域,據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秦嶺地區生存著345隻野生大熊貓,佔全國總數的18.5%。種群數量比第三次調查的273隻增長了26.4%,增幅為全國最高。秦嶺大熊貓種群總體穩定、富有活力,平均每百平方公裡就生活著10隻大熊貓,種群密度居全國之首。據了解,秦嶺大熊貓區別於其他山系大熊貓的形態特徵,具有較小的頭骨和較大的牙齒。

1990年出生的何鑫已經在熊貓飼養員這個崗位上幹了十餘年,他與熊貓的第一次關聯,還是在他1歲的時候。

1991年冬天,陝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巡山行至三官廟附近時,見一隻大熊貓幼崽趴在雪地枯草裡,奄奄一息。工作人員急忙把熊貓幼崽帶回三官廟村,直接找到村民何長林家,他的小孫子(何鑫)剛出生不久,為大熊貓討要奶粉。

得知要給熊貓餵奶,何長林趕緊拿出孫子的奶粉、奶瓶,衝了滿滿一瓶熱奶,然後像抱孫子一樣,把熊貓摟在懷裡;老人彎著腰,一滴滴餵奶粉,這一幕被工作人員拍了下來,於是這張照片一直流傳至今。

後來,何鑫的父親何慶貴成為大熊貓野外監測員,何鑫從小就經常跟隨父親上山尋找熊貓的蹤跡。成年後,何鑫便成了一名熊貓飼養員,雖然年紀不大,但現在已經成為一名「準專家」,何家三代人保護熊貓的傳承也被人津津樂道。

90後羚牛飼養員

秦嶺羚牛是秦嶺山脈的特產動物,也被稱為「秦嶺金毛扭角羚」,主要分布在沿秦嶺主脊海拔1500米—3600米之間,主要棲息範圍在高山或亞高山區域2200米—2800米的針闊混交林及針葉林兩個林帶之中。

今年二三月份,陝西省林業科學院珍稀野生動物救護基地先後有三隻小羚牛出生,1991年出生的王樂就是這裡的羚牛飼養員。他是周至縣樓觀鎮人,因為熱愛這一行業,放棄原本的工作,成為一名飼養員。

王樂負責餵養的羚牛有基地自己繁殖的,也有從秦嶺裡搶救回來的。王樂說,羚牛是群居動物,如果落單,可能是交配期爭奪配偶了,也可能是受傷被群體遺落的。遇到這種情況,基地會將落單羚牛解救回來,再根據羚牛的具體情況看是放回野外還是留在基地餵養。

王樂負責餵養過的羚牛曾經在世園會上「接見」過數以萬計的遊客。

據介紹,在秦嶺山區,每年夏季都會有落單的羚牛下山。研究人員表示,每年七八月為羚牛發情交配期,雄牛之間或雄牛與群體附近的「獨牛」會發生激烈爭鬥,爭奪配偶,失敗者會離群出走,自謀生路。這些離群獨牛性格暴躁,極易傷人。如果「狹路相逢」,一定要注意避讓,不要貿然招惹它們。

據了解,近年來,陝西省林業科學院珍稀野生動物救護基地共繁殖羚牛58頭。

他見證了朱䴉隊伍的壯大

朱䴉曾廣泛分布於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等地,由於環境變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瀕臨滅絕。20世紀80年代,世界僅存的7隻朱䴉在陝西洋縣被發現,從此朱䴉的命運開始被世人關注。30多年來,朱䴉野外保護和人工繁殖同步發展,使朱䴉數量迅速增長,種群質量穩步提升,逐漸擺脫了瀕危的局面,朱䴉拯救是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的成功典範。

今年55歲的劉義用了30年的時間見證了朱䴉數量穩步增長的過程。

劉義說,最早時,觀察野生觀察朱䴉都是人跟著朱䴉跑,才能獲得一些朱䴉的行為資料。那時候,朱䴉主要生活在海拔較高的山區,但隨著秦嶺低海拔地區生態保護越來越好,朱䴉也逐漸從高山上轉移到低海拔地區,甚至平原地帶。並且通過當地政府、保護區對當地居民的宣傳,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當地村民和朱䴉逐漸形成和諧共處的局面。

1992年,劉義被調到朱䴉人工繁殖中心,跟隨專家學習朱䴉人工繁殖。從那以後,劉義逐漸成為一名朱䴉人工繁殖專家。剛到飼養中心時,中心只有6隻朱䴉,而且個別年齡較大,但劉義和同事以及專家團隊攻克人工繁殖朱䴉的難關,並先後向韓國、日本以及國內的其他地區放歸了200多隻朱䴉。

目前,劉義是朱䴉人工繁殖中心飼養部部長,剛出生的小朱䴉在他眼中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幾天不見就會想念。有時候休假,也會專門到飼養中心看一看。

5月22日,記者見到劉義時,他正拿著望遠鏡在飼養中心轉悠,時不時用望遠鏡看看大籠子裡朱䴉的情況。在他眼裡,孵化出兩隻小朱䴉的「爸爸媽媽」是有功之臣。

劉義說,小朱䴉剛出生時,飼養中心會給其建立一個檔案,這個檔案裡會記錄這隻小朱䴉的編號、出生日期、父母信息等資料,就像人的身份證一樣。起初的幾個月,小朱䴉是在小籠子裡人工餵養的,等它長大後就會被轉移到大籠子裡,大籠子裡的環境與野外差不多,這樣是為訓練朱䴉自己尋找食物以及野外生存的能力。最終,這些朱䴉會按計劃放歸大自然。

劉義說,這些年,朱䴉數量能這麼快速的增長,跟科學技術有關,更重要的是秦嶺裡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否則孵化出再多的朱䴉也無法生存,並且現在野生朱䴉活動範圍越來越大,這也說明適宜它們生存的環境越來越好。

她與金絲猴感情深厚

秦嶺金絲猴大多棲息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秦嶺深山,是我國特有的瀕危珍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們是群居性動物,但並沒有猴王,金絲猴群有著它獨特的重層社會結構模式,以類似家庭的一夫多妻制單元為基本,層層嵌套,形成族群、分隊、群的結構形式,共同覓食和躲避天敵。

45歲的譚林利是陝西省林業科學院珍稀野生動物救護基地的一名保育員,她從2011年開始從事動物飼養工作,剛開始是餵養朱䴉,從2014年開始餵養金絲猴。幾年時間,譚林利已經與她餵養的幾隻金絲猴培養出深深的感情。

6月3日,準備進籠餵食的譚林利剛走到門口,金絲猴們就一陣騷動,一齊看向門口。譚林利笑著說,它們知道該餵食了。譚林利將切好的蘋果遞給金絲猴,幾隻活潑的金絲猴立即過來拿,而當有一隻已經拿了一塊蘋果的金絲猴再伸手出來,譚林利一句「你不是有了嗎?」金絲猴就將手縮了回去。

譚林利說,給金絲猴遞食主要是為培養它們與飼養人員的感情,這也有助於對金絲猴進行近身醫療檢查,方便科學研究。現在籠子裡這8隻金絲猴一直都是她餵養的,裡邊的幾隻小金絲猴是從出生開始就由她照看的,金絲猴經常學習她的行為,有時候還會自己拿出水管衝洗地面。現在長時間不見這些金絲猴,還真有些想念。

據了解,陝西省林業科學院珍稀野生動物救護基地從1987年開始飼養金絲猴,歷經三十多年的探索研究,先後攻克飼養、繁育等技術難關,取得單只雌性金絲猴三年兩胎的繁殖記錄,累計繁殖67隻,為北京上海等國內多家動物園提供金絲猴種源60多隻,現有金絲猴30隻。經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批准,建設了規模50-60隻金絲猴核心種群,為金絲猴種群的發展和野化放歸提供種源保障。 記者 張成龍 攝影 趙彬

編輯:王蜀周秦

相關焦點

  • 假如「秦嶺四寶」要開直播
    追風少年小金,我是小熊啊,秦嶺小妲己,多多愛媽媽,河馬不是盒馬,小西幾,豬小二,芭蕾演員黑天鵝追風少年小金:私信我,我有新路子飼養員小姐姐:飯沒吃就發朋友圈嗎?健身博主—羚牛羚牛並不是牛,它居於牛科羊亞科,分類上更接近於綿羊或者寒帶羚羊,和綿羊的演化關係,甚至比山羊和綿羊還要親密,是世界上公認的珍貴動物之一,在中國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羚牛分為四個亞種,毛色也不盡相同,其中最最漂亮高貴的,就是生活在秦嶺的羚牛,他們不僅毛色高貴,也是四個亞種中體形最大的,強壯體型之下也有著兇悍的性情,數量稀少 中國僅存數千頭。
  • 「秦嶺四寶」之一,珍稀程度堪比大熊貓,如今為什麼「泛濫」了?
    在我國秦嶺山脈生活著一種特有的野生動物——秦嶺羚牛,它們和大熊貓一樣珍貴,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秦嶺四寶」之一。據統計,現存秦嶺羚牛數量已經超過4000頭。在過去,秦嶺羚牛受到華南虎、豹子等天敵的捕捉,數量一直很稀少;在華南虎、豹子逐漸減少後,人類又成為獵殺秦嶺羚牛存在,這導致它們的數量急速下滑,甚至瀕臨滅絕。
  • 秦嶺大熊貓野外種群達345隻 金絲猴數量超過5000隻
    秦嶺大熊貓野外種群達345隻 棲息地擴大1100多公頃據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消息,2020年以來,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華陽區域野外29個監測點位架設的紅外相機中,有17個記錄到秦嶺大熊貓的活動信息,累計拍攝到秦嶺大熊貓79次(同一位點半小時計為一次)。
  • 太白山多頭成年羚牛集體下山覓食
    12月10日下午16時,羚牛在太白山覓食  它來了,它來了,羚牛又來了!12月10日下午16時,太白山景區工作人員在潑墨山景點拍攝雪景時,發現了秦嶺四寶之一的羚牛正在「悠閒」覓食。就在下山途中,工作人員又在洞天福地附近看見6頭成年羚牛集體覓食。
  • 野生動植物|秦嶺「四寶」種群和棲息地面積呈現雙增長
    2007年,陝西省頒布實施《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在全國率先為一座山脈立法。2018年,陝西省林業局大秦嶺研究院參與修訂《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並提出秦嶺生態空間分層而治理論建議。編制了秦嶺天然林保護、溼地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3個專項規劃,實施秦嶺保衛戰,開展打擊整治破壞秦嶺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把保護秦嶺的政治責任不斷推向縱深,還秦嶺寧靜、和諧、美麗。
  • 「新朋老友」來串門——秦嶺深處人與動物和諧共處
    「遊戲裡的『旅行青蛙』居然在秦嶺現身了!」見到秦嶺雨蛙的真容,很多網友留言點讚。蒲志勇說,秦嶺雨蛙對生存環境要求很高,隨著當地生態環境不斷變好,昔日少見蹤影的秦嶺雨蛙正頻頻走進人們的視野。不僅是秦嶺雨蛙這個「新朋友」,在森林覆蓋率超過90%的佛坪,村民們還時常迎來一些「老朋友」。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切實做守護秦嶺生態的衛士
    保護秦嶺丨秦嶺一座山脈的歷史!秦嶺一座山脈的歷史!秦嶺是橫亙於我國中部的一座巨大山脈,我國南北自然地理及氣候的分界線。南方北方、南人北人,皆因這座山脈的存在而存在。秦嶺非凡的身世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曾經記載:秦漢時,有條黑龍從秦嶺來到渭河飲水,其經過的地方形成一條土山,形狀如龍,龍首山就是由這條龍所變。
  • 全縣人口僅3.5萬,大熊貓數量卻全國第一!
    一說起看大熊貓,中國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四川,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陝西的大熊貓數量其實比四川還要多。而且陝西的大熊貓比四川的要更好看,顏色更加黑白分明,四川的大熊貓顏色偏棕色。陝西的野生大熊貓數量比四川多,很多人可能不信。
  • 大熊貓新「IP」的誕生
    1974年,陝西省組織了一支有475人參加的生物資源考察隊,對秦嶺的珍稀動物進行全面調查,發現此地存在較大規模的大熊貓種群。這一發現很快引起國家的重視,1978年,國務院批准建立佛坪保護區。佛坪縣守護秦嶺大熊貓的歷史由此開始。佛坪保護區成立之初,正值青春年華的熊柏泉來到這裡工作。
  • 秦嶺大熊貓 國寶中的「美人」
    1986年,在秦嶺南麓洋縣發現的大熊貓小種化石表明,秦嶺大熊貓有著悠久的歷史,秦嶺南坡是大熊貓的故鄉。1960年,北京師範大學的鄭光美在秦嶺南坡發現大熊貓標本,經實地考察後,於1964年公開報導了秦嶺大熊貓的存在。秦嶺大熊貓已被科學界公認是大熊貓的新亞種。
  • 國寶金毛羚牛連續多年在廣州開枝散葉!
  • 奧體中心 秦嶺四寶 城牆躍然紙上 61歲殘疾人剪出《全民全運同心...
    西安奧體中心、秦嶺四寶、石榴花、城牆等元素在她的小剪刀下一一躍然紙上。12月9日,竇淑花向記者展示了她的這幅剪紙作品,該作品長約1.5米,寬0.9米,運用陰陽剪法在中部突出「全民全運同心同行」8個大字。字體下方則是宏偉壯觀的西安奧體中心,兩側是2021年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吉祥物「朱䴉、大熊貓、羚牛、金絲猴」。
  • 共創第二季08 | 秦嶺探寶,保護地球,萌獸學院走進秦嶺珍稀野生動物保護中心
    西安華遠Hi平臺萌獸學院一行共40餘人,相約走進陝西省秦嶺珍惜野生動物保護中心,與大名鼎鼎的秦嶺四寶面對面。在大熊貓搶救保護中心,萌獸學院的同學們看到了世界上唯一一頭圈養的棕色大熊貓--七仔。小學員們都是頭一次見到棕色的大熊貓,個個興奮不已。在保護中心工作人員的介紹下,大家對棕色大熊貓的由來,和我國現存大熊貓的保護繁育工作進展,有了長足的了解。
  • 傳說中的四不象,秦嶺最大野生動物——羚牛
    秦嶺羚牛(學名: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又被稱為「秦嶺金毛扭角羚」,當地人又叫它為「白羊
  • 「守護者聯盟第二季」來了!「六一」帶上你家寶寶守護動物寶寶!
    都市女報攜手濟南野生動物世界,共同推出了「守護者聯盟」第二季活動,首期活動就是帶著孩子們走近動物寶寶,了解他們的成長過程和生活習性。按捺不住一顆激動的心,這個「六一」,帶著寶寶守護動物寶寶吧!一隻3歲的環尾狐猴,經過了4個半月的妊娠期,生下了一對萌萌的環尾狐猴寶寶,兩個小傢伙來到這個是世界上時原本體裸無毛,經過數月的成長,長毛後環尾狐猴寶寶就要被媽媽背著或抱著一起生活了,直到環尾狐猴寶寶半歲後才能獨立地去生活。
  • ​做好生態衛士 守護祖脈秦嶺 專家談|王放:「獨一無二」秦嶺...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 韓瑩 記者 李佳)5月16日,國內著名生態領域專家學者齊聚西安,在「做好生態衛士,守護祖脈秦嶺」秦嶺生態保護專題研討會分享秦嶺生態保護經驗,共商秦嶺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持續向好之策。
  • 初識秦嶺:太白山上無閒草
    由於秦嶺南北的溫度、氣候、地形均呈現差異性變化,秦嶺被賦予了重要的地理意義——秦嶺-淮河一線成為了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 (花謝後的鴉蹠花) (大熊貓)(羚牛)而且,動物學家一直未放棄在秦嶺尋找華南虎。動物攝影師奚志農來到秦嶺之後感嘆,在中國大地上,除了青藏高原,沒有哪個地方能像秦嶺這樣容易接近和拍攝到大型哺乳類動物。其實,即使是在全球範圍內,秦嶺獨樹一幟的山地野生動物種群,恐怕也沒有哪個地方能夠望其項背。這就是秦嶺的價值,長期被公眾忽略,被現代丈明低估了的世間罕有的價值。
  • 文化不苦旅—秦嶺深處藏六寶,一次讀懂三國
    從四川走來的大熊貓在這裡安了家 金絲猴大家族定下了自己的「家規」 朱䴉 羚牛 紅腹錦雞成了最早的「秦嶺原住民」 國寶紅豆杉找到了最後的避難所 ......